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视觉定位的多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研 究
- 格式:pdf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7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而为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新的技术,该技术将机器视觉技术与机械手臂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精确定位和高效运动控制,为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应用于产品检测、物料分类、表面检测等方面。
二、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臂是一种可以代替人手完成工作的机器人,它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是机械手臂的核心,它可以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定位、速度等参数,保证机械手臂能够精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为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摄像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对于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图像分辨率、帧率、感光度等参数,以保证摄像头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2、图像预处理:由于图像噪声等因素的存在,机器视觉采集到的图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滤波、二值化等操作,以保证后续的图像处理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3、目标检测和定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目标检测和定位,需要采用合适的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以识别目标并确定其在机械手臂工作空间内的位置和姿态。
4、运动控制:目标检测和定位之后,机械手臂需要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运动控制,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
运动控制需要考虑机械手臂的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机械手臂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三、机器视觉技术在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机械手臂运动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电子制造、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
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14学号:********学生姓名:郭2014年12月30日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一、机械手介绍六自由度机器手是由六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上安装一个电动机,通过控制每个电动机旋转,就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空间运动。
本实验做的六自由度的机械手臂是能实现物品的抓取和移位的机械自动控制机构。
该六自由度机械手臂的底座能进行大角度转动,实现机械抓取物体的移位;关节的俯仰和摆动能实现机械手臂不同位置的抓取物体;手部关节部分关节的变换,手腕的末端安装一机械手,机械手具有开闭能力,能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放下。
每个关节自由度都是用电动机转动来实现机械手臂的转动、俯仰和摆动等运动。
六自由度机械手臂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小型电机控制,分别能实现个关节的转动、俯仰等动作。
各个电机用采用AT89S52单片机片控制,通过单片机输出程能实现六个电机按照规定角度运动,从而带动关节的运动。
二、机械手的结构1、机械部分本实验中六自由度机械手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臂部、手腕、手部。
图1机械手臂的实物图图2机械手臂的结构简图系统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是a.基座的回转、b.连杆一转动、c.连杆二转动、d..手腕转动、e.手腕旋转、f..手部开合。
前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空间位置,后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姿态。
图3 自由度2、控制部分1、人机通信模块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先进程度和功能强弱。
机械人控制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项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本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单片机AT89S52、运动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组成。
其单片机AT89S52模块如下图3.1所示,该模块由一块AT89S52单片机、串行口通信接口、转串口下载线连接接头、电源接口、开关、信号输出口Q等组成。
图4 单片机AT89S52模块图2、舵机驱动模块该舵机驱动模块采用的是parallax公司生产的16路舵机控制模块,其包括16路舵机控制线接口、单片机通信接口、舵机驱动电源接口、开关、复位键、控制芯片等部分组成。
机械臂运动控制的算法研究引言:机械臂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领域、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而机械臂的运动控制算法,则是实现机械臂精确、高效运动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臂运动控制的算法研究,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算法,分析其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位置控制算法位置控制是机械臂运动控制的基本要求之一。
目前,常见的位置控制算法主要包括PID控制算法、反向运动学算法和预测控制算法。
1.1 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通过计算误差的比例、积分、微分三个部分的加权和,实现对机械臂位置的控制。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懂,调节参数相对较容易。
然而,PID控制算法往往无法满足对机械臂位置控制的高精度要求,并且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控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2 反向运动学算法反向运动学算法是通过已知机械臂末端位置,逆向计算出每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并利用这些角度完成机械臂的位置控制。
该算法相对于PID控制算法来说,更适用于多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控制。
但反向运动学算法的计算量较大,且对于复杂的工作空间,存在解的多样性等问题。
1.3 预测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未来状态的控制方法,通过预测机械臂运动的轨迹,并利用这些预测结果进行控制。
该算法在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的同时,也对算法的计算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预测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二、力控制算法力控制算法是机械臂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力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和基于力矩估计的开环控制。
2.1 基于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基于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算法通过感知外界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机械臂的力控制。
该算法对力的控制较为精确,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景动态调整控制参数。
但基于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也存在成本较高、传感器容易受干扰等问题。
2.2 基于力矩估计的开环控制基于力矩估计的开环控制算法利用机械臂自身的传感器信息,通过力矩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估计外界作用在机械臂上的力。
基于视觉反馈的机械臂位置模糊控制机械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精准的定位控制对于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某些复杂环境下,机械臂的位置控制可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精准度下降。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基于视觉反馈的机械臂位置模糊控制被提出。
一、视觉反馈控制原理视觉反馈控制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作为反馈信号对机械臂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摄像头获取机械臂周围环境的图像,然后使用图像处理算法识别出目标物体的位置,并将其与期望位置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系统将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机械臂朝着期望位置运动。
二、模糊控制原理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经验知识的控制方法,它允许模糊的输入和输出,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系统。
在机械臂位置控制中,模糊控制可以用于处理环境因素引起的位置模糊以及图像处理算法的误差。
基于视觉反馈的机械臂位置模糊控制方法将视觉反馈和模糊控制相结合,以提高机械臂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具体步骤如下:1. 图像获取与处理:通过摄像头获取机械臂周围环境的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
2. 模糊化与规则库建立:将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将连续的位置信息离散化为模糊集合。
然后,建立模糊控制的规则库,包括输入和输出变量以及相应的模糊规则。
3. 模糊推理与模糊化:基于规则库对输入变量进行模糊推理,以确定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
然后,将输出的模糊集合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一个确定的输出值。
4. 控制信号产生与执行:根据得到的确定输出值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将其传递到机械臂控制器,使机械臂朝着期望位置运动。
通过引入视觉反馈和模糊控制,基于视觉反馈的机械臂位置模糊控制方法能够对不确定因素进行自适应处理,并且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然而,基于视觉反馈的机械臂位置模糊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图像处理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和控制仿真分析五自由度机械臂是一种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精确运动和控制的机械设备。
它由五个连接在一起的关节组成,每个关节都可以独立地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各种姿态和位置的控制。
在机械臂的运动和控制中,仿真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研究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机械臂的五个自由度。
这五个自由度分别是基座旋转、第一关节旋转、第二关节旋转、第三关节旋转和末端执行器的平移。
通过控制这五个自由度的运动,机械臂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中任意姿态和位置的控制。
在运动学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
正运动学用于根据关节角度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而逆运动学则用于根据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姿态计算关节角度。
通过正逆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机械臂关节的运动范围,以及实现特定位置和姿态的方法。
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研究机械臂的惯性、力矩和加速度等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机械臂在运动和受力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机械臂所需的驱动力矩和控制策略,以实现预定的运动轨迹和姿态。
在控制系统方面,我们需要设计和实现适应机械臂运动和控制的控制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基于传感器反馈信息来调整关节的运动,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
为了进行仿真分析,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强大的建模和仿真功能,使我们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模拟机械臂的运动和控制过程。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机械臂在特定任务中的性能和表现,从而指导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控制。
综上所述,五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和控制仿真分析是了解和优化机械臂工作性能的关键。
通过正逆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仿真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机械臂的运动特性、控制策略和性能指标,从而实现更精确、高效的机械臂应用。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20-0102-03基于视觉辨识的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于秋波1,王颖2,孙辰光3,董家璇4(1.天津津铁供电有限公司,天津300171;2.天津津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1799;3.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300387;4.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机械臂可以代替人在高温、高湿、高压、高危等环境中工作,它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国的科研工作者所认可,因此各种形式的机械臂控制系统被广泛研究。
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采用视觉辨识相关技术,进行相关软件和硬件设计。
基于视觉辨识的机械臂控制系统可以简化现有的机械臂控制系统,特别适用于高污染等特殊工作环境中,且其对于中国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机械臂;视觉辨识;机械臂控制系统;单片机中图分类号:TP241;TP273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20.030中国对于机械臂控制系统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10年来随着视觉辨识技术的发展及中国科技水平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机械臂控制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机械臂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运动、改变姿态或运行轨迹等,实现机械臂控制的方法有多种,最终目的是使机械臂编程简单、控制方便、操作更加人性化。
归纳起来,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机械臂控制方法主要有如下两大类[1]:①固定程序控制的机械臂。
主要的控制方式是采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等作为控制核心,事先将编写好的系统固化在芯片内部,系统开始按照既定程序工作,缺点是工艺、流程、工位等不能随便更改,从这个意义来讲它只能算是一种自动化设备,而不是一种智能化的机械系统[2]。
然而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系统设计和控制方式非常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所以在一些工序、工位固定的流水线上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它不适于在工序繁杂、工况复杂的环境中应用。
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六自由度机械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医疗手术等多个领域。
轨迹规划作为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控制的核心技术,对于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器人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轨迹规划方法,探索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优化策略,为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学特性,为后续轨迹规划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的轨迹规划方法,如插值法、优化算法等,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约束的轨迹规划方法,包括关节角度约束、运动时间约束、避障约束等,以提高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还将探讨基于学习的轨迹规划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使机械臂能够自主规划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轨迹。
本文将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验证所提轨迹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为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轨迹规划提供具体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技术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六自由度机械臂概述六自由度机械臂,也称为6-DOF(Degree of Freedom)机械臂,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操作精度的工业机器人。
它的名称来源于其拥有六个独立的运动轴,这些轴允许机械臂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全方位的运动。
与传统的五自由度或更少的机械臂相比,六自由度机械臂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更高的灵活性以及更精确的操作能力,因此在许多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基座、肩部、肘部、腕部和手部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旋转关节实现运动,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抓取、搬运、装配等操作。
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机械臂可以在各种姿态下进行操作,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工作平面。
唐山学院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多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器设计系别:信息工程系班级: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姓名:刘亮指导教师:田红霞2015年6月1日基于单片机的多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器设计摘要机械臂控制器作为机械臂的大脑,对于它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控制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越来越成熟。
本课题正是基于单片机的机械臂控制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机械臂发展状况以及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其次,阐述了四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实现。
详细阐述了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和舵机驱动电路设计。
在程序设计中,着重介绍了利用微分插补法进行PWM调速的程序设计。
并给出了控制器软件设计及流程图。
最后,给出了系统调试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械臂单片机自由度舵机PWMDesign of Multi DOF Manipulator ControllerBased on MCUAbstractAs the brain of robot arm, manipulator controll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its researc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control method, the control system of MC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of MCU.Firstly,it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ipulator and the control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Secondly,it is given the circuit and software design for the four DOF manipulator in this disertation.it is expatiated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CM),the relative circuit design ,Power circuit design,and driver circuit design of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In the design of the program, the design of PWM speed regulation by differential interpolation is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The software design and flow chart of the controller are given.Finally,it is presented the problem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practive given resolves.Key word: Manipulator;MCU;DOF;Steering engine;PWM目录1引言 (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国内外机械臂研究现状 (2)1.2.1国外机械臂研究现状 (2)1.2.2国内机械臂研究现状 (3)1.3机械臂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3)1.4本设计研究的任务 (4)2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概述 (5)2.1机械结构 (5)2.2控制系统 (6)2.3系统功能介绍 (8)2.4舵机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8)2.4.1概述 (8)2.4.2舵机的组成 (8)2.4.3舵机工作原理 (9)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3.1时钟电路设计 (11)3.2复位电路设计 (11)3.3控制器电源电路设计 (12)3.4舵机驱动电路 (13)3.5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13)4系统软件设计 (14)4.1四自由机械臂轨迹规划 (15)4.2主程序设计 (16)4.3舵机调速程序设计 (17)4.3.1舵机PWM信号 (17)4.3.2利用微分插补法实现对多路PWM信号的输出 (18)4.4初末位置置换子程序 (21)4.5机械爪控制程序 (22)4.6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23)4.6.1定时器T1中断程序 (23)4.6.2定时器T0中断子程序 (24)5系统软硬件调试 (25)5.1单片机系统开发调试工具 (25)5.1.1编程器 (25)5.1.2集成开发环境Keil和Protues (25)5.2控制系统的仿真 (26)5.3软件调试 (27)5.4硬件调试 (27)5.5软硬件联合调试 (28)6结论 (29)谢辞 (30)参考文献 (31)附录 (32)1引言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机器人是传统的机械结构学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信息科学和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性高新技术产物,它是一种拟生结构、高速运行、重复操作和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