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92.18 KB
- 文档页数:1
兽医临床锄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齐 军 李 龙2曹 平3 李 影3 (1.黑龙江省肇东市洪河乡李长庆兽医门诊151100,2.黑龙江省肇东市永利兽医门诊151100, 3.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151 100)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为 危害奶牛生产的3大疾病之一,也是影响奶牛使用 寿命的主要因素。 1临床症状 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 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 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 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 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 时出现跛行症状。 2发病因素 一般奶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0:1.0,饲料中 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 钙磷,导致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 变,而发生肢蹄病。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 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El 粮结构不合理,高蛋白质的日粮结构或粗纤维摄入 不足,可引发肢蹄病。 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其对肢蹄病的易感程 度。奶牛肢蹄病的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高 度正相关,蹄变形引起的蹄病与种公牛有关。 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是引起肢蹄病发生的重 要因素;湿热的环境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一定的 影响;冰凉的水泥和结冰地面,也可增加病机会。 日常对牛蹄洗刷、药浴护蹄和季节性计划修蹄 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日粮结构不合理或 不同泌乳期的奶牛使用同一饲料配方日粮,也是引 发肢蹄病的重要因素。 3预防措施 每隔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 可在奶牛舍的出人口处设消毒池,池内放人配制好 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 牛在出人牛舍时自行消毒。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 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 透整个蹄部.。每年的4一lO月为较佳药浴时间。 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 添加0.01%~0.02%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 年进行5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 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定期做好 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 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 倒,但也不能过于粗糙。且运动场地面排水良好。 4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 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治 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 坏死组织,然后用抗菌药物。硫酸铜和磺胺1:4的 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 部,打上蹄绷带,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每天2 次,连用5天,治疗效果良好。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 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 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 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 浴法。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用热蹄浴疗 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 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400万单位,再抽取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作为1次注射量。避 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 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 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 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 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天或隔天注射1次, 一般连续注射2-3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 烂的病灶,要用5%一10%碘酊进行处理。 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使用药物 多为抗炎及镇痛药,如奶牛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千 克体重、双氢链霉素20毫克、红霉素10毫克,混合 肌肉注射能有效治疗蹄病。 也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克,每天1-2次。 此外使用抗组织胺药物 如口服苯海拉明0.5 1.0 谰 养殖技术顾问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