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调研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362.33 KB
- 文档页数:6
大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生物燃料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豆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豆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生产成本评估、潜在风险预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大豆消费需求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优质的油脂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豆腐、豆浆、大豆油、饲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营养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豆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大豆饲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大豆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大豆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农业生产上,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同时,技术不断革新,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得大豆产业的产能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工业加工方面,大豆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 危机与机遇然而,大豆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种植环境的恶化、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大豆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环保要求也会愈发严格。
因此,大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认真面对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三、生产成本评估1. 劳动力成本大豆的生产过程涉及到种植、收割、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到大量的劳动力成本。
尤其是大豆的收割和加工环节,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2. 投入品成本大豆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农药等,这些投入品的价格波动和数量使用的合理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 管理成本在大豆的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管理成本,包括耕地管理、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市有机大豆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按照××下发的《有机大豆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约稿通知》的要求,××高度重视,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实际,走访调研,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大豆主要是普通的绿色大豆,有机大豆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
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万亩,占总面积的×%;绿色水稻、大豆、玉米面积分别达到×万亩、×万亩和×万亩。
早在八十年代,×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应对“十年九涝”的农业条件,大豆种植面临危机,农户纷纷响应政府提出的“以稻治涝”战略,使大豆种植面积缩减至×万亩左右。
2004年以来,中央实施的“一免两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极大激发了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热情,市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也为农民种植旱田作物提供了保障,全市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攀升。
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万亩,占作物种植面积的×%。
随着大豆种植基地面积的扩大,一些大豆加工企业也应运而生。
×公司就是近年来我市发展起来的大豆加工企业,通过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产品更新换代,效益不断提高。
该公司生产的“×”等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优秀产品金奖;“×”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
目前,由于转基因大豆入侵我省,致使全市大豆加工企业停产、转产,面临严重的危机。
2010年,受种植效益的影响我市大豆种植面积锐减至×万亩,年总产量仅有×万吨。
同时大豆加工企业因成本问题现改变生产原料,利用米糠做为原料进行生产,给我市大豆产业化发展带来困难。
二、发展有机大豆产业的做法为了改变我市大豆生产现状,提升大豆品质,今年我市进行了有机大豆生产实验,为今后有机大豆的推广和生产探索种植经验。
2016年度大西江农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廖永霞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7(034)003
【摘要】受国家玉米调控政策影响,本年度大西江农场玉米种植面积骤减,大豆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大豆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向专品种种植方向转变,但因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年度大豆产量较常规年份减产57%以上且品质差,大豆市场销售价格低,即使有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及风险理赔,大豆收益仍很低.
【总页数】1页(P195)
【作者】廖永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黑龙江黑河 16144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年度大西江农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廖永霞
2.2013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蒋雨;刘东林;王兴强;邢丽君;吴海波
3.2012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赵志;刘东林;王兴强;邢丽君;刘宜新
4.2016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袁明
5.2013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J], 袁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豆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豆生产实践,现将实践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大豆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2. 掌握大豆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3. 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4. 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1. 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田块进行大豆种植。
(2)整地:深耕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合作物生长的状态。
2. 种子处理(1)筛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2)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消毒杀菌。
(3)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湿润的布袋中,置于室温下催芽,待芽长至0.5-1厘米时播种。
3. 播种(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
(2)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3)播种方法:采用机械化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4. 施肥与灌溉(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注意氮肥的施用比例。
(2)灌溉: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5. 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发生。
(2)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6. 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2)追肥:在大豆生长期间,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
(3)摘心: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摘除顶心,促进侧枝生长,提高产量。
四、实践结果1. 产量:通过实施大豆生产实践,大豆产量较往年提高了15%。
2. 品质:大豆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蛋白质含量提高,口感更佳。
3. 病虫害发生程度: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共有13个地区,77个市、县,大豆种植遍及全省。
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约5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总产量超过5万吨的市县约35个。
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共有9个国营农场管理局,104个国营农、牧场,分布在本省的47个市、县境内。
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大豆产量的分布,我们以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做为本文的统计和分析基础,因此农垦系统的大豆种植面积,包含在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大豆种植面积之中。
一、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主产市、县1、黑河市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无霜期短,气候只适宜种植大豆和小麦,其他农作物很少,九三、北安两个农管局在其境内,是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黑河地区下6个市、县,其中:嫩江、北安、五大连、逊克、爱辉区是大豆主产市、县;孙吴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大豆种植相面积对对少一些。
2、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无霜期较短,因此,该地区北部大豆种植较多。
齐齐哈尔市下辖9个市、县,其中:讷河、克山、拜泉、克东、甘南、依安是大豆主产市县。
龙江、富裕、泰来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要少一些。
3、佳木斯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建三江农管局在其境内,大豆种植较多。
佳木斯市下辖6个市、县,其中:富锦、同江、扶远、桦南是大豆主产市、县,汤原、桦川水稻种植较多。
4、绥化市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各主要粮食品种皆可种植。
绥化地区下10个市、县,其中:海伦、绥化、绥棱、望奎、庆安是大豆主产市县;青冈、明水次之;兰西、安达、肇东以种植玉米为主。
5、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大豆、玉米、水稻种植比较均衡。
哈尔滨市下辖12个市、县,其中:巴彦、依兰、宾县、五常、呼兰是大豆主产县;阿城、木兰、通河尚志、延寿次之;方正县以种植水稻为主,双城市以种植玉米为主。
2013年第6期·总第228期·69 【产业经济】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张美晨 李 爽(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基于对2001—2011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和进出口状况的回顾,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法对2001—2010年的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的原因,提出充分发挥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等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豆贸易;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52 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69-03 作者简介:张美晨(1991-),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李爽(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
基金项目:2012年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非转基因大豆的故乡,黑龙江省则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非转基因大豆产地之一。
非转基因大豆营养价值高且绿色健康,因而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在国外转基因高油大豆大量进口的严重冲击下,国产大豆进出口贸易倒挂现象日益加深,黑龙江省大豆贸易存在的此类问题尤为突出。
一、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状况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我国排在前四位的大豆主产区依次是黑龙江、山东、河南和内蒙古。
由于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大豆产量远高于其他三个省区。
201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3200万亩,总产量达到152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5321 8万亩,总产量达到558万吨,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6 71%。
2011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14亿亩,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降至4802 6万亩。
8关于黑龙江垦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调研报告于家傲1王大庆2(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摘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全面启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工程。
黑龙江垦区成立专门调研组,对红兴隆、牡丹江、九三、北安管理局和主要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垦区“两头两尾”整体发展态势、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相统一原则,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垦改革【作者简介】于家傲(1976—),女,博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改委。
【通讯作者】王大庆(1969—),男,研究员,博士,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生态经济学科带头人。
时值黑龙江垦区加快推进“两化一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垦区深入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下简称“两头两尾”)工程,对于加快推进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持续提高北大荒集团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提高北大荒集团的发展质量效益效率,意义极为重大。
一、垦区“两头两尾”发展态势 (一)基地规模化突出,成为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黑龙江垦区现有4363万亩耕地、1384万亩林地、草地509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绿色(有机)农作物监测面积达到3600万亩,土地资源富集,耕地集中连片,具有长期稳定的持续生产能力,基地规模化成为垦区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调研中发现,垦区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
九三管理局全力打造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安全生鲜乳生产基地、国家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国家优质酒用高粱基地、区域内寒地浆果基地、生态鹅养殖基地共6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相应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3篇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1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20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
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
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
20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20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野生大豆调研报告野生大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优势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大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经验报告和研究成果,了解野生大豆的生长区域、生长习性和营养价值。
2. 实地考察:前往野生大豆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野生大豆的生长状况、种植方式和采摘技巧。
三、调研结果1. 生长环境:野生大豆生长于自然环境中,通常生长在山地或丘陵地区。
它喜日照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
2. 优势特点:与普通大豆相比,野生大豆具有以下优势特点:(1)天然有机:野生大豆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无需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因此具有更高的天然有机性。
(2)生物多样性:野生大豆在种植基地中与各种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营养价值:野生大豆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大豆异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3. 益处:野生大豆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1)抗氧化作用:野生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2)心血管保护:野生大豆中的大豆蛋白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野生大豆中的异黄酮物质具有抗癌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调节内分泌:野生大豆中的异黄酮物质可以模拟雌激素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女性卵巢功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5)增强免疫力:野生大豆中的丰富营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四、调研结论1. 野生大豆具有天然有机性,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
2. 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要求较低,适应性强。
3. 野生大豆的种植和采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五、建议1. 加强野生大豆的研究和开发,掌握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提倡野生大豆的食用,宣传其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
大豆养殖实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量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高蛋白、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大豆养殖实验。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大豆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2. 探索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途径;3. 增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实践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先对相关的大豆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学习和调研,了解了大豆的生长环境需求、育苗技术、播种方法、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查阅了一些大豆养殖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
2. 实验设计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我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实验方案。
首先,我选择了适合大豆生长的土地,并进行了耕地和改良土壤的工作。
其次,我采用了育苗箱育苗的方式,以提高苗期的成活率。
然后,我按照适宜的时间在地里进行了大豆的播种,并采用了科学的施肥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最后,我设立了一些监测点,并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观察,以了解大豆生长情况和应对问题。
3. 实验实施根据实验设计,我开始了大豆养殖实验的实施。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认真按照方案进行操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育苗阶段,我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给苗施肥,并防止病虫害的入侵。
在播种和苗期管理阶段,我严格按照施肥措施和防治措施进行操作,同时定期进行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生长期,我定期测量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和花穗数等指标,并进行适时的追肥和灌溉工作。
在收获期,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熟度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收获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四、实践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
首先,我成功地种植了一片大豆地,并进行了全程的管理和操作。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的大豆生长情况较好,大豆的株高、叶片数和花穗数等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豆类及制品的调研报告豆类及制品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豆类及制品是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食材之一。
豆类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纤维和有益营养的植物食物,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和食品加工中。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豆类及制品的相关情况,包括豆类的种类、制作流程以及其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应用情况。
二、豆类的种类豆类包括大豆、黄豆、绿豆、红豆等多种品种。
其中,大豆是最常见和广泛种植的一种豆类,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畜牧业。
大豆的制品包括豆腐、豆浆、豆腐脑等,是素食者的主要蛋白供应来源之一。
黄豆则主要用于食用油的生产,除了大豆和黄豆外,红豆和绿豆也是常见的食材,常用于糕点和甜品的制作。
三、豆制品的制作流程1. 豆腐:豆腐是将黄豆浸泡、磨浆、煮沸后,通过加石膏或盐卤使其凝结成块的制品。
豆腐的制作过程简单,同时豆腐的制作技术因地区而异,形成了不同口味和风味的豆腐。
2. 豆浆:豆浆是将大豆浸泡、磨浆、煮沸后,将其与水和其他添加剂混合搅拌而成的饮品。
豆浆富含蛋白质,是许多人早餐的首选饮品。
3. 豆腐脑:豆腐脑是将蘸有石膏的黄豆磨浆泡发的豆浆烧沸,再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待豆腐状的蛋白胶原重新再沉淀而得到的产品。
豆腐脑具有软嫩滑润、味道鲜美等特点。
四、豆类及制品的营养价值豆类及制品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1. 蛋白质:豆类及制品是非常好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尤其是大豆。
豆类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是素食者的主要蛋白质供应来源。
2. 纤维:豆类及制品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和正常排便。
3. 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及制品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钾、镁等矿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保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统、骨骼健康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五、豆类及制品在日常饮食中的应用豆类及制品在世界各地的饮食中有广泛的应用。
1. 豆腐:豆腐是中国传统菜肴中的常见食材,其质地软嫩、易于吸味,在各种菜肴中被广泛使用。
第8卷 第2期2010年4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8 No .2Apr il2010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张 晶 翟 涛 周慧秋(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在我国大豆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黑龙江大豆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及其对大豆产业发展的作用,并针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现状[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805(2009)02 0033 05[收稿日期]2009-01-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153-NCET -004);黑龙江省科技厅项目(G B08D101-02)及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资金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晶(1985-),女,黑龙江鸡西人,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承担着振兴大豆产业的艰巨任务。
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其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加以分析,对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现状分析以产业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大豆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将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链按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一)大豆生产链分析1.大豆生产要素投入分析。
生产环节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开端,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部分。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包括耕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大且集中连片,具备发展大豆规模种植的优势。
多年来,大豆一直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平均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40%,占全国大豆总耕种面积的比重也逐年上升,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
探讨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黑龙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在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措施。
一、大豆种植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大豆新品种黑豆13号、黑豆1号等。
2.土壤改良:因为黑龙江地区土壤酸性较重,对大豆生长不利,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可以采用添加石灰、有机肥以及磷、钾等肥料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pH值。
3.适时播种:黑龙江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大豆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季气温较高,可适当延长大豆生长期,提高产量。
4.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种植经验,合理控制大豆的播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面积控制在6000-8000株左右,以保证每株植株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5.灌溉与施肥:根据大豆生长期的不同阶段,适时进行灌溉和施肥。
大豆生长旺盛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和养分供应,通过灌溉和施肥来满足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1.病虫害监测预警:定期巡视田间,观察大豆植株是否有病虫害发生;利用农业气象台的预测数据,结合当地的气温、湿度等指标,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预警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病虫害防治剂:根据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剂进行防治。
如对大豆枯萎病可使用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等进行防治;对大豆蚜虫可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等。
3.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天敌生物对害虫进行防治,如引入瓢虫等食性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大豆上的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病虫害防治措施整合: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不同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比如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早熟品种推广、合理轮作、间作等综合防治措施。
5.科学栽培管理: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合理的耕作制度、定期翻耕、清除病虫害源、杂草的防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的探讨,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