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22
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径路哪个更好?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径路哪个更好?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经过位于腹股沟的股动脉(多选择右侧),一个是位于手掌上方的前臂动脉(多选择右侧桡动脉)。
通俗地说,就是从“腿上”做和从“手上”做两条途径。
早些年,国内外基本上以股动脉途径为主。
近几年来,国内多数医院逐渐常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甚至置入支架。
由于两种途径各具优缺点,术前谈话签字时一般会征求患者于家属意见。
那么,选择哪一种途径更好呢?一般而言,两种途径各有优缺点,选择时既要考虑患者血管条件与个人意愿,又要尊重术者的偏好。
以下为两种途径的主要差别,可供参考:第一,股动脉较粗,不易发生痉挛,穿刺插管成功率高,多次穿刺也很少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
而桡动脉较细,容易发生痉挛,穿刺插管有一定的失败率(5%左右),术后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狭窄甚至闭塞。
由于手掌有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即使桡动脉闭塞一般也不会有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桡动脉可作为搭桥的“替代材料”,经桡动脉造影或支架后,即使没有发生血管闭塞,也不能用于搭桥。
对于某些年轻的多支病变患者,若考虑未来有可能接受再次搭桥,保存桡动脉可为将来预留一条备用血管。
第二,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有共同和各自的并发症。
首先,两种途径都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但由于桡动脉易于压迫,这类并发症较少。
其次,桡动脉途径除可发生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外,极个别化患者可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手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而经股动脉途径则也有可能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等严重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桡动脉途径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低于股动脉途径。
第三,经桡动脉途径术后无需常规卧床,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等其他情况,患者甚至可在术后立即自行步行回病房。
而经股动脉途径术后必须保持卧位12至24小时。
即使使用血管缝合器,也至少应平卧2至4小时。
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腰椎疾患等无法长时间平卧者,应优先选择桡动脉途径。
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现阶段,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今天做造影,明天就上班”的安全、准确,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重中之重。
本期,我们步步为营的讲解方式,手把手向您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细节,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内容欢迎转发分享,既可以用作新手入门的参考,又可以用于教学资料。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共享,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提升自我。
1.完善术前检查,排除相关禁忌症: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BNP凝血全套甲状腺功能输血前全套心电图心脏超声造影剂皮试(部分医院已取消)2.备皮+消毒+铺巾常规消毒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区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已为主流,但桡动脉穿刺不难见到高位桡动脉、严重迂曲、血管直径过细、严重血管痉挛等情况,所以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有备无患。
桡动脉及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铺巾3.器械准备下图中列举了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现广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导管,即可同时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
这种导管在经右桡动脉操作时极为方便,但有时通过左侧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型号便偏小,可借助其他类型造影导管进行操作。
介入器材多为亲水涂层,沾水便极为滑利、便于操作。
猪尾造影管用于左心室造影检查,但左心室造影并非所有中心都常规开展左冠开口。
解剖上,左冠开口高于右冠开口,大致位于气管分叉下2肋间。
将导管放置于高于左冠开口,向下送的同时旋转导管至左冠开口方向,因TIG多功能导管形状类似于左冠指引导管,可自行寻找左冠开口,便易直接弹入左冠开口。
此法需要一定的熟练度。
如选择左前斜位,可将导管送至左冠窦底,冒烟看清楚左冠开口位置,旋转并推送导管至左冠开口。
若未至开口,因此时导管张力较大,不应继续原地旋转导管,应先外提导管,调整方向后再继续推送导管至冠脉开口。
此法需要较强的熟练度,易用力过猛损伤冠脉。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流程分解10.采集电影并分析图像行多体位采集电影:多体位可充分展露冠脉各节段真实情况,单体位展示的血管造影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