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九一八事变

原因及背景分析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史

姓名:金承志

学号:2015010121

【一】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陆政策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萌生对外侵略的野心,并企图在对外扩张中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中国味中心的“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日本由被侵略者成为侵略者,这说明资本制度的侵略性、扩张性。也说明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独立、富强起来。这里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我国也仿效过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一次重要变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也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这几个方面展开的,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国际环境:欧美列强纵容、默许日本侵略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列强处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均采取了纵容默许的态度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3、朝鲜1894东学堂起义——机会

公元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了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政府寻求援助,于是给了日本可趁之机,日本也借机派兵朝鲜,但是起义平息后日本却不撤兵,还不断挑衅清军。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

当时清朝内政腐败,经济落后,国防军事外墙内干。清政府居然把战争爆发与否寄托于西方列强可见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而且那时慈禧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了结。奉行避战求和政策。在此的情况下,

就给日本可乘之机明治维新之后,;西方主流社会对于发生巨大变革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多种不同看法。欧美负责对日关系的官员对于明治维新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是西方大众,无论是贵族富豪或是平民百姓,则更多的是持歧视的看法。当时在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了日本猴子之歧视称呼,这一方面是取笑日本人身为黄种人所拥有的面部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戏虐日本人像猴子一样学习“人类”(即西方人)的一举一动。但日本人并未动摇,反而更加卖力的去模仿,因为这关乎了他们民族之存亡。这些大众舆论虽然不足以造成俄国失败的事实,但反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二者之间就为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二】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1904-1905年间,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夺取远东霸权,在我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最终以沙皇俄国的失败告终。如果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以“东夷小国”打败了洋洋自得的大清帝国,给国人沉重的当头一棒的话,那么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作为亚洲“弱国”大败欧洲“强国”沙皇俄国,就又给了国人迎头一击,这一棒迫使中华民族更加觉醒。

日本方面:

1、战略眼光:俄国屯兵中国东北不肯撤军,立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觉,当日本政府察觉到俄国有控制朝鲜半岛的企图时,便有武力解决的倾向并且是正确的。(首相伊藤博文还有与俄国交好的倾向的,但首相实际并不控制着军权)

2、强化外交:着重点便是日英同盟的建立,那时英国毕竟还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言行举止,舆论造势足可以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变化。

3、武士道精神与优秀指挥官:像乃木,儿玉,东乡平八郎,秋山真之等,例如东乡平八郎深谙国际法,这在甲午中日海战里有体现。

4、明治维新的成果。

5、先天地理条件:前线相对于日本仅仅是日本海环渤海一带,而俄国则穿越长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6、犹太人(犹太银行家)的支持,由于沙俄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犹太人对日本的支持

俄国方面:

1、碍于俄法同盟的约定,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2、在俄国内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对日战争问题上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且政府腐败,小人得势。过于自信导致战前准备不足。

3、补给线太长,将帅无能,军队腐败非常,士兵大多是西伯利亚的猎人和农夫,虽然很勇猛,但没经过系统的训练,上层机构包括沙皇都过于轻视日本,觉悟上没有日本高。

4、指挥上有问题,在旅顺争夺战中福克师在狼山处阻击日军,半天后,他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下令侧退,俄军开始撤进要塞。甚至连日本人也没有估计到俄军如此之快就放弃旅顺外围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狼山。

5、麻痹大意,轻敌,上层机构包括沙皇都过于轻视日本,在日军偷袭旅顺前,俄军情报机构通过破译日军外交密电已得知日本即将采取军事行动,但俄政府并未立即采取措施,俄远东军未接到战备命令。

6、情报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俄军的电码破译等方面占据上风,但是因为战前轻视东方人,所以并未对日本进行有效的情报采集工作。日本却向满洲的俄军后方派遣了大量间谍和破坏人员。后来俄军招募的劳工中,竟有3%是日本的特务。

7、中国的立场,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曾想拉拢中国一起对付日本,但是俄国在1900年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屠杀惨案和强占满洲等事件。这使国人恨俄国甚于他国,社会上兴起了仇俄思想,并影响了很多人。1902年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学习日本模式,推行新政。日本便向中国派遣大量教官,争取中国人的民心。战前,日本向袁世凯做了意向性报告,要求中方不要参战。(袁世凯很敬佩秋山好古的为人)因此,软弱的清政府持中立态度,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无耻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8、封建的君主专制。

国际方面:

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