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83.36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发展成就1 完成了主要蔬菜的基因组测序2009年,我国科学家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蔬菜作物——黄瓜全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
目前测序的蔬菜作物已超过50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黄瓜、西瓜、番茄、白菜、甘蓝、芥菜、辣椒、茄子、菠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和芹菜等主要蔬菜的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作物驯化和种群分化的遗传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规模化重测序,建立了蔬菜作物变异组数据库,揭示了白菜和甘蓝类蔬菜抱球和根茎膨大、西甜瓜的“甜蜜基因”、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物质驯化的分子机制。
相关成果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这些大数据为物种进化、功能基因挖掘、全基因组高通量分子标记开发及各类组学研究提供了全视角、高效的技术方案,奠定了我国在蔬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
2 挖掘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利用遗传作图、进化选择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挖掘了一批控制抗病、抗逆、品质等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如:在白菜中,鉴定了多个控制抽薹开花时间和抗霜霉病的基因;在西瓜中,揭示了控制果实含糖量、瓤色等“甜蜜基因”的遗传调控网络;在黄瓜中,鉴定了控制果长和分枝的功能基因;在番茄中,发掘了决定番茄风味的关键遗传位点,解释了番茄风味变差的原因。
这些研究为蔬菜作物分子育种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因资源。
3 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基本建成建立以全基因组SNP为基础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是目前蔬菜育种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我国先后引进20多套SNP高通量分型平台,主要包括Douglas Array Tape和LGC SNPline。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基于LGC平台,在高通量DNA提取、高通量SNP分型、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研发等共性关键技术上集成创新;开发了结球白菜、西瓜、黄瓜等主要蔬菜的背景选择与重要抗病优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构建了国内首个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种公益服务平台,引领了国内蔬菜育种技术的升级;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研发中心基于Douglas系统,开发了番茄和西瓜等蔬菜的抗病优质性状选择标记,为国内蔬菜种业企业和育种科研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
收稿日期:2010-01-03;修回日期:2010-07-10基金项目:十一五攻关课题(2006BAC01A09)资助;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J 字(2006)2042]作者简介:王 艺(1985-),女,贵州遵义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E -mail:2003wangyi@3通讯作者:韦小丽,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种苗繁育。
E -mail:gdwxl -69@・文献综述・不同光照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3王 艺,韦小丽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光照对植物的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建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不同光照环境对植物的生长、生理生化、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植物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性,并提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不同光照;生长;生理生化;形态结构;适应性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0)04-0353-07Advance on the Effects of D i fferen t L i ght Env i ronm en ts on Growth,Physi olog i ca l B i oche m istry and m orphostructure of Pl an tWANG Yi,W EI X iao 2li 3(Forestry College,Guizhou U 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The light p lays an i mportant r ole on the gr owth,physi ol ogical bochem istry and morphogenesis of p lan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envir on ments on gr owth,physiological bi ochem istry and mor phostructure of p lant as well as the adap tati on of p lant t o different light envir oments were revewed,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p lants;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gr owth;physiological bi ochem istry;mor phostructure ;adap 2tati on 光是植物必需的资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瓜菜2023,36(4):1-11收稿日期:2022-09-17;修回日期:2022-11-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13008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KM202210011010);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QNJJ2021-10)作者简介:张曼玉,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风味化学。
E-mail :**********************通信作者:邱果,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风味化学、香料绿色合成。
E-mail :***************.cn食品中不到3%的挥发性物质产生特定气味,构成了食品化学气味空间,每种特征气味由其中3~36种化合物以不同比例构成[1]。
研究食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除了满足人体需求外,还有助于了解食品的化学成分[2-3]、形成机制[4]及控制方法[5],并且与食品香料的研发密切相关[6-7]。
食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主要包括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定性和定量、关键成分确定等方面,其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是风味研究的基础[8]。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多样,国内外已建立了广泛的挥发性风味分析平台。
如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9-10]、蒸馏法(distillation )[11-12]、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1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14-15]等。
但存在于食品中的香气成分复杂,一些含量极少且不稳定[16],因此挥发性研究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认为准确性较高的分析方法有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 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SAFE )[17]、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E-代表性葫芦科果蔬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进展张曼玉,朱妞妞,邱果,田红玉,刘永国(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摘要:葫芦科植物,又称瓜类植物,包括西瓜、甜瓜、南瓜等水果和蔬菜两部分,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农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阅读。
农学论文题目一:[1]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2]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3]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4]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5]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6]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7]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8]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9]CORESTA 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10]盆栽蓝莓[11]《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与现代农业发展[12]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13]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4]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15]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16]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17]河北省夏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18]徐巡军,葛仁山,李晓,郭春雷,胡波.锌肥种类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化肥工业,2019,46(04):54-60.[19]吉林省玉米施钾增产效应及区域差异[20]绿色生态下思政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评《近现代农业思想史——从工业革命到21世纪》[21]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棉花科技发展做出新贡献——在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成立40周年回顾大会上的讲话[22]农业专家系列介绍:油菜遗传育种及特色油料作物专家魏忠芬[23]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24]黄淮稻区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比较分析[25]动物科学新生学业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26]砂质中低产田不同氮处理对开麦22产量的影响[27]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28]新疆棉花全产业链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研究[29]论罗振玉在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中的历史贡献[30]巴西:农药处方不能随意开[31]腐殖酸肥料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32]配方施肥对夏花生肥料效应参数的影响分析[33]“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效果评价[34]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茄果类蔬菜育种专家——陈胜萍[35]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评价农学论文题目二:[36]基于Meta分析中国水稻产量对施肥的响应特征[37]活性腐植酸复合肥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8]农学类视域下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机制研究与实践[39]施氮量和土壤灭菌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根系的影响[40]布依族传统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及其生态智慧[4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动物营养与饲养科技创新团队[42]内蒙古马铃薯施肥效应特征参数与施肥推荐[43]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44]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45]氮磷钾配比对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46]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47]嫁接冬瓜和自根冬瓜氮肥肥效研究[48]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氮素淋失特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49]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50]基于农学效应的福建省水稻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51]基于HJ-CCD遥感数据和DK-SVR算法的小麦生物量估算研究[52]杨梅大枝修剪树冠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53]遥感光谱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4]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5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56]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研究[57]“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生产技术”通过成果评价[58]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和磷生理效率的影响[59]有机无机钾肥配施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60]配施有机无机肥可提高柑桔产量及品质[61]基于长期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及农学阈值的研究[62]直播水稻不同品种氮、磷吸收利用特性和产量的差异试验小结[63]不同施氮处理下滴灌甜菜冠层的高光谱响应[64]沃生钙在柑桔上应用的肥效试验[65]炭基肥对植烟黄壤性状和烤烟养分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66]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67]氮磷钾肥配施对全膜覆盖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68]两系杂交早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69]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70]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下牛粪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与评价农学论文题目三:[71]低纬高原丘陵红壤地区水稻肥料效应研究初探[72]新型肥料对棉花产量及土壤物化性质的影响[73]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初步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08):81-85.[74]“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成果鉴定[75]纳米碳增效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76]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77]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土壤磷素和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78]栽培措施对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0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79]有机蔬菜种植体系中水肥配置的农学及环境效应研究[80]甘蓝肥效试验与施肥指标体系建立[81]长葛市潮土区小麦氮肥最佳施用量初探[82]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机理及农学效应研究进展[83]施用不同有机肥对马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84]缓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85]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86]红壤稻田上氢醌施用下的节氮效应研究[87]不同控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88]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89]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小麦推荐施肥方法分析[90]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和N肥利用的影响[91]减量分施钾肥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92]有机无机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磷含量及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93]玉米应用缓控释肥料田间肥效试验研究[94]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天门冬生长和品质的影响[95]华北冬小麦-夏玉米系统有机态氮替代的产量及肥料效应[96]施磷量对低磷灌区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97]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98]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99]马铃薯应用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研究[100]马铃薯微型薯与商品薯生产的水氮利用效率比较[10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102]肥料增效剂对白菜农学效应的影响探究[103]水肥一体化对新疆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104]施氮水平对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和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105]不同氮肥用量与施肥时期对冷浸田单季稻生长及农学效率的影响以上就是关于农学论文题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瓜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南瓜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展望其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南瓜;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应用南瓜Cucurbita) 是葫芦科南瓜属植物。
南瓜的营养价值较高,如中国南瓜( Cucurbita maschata D. ) ,张建农等[1 ] 测定得出各南瓜,南瓜学名Cucurbita spp, 又称麦瓜、番南瓜、番瓜、倭瓜、伏瓜、金瓜、饭瓜、老缅瓜、窝瓜、番蒲。
现代医学临床试验亦表明,南瓜具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
本文就南瓜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1 南瓜的营养价值1.1 南瓜的营养成分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 水分90.24 %、蛋白质0. 65 %、脂肪0. 13 %、碳水化合物6. 08 %、纤维2. 15 %、灰分0. 73 % ,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A 、VC、VE、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葫芦巴碱、腺嘌呤、果胶、甘露醇、叶红素、叶黄素及钙、钾、锌、铬等矿物质,特别是稀有氨基酸瓜氨酸含量达0. 21mg/ g ,果胶含量占南瓜干物质的7 %~17 %,热能很低( 每100 g约含有92 kJ 热量) , 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维生素、β- 胡萝卜素, 为低脂、低钠、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E、高β- 胡萝卜素、高钾、高钙食品; 含有人体所需的l7 种氨基酸, 其中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南瓜多糖纯品( 简称PP)由D - 葡萄糖、D - 半乳糖、L - 阿拉伯糖、木糖和D - 葡萄糖醛酸组成。
南瓜中还含较多的类胡萝卜素。
1.2 营养成分含量《辞海》中对营养品质的定义是:“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含量多少及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高低的1 种相对指标”。
蔬菜品质是由产品外观和众多的内在因素构成的复合性状, 分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
节瓜的功效
陈修源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节瓜为冬瓜的一变种,其形远较冬瓜为小,一般长15~25厘米,直径4~10厘米;老熟后仍被有疏粗毛,表面无白色蜡质粉末,上海人称之为“毛瓜”。
中医认为其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
益胃,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陈修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抗病、早熟节瓜新品种粤农节瓜的选育 [J], 陈清华;彭庆务;卓齐勇;黄涛;赫新洲;林毓娥
2.优质高产节瓜品种--丰乐节瓜 [J],
3.节瓜新品种——丰冠节瓜 [J], 何晓明;彭庆务;谢大森
4.发挥金融政策优势抓好反季节瓜菜种植──陵水县种植反季节瓜菜的调查 [J], 黄泽文;杨绍业
5.沙棘的功效成分及生物学功效评价研究进展 [J], 付依依;苑鹏;夏凯;谭志超;王永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 文中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根据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研究现状,探究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提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1世纪食品的新趋向。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问题;前景;研究现状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
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2]。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还没有形成共识。
此概念最早出现于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一份文件中,1989年曾明确定义: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与机体防御、机体节律调节、疾病防治、健康恢复等有关的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机体有明显调节功能的食品[3]。
而美国至今尚无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成分[4]。
从某种程度上说,功能性食品也被认为是老年人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保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的需求,而老年人是最大的目标群体。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也习惯称作保健品,可理解为作为日常食用的,含有可以增强健康水平或降低患病风险的生理活性成分的食物和饮料。
从生产方法来衡量,功能性食品包括去除可引起副作用的物质;增加某种物质(或非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正常含量,使其对人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原食品中添加不存在的,又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原食品中存在过度摄入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常量营养素,用已被证明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来代替;增强原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稳定性或生物实用性[5]。
2功能性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据介绍,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0%,达到2000亿美元,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6]。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牛小龙1,2,姚广涛1,31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3;2 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3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
但约20% 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
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
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
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1.023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1-0093-05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
但仍有约20% 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1]。
西医治疗AP的主要方法包括立即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支持、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等[2]。
但西医治疗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药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在治疗A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经典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清胰汤能够减轻胰腺炎症,抑制病情加重[3]。
此外,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等中药复方亦能通过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诱导细胞凋亡等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2S21901300)。
商陆利尿作用与肾毒性研究进展作者:孙文学盛云华黄坚金若敏唐黎明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3期摘要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功效主要为逐水消肿、通利二便。
商陆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肾炎、腹水等疾病,发挥利尿作用;利尿作用机制与肾脏水通道蛋白表达下调及体液代谢相关激素水平改变进而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相关。
动物试验研究发现,长时间大剂量给予商陆水煎液,会诱发实验动物肾损伤;体外试验表明商陆主要活性成分商陆皂苷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其肾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相关。
商陆临床可通过发挥利尿作用治疗肾小球肾炎、水肿等疾病,但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又会造成肾损伤,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商陆利尿作用与肾毒性之间的关系,结合早期生物标志物预警肾毒性,加强商陆质量控制标准,对提高商陆临床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陆;利尿作用;利尿作用机制;肾毒性;肾毒性机制;早期生物标志物;质量控制;质量标准Research on Diuretic Activity and Nephrotoxicity of Radix PhytolaccaeSUN Wenxue1,2,3,SHENG Yunhua3,HUANG Jian3,JIN Ruomin4,TANG Liming3(1 School of Pharmac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3,China; 2 China State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hanghai 201203,China; 3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Control,Shanghai 201203,China; 4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Abstract Radix Phytolaccae is the dry root of Phytolacca acinosa Roxb.or Phytolacca Amerrcana L..its main effects are reducing swellingedema and anuria and constipation and nephritis and diuresis.Radix Phytolaccae in clinics is commonly used to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glomerulonephritis,ascites and other diseases and as a diuretic; its diuretic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down-regulation of renal aquaporin expression in renal water channels and changes in hormone levels associated with humoral metabolism.However,animal studies found that long-term high-dose administration of Radix Phytolaccae decoction could induce kidney damag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In vitro tests showed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Radix Phytolaccae,esculentoside A,has significant cytotoxic effects on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Its nephrotoxic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apoptosis,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Radix Phytolaccae is clinica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glomerulonephritis,edema etc.But long-term high-dose use can cause kidney damage.Therefore,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uretic effect and nephrotoxicity need to be conducted,combined with early biomarkers or early warningnephrotoxicity.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should be strenghened,which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x Phytolaccae.Keywords Radix Phytolaccae; Diuretic function; Diuretic mechanism; Nephrotoxicity; Nephrotoxic mechanism; Early biomarkers;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standard中圖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3.009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rcana L.)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安徽、陕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
中药配伍的研究进展摘要:中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在我国医学界上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中药配伍在中药治疗上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配伍能加强疗效,不合理的配伍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研究中药的配伍,是中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药配伍【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77-01在古代,我国医生凭借对中药的研究创造了医学史上的一个个奇迹,而在西药广泛使用的今天,中药依旧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而中药大多时候不是单用一味药,而是需要配伍使用。
所谓中药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近些年来,关于中药配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关于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的研究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主要包括“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
这些理论至今仍然是中药配伍理论的精髓,一直得到延续和发展。
“七情”中除了单行是指单用一味药,其余六种均指配伍关系。
中药配伍有许多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讲的就是中药配伍的禁忌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禁忌理论是值得遵循的,可以避免很多配伍中药物间的不良反应。
但是,也有一些临床实践证明,在配伍时违背了十八反的理论,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取到了更好的疗效。
所以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这些传统的理论。
像“十八反”一样,前人对此的总结可能只是通过片面的实验验证就得出结论了,并没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亦或是理论上认为如此,但对于不同的实际情况应用起来却也会产生差异。
还有可能是在总结此理论时,错把其他原因造成对病情的加重当做是中药配伍的不良反应,而写入禁忌。
此外,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毕竟不如现在,随着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可能有很多味中药的其他药效被相继发现。
因此,面对传统的理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盲目地遵守。
对于不同的实际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也要谨慎小心,不能肆意创新,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第20卷第7期 2011年7月中 国 矿 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0,No.7Jul. 2011 矿业纵横 千米以上深矿井开采研究现状与进展胡社荣,彭纪超,黄 灿,陈培科,李 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 要:要借鉴国外深部矿产开采的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经验,厘清国外深部开采矿山(井)的基本情况应该是首要的问题;同样,研究中国大陆的深部矿产开采也是一样。
通过国外超千米金属矿山和一些国家的煤矿开采情况的梳理,基本厘清了20世纪80年代初,联邦德国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443m;80年代中期,国外开采深度超千米的金属矿山至少有79座;到90年代,已达80多座;目前为百座以上。
1977年,我国赵各庄煤矿开拓水平深度达1056.7m;1990年,开采深度达1056.8m,开拓深度达1154.5m。
目前,山东省新汶孙村矿开采深度达1350m;国内开采深度超千米的矿井至少17座。
这些深矿井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这一研究,对于我国21世纪以来关于深部资源勘探与开采的设题研究的进一步决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千米深井;孙村矿;中国东部 中图分类号:TD8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051(2011)07-0105-06An overview of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in coal mining of the deep over a kilometerHU She-rong,PENG Ji-chao,HUANG Can,CHEN Pe-ike,LI Me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It is a matter of prime importance to make clear a number of basic problems on The type ofmine geology hazard in minig coal and the metal depositions in depth over thousand metres in order to use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and also too,in China.The history of mining coal and metaldepositions on extra-deep mining are developed and clarified,ie,there existed 79metal mines in the early80s,over 80metal mines in the 90s,which are over 1000m,and over 114metal mines which are over 1450metres in 21st Century,abroad.The depth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 development in Zhaogezhuang coalmine of Hebei Province is 1056.7min 1977,1154.5min 1990.The depth of mining coal is 1056.8minZhaogezhuang coal mine,and 1350min Suncun coal mine of Sangdong Province,in 1990.There existed 17coal mines over 1000mat present,which arrange in the east of daxinganling-Taihang mountain-xuefengmountain,in China.that is base of researching decision-making the prospect and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since 21st Century,which is highly significant. Key words:mine over 1000m;suncun mine;eastern part in China收稿日期:2011-01-12 20世纪60年代,吉林省磐石市石嘴子铜矿的开采深度已近千米(9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