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流域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8
多年冻土上限多年冻土,又称寒温带多年冻土,是指地表持续冻结超过两个连续年份的土壤带。
它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包括北极圈、南极圈以及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
多年冻土是地球表面最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年冻土的形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多年冻土的形成是长期低温条件下,冰冻水分在地下逐渐积累形成的。
在寒冷地区,地下水往往含有较高的溶解氧,而冻土对氧气的渗透率较低,使水分的冻结速度快于氧气的渗透速度。
因此,在冻土层下的地下水通常会形成含有高浓度氧气的冻结水,进而逐渐形成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的厚度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北极圈和高海拔山地的多年冻土厚度可以达到数百米。
多年冻土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其密度、温度和含水率等方面。
由于温度低于冰点,多年冻土中的水分主要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
由于冻土中的冰晶体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隙,因此多年冻土的密度相对较高。
此外,冻土的温度非常低,一般在零度以下,甚至可以达到零下50摄氏度以上。
由于冻土中的水分以冰的形式存在,其含水率也相对较低。
多年冻土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成分和冻结水的溶解氧浓度。
冻土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成分会直接影响冻土的化学性质。
在寒冷地区,地下水往往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因此多年冻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也相对较丰富。
此外,冻土中含有的溶解氧浓度也会影响冻土中的微生物活动和氧化还原作用等化学过程。
多年冻土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多年冻土的存在限制了水分的透过性,使得寒冷地区的水分循环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该地区的植被生长相对较少,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速度较慢。
其次,冻土的存在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动方式,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供应以及植被的生长。
此外,冻土中的冰晶体对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对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等起到保护作用。
最后,多年冻土的存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四个方面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四个方面冻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表特征以及水分条件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条件低温是冻土形成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冷季的气温。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在零摄氏度以下会凝结成冰,与土壤颗粒胶结形成冻土。
年平均温度一般在-6℃至-3℃之间时,有利于冰楔等冻土地貌的形成。
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则不利于冻土的发育。
这是因为大陆性气候下,冬季寒冷干燥,土壤中的水分容易凝结成冰;而海洋性气候下,冬季虽然也寒冷,但湿度较大,土壤中的水分不易凝结,且夏季温暖湿润,容易导致冻土融化。
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极端的低温和长时间的寒冷季节使得冻土广泛分布。
北极地区的冻土层厚度可达数百米,且由于全球变暖,冻土的融化速度加快,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冻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高纬度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因此更容易形成冻土。
例如,北极圈附近和南极地区就是典型的冻土分布区。
此外,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也有利于冻土的形成。
在这些地区,冻土往往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冻土面积占全球冻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青藏高原的冻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对冻土的形成和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岩性是影响冻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砂土由于颗粒较大、孔隙较多,不利于冻土的形成;而黏土和泥炭由于颗粒细小、孔隙少,有利于冻土的发育。
此外,坡向和坡度也会影响冻土的形成和分布。
阳坡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不利于冻土的形成;而阴坡则相反,有利于冻土的形成。
植被和雪盖也可以影响地表温度,进而影响冻土的形成和厚度。
例如,茂密的植被可以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雪盖则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热量的吸收,同样有利于冻土的形成。
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气候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而冻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冻土,特别是多年冻土,是地球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现象,其变化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包括冻土退化、环境影响、区域差异以及应对措施。
冻土退化的直接原因与表现气候变暖是导致冻土退化的直接原因。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多年冻土区的地温也随之上升,导致冻土融化。
这种融化不仅表现为冻土厚度的减少,还表现为活动层(即季节性冻土层)厚度的增加。
活动层是每年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其厚度的增加意味着冻土退化的加剧。
在青藏高原,这一变化尤为显著。
据研究,自2002年以来,青藏高原10米至20米深度的冻土层地温以每10年0.02℃至0.78℃的速度升高,观测到的活动层最大增厚速度为每年3.9厘米。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冻土的物理性质,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和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
冻土退化的直接表现还包括地表沉降和地形变化。
随着冻土融化,地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地表沉降和地形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自然景观,还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
例如,冻土退化导致的地表沉降可能会破坏道路、铁路和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增加工程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冻土退化的环境影响与生态系统变化冻土退化不仅改变了冻土区的物理环境,还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冻土融化导致植被覆盖和土壤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比例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进一步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
另一方面,冻土融化还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
这些气体的释放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形成了对冻土退化的正反馈效应。
据估计,北极圈冻土区储存的陆地有机土壤碳约为14600到16000亿吨,冻土融化可能将这些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到大气中。
多年冻土上限摘要:一、引言二、多年冻土的定义与形成三、多年冻土对环境的影响四、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五、我国多年冻土的研究与保护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多年冻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岩石,在多年的时间内保持冻结状态的现象。
多年冻土上限是指多年冻土层在地表的界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基础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多年冻土上限展开讨论。
二、多年冻土的定义与形成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寒带、亚寒带和高山地区。
其形成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多年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形和地质条件如地势高度、坡度、坡向和地下水位等也会影响多年冻土的形成。
三、多年冻土对环境的影响多年冻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地表水文过程:多年冻土阻碍了地表水文过程,如地表径流、地下水径流和土壤水分的运动。
2.影响生态系统:多年冻土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物生产力,对植被生长和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
3.影响基础设施:多年冻土对基础建设如公路、铁路、房屋等产生冻胀作用,导致设施损坏。
四、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上限逐渐上升。
研究发现,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多年冻土上限平均上升了10-20米。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对冻土区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五、我国多年冻土的研究与保护我国多年冻土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多年冻土区划、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影响、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为了应对多年冻土上限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高基础建设抗冻胀能力等。
六、结论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高考地理冻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冻土又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掌握冻土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地理题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地理冻土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冻土的定义和分类冻土,指在长期低温条件下,地下或地表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壤的含水部分由于温度低于冰点而凝固的现象。
根据冻土出现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冻土形成的原因、影响等因素,冻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季节性冻土:又称季节性冰冻土,是指在每年的寒冷季节,土壤温度低于冰点,形成冻土。
每年冻融循环。
主要分布在寒冷季风区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
2. 多年冻土:又称永久性冻土,是指在以寒冷季节为主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温度长期低于冰点,形成长期存在的冻土。
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如北极地区、高山地区等。
3. 浸润冻土:又称液态冻土,是指土壤中存在液态水,在冻土界面之下重新冷冻并形成冻土。
浸润冻土主要分布在湿润气候带。
二、冻土形成的因素冻土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低温是冻土形成的前提条件,气温低于0℃是冻土形成的基本要素。
2. 地形因素:坡度、高程等地形因素影响了冻土的形成和分布。
如高山地区、山地沟谷等地形多冻土分布。
3. 土壤因素: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渗透性等土壤因素影响了冻土的形成。
富含黏土和有机质的土壤更容易形成冻土。
4. 植被因素:植被覆盖对于冻土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植被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缓冻土的形成。
三、冻土的影响和利用冻土的存在对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1. 土地利用:由于冻土对土壤渗透性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冻土地区往往不适宜开展农业活动。
2. 生态环境:冻土地区的植被生长周期短,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同时,冻土融化导致水分增多,容易形成湿地,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 经济发展:冻土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在工程建设方面,冻土是天然冷库,可用于储存冷藏物品。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L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附录L 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L.0.1 常用的冻土地温特征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1 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值;2 多年冻土上限处地温的年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3 建筑物基础底面埋深处冻土地温的年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等。
L.0.2 地温特征参数可根据现场钻孔一次性测温资料,按下列公式计算:1 地温梯度ξ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 d——测温钻孔底深度d处多年冻土的地温;t L——距离孔底3m~5m处的地温;L——孔底至计算深度处的距离(m)。
2 上限处地温年平均值t z、最高值t zmax、最低值t zmin,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h z——多年冻土上限埋深的多年平均值。
3 自上限起算的地温年变化深度H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0——年变化带底部地温的年振幅,采用0.1℃;α——多年冻土导温系数的平均值,m2/h;根据多年冻土的岩性成分、物理性质,按本规范附录C查得,经加权平均计算确定;τ——年周期(8760h)。
4 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t cp可按下式计算:5 上限以下任意深度(自地面起算)h x处地温的年平均值t x、最高值t xmax、最低值t xmin,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A x——基础底面埋深(自上限起算)H(H=h x—h z)处地温的年振幅(℃)。
A u——上限处地温的年振幅,数值上等于上限处年平均地温的绝对值。
L.0.3 按本规范第L.0.2条进行地温特征参数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多年冻土上限处地温的年振幅应等于年平均地温的绝对值;2 不同深度的年平均地温随深度应按线性变化,地温年振幅随深度增加应按指数规律衰减;3 计算时不应计及土中水分无相变引起的地温变化。
4 地温梯度应按本规范公式(L.0.2-1)计算,应采用地温年变化带以下的地温。
采用的地温计算的地温年变化带深度大于投入运算点的埋深时,应重新选点进行计算;5 多年冻土上限埋深的多年平均值h z应根据实际勘探和调查资料确定;6 在5m深度内钻孔测温点间距可为0.5m,5m深度以下测温点间距宜为1.0m。
祁连山中东部的冻土特征(Ⅱ):多年冻土特征
祁连山中东部地区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冻土厚度等基本特征参量与海拔具有明显的相关*,海拔越高,地温越低,厚度亦越厚.年平均地温、厚度与纬度、经度关系不明显,可能与工作范围较小有关.对比分析了地表植被、地层岩*、土层含水(*)量等局域*(非地带*)因素对冻土年平均地温的影响,发现腐殖层较厚,下伏细粒土层,较高的含水(*)量对保持多年冻土较低的温度有利.阐述了冻土厚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与前人工作比较,分析冻土层钻孔测温曲线,发现该地区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之中.。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摘要文章紧密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践,就青海省天峻县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冻土防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区;融沉;防治1 研究意义冻土对温度非常敏感且易变,它是在地壳内热源和外热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发展、退化及消亡。
冻土由固体矿物颗粒、粘土塑性冰包裹体和液相水(未冻水和强结合水)和气态包裹体(水气和空气)组成,它们都各有其特性,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冻土的发育对与工程建设影响极大,研究的目的在于工程建设时能合理的避让、利用多年冻土,使人们的生活、生产顺利进行。
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冻土国。
冻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5%,其中季节冻土占52.6%,多年冻土占22.4%。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位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界以南,属于高海拔多年冻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为149×104km2,占中国多年冻土总面积的70%。
国外对于冻土的研究多侧重于冻结状态下冻土强度、应力-应变特点、压缩变形等方面的研究,对冻土融化引起的变形破坏研究较少。
国内近年来在冻土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对冻土中质迁移、成冰及冻胀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对冻融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对冻土中碳氢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基本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寒区地下能源的调查与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冻土流变机制、屈服准则及本构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对冻土在应力作用下的微结构变化、损伤理论及物理蠕变模型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预报冻土长期强度的一些新方法(如时间一温度比拟法对热力学方法等);对含盐冻土等特殊土质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进入一个升温的时期,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放大器”受升温影响更加明显,据国内外有关部门监测,青藏高原气温正以每10年0.35℃的速率上升。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青藏高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
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
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青藏高原冻土青藏高原抬升对高原及其周边,乃至东亚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影响。
多年冻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原隆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形成,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历史演变亦有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末(距今15~2.8百万年前)青藏高原抬升比较缓慢,至上新世末,青藏高原主体内部山地高原不超过2 000 m,盆地区不超过1 000~1 500 m(朱允铸等,1994)。
自此以后高原抬升速度及幅度逐渐加剧,尤其是自更新世以来,连续几次大幅度抬升,至晚更新世末期(距今1.1~2.5万年前)高原面海拔达到4 000~4 500 m。
由于高原巨大的海拔高度,使其具备了形成和保存多年冻土的低温条件,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现今年均气温低18~24℃,具有-3.0~-7.0℃的年均气温。
晚更新世末期受全球气候波动控制,气温普遍下降。
晚更新世冰盛期降临青藏高原,形成了现今存在的高原多年冻土的主体。
可见,现今青藏高原具有的低温条件,为高原晚更新世以来及现存多年冻土的形成与保存提供必要的气候环境。
气候变暖对冰冻土和高寒地区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冻土和高寒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气候变暖对冰冻土的影响冰冻土,又称为多年冻土,是指在永久或长期冻结状态下存在的土壤。
气候变暖对冰冻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融化速度加快气候变暖导致冻土融化速度加快。
冻土融化会引发土壤沉降、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并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1.2 土壤质量下降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释放,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这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1.3 温室气体释放增加冻土是巨大的有机质储库,其融化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的速度。
这造成了恶性循环,加速了气候变暖的过程。
二、气候变暖对高寒地区的影响高寒地区是指气温低于摄氏零度的地区,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南极洲等。
气候变暖对高寒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冰雪消融气候变暖导致高寒地区的冰雪消融加速。
冰川融化和冰盖减少不仅影响了地区的自然景观,还会造成河流水位上升、洪水等问题。
2.2 生物多样性损失高寒地区是许多特殊生物的栖息地,包括极地熊、企鹅等。
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消融,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2.3 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暖会影响高寒地区的渔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
冰雪的减少将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畜牧业和旅游业也将受到冲击,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三、保护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对冰冻土和高寒地区造成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保护措施:3.1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气候变化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3.2 加强冰冻土保护加强对冰冻土的监测和保护,采取相应措施减缓冻土融化速度,例如建设保护层来隔离高温和氧气,改善土壤质量。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结课报告——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班级学号:1803100130姓名:岳佳明任课教师:隋志龙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一、引言冻土,一般指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按土的冻结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冻土一般又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三种类型。
冻土是地球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全球陆地表面的很大面积,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在北半球,多年冻土约占陆地表面的24%,季节冻土约占30%。
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季节冻土发生, 在欧亚大陆, 系统冻结区(每年发生)南界一般可到30°N , 在南半球季节冻土冻结面积比北半球小得多。
由于冻土分布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 这使它成为地球陆地表面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一方面, 冻土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感应器, 气候变化将引起冻土地区环境和冻土工程特性的显著变化, 这一点正在被冰冻圈检测所证实。
另一方面,冻土的变化也反作用于气候系统, 因为冻土影响到陆地表面的热平衡, 当土壤冻结或消融时, 会释放或消耗大量的融化潜热, 土壤的热特性也随之改变。
同时, 冻土的变化也会对建立在其上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冻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 多年冻土在普遍的融化, 季节冻土的范围在缩小, 在西伯利亚地区、北美的加拿大、阿拉斯加地区都观测到了地温升高, 冻土退化的事实, 科学家们认为过去数十年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区的变化是气候增暖的结果。
全球变暖导致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和消融, 从而导致存储在冻土中的碳的释放, 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
在我国, 冻土也有广泛的分布,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影响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70 % ,如果算上短时冻土其面积则要占到90 %左右, 其中多年冻土约占22.3 % , 冻土对我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郭余良【摘要】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测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地温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影响地温分布的各种因素.【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7(033)001【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地温;特征;规律;因素【作者】郭余良【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路处,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地温是冻土动态特征的重要标志。
随时间和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温,不但反映着该处冻土的发展和演变史,而且还反映现状特征。
同时,地温也是评价冻土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了解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有助于加深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特征的认识,对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和冻土工程的设置都大有裨益。
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1.1 地温分区的原则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主要是依据冻土的年平均地温Tcp值,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划分为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Ⅰ)、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Ⅱ)、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Ⅲ)和低温稳定多年冻土区(Ⅳ)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青藏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年平均地温Tcp/℃地温分区Tcp≥-0 5Ⅰ-1 0≤Tcp<-0 5Ⅱ-2 0≤Tcp<-1 0ⅢTcp<-2 0Ⅳ1.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根据上面的分区原则,对青藏铁路北起西大滩,南至安多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进行了详细划分,大致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年冻土的地温与所处的地貌单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地貌,地温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高山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区、开心岭山、唐古拉山及头二九山等地区。
该类地区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较低,地温曲线类型为放热型(如图1)。
(2)高平原和河谷盆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楚玛尔河高平原、北麓河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布曲河谷地和扎加藏布盆地等地区。
论多年冻土路基的施工摘要多年冻土路基是指在永久冻土区域内建设的道路,由于永久冻土的特殊性质,给道路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年冻土路基的施工,并分析了影响多年冻土路基施工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方法。
简介多年冻土是指在地球冻土分区图(International Permafrost Zone Map)上被认定为永久冻土区域(permafrost zone)的土壤或岩石层,其中某些部分的温度在0°C以下持续了至少两年。
而多年冻土路基则是指在永久冻土区域内建设的道路。
由于永久冻土的特殊性质,给道路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多年冻土具有较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但其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特殊性质也带来了诸多困难。
常常存在着土体的假冻、真冻情况。
为确保多年冻土路基在严寒地区使用寿命足够长,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施工工期、设计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主体影响多年冻土路基施工的主要因素1.多年冻土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多年冻土区域内的温度变化对道路的施工极为关键,永久冻土层内的温度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上覆夹层以及大气温度的影响都会对地表温度造成影响,影响道路的温度稳定性。
这一点可能导致道路的结构破坏,并且在道路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冻融作用,道路可能会出现波动、陷沉等问题。
2.冻胀的影响在极低温度下,由于冻胀作用的影响,多年冻土路基会出现地面隆起的情况,影响道路的施工和使用。
如果路基材料太软或者水分过多,一旦遇到极寒天气,路基中的水分将会结冰膨胀,导致地面凸起或鼓包,从而破坏了道路平整度和稳定性。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应选用冰心排板机等设备将路基夯实,并降低水分含量,以增强路基的冻胀稳定性。
3.土体的性质多年冻土区域土体的性质较为复杂,不同区域内土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不同的土体,施工方案和材料的选择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解决多年冻土路基施工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对于多年冻土路基的施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至关重要。
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和变化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和变化气候变暖对冻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冻土消融加剧、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进而对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
预计到2100年,约25%的多年冻土将融化,若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大幅增长,70%的近地表多年冻土可能消融。
冻土消融加剧气候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加剧,这是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之一。
预计到2100年,约25%的多年冻土将融化,若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大幅增长,这一比例可能上升至70%。
即使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冻土消融的趋势仍难以逆转。
冻土消融不仅改变了地表形态,还影响了地下水位和土壤稳定性,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
消融现象与范围冻土消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和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带。
例如,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其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表现为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多年冻土层厚度变薄等现象。
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等地,冻土消融导致了地表沉降和湖泊面积的变化,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消融原因与机制冻土消融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变暖导致的地表温度升高。
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冻土中的冰晶逐渐融化,土壤水分增加,进而加剧了冻土的消融过程。
此外,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也加剧了冻土的退化。
这些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渗透,使得土壤更加湿润,进一步促进了冻土的消融。
例如,在西伯利亚地区,森林砍伐导致地表暴露,增加了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加热效应,加速了冻土的消融。
温度升高与活动层厚度增加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冻土区的地表温度显著升高,导致活动层厚度不断增加。
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以0.01~0.4°C/10年的速率升温,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多年冻土则以0.18~0.87°C/10年的速率升温。
第47卷第2期2011年4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01.47No.2Apr.2011
文章编号:0455—2059(2011)02—0037-07
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静1,盛煜1,吴吉春1,张波1,王杰2,张秀敏1,叶柏生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卅I730000
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窒,兰州730000
摘要:以位于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流域内不同地点的钻孔及地温测量数据为基础、借助于地温曲线图分析了各钻孔点不同深度处的地温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是影响疏勒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地温的中观尺度因素,植被、砂层等地表覆盖条件和季节性河流等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影响复杂,使得局地尺度上的多年冻土地温分布特征规律不明显.关键词:地温特征;多年冻土;影响因素;疏勒河上游流域;祁连山中图分类号:P642.54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ofpermafrost
ground
temperaturesandinfluencing
factorsintheupstreamoftheShuleriverinwesternQilianshan
mountains
LIJin91,SHENG玩1,WU尻.chunl,ZHANGB01WANGJie2,ZHANG崩“一minl,
YEBai—sheng
2
1.StateKeyLaboratoryofFrozenSoilEngineering,ColdandAridRegionsEnvironmentalandEngineering
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anzhou730000,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CryosphericSciences,ColdandAridRegions
EnvironmentalandEngineering
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UsingtheboreholesandthemeasuredgroundtemperaturesintheupstreamoftheShuleriverinwesternQilianshanmountainsasthedatabasisofthispapeandthetemperature
profileasthetooforanalyzing
groundtemperatures,characteristicsofgroundtemperaturesatdifferentdepthsandthemajorfactorsinfluencing
permafrostgroundtemperatureswereanalyzed.Theresultsindicatethatelevation,aspectandslope
aremain
meso-scalefactorsinfluencingthepermafrostgroundtemperaturesintheupstream.Comparatively,localfactorssuchasvegetationcover,sand—layerandseasonalrivershavecomplexeffectsonpermafrostgroundtemperaturesandmakethedistributionpatternsofgroundtemperaturesmorecomplicated.
Keywords:characteristicofgroundtemperature;permafrost;influencingfactor;upstreamoftheShule
river;
Qilianshanmountain
多年冻土是高寒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各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的形成和分布既受到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宏观因素的制约f1—2J,表现出三向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也受到坡向,坡度、植被,岩性,地表水分等局地因素的制约,表现出地域分
收稿日期:2010-10-08;修回日期:2011—02-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411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4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下程国家鼋点实验室自主课题(YOSFl04001)作者简介:李静(1979一),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助理研究员,e-mail.*li_jin99797@lzb.ac.cn,研究方向为寒区环境与冻土分布.
万方数据!州太擘擘掇(自然科学版)摹耵卷异性的规律特征p—q.祁连山厦多年冻土广泛分布.据郭鹂El≈的研究。山区多年冻土狂平面上有岛献冻上分布区和连续排+分布【爰之分.由于山势高的主导优势。以中段和西段的求部为主体.形成连续冻土区.多年冻十两积约占80%一90%;东段和西段为岛状冻土区,多年冻十而积占20%一40%.祁连山多年冻土分布而积约0100km2.占祁连山总面积的43%.冻土下界在街,北坡和东两方向上差异很大.南坡下界在拉脊山.肯海南山和柴达术山为37(Ⅺ ̄3950m.与年平均气温一20c等值线相吻合;北坡下界在冷兜醉.走廊南山和野马山.分别为3494,3670.3740rn,与年平均气温一25。C苷值线桐吻合m.地温悬判断多年冻土存在和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借助于多年;摩土不同渫度的地温特征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冻土本身的发育特征.而且可以借助于;东士地温值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多年冻土地温的肜响因象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腹地的疏勒南山北坡。在昌马峡出山进入河西走廊平原.是中国西北兰大内陆河褴域之一.出山口以上的上游漉域位于祁连山区西段的高原亚寒带半千旱气挟区.是整个流域的水罐涵养Ⅸ和径流产漉区;中下游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是整个藏城的水分培养区和灌溉区.上游漉城内地势高峻,气候高寒.发育了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多年冻土.为了解疏莉河上游流域多年冻土的形成和譬!问分布特征。我们于0∞8年5月措疏勒河上游粹地对该梳域进行了为期7天的野外考察.结果发现。相比于同纬度祁连山区东段多年冻土发育的优越的降水和植被条件。位于西殷的疏勒河上游流域气靛干燥,植被整体发育较差.但西段具有更高的海拔条件和更低的气温条俘’与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具有较大差异M.为进一步认识流域内的多年冻土发育和分布特征,多年冻土的钻探殛地温测量工作随之展开.钻探工作分两次进行,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09年8月在疏勒河上游释地与南侧疏勒南山中山地带共钻取钻孔20眼.除个别钻孔由于地形和岩性的影响限制丫钻探的深度以外。钻孔渫度均为15m.在每个钻孔点处以05r/t戒1.Om的闻黼埋设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士工程国家重点宴验室研棚的高精度热敏电阻地疆探头(潮温精度为10.05・c)对不同钻孔点.不同涤度处韵地温电阻值进行测量.在宣内。经由这些电阻值计算得到各钻孔点不同棵废处的珠土地温值.本文对区域多年冻土特征的分析1}I助于钻孔殛地越数据展开.旨在分析祁连山区西段不同地形和植被甜盏条件F的多年冻士发育及地温特征,并惜助于地温特征的分折确定琉勒河上游流域翩约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因素.
1区域概况琉莉{可上游流域位于96r—舶.00E,聃3a一黯铲N.流域面积lI扮lkm2.地形上,由两侧的疏轴南山.托来南I“和中间的疏勒河上游河粹组戚.山区地势高峨.地形陡峭.具有明显的垂直地貌
带。{可各地区地形平缓.行政上。疏勒阿发源于青海省的无峻县.在花儿地以下进入甘肃省的肃北副圉1).倩助于SKTMDIeM数据进行疏勒{町上游
流域地形特征分析的结果表麟,整个上游流域的海拔高度介于2078-5763m’平均3939m.其中,低千3000m海拔高度的区域仅位于花几地至巨马峡出山【1的疏勒河豁,在整十流城中的面积比伽扳为7%.从以DEM数据为基础提取的坡度特征来看.拢城内50以下的区域集中分布于苏里以上的大向斜构造中.其余地区的坡度均在5.之上.由此看出。疏勒河上游流域地形复杂,所发育的多年冻土具有典型的山地多年冻土的特征.
^/mjx”I:::::.鬻二∽“
幽I琥袖河上辩地形和地理位置示掌圈FigurelSketch∞tcpomyandthepw蛳l—
tionoftheu哦w枷o;'theShuled坩
为了解区域气候特征。分别在近源头Ii£、上游中段和近卅山口区的不同海拔高度上架设了3个
万方数据第2期李静.等:祁连^西段蔬勒河上肄漉城的多年肆土地温特征厦彰响目素39
自动观测气象站,以观测不同{每拔高度处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逐时变化为便于描述,分别命名为鱼儿红(踯。587B,39。31’N,h=2433m),尕河(gT’43'E,38。5tN,h-3443m)和苏里(98。life,38。25’N.h=3885m1气象观测点(图1).自2068年7月开始有观涮散据,采用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历时一年的观涌数据.结果表明:鱼儿红,尕{可、苏里观测点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8叼.-05。C,-38。c,年内最高、晕低气温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鱼儿红.尕河年降水量分别为136L2476mm’苏里降水自2009年才有观铡数据,遮一年降水量为3888ram。各气象站点最大、最小降水量也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之多;冬季很少,不能形成稳定积雪.距离研究区域最近的国家气象站——托勒气象站(98。25乍,38。49'N,h-33607m)的观测资料表明:1956--2007年该站点年均气温一270c,年均降水量3492mm、年均地表温度1.2。C,最高、最低月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均出现在7月和1月,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侯特点.
2各钻孔点的地沮特征及彤响因素分析疏勒河上游流域各钴孔点的位置见图2.所有钻孔在布设的过程中均考虑到地表植被覆盖特征、坡度坡向地形特征等要素的空问变化,钻孔布设点位置的选取在考虑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差异和地表覆盖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遵循随机性布点的原则.受钻机可达性条件的制约,多教钻孔布设于河谷和缓坡等地形平缓地区,地表岩性特征轻为一致,由不同粒径的抄粒组成.各钻孔点位置的确定(经纬度信息)通过手持式GPS确定,钻孔点周围的植被类型和覆盖度的信息通过样方测量的方法确定.在室内分析过程中,借助于GIS和DEM数据,提取到各钻孔点的海拔高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