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PPT课件(43页)
- 格式:ppt
- 大小:777.50 KB
- 文档页数:43
中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电子政务特点,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推行的电子政务,是具有工业化完成阶段特点的电子政务。
主要表现在:第一,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普遍从强调政府规模和成本控制的公共选择理论,转向强调政府效能发挥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二,电子政务的公共行政目标,普遍从建立“小政府”,转向运作“有效政府”;第三,电子政务的模式,普遍从以职能为中心,加强官僚制,转向以流程为中心,改造传统官僚制。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和某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的网络或Internet 等等)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
它以数字化电子手段,实现整个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包括商业信息的发布与检索、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签署、电子货币支付和售前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
其显著的特点是在完成商务活动联结的过程中,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和手工处理过程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在全球各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并完成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改变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各种传统贸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相对于传统商务和EDI商务,电子商务表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的特点:1.电子商务的结构性特点。
电子商务涉及电子数据处理、网络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资金汇兑等技术;在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有导购、定货、付款、交易与安全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各个子系统;在交易进行过程中经历商品浏览和订货、销售处理和发货、资金支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由消费者、厂商、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等不同参与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协同处理,形成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连接全社会的信息处理大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简化了商贸业务的手续,加快了业务开展的速度,最重要的是规范了整个商贸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算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
2.电子商务的动态性特点。
电子商务交易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运转。
美国电子政务考察报告作者:苏涛来源:中国电子政务信息网/art/861/20060206/422187_1.html应美国国务院国际交流与信息政策司和美国互联网行业协会的邀请,中国信息协会美国电子政务考察团一行12人赴美国考察。
在美期间,考察团访问了美国商务部、美国互联网行业协会以及英特尔公司、思科公司等著名IT企业,并与美国联邦政府主管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的专家进行了交流。
通过对美方的考察与交流,对美国电子政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考察团认为,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情况1、美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基本态度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府和信息技术办公室(OEGIT)主任助理蒂莫西·扬先生的介绍,以及他提供的美国总统办公室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题为《扩展的电子政府》(Expanding E-Government)的报告表明,美国政府认为,美国的电子政务主要是“联邦政府通过采用电子政务原则和管理信息技术中的成功案例所取得的成效,在保证安全性和隐私权的同时向公民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他们认为,美国政府是世界上获取数据和信息最多的机构之一,也是信息技术系统的最大用户之一。
美国政府应该在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方面成为世界上的领导者,在提高生产率、改进服务、取得成效方面实现最大的效益。
推广电子政务的目的,应该旨在给纳税人和联邦雇员带来巨大的效益;政府部门和机构要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建立和推行新的原则和方法,实现更大程度的节约,更好地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他们提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创新者和使用者。
要应用现有的和将出现的政府业务成功案例,从而提高生产率,改进服务与信息的提供。
他们提出将致力于对客户的关注,而不是像传统的做法那样仅关注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
他们对电子政务提出了3个考核指标:一是政府部门和机构合理地管理他们的IT投资,获益要远远大于成本;二是对IT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成本、日程和实施的变化不大于10%;三是要让公民和政府决策者可以方便、可靠地找到信息。
电子政务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电子政务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政府OA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有:车辆管理、图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A、公文管理B、收文处理C、档案管理D、资源管理2.政府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利用,如查询政府经济白皮书、国C、信息咨询服务D、中小企业电子服务3.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电子政务安全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是()A、VPN技术B、安全岛和安全网闸技术C、政府Web服务器的安全D、密钥和身份验证4.在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实现共享司法信息是有()完成的。
A、电子公文系统B、电子司法档案系统C、业绩评估系统D、电子公文系统5.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正式推出的。
A.1993年9月B.1997年2月C.2000年7月6.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科技部组织的我国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在()全面启动。
A.2000年B.1995年C.2002年7.以下不属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A.企业年检B.信息咨询服务C.教育培训服务D.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服务8.新加坡政府是在()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的。
A.1989年B.1981年C.1991年9.把英国的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办公系统连接起来的政府网关是()年启动的。
A.1999年3月B.1995年12月C.2001年1月第1页共18页10.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B.经济的进步C.电子政务的建设11.1993年制定的()标志着日本电子化政府进程全面启动。
A.“科学技术立国”B.“行政资讯推进计划”C.“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12.传统的审批业务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现列举以下四种,属于审批阶段的是()①中间机构环节多②往返办事周期时间长③审批过程不透明④社会监督无从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主要内容有()A、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业务要适当分离B、以价值为取向,清理与整合流程C、源头一次捕获信息,实现信息共享D、以上都是14.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地为用户服务好,必须以()为中心来设计政府的网络。
张成福老师的主要学术论文:1.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7).2.信息化风险管理:基本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2).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电子政务,2005(24).4.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思路.电子政务,2005(24).5.高级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问答.前线,2004(12).6.就绪、风险和绩效评估.信息化建设,2004(8).7.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4(5).8.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探索.探索,2004(2).9.用科学的机制管理危机.新华文摘,2003(8).10.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7).11.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12.论政府管制以及良好政府管制的原则.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3).13.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大困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3).14.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1).15.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16.加速政府信息化需要克服哪些障碍.了望,2000(15).17.责任政府论.新华文摘,2000(6).18.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00(5).19.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3).20.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21.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教学与研究,1999(7).22.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企业型政府.中国改革,1998(9).23.发展、问题与重建——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行政科学.政治学研究,1996(1).24.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 ─ —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毛寿龙老师的主要学术论文1.“市政债券与治道变革”,《管理世界》,2005年第3期,第43-49页。
《电子政务结课论文》目录一、引言: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2国内外发展现状 (5)1.2.1国外研究现状 (5)1.2.2国内研究现状 (7)二、五家渠市政务网站实例分析 (8)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分析 (8)2.1.1网站基本情况 (8)2.1.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11)2.1.3存在问题 (13)2.1.4提出意见 (14)2.2五家渠市市政府网站分析 (14)2.2.1网站基本情况 (14)2.2.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14)2.1.3存在问题 (16)2.1.4提出意见 (16)2.3五家渠工商管理局分析 (17)2.3.1网站基本情况 (17)2.3.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17)2.3.3存在问题 (18)2.3.4提出意见 (19)2.4五家渠国家税务局分析 (19)2.4.1网站基本情况 (19)2.4.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20)2.4.3提出意见 (21)2.5五家渠地方税务局 (21)2.5.1网站基本情况 (21)2.5.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22)2.5.3存在问题 (23)2.5.4提出意见 (23)2.6五家渠人大常委分析 (24)2.6.1网站基本情况 (24)2.6.2数据分析(2015.11.6-2015.11.25) (24)2.6.3存在问题 (26)2.5.4提出意见 (26)三、总结及建议 (26)五家渠市政务网站调查与分析正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电子政务网站作为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接入渠道,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电子政务网站能够充分体现出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发展水平。
为解决电子政务网站发展中的问题,对已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站提出参考的改进要求,使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电子政务网站的评价势在必行。
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设计与实现薛辉;邓军;叶柏龙;文雄军【摘要】In order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current e-govemment system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e-govemment construction in depth development, a distributed network environment data exchange platfor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unified messaging service the platform can control the data exchange process in complex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resolve the data exchange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uniform technical standard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design pattern, XML and message middlewar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for database exchange products, a distributed data exchange platform is built fully embodying the cross-platform application advantages; The practicability and universality are achiev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security, convenient management data integration application.%为了解决当前电子政务系统中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交换平台.平台利用统一的消息服务来控制数据交换过程中复杂的控制信息交互,利用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来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的传输;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模式、XML技术和消息中间件通讯原理,对多数据库交换产品及实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搭建了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充分体现了在跨平台应用中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实现了一个个高度自治、安全、便于管理的数据集成应用.【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6【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数据交换;分布式网络;电子政务;XML技术;消息服务【作者】薛辉;邓军;叶柏龙;文雄军【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长沙410205;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中国长沙410004;中南大学,中国长沙410083;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沙410205;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长沙41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8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推动我国数字化政务办公起了重要的作用[1-3],但是随着各单位业务系统的增加,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是各自为政, 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产生严重冲突, 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存在许多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特别是许多公有信息.因此,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分布式网络下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是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提出的数据交换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DEP)[4-8]采用分布式网络下数据交换体系架构(PowerDX)进行构思设计.平台利用统一的消息服务来控制数据交换过程中复杂的控制信息交互,利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来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的传输;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设计模式[9-10]、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11-12]和消息中间件技术对不同数据库产品实现数据交换,搭建一个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可实现多种异构数据交换.1 PowerDX平台总体设计1.1 PowerDX平台总体架构图1 数据交换体系总体架构该平台总体设计主要是从电子政务系统层次上来考虑,包括:交换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组成.其中交换体系由服务模式、PowerDX交换平台、数据信息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组成,后两者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保障.如图1所示.根据当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将服务模式设计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基础数据信息可设计为决策数据、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等,详见图中标示;数据交换服务处于两者之间,为了满足不同服务模式的应用,通过调用交换平台提供的交换服务来实现对数据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操作.1.2 PowerDX服务模式设计由图1可知,平台的应用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设计在总体架构的顶层,为用户提供四方面的服务.而服务是指一个交换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种数据交换功能.本文采用基于SOA设计模式,利用XML技术和构件技术搭建一个数据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图2 基于SOA服务管理模式设计根据系统设计需要,将服务分为注册服务、请求服务和服务源3类,在实现时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服务可部署在平台的任何地方,在系统发布时只需要根据各自的服务ID号就可以调用或使用该服务,每个服务的实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和不同的数据库,只要能满足用户的业务需要即可,这样设计可以减少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系统的通用性.该模式中的3类服务角色的主要功能是:注册服务角色是负责存储和发现服务,同时也为请求服务和服务源提供服务查找;请求服务角色负责通过注册服务发现一些满足自身需要的可选服务,并为该服务的提供者建立绑定关系,这样就可以调用这个服务了,编码时可以组件的方式实现;服务源角色是负责向注册者发布一个服务和为宿主机提供访问控制.三者之间是彼此双向关联、相互影响的.2 PowerDX平台的实现经过上文的分析发现,数据交换服务是该平台的核心部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重点分析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的实现.平台采用交换中心为支撑,交换适配器采用灵活接入的方式,以适用各种环境下的相关政务业务系统和异构数据库等情况下的数据交换.具体实现分述如下:2.1 数据交换服务逻辑实现数据交换平台从逻辑层次上可设计成交换中心、适配器等两大部分组成.功能上负责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管理平台等.如图3所示.图3 数据交换服务实现逻辑结构图中适配器主要实现PowerDX与其它平台的数据、应用或流程的访问.通过适配器将需要访问的数据进行适配,通过相应的协议或标准接口将传输的数据以一定的格式传输到整个交换分布体系,它是交换数据接收、发送的入口,也是交换引擎之一.采用多个适配器主要是为了满足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转换,比如针对SOAP、HTTP、SQL、FILE、FTP、MSMQ等可匹配不同的适配器.交换中心负责消息服务、数据处理、工作流和日常平台管理.交换中心和适配器分开部署,采用适配器接入方式,还可以非常灵活地解决在不同交换应用场景下的交换实现.图4 数据交换处理示意图2.2 数据交换核心处理数据适配器跟数据源进行数据交换是以元数据为单位,可将元数据以XML消息的形式进行交互,适配器以消息传入或传出给交换中心;采用构件技术可以进行设计和开发,可实现扩展性非常强的交换处理模型基础功能.基础功能包括数据抽取/加载、数据发送/接收、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监控等功能.如图4所示.2.3 平台部署实现数据交换平台的部署结构分:交换中心服务器、基础数据库服务器、交换前置机、独立虚拟终端几大部分.如图5所示.在数据交换平台部署结构中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交换中心服务器是数据交换的中心枢纽,负责将用户的业务数据跟基础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许多的业务系统都必须先将数据提交给交换中心,然后由交换中心转存到基础数据库中,同理业务子系统的服务也是通过交换中心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交换前置机是各业务部门或子系统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独立虚拟终端是针对没有业务接入的部门子系统而设计的,集中设置一个虚拟工作终端,这样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和查询服务等.图5 平台部署结构图3 结束语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面对的是跨多种平台的复杂应用环境,要涉及多种技术和理论,本文利用基于分布式网络环境下SOA、XML、DotNET和构件技术,实现了数据交换的多种模型,不但充分利用了XML在数据交换中的作用,最主要是采用了SOA的设计模型,充分体现了在跨平台应用中的优势,实现了一个高度自治、安全、便于管理的数据集成应用.虽然本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丰富,但是交互越多将可能导致潜在的隐患越多,使系统运行受到影响,这是我们课题组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参考文献:[1] 吴焱,高栋,吴志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11(1):19-22.[2] 赵国俊.电子政务[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10.[3] 姚云鸿.中外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10(1):139-141.[4] DAVE S, SHREEKANTH M. Simulation data exchange(SDX) implementation and use[C]//Washington, DC, USA: Proceedings of the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1:1473-1477. [5] YAIR WISEMAN, KARSTEN SCHWAN, PATRICK WIDENER. Efficient end to end data exchange using configurable compression [C]//Hachioji,Tokyo, Japan: 2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228-235.[6] RICARDO J R. Interoperating standards in multiagent agile manufacturing scheduling systems[J]. Int J Comput Appl Technol, 2003,18(1/2/3/4):146-159.[7] KEZUNOVIC M. Ownership of data an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C]//Belgrade, Yugoslavia: Balkan Power Conference, 2002. [8] 朱夏,王茜.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6(2):226-231.[9] 陈志峰,孙静,周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标准化动态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6,12(1):39-43.[10] 于振梅.基于SOA模式的企业架构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6(8):98-100.[11] 李冠德,陈梦东.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微机发展,2005,15(12):12-14.[12] 杨甲森,王浩.用于数据交换的XML文档和关系数据库转换[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27(5):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