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人机实时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人机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带来的飞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一般由飞行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单元组成。
其中,传感器用于获取飞行器姿态、速度、位置等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据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执行器调整飞行器的姿态、推进力等,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需要从机体结构、算法、硬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其中,仿真模型对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二、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飞行器的运动模式进行模拟,实现对无人机飞行控制的研究与测试。
常用的模型包括飞行器动力学模型、飞行器控制模型、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模型等。
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建立仿真模型建立飞行器的仿真模型,模拟其运动过程和控制过程,对控制器的设计和功能进行验证和测试。
(二)优化控制算法基于仿真模型,调整控制算法参数,优化控制器的设计,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优化硬件系统在控制器的设计中,优化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的选择和优化,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收集数据通过仿真模型对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实现对控制器的调整和优化。
三、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的应用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研究不仅能够用于无人机飞行器的研制和测试中,还可以用于无人机的监测、控制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在无人机监测方面,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地震勘察、石油勘探、灾害监测等场景中,监测飞行器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轨迹和状态,实现数据的获取和监测。
在无人机控制方面,基于模型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则可以对无人机进行精准控制和操作,例如指定飞行路径、逼近目标、实现目标跟踪等。
无人机动力系统智能优化仿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人机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工具之一,从原来的军事用途到目前的农业植保,邮政快递等领域,无人机的运用范围不断拓展。
而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效率,增强其性能,是不断探索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动力系统智能优化仿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智能优化算法的应用无人机最重要的动力系统就是飞行控制系统。
针对飞控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开始运用一些智能优化算法的思想来对其进行优化。
这些智能算法不仅可以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某些控制问题。
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都可以应用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中。
优化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算法和模型,以及正确地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二、智能仿真技术的研究因为要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所以智能仿真技术的应用在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仿真技术一般可以被分为两种:基于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和实物仿真技术。
前者可以灵活地对需要控制的对象进行建模和仿真,并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的控制效果。
而实物仿真技术则需要建造出一个与实际对象相似的控制仿真环境,需要大量投入和维护成本。
因此,目前主要的研究倾向于基于计算机的仿真技术。
在无人机动力系统智能优化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主要利用了一些仿真软件,例如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虚拟仪表设计软件等。
这些软件不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建模和仿真环境,而且可以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对优化算法效果的评估和比较。
三、应用前景展望无人机动力系统智能优化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景很大,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对于农业植保,通过优化飞行控制算法,可以使农药喷洒更为精确和节约成本。
对于邮政快递,优化后的飞行路径可以大大减少时间和距离,提高服务质量。
甚至在科学研究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例如对大气等自然环境的监测,对地理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等。
基于MATLAB的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开发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是一种通过遥控或自动化程序进行飞行的无人飞行器,因其具有灵活性好、便携、节省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海关监管、应急救援、测绘勘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其飞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一个基于MATLAB的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必要的研究方向。
一、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的研究概述传统的无人机试飞需要进行多次实地操作,不仅花费高昂,而且风险也很大,所以建立一个模拟无人机飞行系统逐渐被学者们关注。
该系统通过数字仿真的方式,模拟无人机在不同环境、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飞行行为,帮助人们更为准确地了解和预测无人机运行情况。
基于MATLAB的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是一种能够模拟飞机在不同环境下飞行状态的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无人机飞行数据的计算、分析和优化,以及模拟无人机的各种操作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无人机的运行情况。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不同环境、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飞行研究。
二、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的应用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军事人员更好地了解无人机的运行状况,协助军方进行作战规划和作战行动的模拟,为军事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可以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手段。
同时,在无人机制造领域中,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也可以帮助制造商进行飞机设计和优化仿真。
三、基于MATLAB的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的设计基于MATLAB的无人机飞行模拟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飞行模型、环境模型、控制模型。
1. 飞行模型飞行模型包含了飞机的参数和方程,以飞机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建立飞行状态下的数学模型。
其中,参数包括了飞机的尺寸、质量、弹性、颤振、操纵效率等,方程包括了飞机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和姿态控制方程等。
无人机结构设计与动态仿真摘要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结构设计与动态仿真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无人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讨论了无人机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常用的结构设计原则。
接着,我们介绍了动态仿真的概念和应用,包括动力学建模和运动控制。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引言无人机作为一种无需人类操控的飞行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它们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侦察、监视、货物运输和科学研究。
在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结构设计和动态仿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 无人机结构设计成功的无人机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强度和刚度: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承受各种力和重力负荷,因此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 质量和重量:无人机的总重量是限制其性能和续航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结构设计应尽可能轻量化,同时保持足够的强度。
* 组装和维护:无人机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其组装和维护的便捷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任务的需求。
* 环境适应性:无人机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因此结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3. 无人机动态仿真无人机的动态仿真主要包括动力学建模和运动控制两个方面。
* 动力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无人机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特性,包括飞行姿态、加速度和力的分布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无人机的行为并优化其设计。
* 运动控制:通过设计控制算法来实现无人机的自动驾驶和稳定性控制。
这些控制算法基于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无人机当前状态和目标任务进行决策和调整。
4. 未来研究方向无人机结构设计和动态仿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新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无人机的强度、重量和环境适应性。
* 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如何开发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应对无人机在复杂和不确定环境中的挑战。
小型无人机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研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对导航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捷联惯导系统(S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是无人机最为常用的导航系统。
然而,由于GPS存在信号易丢失、易受干扰的缺点,使得SINS/GPS系统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为了扩大其适用范围,充分发挥SINS/GPS导航系统的优势,本文采用了计算机视觉导航技术,对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了仿真实验。
标签:无人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计算机视觉;组合导航;卡尔曼滤波0 引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导航系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通常有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和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1]。
然而,单一的导航装置已难以满足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飞行要求,多种形式的组合导航方案随之产生,组合方案的采用使各导航系统之间取长补短,利用组合系统提供的冗余信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2]。
本文针对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GPS信号易受干扰、易丢失等缺点,提出了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导航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1 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系统方案捷联惯导系统SINS为主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计算机视觉系统则作为导航辅助子系统。
SINS采用姿态解算算法将MEMS传感器输出数据解算为需要的导航参数,GPS接收机获取的信号经由计算机转换为用户所需的机体位置和速度参数,而视觉系统则根据连续时刻的图像信息估计机体的姿态参数[2]。
利用SINS系统误差模型、GPS量测误差模型及视觉量测误差模型构成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两个子滤波器给出局部最优估计,再依据信息融合技术将局部估计有机合成,从而得到捷联惯导系统状态的全局最优估计。
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结构如图1所示。
2 SINS/GPS/视觉组合导航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本系统采用的组合方式为SINS分别与GPS和视觉系统构成子组合,且都采用输出校正,因而可采用同一组状态方程。
基于X-Plane的小型无人机导航仿真系统的分布式设计与实
现
王建锋;李荣冰;刘建业;于永军
【期刊名称】《系统仿真技术》
【年(卷),期】2010(006)002
【摘要】在对已有导航仿真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导航仿真系统的缺陷,设计了1种基于X-Plane飞行模拟软件的分布式组合导航仿真系统.该系统基于局域网设计,利用X-Plane来实时动画模拟飞机动力学、运动学特性,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通信协议进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针对常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无人机控制方面响应时间慢,动态性能差等不足,设计了智能PID控制.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控制稳定,适应性强,且系统具有实时性、通用性、可重复性等特性,可以满足各种组合导航系统的仿真需要.
【总页数】6页(P134-139)
【作者】王建锋;李荣冰;刘建业;于永军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49.4
【相关文献】
1.小型无人机实时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J], 胡军;邓支益
2.基于GIS和GPS的某小型无人机监控及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周国栋;胡延霖;于克振
3.无人机景象匹配辅助导航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J], 李耀军;潘泉;沈贺;张绍武;凌志刚
4.某小型无人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童友斌;胡延霖;许智辉
5.小型无人机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周红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为了分析无人机工作的实际特点,我们针对现阶段的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细致化的研究,针对性的设计出了一套微笑无人机的自动飞行控制管理系统。
这项技术的研究,将无人机与各个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功能实现了串联,实现了数字化系统管理模式的优化。
本文通过建立起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模型,设计了无人机姿态保持以及轨迹控制管理基础规律,通过仿真实践结果分析观察可知,设计的控制效果达到了较为稳定的无人机操作运行功能要求,满足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设计构思,是现阶段推动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构建的主要措施手段。
关键词:微小无人机;飞控软件;设计无人机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可以有效地执行多种任务,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发挥这种积极地作用。
尤其小型无人机可以实现战术侦察、目标指示、精准投放、战果评估、探测分析、环境监控、人员搜救、通信中继等工作任务。
与有人驾驶的飞机之间进行比较,这种设备的工作除却储存量小、重量轻、速度快的优势之外,本身的机动性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各种工作需求,也能完成各项飞控工作的信号传输,满足系统设计的各种需求。
一、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建模通过对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人们通过对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模型构建,将具体问题系统化,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再利用计算机仿真实践的措施手段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印证。
1、无人机坐标系的构建要对无人机实现建模,坐标系构建必不可少。
坐标系的构建是一切系统的参考依据,无人机之中的参数信息也是在坐标系之中构建的。
由于作用在无人机上的重力、空气动力以及外部动力等原因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无人机坐标系构架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坐标系对整个无人机空间运作的状态进行确定和描述。
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完成数据参数的表示行为边界。
例如选择地面坐标系可以实现重力分析比较分析,集体坐标系可以实现发动机推力的比较分析,而空气动力则是在流动气流坐标系之中可以实现便捷的分析。
微型无人机系统的设计与控制优化第一章:引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以及商业领域。
微型无人机作为无人机家族中的一员,具有体积小、飞行灵活等特点,在特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将介绍微型无人机系统的设计与控制优化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微型无人机系统设计2.1 微型无人机概述此处描述微型无人机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
2.2 微型无人机系统组成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飞行器、传感器、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详细阐述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作用。
2.3 微型无人机系统设计流程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组件选择与设计、系统集成等步骤,强调各个步骤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第三章:微型无人机控制原理3.1 飞行动力学模型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的飞行动力学原理,包括姿态控制、飞行稳定性、飞行操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3.2 控制系统设计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包括传感器数据获取,控制算法设计,动态建模等方面的内容。
3.3 控制器优化方法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控制器的优化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详细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四章:微型无人机系统实例4.1 微型无人机的拍摄应用此处以微型无人机在拍摄领域的应用为例,介绍如何设计和优化无人机系统,实现高质量的拍摄效果。
4.2 微型无人机的农业应用此处以微型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例,介绍如何设计和优化无人机系统,实现农田的巡查、施肥等农业作业。
第五章:微型无人机系统的挑战与展望5.1 技术挑战此处介绍微型无人机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如飞行稳定性、机组件小型化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5.2 应用展望此处展望微型无人机系统在未来的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紧急救援等,指出其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设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无人机的操作和训练受到很大的限制,实地训练成本高昂,训练时间不灵活。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应运而生,为无人机操作员提供了全新的训练方式。
本文将介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
首先,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需要具备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
通过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环境元素进行精细地模拟,包括地形、建筑物、天气等。
通过运用高质量的图形渲染技术,使得模拟环境能够真实地反映无人机在不同场景下的飞行状况。
此外,虚拟环境还可以根据操作员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的训练目标。
其次,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需要提供真实的无人机操作体验。
通过配备专门设计的操纵设备,操作员可以模拟真实的控制操作,如操纵杆、按钮等。
操纵设备应具备高度灵敏的响应能力,可以准确地捕捉到操作员的动作,并将其实时反馈到模拟环境中。
在虚拟环境中,操作员可以通过操纵设备来控制无人机的起飞、降落、悬停、航线规划等各种操作,从而提升其操作技能。
此外,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应该提供多种训练场景和任务模式。
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训练设置。
例如,可以设计不同的天气条件,如晴天、阴天、雨天等,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飞行挑战。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种任务模式,如巡航、搜索救援、物资运输等,以满足不同操作员的训练需求。
通过这种灵活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操作员在各种场景下的应对能力和决策能力。
另外,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应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在训练过程中,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操作员的操作行为,并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操作员的操纵技术、操作准确度、任务完成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估,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种反馈和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发现和纠正操纵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性。
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及其硬件在回路仿真共3篇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及其硬件在回路仿真1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及其硬件在回路仿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军事、民用、商业及科研等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而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无人机的航迹规划是指在一定的任务范围内,根据航迹规划算法,将无人机的航迹规划为一条或多条航线。
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则是指在多个无人机之间,通过通信协调,完成任务的最优航迹规划。
例如,多架无人机在山区中完成搜救任务时需要协调各自航迹规划以及照片拍摄区域,提高任务效率。
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的硬件主要包括飞行控制器、无线模块、传感器等。
其中,飞行控制器是无人机的核心部件,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飞行速度和方向等参数。
无线模块则用于实现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建立控制指令和数据传输的通道。
传感器则是实现导航和环境感知的重要部件。
基于多小型无人机航迹规划的硬件,需要进行回路仿真。
回路仿真是指通过特定的仿真软件,模拟飞行控制器、无线模块和传感器等硬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检测协同航迹规划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回路仿真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多无人机的场景,包括每架无人机的参数(如起飞重量、载重能力、最大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高度等)以及地形地貌信息。
其次,需要对协调姿势和航速的控制算法进行仿真。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发软件来进行仿真,如MATLAB和Simulink等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仿真,利用图形化界面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果,更好地发现和排除问题。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算法和硬件进行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多小型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
例如,无人机可以通过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自主航迹规划,大大提高环境适应性和飞行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无人机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功能,提高其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小型无人机实时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选择了基于MATLAB的仿真设计平台,建立了无人机系统六自由度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xPC Target工作模式的无人机实时仿真系统。
无人机实时仿真技术可有效解决飞控系统设计验证问题,大大降低无人机研制风险和试验费用。
标签:MATLAB;小型无人机;实时仿真
1 无人机系统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无人机所受的力和力矩,以及无人机的重心、转动惯量等,由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即可求取无人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具体为:
x=Fx/m+Vyωz-Vzωy
y=Fy/m+Vzωx-Vxωz
z=Fz/m+Vxωy-Vyωx
x=[L-(Iz-Iy)ωyωz]/Ix
y=[N-(Ix-Iz)ωzωx]/Iy
z=[M-(Iy-Iz)ωxωy]/Iz
=ωysinγ+ωzcosγ
=ωx-tanθ(ωycosγ-ωzsinγ)
=(ωycosγ-ωzsinγ)/cosθ
=Vxsinθ+Vycosθcosγ-Vzcosθsinγ
=Vxcosψcosθ+Vy(sinψsinγ-cosψsinθcosγ)+Vz(sinφcosγ+cosψsinθsinγ)
=-V xsinφcosθ+Vy(cosψsinγ+sinθsinγ)+Vz(cosψcosγ-sinψsinθsinγ)
式中,[V,α,β,ωx,ωy,ωz,θγψ,x,H,z]T分别表示空速、迎角、侧滑角、滚转/偏航/俯仰角速率、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纵向位移、高度、侧向位移。
2 无人机实时仿真系统
2.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由仿真计算机、飞行控制器、飞机传感器、飞行模拟转台和接口设备等组成。
其中仿真计算机主要对无人机运动规律和仿真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因此,仿真计算机包括运动学解算计算机、视景仿真计算机、监控数据处理计算机、接口通讯计算机等。
各仿真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来相互通讯。
2.2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为MATLAB RTW系统。
RTW是MA TALB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RTW与MATLAB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既满足了设计这在系统概念与方案设计等的需求,也为系统的技术实现或完成不同功能的系统实时操作实验提供了方便,并且为并行工程的实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文采用的是xPC Target方案,xPC Target是RTW的附加产品,它是一种“双机型”的解决途径,即xPC Target需要使用两台PC机,其中宿主机用于运行Simulink,而目標机则用于执行所生成的代码。
目标PC机运行了一个高度紧缩型的实时操作内核,该实时操作内核采用了32位保护模式,通过以太网络连接或串口线连接来实现宿主机和目标机之间的通信。
2.3 系统构成
本文采用的实时仿真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实时仿真机:主要用来模拟飞机的运动。
(2)飞行控制器:实现飞行管理及控制。
(3)传感器:陀螺、高度表、磁航向计等。
(4)飞行转台:复现无人机姿态运动。
(5)接口设备:高速串口板、FO板卡、网卡。
(6)支持服务系统:显示、记录、文档等软硬件。
系统的具体结构为:
上图中详细的描述了飞控实时仿真的结构。
仿真系统的工作流程为:由仿真计算机控制半实物仿真过程的进行,在给定初始条件及模型参数后,半实物仿真开始,仿真计算机解算无人机的运动方程,解算完毕即将有关状态信号输出给飞行模拟转台。
飞行模拟转台接受飞机姿态信号后,复现飞机的姿态运动,放置在转台上的垂直陀螺和传感器感受飞机的姿态及其变化,飞行控制器由此产生控制信息控制舵机,最后,舵角传感器将舵角信号传给仿真计算机。
仿真结果可以通过网络与PC机实时通讯,由PC机实时显示各状态变化曲线,也可以通过投影仪显示无人机的三维运动场景。
参考文献
[1]姚俊,马松辉.Simulink建模与仿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2.
[2]黄忠霖.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涤,李立涛,杨旭,等.系统实时仿真开发环境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