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肘后备急方_对芳香药物外治疗法的贡献_林慧
- 格式:pdf
- 大小:208.24 KB
- 文档页数:5
《肘后备急方》对芳香药物外治疗法的贡献❒
林慧1,2*,梅全喜1,2#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山市528400;2.中山市中医药研究所,中山市528400)
摘要通过对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芳香药物外治疗法作分析、概括和总结。
表明《肘后备急方》在外治疗法中大量运用芳香药物,足以弥补了内服药物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
芳香药物外治疗法这种古老的疗法至今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葛洪;《肘后备急方》;芳香药;外治疗法;综述文献
葛洪所撰写的《肘后备急方》是一部具有划时代的医药著作,其成就早已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并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论述[1,2]。
现笔者仅对书中所载的芳香药物外用疗法予以整理研究,以充分体现葛氏治法的特色。
我国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薰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到周代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
《山海经》收载中草药百余种,记有芳香药物如熏草(零陵香)、药(白芷的别名)、桂、杜衡、芎 、靡芜(川芍的地上部分)等。
其中《山海经卷二·西山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3]。
《神农本草经》对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理论作了总结,全书共收载365味药物,其中芳香药占10%左右。
而在端午节,民间有一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就是在家门口悬挂艾叶,于室内点燃艾叶、苍术、菖蒲等,令其烟雾弥漫而起到提神醒脑,并对周围空气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至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已载有大量运用芳香类中药的外治疗法,如香熏法、香囊佩戴法、香枕法、香粉扑身、敷面法等等[4]。
现对《肘后备急方》中芳香药物外用进行总结,试对其中芳香药物外治疗法的运用作一探讨。
1香薰法
香熏法是将芳香醒脑、辟秽的天然香料加工制作后,盛于瓶内置居室中;或将馨香醒神的香药置于室中点燃,去其明火,使居室香气索绕,将烟吸入之或以其烟熏患处;或将芳香鲜花或新鲜植物置干室内;或将具芳香之气的木材制作栋梁及家俱等,此以其芳香之气怡神悦志,洁净空气,以达到治病防疫、摄养心身目的的一种外疗法[5]。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艾叶,艾是中国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
《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庄子》中记有“越人熏之以艾”。
作为古代芳香疗法的主要原料,艾在民俗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和普及,并流传至今,如端午节悬艾以避邪、制作艾糕、艾酒等。
“香气盛则秽气除”
[6],香薰疗法可治疗溃疡、湿疹等创面湿浊的病症[5]。
香薰疗法所用的艾经点燃后,可直接作用于患处,起燥湿、辟秽化浊之效。
《肘后备急方》载有燃艾以烟薰患处,如《治伤寒时气瘟病方第十三》云:“毒病下部生疮者,……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谓穷无药。
……若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
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为意,下部生虫,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
治之方……又方,烧艾于管中薰之,令烟入下部中,少雄黄杂妙。
此方是溪温,故尔兼取彼治法。
”另由于艾具有辛散芳香气味和可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燃性好的特点,以艾灸肌肤以疗中风麻木不仁,如《治中风诸急
❒基金项目: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科研专项资助项目(项目名称:葛洪《肘后备急方》的研究,No.2012A032500001)*作者简介:林慧(1977-),女,广东省中山市人,硕士学位,副主任中药师。
主要从事中药药理研究工作。
E-mail:linhui312778@。
#通讯作者:梅全喜(1962-),男,湖北蕲春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学史、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与开发。
方第十九》曰:“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取干艾叶一紏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著甑目下,烧艾以薰之,一时间愈矣。
”再者,葛洪认识到艾薰环境能净化空气,以达到防治一些传染病的作用,如《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曰:“断温病令不相染……又方,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
”此外,一些以辛温走窜、解毒杀虫为主的药物组成的一些方剂,也可用以熏蒸环境,如:“太乙流金方……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
温病人亦烧薰之,即差。
”另一方曰:“虎头杀鬼方……家中悬屋四角。
月朔望夜半,中庭烧一丸。
”香薰法借助氤氲的药性,直达病所,起到开窍救急、杀虫除痒、活络除痛、消毒空气、醒脑提神等多种作用,且作用比较直接迅捷。
2取嚏法
取嚔法是指将芳香辛窜之药末以细管吹入或以布包裹塞入或取药液滴入鼻腔内,通过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引起喷嚏反射,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
在《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第一》中记载了关于用取嚏法治疗卒中恶死等危重症的外治法。
如“又方,取皂荚如豆大,吹其两鼻中,嚔则气通矣。
”《治卒胃反呕啘方第三十》记有用取嚔法治疗干呕不止:“治卒啘不止方……又方,以新物刺鼻中各一分来许,皂荚内鼻中令嚔,差。
”取嚏次数及刺激鼻孔,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若用于急救者,以得嚏气通苏醒为度;用于证候较缓者,应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所用药物等而定。
3吹药法
吹药法是指将芳香开窍药物研成极细末,吹布耳、鼻、喉腔粘膜,以达到治疗目的[7]。
如《救卒中恶死方第一》:“……又云:半夏末如大豆,吹鼻中。
”又“附方”云“孙真人治卒死方。
以皂角末吹鼻中。
”《救卒死尸厥方第二》中记有“以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
”《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云“又治之方,末皂角,管吹两鼻中即起,三四日犹可吹。
……又方,末雄黄并桂,吹鼻中,并佳。
……又方,捣雄黄,细筛,管吹纳两鼻中。
桂亦佳。
又方,菖蒲末,吹两鼻中。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记有:“赤散方……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内鼻中吸入,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差。
”另在《治伤寒时气瘟病方第十三》记有:“毒病攻喉咽肿痛方,若生翳者,烧豉二七粒,末,内管鼻中以吹之。
”
4滴药法
滴药法是将芳香开窍药物制成水剂或油剂滴入耳内或鼻内的一种外治法[6]。
《肘后备急方》载有以韭捣汁滴鼻救治卒中恶死,如《救卒中恶死方第一》曰“捣薤汁,以灌鼻中。
”又言“救卒死而目闭者,骑牛临面,捣薤汁,灌之耳中。
”另《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云:“……又方,取韭捣,以汁吹鼻孔。
”而滴药法更多的是疗耳鼻等五官疾患,如《治卒耳聋诸并方第四十七》曰:“姚氏,耳痛有汁出方,熬杏仁令赤黑,捣如膏,以绵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
……耳聋菖蒲根丸,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十日立愈,黄汁立差。
……耳卒痛,痛不可忍求死者,菖蒲、附子各一分。
末,和乌麻油炼,点耳中,则立止。
”
5舌下给药法
舌下给药法是将芳香开窍药物置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7]。
《救卒死尸厥方第二》载有:“尸厥之病,……又方,捣干菖蒲,以一枣核大著其舌下”;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舌下含服桂枝屑可以达到温经通脉、开心窍的效果:“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治卒风瘖不得语方第二十》曰:“治卒不得语方,……又方,用新好桂,削去皮,捣筛,三指撮,著舌下咽之。
”“卒失声,声噎不出方,……又方,矾石、桂,末,绵裹如枣,内舌下,有唾出之。
”
6香熨法
香熨法是将芳香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熨摩人体肌表某一部位,并时加移动,以收祛
风、散寒、止痛、活络之功的一种外治法[8]。
如《治卒中五尸方第六》曰:“治卒有物在皮中如虾蟆,宿昔下入腹中如杯不动摇,掣痛不可堪,过数日即煞人方……合捣碎,以两布裹贮蒸热,更番以熨之。
亦可煮饮少少服之。
”又《治卒患腰胁痛诸方第三十二》曰:“胁痛如打方……又方,芫花、菊花等分,踯躅花半斤。
布囊贮,蒸令热,以熨痛处,冷复易之。
”另以香熨法可治疗各种痈疮肿毒皮肤病,如《治痈疽妬乳诸毒肿方第三十六》曰:“葛氏,妇女乳痈妬肿,削柳根皮,熟捣,火温,帛囊贮熨之,冷更易,大良。
……葛氏疗卒毒肿起急痛,柳白皮,酒煮令热,熨上,痛止。
”
7香囊佩戴法
香囊佩戴法是指将辛香走窜药末装在特制囊状布袋或绸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等处,或装入贴身衣袋内,以防治某些疾病的一种外治法[9]。
《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治疗“人喜魇及恶梦者”一为“带雄黄,男左女右”;一方为“用真麝香一子于头边”。
“辟魇寐方”中治法一为“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魇寐”。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为载有各种防治传染病方药的专篇,其用药途径丰富多样,其中的悬挂香佩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至今。
“太乙流金方”以“三角绛囊贮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虎头杀鬼方……捣筛,以蜡蜜和如弹丸,绛囊贮,系臂,男左女右。
……一方有菖蒲、藜芦,无虎头、鬼臼、皂荚,作散带之”。
《治尸注鬼注方第七》中载有治疗舟车眩晕“女子小儿多注车、注船,心闷,头痛,吐,有此尔者,宜辟方”,“车前子、车下李根皮、石长生、徐长卿各数两分等。
粗捣,作方囊贮半合,系衣带及头”。
《治为熊虎爪牙所伤毒方第五十三》以“捣雄黄、紫石,缝囊贮而带之”令猛兽毒虫不敢接近。
8香枕法
香枕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将一些天然芳香植物直接装成作为枕芯或做成药包装入枕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使药物有效成分散发出来,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10]。
如“辟魇寐方……又方,作犀角枕佳,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
《治耳为百虫杂物所入方第四十八》以“熬胡麻,以葛囊贮,枕之,虫闻香则自出”治“蛐蜒入耳”。
9香粉扑身法
香粉扑身法是将香药加工成细末,浴后取取适量均匀扑洒于身体或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处的一种外治法,此法具香肌利汗、腻肤美容之功[11]。
《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惛鄙丑方第五十二》实为美容专篇,其载有以香粉扑身法袪除狐臭、香身美肌,如:“葛氏疗身体及腋下狐臭方,……又方,青木香二两,附子一两,石灰一两。
细末,著粉腋中,汗出,即粉之。
”方出《隐居效方》(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疗胡臭,鸡舌、藿香、青木香、胡粉各二两。
为散,内腋下,绵裹之,常作,差。
”
10香粉敷面法
香粉敷面法是将所用芳香药物同研极细末,选用水、酒、醋、蜜或油类调粉,每日晨起,洗面毕用其敷面。
此法有润肤香肌、悦白面容之效[12]。
如:“卒病余面如米粉敷者,……又方,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矢白一分。
捣下,以蜜和之,杂水以拭面,良。
”方出《隐居效验方》(见《肘后备急方》卷六):“面黑令白,去黯方……以粉面,丑人特异鲜好,神妙方。
又,令面白如玉色方……合煎,以白器成,涂面,二十日即变,兄弟不相识,何况余人乎?”方出《传效方》(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疗化面方……又,疗人面无光润,黑黑干及皱,常敷面脂方,……绞用汁以敷面,千金不传。
此膏亦疗金疮并吐血。
”这些方剂不仅可治病,更是着眼于美化人的容貌,是早期的化妆品,如书中载有“荜豆香藻法,荜豆一升,白附、芎 、白芍药、水栝蒌、当陆、桃仁、冬瓜仁各二两。
捣碎,和合,先用水洗手面,然后敷药粉饰之也。
”
11香药洗浴护发
香药洗浴是一种有效的美发方法,可使芳香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组织和头发,达到美发
健发的作用[13]。
书中记有煎煮药物成液洗浴以生发:“疗人须鬓秃落不生长方,麻子仁三升,秦椒二合。
置泔汁中一宿,去滓,日一沐,一月长二尺也。
又方,蔓荆子三分,附子二枚。
碎,酒七升,合煮,器中封二七日,泽沐,十日长一尺。
勿近面上,恐有毛长。
”另记有用涂抹药物以生黑发:“又,拔白毛,令黑毛生方,拔去白毛……比见诸人水取石子研丁香汁,拔讫,急手敷孔中,亦即生黑毛。
”
12香脂法
香脂法是指用具有美容以及治疗皮肤病作用的天然香料加工制作成香脂,擦于患者头面及患处,有润泽香身之功[14]。
书中记有腋下涂抹香脂疗狐臭方:“姚方,取牛脂、胡粉,合椒,以涂腋下,一宿即愈。
可三两度作之,则永差。
”及记有面部涂抹香脂疗皮肤病“疗人头面患疠疡方,雄黄、硫黄、矾石,末,猪脂和涂之。
”香脂亦可用作护手霜以润泽双手:“作手脂法,猪胰一具,白芷、桃仁(碎)各一两,辛夷各二分。
冬瓜仁二分,细辛半分,黄瓜,栝蒌仁各三分。
以油一大升,煮白芷等二三沸,去滓,挼猪胰取尽,乃内冬瓜、桃仁末,合和之,膏成,以涂手掌,即光。
”而香脂法更多的是用作润泽秀发,已具备护发素雏形:“敷用方,头不光泽,腊泽饰发方,青木香、白芷、零陵香、甘松香、泽兰各一分。
用绵裹,酒渍再宿,内油里煎再宿,加腊泽斟量硬软,即火急煎。
着少许胡粉、胭脂讫,又缓火煎令粘极,去滓,作梃以饰发,神良。
作香泽涂发方。
依腊泽药,内渍油里煎,即用涂发,亦绵裹,煎之。
”
13香料熏衣法
香料熏衣法是指在穿衣前用自然香料加工制作的熏衣料烧烟熏衣;或将自然香料加工制作后,与衣物一起存放[15]。
古代贵族上层社会,普遍有燃香料熏衣之习,可令服饰香味持久,穿戴时香气袭人,具醒目提神、舒缓情绪、放松身心之效。
书中记有熏衣一方:“六味熏衣香方,沉香一片,麝香一两,苏合香(蜜涂微火炙,少令变色),白胶香一两。
捣沉香令破如大豆粒,丁香一两亦别捣,令作三两段,捣余香讫,蜜和为炷,烧之。
若熏衣着半两许。
又藿香一两,佳。
”
综上所述,葛洪《肘后备急方》在外治疗法中大量运用芳香药物,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弥补了口服药物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做出了杰出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芳香药物外治疗法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和辅助医疗手段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这有待我们进一步对该书进行整理和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1]梅全喜,吴惠妃.试论《肘后备急方》在医药学上的贡献.中医药学刊,2005,23(7):1194-1197.
[2]梅全喜.试论《肘后备急方》的药剂学成就.中成药,1996,18(3):40-42.
[3]上古·元阳真人原著,倪泰一编译.山海经(附白话全译)(第一版).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
39-40.
[4]晋·葛洪原著,梅全喜等编译.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189-400.
[5]丁洁韵,金芷君.中国传统香薰方药及作用考.中医文献杂志,2010,2(2):12.
[6]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53,54.
[7]薛涛,薛印彦.内病外治精要(第一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
[8]林慧光.芳香替代疗法临床应用初探.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2):2-4.
[9]陈定华.中药“气臭”外用法简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1):39-40.
[10]江巍,罗晶,薛小虎,等.保健药枕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开发探析.亚太传统医药,2008,4(9):118-119.
[11]孙迅,朱金麟.腋香粉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8,7(7):53-54.
[12]张建德.中医外治法集要(第一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10.
[13]胡静.源自植物的化妆品.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11):46-49.
[14]樊树英.传统芳香疗法应予以开发.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8):20.
[15]刘红丹,商成杰.芳香疗法的保健功效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针织工业,2012,9(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