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前沿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的应用综述》

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 包括X 线片(Radiography)、心血管摄影(Cardiacangiography)、血管摄影(Angiogra)等]、CT 成像检查[包括普通和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内视镜(Endoscopy)、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SPECT/CT)、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PET/CT)、热影像技术(Thermography)、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imaging)、显微镜(Microscope)、萤光血管显影术esceinangiography)]等。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影像医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特别是科学的融入,使影像医学如虎添翼,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影像学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超声具有简便、经济、高敏感性的优点,是甲状腺疾病较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常规B 超是早期运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用于观察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病变存在,明确病变的数目、大小、分布是否规律、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弱、有无钙化灶等,彩超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病变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二者结合

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CT 是当前用于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常用的影像方法之一,并可鉴别其良恶性。常规检查方法包括CT 平扫、增强。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多层螺旋CT 具有密度分辨力高、三维成像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可清晰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对甲状腺病变内的钙化灶及良恶性钙化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多信息。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等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判断恶性结节和肿块的三个基本点,细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良恶性结节在常规CT 平扫和增强检查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例如甲状腺腺瘤内出现出血、囊变、坏死导致结节或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不等、强化不均匀时,易与甲状腺癌混淆,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检查和诊断技术,能够研究常规超声无法探测的结节或肿块及扩散性疾病的成像,弹性成像技术可显示组织硬度的图像,即关于病变的组织特征的信息,因为其成像基础是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密切相关,所以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硬度或弹性差别来鉴别组织的良恶性[1]。

MRI 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及多方位、多方法成像等特点,除了能更好地显示甲状腺病变自身特点外,对

发现结节和肿块有无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及颈动脉鞘有无肿大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并且适用于无法承受CT 增强成像的病人。良性甲状腺结节多为孤立或多发性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整,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有团状或斑状钙化,T1WI 多以稍低或等信号为主,增强后均匀强化,包膜可呈环形强化; T2WI 呈混杂高信号; 而甲状腺乳头状癌T1WI多以低信号为主,呈不均匀强化,T2WI 为混杂高信号。MRI 对甲状腺内>1 cm 的病灶较敏感,而对于≤1 cm 的微小病变则极易误诊或漏诊; 对钙化尤其是微小钙化显示不如CT[2]。

2 影像学技术在垂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 特别是CT 和MRI 的问世, 使垂体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越来越高。

X 线DR 平片诊断垂体瘤特异性不高, 只有瘤体长到相当大的程度时, 才能引起蝶鞍的形态及骨质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蝶鞍的膨隆、扩大及前后径、深径增大, 鞍底的下陷, 鞍背竖起及鞍结节的变尖。除上述形态改变外, 还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变化, 表现为骨质受压、吸收、破坏。DSA 不是常规方法, 它当前只是对鞍区病变疑是血管瘤时进行, 它本身也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3]。

CT 大腺瘤多呈圆形、椭圆形实性肿块, 其CT 值与脑组

织相似, 有包膜, 边缘光滑、锐利, 密度多较均匀, 由于坏死、囊变、出血等致密度不均, 增强后除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外, 整个肿瘤均有强化, 速度慢于正常垂体组织, 但持续时间长。CT 诊断微腺瘤必须薄层扫描, 一般平扫很难发现, 主要依靠增强快速或动态扫描, 一般认为垂体次级毛细血管床的移位, 即“丛征”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征象[4]。

MRI 大腺瘤在T1 加权像上多为中低信号, T2 加权像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有的肿瘤向上生长穿破鞍隔进入鞍上池时, 局部形成窄颈, 瘤体可呈明显葫芦形, 有人将之称为“腰征”, 并认为是鉴别于鞍上脑膜瘤的要点之一。MRI 在显示瘤体及其侵袭性方面有优越性, 能辨明瘤体与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的解剖关系; 矢状位可显示大脑前动脉、视交叉移位及肿瘤是否向后方生长; 冠状位可显示视交叉上移和肿瘤侵袭侧方海绵窦使之变形的征象。

CT 和MRI 为显示垂体瘤较好的方法, 可清楚显示病变及邻近组织关系, CT 诊断微腺瘤主要依靠增强及动态扫描,显示病灶及垂体柄次级毛细血管床受压移位。MRI 检查不但具有无创性、软组织的对比度好、无骨质伪影及多维观察优点, 还能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术前都要做MRI 检查。因此, CT 检查可作为健康体检的筛选方法。我们对于垂体瘤的诊断, 除了形态学改变及内分泌检查外,MRI 行Gd- DTPA 增强扫描不失为一好方法, 其对比度和敏感性均高于MRI 平

扫和CT 增强扫描。

3 影像学技术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内分泌实验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并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和磁共振。

常规CT平扫主要是通过观察肾上腺肿瘤的形态及测量不同肿瘤的密度来鉴别肿瘤的性质,CT检查对于脂肪含量较少的肿瘤,难于恶性肿瘤的鉴别,且无法诊断功能性肿瘤或无功能性肿瘤。增强CT检查是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计算机增强对比剂廓率等指标来鉴别肿瘤的性质,但存在一定风险,不适用于过敏体质人群[5]。

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多参数、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特点,CT检查对于体积较大、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困难时,MRI可利用多方位扫描的优点,与来源于肝、肾的肿瘤相鉴别,MRI对于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与CT相当,且无辐射。MRI 化学位移同相位、反相位成像利用肿瘤信号强度指数计算等量化分析肿瘤成分,MRI动态增强通过造影剂的廓清率来鉴别肾上腺肿瘤的性质,但MRI检查时间长,价格较高,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查。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超声医学的新技术,客服了传统能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局限性,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