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2
智慧树知到《软件工程》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软件工程》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软件危机"是指()。
A:计算机病毒的出现B: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经济犯罪活动C: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D: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答案: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2、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
A:硬件环境B:软件开发的环境C: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D:开发人员的素质答案: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3、软件危机可以表现为()。
A:产品不符合用户的需要B:软件产品的质量差C:软件的可维护性差D:软件的价格昂贵答案:产品不符合用户的需要,软件产品的质量差,软件的可维护性差,软件的价格昂贵4、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B: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C: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修改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更D: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开发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答案: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开发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5、软件工程的方法只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对小型软件的开发没有帮助。
A:对B:错答案:错第二章1、可行性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早期所做的一项重要的论证工作,它是决定该系统是否开发的决策依据,因必须给出()的回答。
A:确定B:行或不行C:正确D:无二义答案:行或不行2、数据流图是描述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变换的过程,而对数据流图中所包含的元素的定义则是()。
A:数据存储B:数据加工C:数据字典D:数据定义答案:数据字典3、在软件的可能性研究中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中从功能角度对系统进行研究属于()的研究。
软件工程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软件工程引论1. 在下列选项中,(D )不是软件的特征。
A .系统性与复制性 B. 可靠性与一致性 C. 抽象性与智能型 D.有形性与可控性2. 软件是一种(B )产品。
A .有形 B. 逻辑 C. 物质 D. 消耗3. 软件工程是一种(A )分阶段实现的软件程序开发方法。
A. 自顶向下B. 自底向上C. 逐步求精D. 面向数据流4. 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同,软件工程是一门(B )学科。
A .理论性 B. 工程性 C. 原理性 D. 心理性5.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C )。
A .原理探讨 B. 理论研究 C. 建造软件系统 D. 原理性的理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软件工程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B. 软件工程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C.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客户机/服务器技术D. 20世纪80年代软件工程学科达到成熟7. 软件工程方法学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软件管理学和软件工程经济学,它要达到的目标是(D )A .管理开发人员,以开发良好的软件B .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开发优秀的软件C .消除软件危机,达到软件生产的规模效益D .以基本的社会效益为基础,工程化生产软件第二章软件生命周期及开发模型1. 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分析、编码、(B )、维护等活动。
A .应用 B. 测试 C. 检测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2.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多中,下列项目中,(C )不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A .螺旋模型 B. 增量模型 C. 功能模型 D. 瀑布模型3. 软件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时(D )A .需求分析阶段 B. 总体设计阶段 C. 测试阶段 D. 维护阶段4. 瀑布模型是一种(D )A. 软件开发方法B.软件生存周期C.程序设计方法学D.软件生存周期模型5. 软件开发中常采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于其特征而一般称其为(A )A. 瀑布模型B.对象模型C.螺旋模型D.层次模型6. 在结构化的瀑布模型中,(D )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A. 详细设计阶段B.总体设计阶段C.可行性研究阶段D.需求分析7. 增量模型是一种(B )的模型A. 整体开发B.非整体开发C.灵活性差D.较晚产生工作软件8. (C )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始模型A. 模型B.最初模型C.原型D.进化模型9. 建立原型的目的不同,实现原型的途径也有所不同,下列不正确的类型是(B )A. 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B.垂直原型C.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D.用于演化出目标系统的原型10.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A )型的设计过程。
第5章总体设计基本概念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耦合、内聚软件结构的深度、宽度、扇入、扇出模块的作用域和控制域层次图结构图知识点总体设计过程设计原理启发式规则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软件概要设计结束后得到(B)。
A.初始化的软件结构图B.优化后的软件结构图C.模块详细的算法D.程序编码2.软件设计阶段一般又可分为(B)。
A.逻辑设计与功能设计B.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C.概念设计与物理设计D.模型设计与程序设计3.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C)。
A.低内聚低耦合B.低内聚高耦合C.高内聚低耦合D.高内聚高耦合4.SA方法的基本思想是(C)A.自底向上逐步抽象B.自底向上逐步分解C.自顶向下逐步分解D.自顶向下逐步抽象5.软件结构图中,模块框之间若有直线连接,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A)关系。
A.调用B.组成C.链接D.顺序执行6.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好是(C)。
A.逻辑内聚B.时间内聚C.功能内聚D.通信内聚7.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C)映射成软件结构。
A、数据流B、模块化C、控制结构D、信息流8.软件结构使用的图形工具,一般采用(C)图。
A.DFDB.PADC.SCD.ER9.在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一般将信息流分为(A)A、变换流和事务流B、变换流和控制流C、事务流和控制流D、数据流和控制流10、结构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A)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A、数据流B、数据流图C、数据库D、数据结构11、如果某种内聚要求一个模块中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则这种内聚为(A)。
A、时间内聚B、逻辑内聚C、通信内聚D、信息内聚12、在软件结构化设计中,好的软件结构设计应该力求做到(B)。
A、顶层扇出较少,中间层扇出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B、顶层扇出较高,中间层扇出较少,底层模块高扇入C、顶层扇入较少,中间层扇出较高,底层模块高扇入D、顶层扇入较少,中间层扇入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13、结构图(SC)和层次方框图是不同的,前者(B)。
软件工程复习大纲考试主要章节:第一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项目管理第三章计算机系统工程第3.2节第五章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第八章软件设计基础第十四章软件测试其他:上课讲义题型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软件的主要特性是()A、无形性B、高成本C、包括程序和文档D、可独立构成计算机系统(●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软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生产方式;● 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2、软件工程三要素()A、技术、方法和工具B、方法、工具和过程C、方法、对象和类D、过程、模型和方法3、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A、螺旋模型B、瀑布模型C、增量模型D、喷泉模型4、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A、软件成本太高B、软件产品的质量低劣C、软件开发人员明显不足D、软件生产率低下5、软件工程的目标()A、易于维护B、低的开发成本C、高性能D、短的开发周期(注意:缩短开发周期是他的目标,但短的开发周期就不是了)6、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BC)。
A) 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B) 进一步确定用户的需求C) 解决系统是“做什么的问题”D) 解决系统是“如何做的问题”7、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B)。
A) 系统流程图和模块图B) DFD图、数据词典、加工说明C) 软件结构图、加工说明D) 功能结构图、加工说明8、画分层DFD图的基本原则有(ACD)。
A) 数据守恒原则B) 分解的可靠性原则C) 子、父图平衡的原则D) 数据流封闭的原则9、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C)。
A) 数据、对象、实体B) 控制、联系、对象C) 实体、联系、属性D) 实体、属性、联系10、画DFD图的主要目的是(A D)。
A) 作为需求分析阶段用户与开发者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B) 对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描述C) 对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D) 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11、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中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一般由以下四类条目组成(C)。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抽象: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模块化:模块化有助于信息隐蔽和抽象,有助于表示复杂的系统。
3,信息隐蔽:将模块化设计成“黑箱”,实现的细节隐蔽在模块内部,不让模块的使用直接访问,这就是信息封装。
4,局部化:保证模块之间具有松散的耦合,模块内部具有较强的内聚,这有助于控制模块的复杂性5,一致性:整个软件系统使用一致的概念符号和术语。
6,完整性:软件系统不丢失任何重要成分,可以完全实现系统所要求功能的程度。
7,不可验证性:易于检查、测试、评审,确保系统的正确性。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选择题1,研究开发所需要的成本和资源属于可行性研究中(经济可行性)研究的一方面。
2,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是(项目值得开发与否)。
3,软件分析的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在于(分析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4,可行性研究目的主要在于(用最小的代价确定问题定义阶段所确定的目标和规模是否可实现,可解决)。
5,软件可行性分析是着重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规模。
对功能,性能及约束条件的分析应属于下列(技术可行性分析)。
简答题简述可行性研究的步骤?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重新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方案6,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7,推荐行动方针8,书写计划任务书9,提交审查应用题设计一个软件的开发成本为5万元,寿命为3年。
未来3年的每年收益预计为22000元,24000元,26620元,银行年利率为10%。
试对此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决定其经济可行性。
答:设银行的年利率是10%,则下列出每年的收益第一年:22000/1.1=20000第二年:24000/1.21=19834.71第三年:26620/1.331=20000因此:现有值收益为20000+19834.71+20000=59834.71投资回收期2+10165/20000=2.51纯收入59835-50000=9834.71第三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原则有哪些?1.需求分析方法应该容易被用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