夏日哈木矿区小灶火水源地勘探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48 MB
- 文档页数:79
地质勘查岗位职责第1篇:地质勘查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地质勘查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
地质勘查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地质勘查领域适用的行业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地质勘查领域覆盖的范围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与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区域矿产基地及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勘查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勘查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勘查行业的工程管理。
第2篇:地质勘查作用直白一点说就是,初勘是泛泛的,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勘查的,点位相对较少,而详勘则是由针对性,针对某个项目或工程进行的,勘察深度和要求比较详细,数据比较准确。
具体见下:一、初勘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查明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各种岩溶洞隙的形态、分布范围、规模、埋深、围岩和岩溶充填物的性状,提出岩溶洞隙的处理建议;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及规律,人孔开挖后渗水速率,建议施工降水的措施;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提供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及基础方案建议;提供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值。
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前言魏家峁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基本国策。
国家正在以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魏家峁露天煤矿是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两个子项之一,该露天矿田储量丰富,资源可靠,煤质为低硫高热值长焰煤,电煤市场条件明确,开发条件优越,适宜开发大型露天煤矿。
该矿一期规模6Mt/a,二期规模12Mt/a,配套电厂分别为4×600MW和8×600MW。
随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会使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一、设计依据(一)地质报告、矿区总体规划1、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1983年12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煤田南部详查地质报告》。
2、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2005年1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魏家峁露天勘探地质报告》。
3、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2005年1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矿区总体规划》。
(二)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有关文件、主要基础资料及有关协议类文件。
详见附录。
二、设计范围我院和华北电力设计院分别承担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露天煤矿设计和电厂设计,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互相制约、分工合作;设计范围分界点划定在电厂围墙外1m处。
露天煤矿设计范围包括:边坡稳定;开采境界、资源储量和剥离量;拉沟、采区划分、开采程序、基建剥离工程量、生产剥采比及其均衡、进度计划;开采工艺、设备选型、数量确定;采运排工程;煤的破碎加工、地面运输、储煤系统;地下水控制与防排水;总平面布置、地面运输;机电设备维修;供电通信、计算机管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热及通风;职业安全与卫生;环保、水保;企管现代化、技术经济等。
三、设计指导思想(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引进世界上先进开采工艺(吊斗铲倒堆),以低成本提高露天矿生产剥采比,扩大露天矿开采范围,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同时,确保高产高效,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前言魏家峁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基本国策。
国家正在以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魏家峁露天煤矿是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两个子项之一,该露天矿田储量丰富,资源可靠,煤质为低硫高热值长焰煤,电煤市场条件明确,开发条件优越,适宜开发大型露天煤矿。
该矿一期规模6Mt/a,二期规模12Mt/a,配套电厂分别为4×600MW和8×600MW。
随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会使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一、设计依据(一)地质报告、矿区总体规划1、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1983年12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煤田南部详查地质报告》。
2、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2005年1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魏家峁露天勘探地质报告》。
3、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2005年1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矿区总体规划》。
(二)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有关文件、主要基础资料及有关协议类文件。
详见附录。
二、设计范围我院和华北电力设计院分别承担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露天煤矿设计和电厂设计,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互相制约、分工合作;设计范围分界点划定在电厂围墙外1m处。
露天煤矿设计范围包括:边坡稳定;开采境界、资源储量和剥离量;拉沟、采区划分、开采程序、基建剥离工程量、生产剥采比及其均衡、进度计划;开采工艺、设备选型、数量确定;采运排工程;煤的破碎加工、地面运输、储煤系统;地下水控制与防排水;总平面布置、地面运输;机电设备维修;供电通信、计算机管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热及通风;职业安全与卫生;环保、水保;企管现代化、技术经济等。
三、设计指导思想(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引进世界上先进开采工艺(吊斗铲倒堆),以低成本提高露天矿生产剥采比,扩大露天矿开采范围,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同时,确保高产高效,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
摘要本设计矿井为鸡西矿业集团小恒山矿2.4Mt/a新矿井设计。
地质构造简单,共有可采煤层为5层,分别为1#上、3#上、3#下、6#A和34#煤层总厚度为 10.3m。
设计井田的工业储量为262.5Mt,可采储量为211.2 Mt,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为63a。
煤层倾角为10°属缓倾斜煤层,本矿井设计采用双立井开拓方式,划分为三个水平,4个带区,2个工作面达产,采用带区式准备方式,达产时为两个带区。
大巷运输采用14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5t底卸式矿车运输,运输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工作面的支护方式采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处理方法为全部跨落法。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用罐笼提升。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本采用“四、六”工作制,工作面长为180m,循环进度为0.8m,每日进9刀。
关键词:矿井设计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跨落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ine in Jixi Mining Group Xiaohengshan Mine is 2.4 Mt / a new mine design. Simple geological structure, a total coal seam is 5 layers, respectively 1#up、3#up、3 #down、6 #A and 34# coal seam thickness of the total is 10.3m. Mine design of industrial reserves are 262.5 Mt,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211.2 Mt. Mine design service life are 63years. Seam inclination of 10 ° is a gently inclined coal, the mine-shaft design using pioneering approach is divided into 3 levels. four bands, two face up to production, using the belt-prepared, when the production of two bands. Roadway transport the 14 t-linear motor vehicle traction five t-bottom tub transport, transport belt conveyors used roadway, auxiliary transport of 1.5 t fixed tub, face scraper used transport aircraft. Mining method for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retrogression mining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mechanized mining technique. Face support method using shield-type hydraulic support the roof all the way to handle cross-loading method. Well mainly to upgrade equipment used winder, using cage belonging to upgrade. Mine for 330 days, d, net upgrade daily for 16 h, the adoption of the "four six" work system Face length of 180 m, the progress of cycle 0.8m per day into nine knife.Keywords : mine design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method All-tra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绪论 (1)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1.1井田概况 (2)1.1.1 交通位置 (2)1.1.2 地形地势 (3)1.1.3 气象及地震情况 (3)1.1.4水文地质情况 (3)1.1.5煤田开发史 (3)1.1.6工农业及原料供应状况 (3)1.1.7水源及电源 (3)1.2 地质特征 (4)1.2.1 矿区内的地层情况 (4)1.2.2 地质构造 (5)1.2.3 煤层赋存情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6)1.2.4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8)1.2.5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8)1.2.6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8)1.2.7 煤质牌号及用途 (8)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8)第2章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10)2.1 井田境界 (10)2.1.1井田周边状况 (10)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0)2.1.3 井田未来发展状况 (10)2.2 井田储量 (10)2.2.1 井田周边状况 (10)2.2.2 保安煤柱 (11)2.2.3 储量计算方法 (11)2.2.4 储量计算评价 (12)2.3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2.3.1 工作制度 (12)2.3.2 生产能力 (12)2.3.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12)第3章井田开拓 (14)3.1概述 (14)3.1.1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4)3.1.2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因及其具体情况 (14)3.1.3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5)3.2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5)3.2.1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5)3.2.2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 (21)3.2.3开拓巷道的布置 (22)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23)3.3.1 井硐形式和数目 (23)3.3.2 井硐位置及坐标 (23)3.3.3水平数目及高度 (24)3.3.4石门大巷(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数目及布置 (24)3.3.5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26)3.3.6煤层群的联系 (27)3.3.7带区划分 (27)3.4 井筒布置及施工 (28)3.4.1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维护 (28)3.4.2井硐布置及装备 (28)3.4.3井筒延伸的初步意见 (31)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31)3.5.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31)3.5.2井底车场的布置储车线路行车线路布置长度 (32)3.5.3通过能力计算 (33)3.5.4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33)3.6 开采顺序 (34)3.6.1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34)3.6.2沿煤层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 (34)3.6.3带区接续计划 (35)3.6.4“三量控制”情况 (35)第4章带区巷道布置与带区生产系统 (37)4.1带区概况 (37)4.1.1设计带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带区煤柱 (37)4.1.2带区地质和煤质情况 (37)4.1.3带区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 (37)4.2 带区巷道布置 (37)4.2.1带区划分 (37)4.2.2带区斜巷布置 (38)4.2.3带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38)4.2.4带区硐室简介 (40)4.2.5带区工作面的接续 (40)4.3 带区准备 (41)4.3.1 带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41)4.3.2 带区主要巷道的断面及支护方式 (42)第5章采煤方法 (44)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4)5.2 回采工艺 (44)5.2.1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 (44)5.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45)第6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48)6.1 矿井井下运输 (48)6.1.1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48)6.1.2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48)6.1.3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49)6.2 矿井提升系统 (49)第7章矿井通风安全 (50)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50)7.1.1.概述 (50)7.1.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50)7.1.3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51)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51)7.2.1矿井风量计算的规定 (51)7.2.2风量计算 (51)7.2.4风速的验算 (53)7.2.5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54)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5)7.3.1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55)7.3.2矿井等积孔计算 (55)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56)7.4.1主扇的选择计算: (56)7.4.2 电动机的选择 (57)7.5 矿井安全生产措施 (58)7.5.1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 (58)7.5.2火灾与水患的预防 (58)7.5.3其他事故的预防 (59)7.5.4避灾路线及自救规定 (59)第8章矿井排水 (60)8.1概述 (60)8.1.1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60)8.1.2对排水设备的要求 (60)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61)8.2.1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61)8.2.2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61)第9章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4)总结 (66)致谢辞 (67)参考文献 (68)附录1 (69)附录2 (76)绪论通过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对矿井生产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
摘要本设计为小纪汗矿井开采设计,小纪汗位于榆林市境内,交通便利。
本设计主采2号煤层,煤层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区总体规划及矿区范围划定小纪汗井田范围及井田面积均是一致的,全井田东西长13.05~19.43km,南北宽7.88~14.33km,井田面积约为220.125km2,煤层倾角为0-1度,煤厚0.68-8.64米,矿井设计资源量2285.05Mt,设计可采储量1733.85Mt,设计生产能力10.0Mt/a,服务年限123.8a。
小纪汗矿井采用混合开拓方式,设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三条井筒。
井田划分为盘区划分,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法采煤。
本设计是运用小纪汗煤矿的地质资料为研究基础,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对煤矿的要求设计,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着重对该矿井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1)矿井概述及地质情况(2)井田境界及储量(3)矿井服务年限(4)井田的开拓方式(5)采煤方法(6)井下运输方式(7)提升方式(8)矿井通风与安全(9)排水等,除了本矿井可以运用外,其他的矿山也可以参考该设计。
关键词:采煤方法;混合开拓;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运输;通风ABSTRACTThis design is small Ji Khan mine mining design, small Ji Khan is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Yulin Cit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mining coal seam No. 2, relatively simpl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seam, Xiao Ji Khan of the scope of mine and mine area master plan of the mining area and mining area delineated are consistent, whole field long 13.05 to 19.43km, north-south width of 788 ~ 14.33km, mine area of about for 220.125km2, dip angle of coal seam is 0-1 degree, coal thickness 0.68-8.64 meters, mine design resources 2285.05Mt and design can be recoverable reserves 1733.85Mt,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0.0Mt/a, service life 123.8a.The mine adopts the main and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and air shaft mixed development, set up the main shaft,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air shaft. Disc area used to long wall of a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And illustrat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is the use of small Ji Khan coal mine geological data as the research basis, in guiding the teacher's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coal mine design, the use of classroom learned knowledge, combining the mine's actual situation, the author of the mine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overview of mine geology, (2) mine realm and reserves, (3) the mine service life, (4) mine development, (5) mining method, (6) underground transport, (7) to enhance the way, (8) ventilation and safety, (9) drainage, in addition to the mine can be used, other mines can also refer to the design.Key words: coal mining method, the mixed development, to long wall, a fully mechanized, transport, venti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目录1 矿井地质概况 (1)1.1 矿井位置及交通 (1)1.1.1 交通位置 (1)1.1.2 地形地貌 (1)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1)1.1.4 矿区概况 (2)1.2 矿(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3)1.2.1 地层 (3)1.2.2 构造 (6)1.3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6)1.3.1 煤层及煤质 (6)1.3.2 瓦斯赋存状况、煤尘爆炸危险性 (10)1.3.3 水文地质 (10)2 井田开拓 (13)2.1 矿(井)田境界及储量 (13)2.1.1 井田境界 (13)2.1.2 矿井资源/储量 (1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9)2.2.1 矿井工作制度 (19)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9)2.2.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20)2.2.4 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21)2.3 井田开拓 (21)2.3.1 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的选择 (21)2.3.2 井筒形式的确定 (22)2.3.3 井筒数目的确定 (23)2.3.4 井筒断面设计 (25)2.3.5 井筒参数的确定 (30)2.3.6 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30)2.3.7 水平划分与标高确定 (31)2.3.8 大巷布置 (32)2.4 井底车场及硐室 (32)2.4.1 井底车场 (32)2.4.2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32)2.4.3 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方式 (33)2.5 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34)3 盘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37)3.1 盘区布置设计依据 (37)3.1.1 地质资料 (37)3.1.2 盘区布置要求 (37)3.2 盘区的划分 (37)3.3 盘区布置参数 (38)3.3.1 采煤工作面长度确定 (38)3.3.2 盘区尺寸 (38)3.3.3 盘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39)3.3.4 采区回采率 (39)3.4 盘区巷道布置 (39)3.5 采煤方法 (40)3.5.1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40)3.5.2 采煤方法选择 (40)3.6 巷道掘进及机械化 (41)3.7 劳动组织 (44)3.8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5)4 运输及设备 (46)4.1 井下运输设计原则 (46)4.2 选择矿井运输方式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46)4.3 大巷煤炭运输 (46)4.3.1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46)4.3.2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设计 (47)4.4 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 (49)4.4.1 辅助运输方式 (49)4.4.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及数量 (49)5 矿井通风与安全 (51)5.1 矿井通风设计依据 (51)5.2 矿井通风自然因素 (51)5.3 矿井通风方法及方式 (51)5.4 矿井风量计算 (52)5.4 矿井总风量 (55)5.5 矿井负压及等积孔计算 (56)5.6 通风设备选型 (57)6 矿井提升、排水、空气压缩设备选型 (61)6.1 提升设备 (61)6.1.1 矿井提升设备的任务和特点 (61)6.1.2 矿井提升设备的选型 (61)6.2 排水设备 (63)6.2.1 矿井排水设备的任务 (63)6.2.2 排水设备的组成 (63)6.2.3 主排水设备以及主管路的选型 (63)6.3 压缩空气设备 (67)6.3.1 矿山空气压缩设备的组成 (67)6.3.2 空气压缩的选型 (67)7 矿井技术经济指标表 (70)致谢 (72)参考文献 (73)1 矿井地质概况1.1 矿井位置及交通1.1.1 交通位置小纪汗井田位于国家规划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的东北部,地处榆林市城西12km处,隶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和岔河乡联合管辖。
第六章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第一节勘探方法及工程布置一、勘探工作依据1、云南省盐津县大队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510337)。
2、云南省云南省盐津县大队煤矿地质勘探合同书。
3、报告编制执行标准有:(1)1999年6月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2002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DZ/T 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2002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DZ/T 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4)1991年2月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5)2004年4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煤炭质量分级之:GB/T 15224.1-2004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2-2004煤炭硫分分级、GB/T 15224.3-2004煤炭发热量分级标准。
(6)1994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发布的MT/T77-94《煤层气测定方法》(解析法);4、勘查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钻探工程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10月22日发布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测井工作执行地质矿产行业《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1993);(2)采样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8月7日发布的《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2-1995);(3)钻孔地质原始编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的《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DZ/T 0002—1996);(4)测量工程质量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水文地质工程质量执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91)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6月发布)。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工程编号:F1602工程规模:1.80Mt/a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设计人员名单目录前言 (4)1 矿井基本情况 (9)1.1井田概况 (9)1.2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 (10)1.3邻近煤矿概况 (11)1.4井田地质构造 (13)1.5煤层及煤质 (16)1.6安全条件 (22)1.7矿井开拓开采 (24)2 煤层开采自燃风险评价 (30)2.1后安煤业自燃风险评价 (30)2.2矿井防灭火技术简介 (30)2.3后安煤业防灭火技术的选择 (33)2.4后安煤业矿井防灭火设计总体方案 (34)3 矿井自燃火灾监测系统 (36)3.1煤自燃标志气体测试及优选 (36)3.2煤样特征温度测试及分析 (50)3.3煤层自燃预测预报系统 (55)4 灌浆防灭火系统 (64)4.1灌浆防灭火特点 (64)4.2灌浆防灭火系统基本要求 (64)4.3灌浆材料选择 (65)4.4灌浆参数计算 (65)4.5灌浆系统选择 (68)4.6浆液的制备 (69)4.7灌浆方法 (72)4.8灌浆管路 (74)4.9灌浆管理 (76)5 阻化剂防灭火系统 (80)5.1阻化剂防灭火特点及原理 (80)5.2阻化剂防灭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80)5.3阻化剂的选择 (80)5.4阻化剂浓度的确定 (81)5.5阻化剂防灭火系统选择 (82)5.6采空区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工艺 (82)5.7阻化设备基本要求 (85)5.8注意事项 (86)6注氮防灭火系统 (89)6.1注氮方式 (89)6.2注氮防灭火系统 (89)6.3注氮工艺 (89)6.4制氮设备的选择 (90)6.5输氮管路 (92)6.6注氮气体监测及注氮安全管理 (92)7外因火灾防治 (93)7.1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防治措施 (93)7.2带式输送机着火的防治措施 (97)7.3其它火灾的防治措施 (97)7.4井上下防火门 (101)7.5灭火器材配备 (103)7.6井上下消防材料库 (104)8 矿井总体防灭火措施 (110)8.1开拓开采方面措施 (110)8.2通风方面措施 (110)8.3巷道掘进期间防灭火措施 (111)8.4工作面安装期间防灭火措施 (112)8.5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113)8.6工作面停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113)8.7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措施 (113)8.8工作面封闭后防灭火措施 (114)8.9工作面安全回采合理推进度确定 (115)9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 (117)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7)9.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18)9.3组织机构及职责 (119)9.4预警行动 (124)9.5信息报告程序 (124)9.6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24)9.7不同火灾地点行动措施 (127)9.8火区的封闭、管理与启封 (131)10矿井防灭火组织与管理 (138)10.1组织保障措施 (138)10.2专业管理措施 (141)11 经费预算汇总 (144)前言矿井火灾是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新建矿井的增多和开采强度、开采深度的增大,矿井防灭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补充勘探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的补充勘探,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标签:霍林河煤田958矿区;地质条件1 前言1.1位置。
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责任公司958煤矿井采区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12km 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镇。
其地理坐标:东经:119°32′26″~119°34′39″北纬:45°27′01″~45°28′4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12月,为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公司授予”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958采区”采矿许可证,许可证号:1500000420369,有效期至2007年12月,矿田面积为4.3478 km2,采区范围南北长约1.76km,东西宽1.38km,面积约1.8217km2。
经本次生产补充勘探后证实其井采区、露天采区算量面积同原井区面积一致。
2 水文地质2.1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
勘查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的南段东麓,地势西高东低,略有起伏。
地貌为剥蚀山地与堆积平原两大单元。
边缘多为中低山,海拔1100m 左右,勘查区东北部为起伏很小的低山丘陵。
本区整体上为广阔的波状平原,海拔840-940m,相对高差100m左右。
霍林河为区内附近的主要水系,发源于本区东南部的罕山北麓,流经勘查区东缘,在东北部流出本区,全长250km,在松辽平原的高力板一带潜入地下。
该河河谷宽阔,河床平浅而多蛇曲,最大流量1m3/s,最小流量0.37m3/s,区域侵蚀基准面为海拔820m。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多集中在6-8月份,蒸发量全年1700mm。
年平均气温0℃,最低气温-42.4℃,最高气温39℃,无霜期116天左右,冰冻期从11月至来年4月,每年10月上旬开始冻结,到次年7月中旬化透,最大冻深2.68m,本区风向以西北风为主,风速3-6m/s。
目次1 总则 (11)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22)和服务年限 (22)2.1 矿井资源/储量 (2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3)3 井田开拓 (55)3.1 井田开拓方式 (55)3.2 井口位置与开采水平划分 (66)3.3 开拓巷道布置 (77)3.4 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 (77)4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1010)4.1 井筒 (1010)4.2 井底车场 (1111)4.3 主要硐室 (1212)5 井下开采 (1515)5.1 采区布置 (1515)5.2 采煤方法及工艺 (1616)5.3 采区巷道布置 (1717)5.4 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 (1818)6 井下运输 (2121)6.1 一般规定 (2121)6.2 井下煤炭运输 (2121)6.3 井下辅助运输 (2222)6.4 矿井车辆配备数量 (2323)7 通风与安全 (2525)7.1 通风 (2525)7.2 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 (2626)7.3 抽放瓦斯 (2828)7.4 安全监测、监控 (3030)7.5 矿井热害防治 (3030)8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3333)8.1 提升设备 (3333)8.2 通风设备 (3737)8.3 排水设备 (3838)8.4 压缩空气设备 (4040)9 地面生产系统 (4343)9.1 一般规定 (4343)9.2 井口布置 (4343)9.3 井口受煤仓 (4444)9.4 筛分、选矸与破碎 (4545)9.5 带式输送机运输 (4545)9.6 储存与装车 (4646)9.7 计量与煤质检查 (4747)9.8 矸石和脏杂煤处理 (4747)9.9 矿井修理车间及木材加工房 (4848)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5050)10.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5050)10.2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布置 (5353)10.3 场内运输 (5555)10.4 地面运输一般规定 (5656)10.5 标准轨距铁路站场 (5757)10.6 场外窄轨铁路 (5959)10.7 场外道路 (5959)10.8 水运 (5959)11 供配电系统 (6363)11.1 一般规定 (6363)11.2 电源 (6363)11.3 负荷 (6464)11.4 地面供配电 (6565)11.5 井下供配电 (6666)11.6 照明 (6767)11.7 雷电保护 (6868)12 智能化系统 (7070)12.1 一般规定 (7070)12.2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7070)12.3 计算机管理系统 (7272)12.4 通信 (7373)12.5 信号 (7474)13 地面建筑、给水排水与供热通风 (7676)13.1 地面建筑设计一般规定 (7676)13.2 主要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 (7979)13.3 建筑面积指标 (8181)13.4 水源 (8383)13.5 给水排水 (8383)13.6 井下消防洒水 (8585)13.7 供热通风 (8888)13.8 矿井井筒防冻 (9191)13.9 锅炉房 (9292)13.10 矿井瓦斯利用及燃气 (9393)14 环境保护 (9494)14.1 一般规定 (9494)14.2 污染防治 (9494)14.3 生态保护 (9595)14.4 环境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9595)15 技术经济 (9696)15.1 一般规定 (9696)15.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696)15.3 投资估算及概算 (9797)15.4 经济评价 (9898)15.5 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9898)附录A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9999)附录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100100)附录C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 (101101)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 (101101)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01101)C.1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1101)分类及计算 (101101)C.2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2102)分类及计算 (102102)C.3 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103103)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03103)附录D 水力采煤 (105105)D.1 一般规定 (105105)D.2 开采 (106106)D.3 工艺系统 (108108)本规范用词说明 (111111)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地下开采(以下简称矿井)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矿区1:10000地形图修测技术设计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与任务由于近几年上海庙西矿区5个矿井正处于筹建和改扩建中,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程,致使地物变化较大,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及地质报告编制的需要。
根据《上海庙西矿区1:10000地形图修测及1:20000地形地质图修编》技术设计(该设计已于2013年 11 月通过集团公司审查),新矿集团地质勘探公司于2014年1月~5月完成了上海庙西矿区地形图修测工作。
第二节测区地理概况测区位于黄河东岸、古长城以北,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管辖,距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方位294°,直线距离约56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29″-106°41′09″,北纬:38°20′24″-38°26′58″。
测区距宁夏银川市40余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5公里,距银川市河东国际机场25公里,距在建的太中银铁路9公里,省道S203从勘查区西北侧经过,从定边到银川的307国道沿本工作区外南部通过。
区内沙丘纵横,但交通较为便利。
气候情况:测区位于内陆大西北,受中纬度和西伯利亚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全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7.1℃。
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第三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次工作先后投入10人次,投入的仪器设备有GPS接收机四台套,全站仪两台套,水准仪一台套,微机三台套,打印机一台套,喷墨绘图仪一台套,交通车两辆。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在国家控制点下布设D级GPS控制网一个,共27点;在D级GPS控制网下布设E级GPS控制网三个,共10点。
2、布设四等水准网一个,联测了所有地面上的D级GPS点,在国家Ⅱ等点“二墩子南”下布设,全网共计18点,共组成了4个闭合环,水准路线总长度为117.35km。
3、数字化修测地形图约260平方公里。
榆树岭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_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公司(可编辑)榆树岭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_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公司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地质特征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节井田开拓第四节井筒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第三章井下运输及设备第一节运输方式第二节矿车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法第二节采区布置第三节巷道掘进第五章通风与安全第一节矿井通风第二节矿井制氮防灭火系统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第四节矿山救护第六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第二节通风设备第三节排水设备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第七章地面生产系统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第二节煤的加工第三节生产系统第四节辅助设施第八章总平面布置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第三节场内运输第四节其他工业场地布置第五节地面运输第六节防洪排涝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供电电源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变配电第四节地面供配电第五节井下供配电第六节监控信号及通信第十章地面建筑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第二节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第三节行政生活福利建筑第十一章给水排水第一节给水第二节排水第三节消防及洒水第十二章采暖通风及供热第一节采暖通风第二节井筒防冻第三节锅炉房设备第四节室外供热管道第十三章职业安全卫生与节能第一节职业安全卫生第二节节约能源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节环境保护第二节水土保持第十五章建井工期第一节建井工期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第十六章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第二节建设资金概算及筹措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概算第四节产品销售与税金第五节财务分析与评价第六节敏感性分析第七节项目技术经济总评价附录1新疆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采划[2004]第278号文《划定矿区范围批复》2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规发[2005]346号文《关于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新建矿井项目立项审查的意见》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2004]120号《新疆库车县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储备字[2004]120号关于《新疆库车县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5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规发[2005]260号文《关于调整阿克苏地区煤炭工业十五规划内矿井建设规模的意见》6供电协议书7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设计委托书附件1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2概算书3附图图纸目录顺号图名图号备注新制采用 1 地形地质图生产地质报告 150002 下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生产地质报告15000 3 下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生产地质报告 15000 4 下1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生产地质报告 15000 5 9勘探线剖面图生产地质报告12000 6 10勘探线剖面图生产地质报告 12000 711勘探线剖面图生产地质报告 12000 8 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C1630GK,1091631 12000 9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剖面图 C1630GK,109163212000 10 1600m井底车场平面图 C1630GK,121,11250 11 巷道断面图册 C1630GK,1221,12 15012 井下运输系统示意图 C1630GK,1241 13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C1630GK,165,1 14 通风系统平面图容易时期 C1630GK,1711 15 通风系统平面图困难时期C1630GK,1712 16 地面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平面图C1630GK,43000 1100 17 地面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剖面图C1630GK,43001 1100 18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C1630GK,4471 1500 19 地面供电系统图 C1630GK,26111 20 井下供电系统图C1630GK,26112 21井上下通信系统图 C1630GK,2621 22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布置图 C1630GK,8541 12000前言一概述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位于库车县以北阿格乡夏阔坦村附近距离库车县城109km距离217国道夏阔坦村约3km行政区划隶属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管辖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3?07′56〃北纬42?11′58〃根据《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井田东西长20km南北宽14km面积约28052km2 该井田东部边界原有库车县东风煤矿1987年建井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为3万ta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要开采下5煤层此矿井于1995年因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多人而造成矿井被强行关闭2003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土资源厅及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根据阿克苏地区《关于申请将库车县阿艾矿区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中段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的请示》经研究同意将该矿井纳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五规划内并以新煤规发[2003]307号予以批复此后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批复文件要求对该矿井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委托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了详查地质勘探工作并于2004年9月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此次设计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立项批复及设计委托书要求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二煤炭市场分析及矿井建设的必要性一煤炭市场分析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所处的库车县是南疆主要经济发展区是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的主要能源基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2000年实际用煤量250万t根据十五规划到2005年煤炭需求量为430万t净增用煤量180万t2010年煤炭需求量为540万t较2005年净增用煤量110万t当地的原煤供应相当紧张依据国家煤炭工业产业政策并结合新疆煤炭工业生产的特点到2005年小煤矿生产能力改造要达到9,30万ta生产能力小于9万ta和资源枯竭的矿井都将被淘汰仅库车县境内煤矿数量将由2000年的近19处锐减至9处地区矿井总体生产能力较2000年有较大下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煤炭销售市场越来越好尤其是气煤与焦煤更是供不应求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所开采的下5煤层主要为32号弱粘煤煤质属特低,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用煤及民用煤而下7,下12煤层为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气煤和13焦煤可作为炼焦用煤及配煤由于新疆当前探明的焦煤资源量较少且公司现有自营炼焦厂需煤量较大现有生产矿井产量小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矿井所产的原煤主要为弱粘结煤和气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产品供不应求已形成一些固定用户销售情况非常好从上述情况看出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煤质优良具有稳定可靠的用户市场二矿井建设的必要性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树岭煤矿是《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确定的库车县规划区内的增列矿井该井田通过生产地质勘探证实井田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具有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煤质优良属优质工业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它的建设不仅有效地改善库车县地区焦化用煤和广大农牧区民用煤的供应而且对阿克苏和相邻喀什与克州缺煤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同时矿井建设后由于煤炭产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相应得到改善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多年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形成当前大部分小煤矿因其投入少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差生产事故多给职工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造成较大的威胁和不良影响加之小煤矿开采工艺落后和开采顺序不合理造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在2005年关闭所有年产9万t以下的小煤矿其新建矿井应加大开发规模改革现有落后的采煤方法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故该矿井建设后不仅可以弥补关闭小煤矿后的煤炭销售市场的缺口而且可以带动相邻矿井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回采率增强企业效益完全符合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因此该矿井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改革落后的开采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故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新疆库车县榆树岭煤矿资源可靠根据详查地质报告井田内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5层赋存稳定,较稳定煤质好井田构造简单煤层倾角为9?,18?涌水量不大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有利煤层储量多该井田332资源量为20180万t333资源量为46360万t合计地质储量为66540万t新疆库车县榆树岭煤矿外部条件优越由矿区沿砂石公路通过217国道可达独山子伊宁通过314国道可至库车拜城等地库车县城有南疆铁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所生产的煤炭产品通过汽车可销往库车县及其它各地距本矿8km处的阿格变电所是一座3510kV变电所该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2500kVA两回35kV电源引自俄霍布拉克11035kV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设计从阿格变电所 10KV不同母线段为榆树岭10KV变电所引接二回电源为LGJ-70砼电杆架空线路8km榆树河矿北侧有一常年泉水经化验符合饮水标准故用此泉水作为矿井生活供水水源水泥砂石及钢材等建筑材料可就地解决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新疆榆树岭煤矿的建设完全可以确保矿井顺利建成投产当地煤炭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煤价稳定随着国家煤炭政策的调整落实对不达标小井要限期关闭由于煤炭供求关系的好转煤炭市场价格仍将有上升的空间新疆库车县榆树岭煤矿设计规模为15万t,a被列入《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内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总之加快新疆库车县榆树岭煤矿的建设对于保证该地区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三设计指导思想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产高效为标准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三同时为原则设计中要体现出依法办矿正规开采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将矿井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矿井建设成经济型效益型的现代化企业2充分体现地方煤矿特点认真贯彻当前地方煤矿的建设方针政策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合理布局规模开采安全高效集中生产3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力求达到工期短投资少达产快经济效益好的目的四设计依据1新疆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采划[2004]第278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2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规发[2005]260号《关于调整阿克苏地区煤炭工业十五规划内矿井建设规模的意见》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2004]120号《新疆库车县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4新疆煤田地质局161地质勘查队2004年9月提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捷斯德里克背斜南翼一井田详查地质报告》5《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以及国家其它现行的有关煤炭项目建设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政策6本院编制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案》7《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8新疆库车县榆树岭煤矿与新疆库车县供电所签订的供电意向书9新疆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公司榆树岭煤矿设计委托书五设计主要特点1根据井田煤层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质条件确定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2矿井工业场地选在10-1号钻孔以北相对平缓地带交通便利工业场地井田内压煤量少对井下开采也较为有利井巷工程量总长度35348m体积304606m3其中煤及半煤岩巷长度22985m占650煤层埋藏浅采区煤层储量丰富服务年限较长初期井巷工程量小投资少建井工期短投资回收快3全矿井设一个采区投产煤层设一个开采水平上山回采采用倾斜长壁俯斜开采4矿井以一个采区一个回采工作面保证矿井15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5采煤方法推荐采用悬移液压支架炮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煤顺槽采用皮带转载机接皮带运输机之后进入大巷煤仓装矿车采煤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产量高掘进率低效益好技术要求不高生产管理方便符合地方煤矿的特点和要求6巷道掘进配备2个掘进面采掘比为127地面生产系统原煤按,50mm–50mm二级筛分工艺布置使产品符合用户要求提高矿井经济效益8地面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福利设施设有办公室任务交待室矿灯房更衣室浴室及消防材料库机修间锅炉房等设单身宿舍不设居住区矿井位于高寒地区地面建筑设计符合防寒要求9供电电源引自库车县供电公司阿格变电所矿井生活用水来自榆树河矿北侧有一常年泉水生产用水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其水量水质均能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要求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井田内火烧区控制程度偏低火烧区分布范围形态深度及底部界限圈划精度有限存在不确定性加之井田东侧老窑已封闭老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是以调查访问资料圈定采空区圈定的准确性较差火烧区及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明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较大的隐患采矿权人在开采火烧区底部及老窑采空区附近煤层时应预留足够保安煤柱严禁开采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做到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2经瓦斯样品测试煤层瓦斯分带属N2,CH4带深部煤层瓦斯含量有增高的趋势本井田内老窑曾发生过三次瓦斯爆炸的重大安全事故而废弃采矿权人在未来矿山建设和生产时应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严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并在矿井移交生产后及时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七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方式斜井矿井生产能力 15万t,a采煤方法悬移顶梁液压支架炮采放顶煤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394ha 全员工效40 t,工井巷总工程量 35348m 矿井总投资 411555万元吨煤投资 27437元t原煤成本 6677元,t投资回收期税后 732a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1412建井工期 180个月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井田位于库车县以北阿格乡夏阔坦村附近距离库车县城109km距离217国道夏阔坦村约3km行政区划隶属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管辖其东西长约200km南北宽140km 面积约28052km2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83?07′56〃北纬42?11′58〃本区交通发达217国道独,库公路从矿区南部横穿而过北可达独山子伊宁向南80km与314国道相接可至库车拜城等地库车县城有南疆铁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二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貌形态属中低山区最高海拔高度1847m最低1710m相对高差137m本区地形大部为起伏较大的山区基岩裸露山崖陡立小冲沟发育风蚀特征明显呈现雅丹地貌其形态各异南部靠近边界部分为库车河流冲刷而形成的河流阶地地形较为平坦多为第四系砂砾石及亚砂土所覆盖三地表水系本区常年性的地表河流为毗邻本矿区南部的库车河距矿区南部边界约2km左右河床高程为1683m左右自东向西流经本矿区流量以夏秋为大最高洪水位在6,8月间据库车县兰干水文站资料年径流量为33l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105m3,s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1940 m3,s其它较大沟谷为本矿区东部边界斯提克厄肯和本矿区西部的克吐孜力克能依肯等沟常年干涸无水仅在雨季和融雪期形成水流排泄通道注入库车河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干冷年温差和日温差均很大年平均气温114?7月平均最高气温258?1月平均气温为-80?年平均降水量仅673mm年蒸发量约2860mm冻土平均深80cm最大达120cm风向以北和西北风居多灾害天气主要为冰雹洪水及大风引起的沙尘暴库车县位于天山地中海地震活动带地震较频繁据库车县志记载的1893年起共发生过47级以上地震有22次最大一次在1949年2月24日震中位于库车县与轮台县交界处震级725级震中裂度达9度本区地震烈度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版划分地震烈度属?级地震烈度区?,18?之间一般为10?左右东部露头处较陡可达18?左右区内无断裂构造在区外西南角有一高角度平移正断层断距小于5m对本区煤层无影响三煤层一含煤性本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 J1t 地层厚度为340,355m含煤8,11层自上而下编号为下1,下12其中下5下7下8下10及下12为主要可采煤层下5煤层露头在本区内均已火烧其余各煤层多为局部可采和不可采煤层本次工作所控制煤层总厚度最大为2867m其含煤系数为819,二主要可采煤层区内各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地表浅部均已火烧通过钻孔揭露资料分析塔里奇克组上段 J1t3 在本区含煤3,4层即下1下2下4下5 下5煤层为可采特厚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或局部可采煤层中段含煤5,6层即下6,下12煤其中下6煤层有三个可采点属局部可采煤层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下5下7下8下10下12五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256m各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下5煤层有5个钻孔及斜井控制为全区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为799,984m平均厚921m为一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全区发育的特厚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细砂岩及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与下部下7煤层间距2520,3711m平均3003m下7煤层有7个钻孔控制全区发育属稳定煤层含1,4层夹矸结构简单,复杂具1,4个分层煤层厚度320,529m平均厚358m夹矸厚度039,157m平均094m顶板岩性为细砂岩及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炭质泥岩及粉砂岩与下部下8煤层间距为2085,2327m平均2229m下8煤层有5个钻孔控制为全区较发育结构简单的可采煤层其中11,1孔则变为炭质泥岩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079,110m平均厚095m煤层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细砂岩及炭质泥岩底板岩性细砂岩及粉砂岩与下部下10煤层间距4375,4919m平均4642m下10煤层有6个钻孔控制也为一全区发育厚度稳定结构简单的特厚煤层属稳定煤层煤层厚度为6(14,7(17m平均厚度6(62m顶板岩性为粗砂细砂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与下部煤层下12煤层间距2382,2882m平均2663m下12煤层全区有5个钻孔控制其厚度为198,246m平均厚度为220m结构简单的中厚煤层属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1可采煤层特征表表 1-2-1煤层编号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夹矸顶板岩性底板岩性可采性稳定性层数厚度m 下5 0 0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粉砂岩可采稳定下7 1,4 094 细砂岩炭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可采稳定下8 0 0 细砂岩炭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可采较稳定下10 0 0 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岩可采稳定下12 0 0 炭质泥岩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可采稳定四煤质一物理性质本区各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同均为黑色碎块及粉末状性脆沥青光泽参差状,阶梯状及贝壳状断口比重大条带状及均一状结构节理及内生裂隙发育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以半亮型及半暗型煤为主本区各煤层显微煤岩组成均以有机显微组份的镜质组份为主惰质组份次之变质阶段各煤层的变质阶段均为0,?显微煤岩类型区内各煤层的煤岩类型均为亮暗煤,暗亮煤型二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据本次采样化验分析本区各主要可采煤层其化学性质如下1化学性质1工业分析下5煤层其原煤空气干燥基水份Mad含量较稳定一般在092,,118,之间平均为103,精煤空气干燥com,,155,平均为126,原煤干com,2115,平均967,精煤干com,971,平均513,原煤可燃基挥发com,4051,平均3836,精煤可燃基挥发com,3993,平均3715,下7煤层其原煤空气干燥com,,120,之间平均为080,精煤空气干燥com,,134,平均为104,原煤干com,3363,平均2287,精煤干基灰com,1057,之间平均735,原煤可燃基挥发com,4045,平均3892,精煤可燃基挥发com,3936,平均3758,下8煤层其原煤空气干燥com,,079,之间平均为073,精煤空气干燥com,,104,平均为091,原煤干com,2688,之间平均2326,精煤干基灰com,原煤可燃基挥发com,4193,平均3919,精煤可燃基挥发com,下10煤层原煤空气干燥com,,132,之间平均为087,精煤空气干燥com,,161,平均为101,原煤干com,2355,之间平均1250,精煤干基灰com,706,之间平均353,原煤可燃基挥发com,4236,平均3952,精煤可燃基挥发com,3873,平均为3723, 下12煤层原煤空气干燥com,,092,之间平均为081,精煤空气干燥com,,118,平均为102,原煤干com,1922,之间平均1544,精煤干基灰com,795,之间平均458,原煤可燃基挥发com,4401,平均3834,精煤可燃基挥发com,3849,平均为3642, 各煤层煤质主要指标见表1-2-2各煤层煤质主要指标成果表表1-2-2煤层编号原煤分析精煤分析 Mad, Ad, Vdaf, Mad, Ad, Vdaf, 下5 下7下8 下10下12 注该平均值为加权平均值2元素分析各煤层元素含量均以炭元素干燥基Cdaf含量为主均在80,以上氧加硫元素干燥基OSdaf含量次之多在10,左右氢元素Hdaf含量变化范围在5,左右com,以下各可采煤层元素分析见表1-2-3各可采煤层元素分析成果表表1-2-3煤层编号元素分析 CH Cdaf, Hdaf, Ndaf, OSdaf, 下5 160 下7150 下8 162 下10157 下12 1603煤中的有害元素各煤层的有害元素中干基全硫含量较低在010,,066,之间其它各有害元素磷氯砷含量也较低氟含量虽变化范围较大在14,93ugg之间但达不到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指标值可满足各部门对煤中有害元素的要求标准各可采煤层有害元素见表1-2-4 各可采煤层有害元素汇总表表1-2-4煤层编号全硫Std, 磷Pd, 氟Fad, 氯CLd, 砷Asad。
赫章县青松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制人:吴学品2011年5月10日赫章县青松煤矿水文调查报告一、概况1、我矿为煤矿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青松煤矿、拉苏煤矿、宏达煤矿、郑兴煤矿、大山煤矿整合为赫章县青松煤矿,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12.5年,开采煤层为K1、K2、K3三层煤。
开采标高为+2150m至+1800m水平,分为一、二两个采区,井田范围为1.9327km²。
二、水文地质调查小组组长:黄永成(法人)副组长:吴学品(工程师)、黄辅伦(矿长)成员:周康民、陈光鹏、刘子祥、李学军、王阳、黄训伦、韩峰、周指远。
三、水文地质存在的隐患情况1、自燃地理:矿区地形呈近东西走向排列,地势北低南高,海拔高程2372.8—2100m,相对高差272.8m属高原中山地貌,气候属北亚温带高原气候。
每年6-7月为雨季,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60%,年降雨量最大降雨量为1647.5mm,最小降雨量为391.7mm,平均降雨量为1438.4mm5—6月天气较热(平均气温22.8—26°C)。
11月中旬开始降雪,至次年为霜冻期,最低气温在-10°C左右。
2、矿区水文地质(1)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岩组:由龙潭组、长兴组及飞仙组的砂岩,灰岩等组成,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有泉水点露出地表,越往深部含水性越微弱。
井下煤层巷道中,底板常见淋水现象。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残堆积物等组成,厚度一般为0—20m,透水性强,含水性中等,主要受大气裂隙水的控制。
(2)隔水层主要是含煤岩组及上伏地层的灰岩和粘土岩、砂岩。
(3)地表水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泉点水为季节性泉水,矿区范围内有五条冲沟谷,平时无水,雨季有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汇集于六冲河、六冲河距矿区北东方向2km左右,属二叠系矛口组灰岩,井下开采为对矿上水源造成影响,矿上供水来自于周边泉水。
(4)地下水主要为煤系地层含水及断层含水,裂隙水,因矿区老窑开采历史较长,经实地调查了解,近几年关闭的煤矿井口有七条巷道,多开采K3、K2煤层,规模较大,最深井达250m左右,范围大,关闭后未进行排水,地表水大量涌入老巷道内,造成大量积水,但无详细资料,无以确定积水量,在采掘活动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青海省夏日哈木镍钴矿进矿道路工程Ⅱ标段级配碎石料场规划方案中国水电十五局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工程项目部2014年1月15日批准:审核:编写:1概述1.1 工程概况夏日哈木镍钴矿区位于青海省西部东昆仑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是东昆仑地区首次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床,矿区面积约76.82平方公里,矿床规模全国第二、世界第四。
目前,根据最新地质勘查成果计算镍金属量已经超过100万吨,按照资源开发规划,计划在矿区建设年产60万吨镍精矿粉采选工程。
夏日哈木镍钴矿进矿道路全长47.525 km,桩号为K0+000.00~K47+525.00m,与格芒公路相接,该线路起点K0+000.00m位于格芒公路桩号约K121+500m左右处,终点接夏日哈木镍钴矿矿区公路。
本标段为K32+000.00~K47+525.00m,设计底基层宽8.5米,面层7.0米,设计道路等级为三级厂矿道路,根据2015年1月8日黄河公司铝业部组织的夏日哈木进矿道路路面材料讨论会会议纪要,综合考虑业主的进度要求并结合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安排,从材料适用范围、施工条件及工程造价方面进行详细的方案比较,明确将道路路面由沥青混凝土路面+泥灰结碎石路基修改为磨耗层+级配碎石基层,因此本工程路面结构层为15cm天然砂砾石垫层,25cm厚级配碎石基层,4cm磨耗层,不含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施工。
夏日哈木镍钴矿进矿道路承担的主要任务:主要承担采选工程建设期间外来物资的运输、对外交通及后期矿区项目运行的永久交通等任务。
按照合同及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综合考虑到格尔木地区的气候原因及基层变更时间较晚,为保证质量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任务计划于2015年4月5日开始施工,6月20日完成该项施工任务。
1.2主要工程量及工期要求1.2.1主要工程量本标段道路工程总长度15.525km,级配碎石基层幅宽8.5m,路面面积1319630㎡,结构层级配碎石基层厚0.25m,级配碎石压实方量32990m³,松铺系数按1.3考虑,则需级配碎石虚方量为43520 m³,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结果,结合本工程项目所在地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所选取料场料源级配差异较大,按照规范将级配碎石基层填筑料分4级,分别为37.5mm~19mm,19mm~9.5mm,9.5mm~4.75mm,4.75mm以下。
图0—1 交通位置及水系图
四、研究程度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本区先后开展了以石油、铁、铜等矿产为主的检查、普查、勘探、科研工作,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区内先后完成了不同尺度的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扫面工作。
涉及到本区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有:
1、 1976年青海省水文地质一队提交了《柴达木盆地大灶火地区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报告详细论述了该地区的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该项目施工7眼钻孔,但钻孔的孔径太小,影响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较低。
2、 1981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了《1∶20万乌图美仁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报告从自然地理、地貌、地层及构造等方面论述了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补、径、排关系,用断面径流量法计算小灶火洪积平原天然补给量为2.8×104m3/d,为
第一章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工作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根据小灶火气象站(站址高程2770.5m)1975~2008年观测资料(表1—1、图1—1),多年平均气温3.8℃,最冷月1月份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7月份月平均气温17.3℃,年平均气温差28.8℃。
年平均相对湿度32%。
有霜期172天,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水量27.8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2.7mm(1991年3月8日),气象观测表明雨季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多年平均蒸发量2661.5mm,为降水量的95.7倍。
工作区光照充分,年平均日照时数3267.3小时。
年平均气压727.9hPa。
表1-1 小灶火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统计一览表
项目单位数值项目单位数值
平均气压hpa 727.9 多年平均蒸发量㎜2661.5
平均气温℃ 3.8 平均风速m/s 3.7
极端最高气温℃35.4 最大风速m/s 20.7
极端最低气温℃-31.4 主导风向WNW
平均相对湿度% 32 霜日数day 17.2
多年平均降水量㎜27.8 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87
图1—1 降水量与蒸发量月平均变化曲线图
因区内地势较开阔致使狂风肆虐,砂暴时袭,并有雹雪雷雨天气,区内西北风盛行,每年1~3月份为风季,平均风速3.7m/s,最大风速超过9m/s。
总之,测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气候环境恶劣。
二、水文
区内水系属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勘探区发育有小灶火河。
源于南部昆仑山分水岭地段,上游主要由夏日哈木河、苏海图河及其支流汇集而成,河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水在苏海图河谷区入渗潜流,沿程地下水与地表水经过数次转换,最终在勘探区南侧山区受阻泄出转化为小灶火河地表径流。
因此,河水平、枯水期其上游苏海图河谷区时常断流,而下游河口处为常年性河流。
小灶火河流全长120㎞,上游近南北向展布,至勘探区转为南西-北东向,河流汇水面积1102 km2。
小灶火河沟口是上游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排泄口,河水流量在年内变化大(图1—2),流出山口后1~3km即全部渗入地下,至下游冲洪积扇前缘又以泉水的形式泄出。
图1—2 小灶火河河水流量变化曲线图
小灶火河未建立过水位观测站。
根据本次调查,小灶火河年内平均流量为0.654m3/s,年径流量为0.21×108m3。
洪水期在6~9月。
河水水
图1—3地质地貌图
11 / 79
图2—1 区域水文地质图
图2—2 Ⅲ—Ⅲ′水文地质剖面图
22 / 79
图2—3 Ⅱ—Ⅱ′水文地质剖面图
117.452
水化学类型不变,矿化度变幅小于0.3g/l。
地下水水质在年内变化不大,水质动态较稳定。
2、水位动态
通过2013年9月30日—2014年3月19日时间段内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小灶火洪积扇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主要受河水影响。
小灶火河丰水期、平水期大部分河水被渠道引走,减少河水就地入渗;冬季枯水期河水流量变小,河水全部入渗。
因此,地下水水位受河水补给量变化影响较小,水位年变幅较小。
洪积扇轴部的ZK7号孔年内最高水位埋深70.151m(标高2779.291m,2013年11月30日),最低水位71.441m(标高2778.001m,2014年01月15日),年变幅1.29m(图2—5);ZK11号孔年内最高水位埋深32.277m(标高2777.307m,2013年11月30日),最低水位32.911m(标高2776.673m,2014年01月15日),年变幅0.634m (图2—6);ZK1号孔年内最高水位埋深9.143m(标高2774.539m,2014年03月19日),最低水位10.43m(标高2773.252m,2014年01月15日),年变幅1.287m(图2—6)。
位于洪积扇两侧的ZK6、ZK8号孔年内水位变幅为1.31~1.393m。
ZK7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ZK1孔水位动态曲线图
ZK11孔水位动态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