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建筑节能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
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建筑节能;应用;发展趋势一、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和几本问题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
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
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
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及技术措施摘要: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中的节能技术措施,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节能发展方向近年来,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提出低碳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这也是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建筑节能设计体系、建造技术体系存在滞后性,对于贯彻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贡献有限。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建筑需求分析(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现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我国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量的比重较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设计、高效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旨在降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还能够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1]。
(二)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业在全球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显著比例,成为导致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在能源消耗方面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力、燃油等能源,这些能源的消耗不仅增加了碳排放,还加剧了能源短缺问题,在资源消耗方面,建筑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巨大,如水泥、钢材等,这些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废水等,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
全球化的能源危机导致人们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因此节能建筑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节能建筑无法绕开与回避的重要环节,节能建筑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论文阐述了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并对其在今后的发展前景与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现状;发展趋势随着节能建筑概念的提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今为止已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的时候,称为建筑节能。
随后更改为在建筑中保持减少能源的损失。
而最新的观点则是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的效率。
直到第三阶段,节能建筑的概念才算成熟,第三阶段的节能建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是能源的节省,还包括积极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该概念在我国虽然称为建筑节能,也就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阶段,但是意义上已经上升到第三阶段的意思。
总的来说,节能建筑的设计就是要求既要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建筑舒适度、方便等需求的满足,还要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低碳环保。
一、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1.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一般来说,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国外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工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大量人口的住房需求;第二阶段开始,人们逐渐关注建筑的质量与性能;从第三阶段开始,人们把目光转向建筑的设计与人类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上,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因为种种原因,建筑设计的理念刚走出第一阶段,正在向着第二阶段迈进。
面对人们对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需求,我国正在逐步发展节能建筑,所以可以说目前我国建筑设计正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走向第三阶段。
因此对我国来说,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就是不论居民的住宅建筑设计,还是公共建筑设计,都在考虑生态、资源、健康等要素,这也就是节能建筑设计的理念。
众所周知,发展节能建筑,既可以缓解我国能源极度紧张与匮乏的问题,也能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建筑节能技术是当下全球范围内建筑领域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研究内容涉及建筑材料、供电、通风、采光、空调等诸多方面。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可有效地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优化空间环境和提升居住者的健康舒适程度。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并有着广阔前景的领域。
第一部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启发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国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建筑领域实现节能降耗;二是全球气候变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也推动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
建筑节能技术包括被动式节能技术和积极式节能技术。
被动式节能技术采用的是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日照等,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例如,选用较好的建筑方向,降低冷暖风进入大楼的压力和能耗。
积极式节能技术包括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新风换气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为建筑物提供供热、供冷、热水等必要的能源支持。
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通过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来实现。
设计方面包括利用低能耗建筑材料、科学选用建筑方向、窗户与墙壁的比例、遮阳系统、微环境调节等手段;施工方面则关注空调、通风、照明、水、电等多个系统的配合和协同。
第二部分: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建筑节能技术在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上已成为意义重大的技术。
在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1)后,建筑节能技术也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各国政府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将其纳入能源政策和法律法规。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建筑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追捧。
看未来,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将继续以更为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为特征。
在绿色建筑方面,可使用大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太阳热能、风能等来保证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此外,智能建筑能够对比普通建筑更精准地调节温度、湿度、照明等多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创新。
本文将就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一、发展现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举措。
中国成功推行了以燃煤电厂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通过技术改造、燃煤减排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此外,新能源也成为了国际能源发展的热点。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全球多个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风能为例,丹麦成为全球风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已经将其发展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
发达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清洁能源,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国内能源结构,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未来趋势未来,节能减排将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清洁能源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清洁能源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总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重要来源。
其次,智能化技术将推动节能减排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例如,在建筑领域,智能化的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系统将会实现精确控制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车辆的优化调度,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最后,国际合作将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趋势。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创新和政策协调,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例如,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各国可以通过碳交易机制,实现减排成果的交易和账户核查,从而形成全球合力。
浅议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伴随着当前全球范围内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消耗,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单纯的从资源消耗角度来看,全世界大约六分之一能源消耗和世界的建筑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建筑行业已经被世界人民成为耗能大户,因此,在建筑行业中采用节能措施和设计已经势在必行,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节能建筑;项目管理;发展现状;趋势;浅谈abstract:along with the current worldwide energy demand is growing, and are constantly consum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ncreasingly tight energy supply, pur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about one sixth in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the world’s people to become energy-hungry, so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adopt energy-saving measures and the design has been imperati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we have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sfor analysis.keywords: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 discussion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建筑节能是在我国倡导建设这一种节约型社会这一时期里面提出来的,绿色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了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是我国在经济工作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我们要应用节能思想,提出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必须要从发展现状与趋势着手开展,并且对建筑节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各个阶段必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分析。
建筑行业的市场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市场需求1.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人口涌向城市,城市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化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需要新建房屋、商铺和公共设施,还需要进行老旧建筑的改造和维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
2. 人居环境的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居住品质的追求与日俱增。
新的住宅区需要具备绿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和便捷的交通网络等,这些对于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成为市场需求的新动向。
3.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便捷生活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高速公路、机场、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工程,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需求增长。
二、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将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等,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也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2. 绿色建筑的崛起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低能耗、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
未来建筑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
3. 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例如,新型的高强度材料、节能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将改变传统建筑的方式和效率。
另外,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将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4. 建筑节能和智能化建筑节能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国内外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能源产业消费源头将变为建筑的能耗,建筑能耗会组建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点,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维持,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当前节能技术进行总结,通过对于建筑物、建筑设备以及环境控制三个角度的分析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回顾。
同时对于当前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力图在当前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建筑节能;回顾和展望;关键技术;趋势;现状前言:在国内外许多建筑行业都在向节能化和轻量化消耗方向发展。
所有的国家都在尽可能的发展本国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节约本国的资源,让建筑行业更加完善同时创造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一.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1.房间空调器日本一直是世界上空调制造行业的翘楚,可以说,大部分的市场都被日本所占有,同时日本的电子制造技术一直维持在世界的前列,其空调的制造水平也较高。
其空调制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便是空调的高效节能优势。
日本的空调相比较其他国家的空调来讲更加小型化,同时空调的能耗较低,没有过多的早已你,不易损坏,很少出现损耗,同时空调的制冷以及制暖效果都十分良好,让室内环境相对变得十分舒适,同时日本的空调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温度控制,而是更具室内特性进行自主的综合控制,十分先进和人性化、多功能化。
相对于日本的高技术空调,美国的中央空调普及率十分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美国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因此其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收入都较高,这边导致了电子产品尤其是空调这类必备的电子产品在美国的家庭中十分普及,同时,美国的居民往往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十分高,这种情况也间接的促进了美国小型中央空调的使用和普及。
另外,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建筑,美国的建筑大多是宽敞高达的别墅型住宅,空间面积巨大,因此美国对于空调的使用质量以及舒适性要求也十分高,风管式系统空调是美国居民的首选,十分普及。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指新的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方式,它们有助于减少我们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我们的建筑体验以及在这个多种多样的时代中让我们融入社会。
目前,人们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上。
这一趋势可以分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建筑和可持续的特性。
首先,节能减排是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包括能源效率增强、低耗能建筑方案和低排放建筑物。
主要的节能减排的手段包括室内空间的设计优化、采光、通风和保温以及节能设备的配置使用,以及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取代传统能源。
此外,还可以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像木材结构和复合材料等,以提高现代建筑的隔热性能。
其次,可再生能源利用也是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一部分。
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地取代传统的能源。
此外,现代建筑的设计也可以利用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另外一个现代建筑发展趋势是低碳建筑,即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和尽可能地满足能源需求。
此外,低碳建筑还主张建筑应当选择绿色材料、尽量减少碳排放,同时应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如汽车的尾气排放等。
最后,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可持续性,它主要强调要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同时不会对未来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可持续建筑要求减少能源消耗,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绿色材料,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并强调创新性,使建筑更加环保友好。
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在把环保、可持续性和更高的能源效率融入建筑设计和使用中的一种新趋势。
它的实施对于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改善我们的建筑体验,使人们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得以融入社会生活。
建筑行业的市场趋势分析洞察未来发展机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增长、城市化、开放以及技术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趋势也在不
断变化。
本文综述2024年建筑行业市场趋势,并就未来发展机会作出洞察。
一、2024年建筑行业市场趋势
1、新型建筑材料
众所周知,建筑建设能耗较高,为了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国家在
建筑材料上加大投入,推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如玻璃钢成型材料、再生
建筑材料、智能建筑材料等,使建筑更加环保、节能,满足市场需求。
2、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对日益提高的舒适度要求,而且还能实现
节能、绿色。
智能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从智能安防、智慧照明、智能水电、智能家居等几大方面发展,并逐步普及到全社会。
3、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在建筑行业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节水、节能、能源
利用率以及环保材料等一系列措施陆续推出,迫使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建
筑材料。
因此,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得到推动,节能环保建筑受到欢迎。
4、技术进步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工法到
现代高新技术。
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增加,建筑行业正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化建筑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1.1 趋势一:数字化设计与建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工具,建筑师和设计师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实现施工过程的优化管理。
1.2 趋势二:建筑材料与技术创新在建筑材料与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材料和新技术被引入到建筑行业中。
例如,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3 趋势三: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建筑物与网络相连,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智能化建筑不仅能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还能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
二、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2.1 趋势一:绿色建筑的普及绿色建筑以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设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式,绿色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趋势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垃圾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建筑垃圾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例如再生混凝土等。
未来,建筑行业将会加大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3 趋势三: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
未来,建筑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智慧化建筑的展望与前景3.1 智慧化建筑的概念和应用智慧化建筑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建筑与网络相连接,实现智能控制和管理。
未来,智慧化建筑将会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办公、工业制造等领域,并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建筑节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趋势,有着节约能源、环保减排等重要目的。
而相变材料则是一类新型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相变材料的原理和特性出发,介绍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相变材料的原理和特性相变材料指的是可以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发生相变的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
它们的原理在于,当材料被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固体会变成液体或气体;而当材料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液体或气体会变成固体。
在这个过程中,相变材料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热量的储存和释放。
相变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例如高效的储热能力、独特的相变温度、长周期的储热和释热等。
它们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空调、电子设备、建筑等。
在建筑领域中,相变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二、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1. 外墙保温材料相变材料的热量储存能力可以用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该材料可以吸收白天的阳光热量,并在晚上释放出来,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相比于传统的保温材料,具有更高的保温效果。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了很多相变保温材料,如天然石蜡材料、高分子相变材料等。
2. 空调系统相变材料的热量储存能力还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相变材料储存冷量的方案,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电力消耗。
相较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同时也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 冬季供暖系统相变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冬季供暖系统中。
它们可以在夜间储存热量,然后在白天释放出来,从而提供室内热量。
与传统的供暖系统相比,具有更长的储能时间和更高的热效率。
三、相变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节能的普及,相变材料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未来,相变材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1. 相变材料的定制化不同的建筑场景需要不同的相变材料。
未来,相变材料的定制化将成为趋势。
城市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的两大趋势文/德中建筑协会副主席、五合国际集团(5+1W e r kha r t )副总经理卢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办标函[2007]302号)要求,6月6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宣贯暨师资培训会议。
这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规范》的出台也表明,我国的建筑节能施工工程质量将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出席本次大会的建设部副部长作了题为“强化建筑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管,促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发展”的讲话,强调了建筑节能实施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执行问题。
建筑节能6中国房地信息房地4R I f Of 舒适度需求的提高。
而市场上开发商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特点,更注重炒作与宣传推广的效果,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产品的质量与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与消费者的成熟,作为消费者最大的投资与耐久商品,住宅也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投入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将降低住宅日常维护开支,延长住宅使用寿命,进而保护和改善整个城市环境。
因而,如何通过有限的资金投入提高住宅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及运营费用,是提高住宅科技含量进而推广实施的关键,也将是下一阶段住宅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
改善提高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从热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这四个方面考虑。
在利用生态节能技术方面,国际建筑界主要采取以下手段:*智能遮阳技术*高效保温外墙体系*避免冷桥结露的构造技术*高效屋面技术与构造设计——金属屋面技术*高效门窗系统的选用与构造技术*能量活性建筑基础*混凝土楼板辐射制冷/采暖系统*PCM _物态相位变化蓄热材料技术*从建筑物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有效节能写字楼高科技发展趋势写字楼的生态高科技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生态环境形象设计、重视节约能耗设计、提高室内健康舒适性。
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如何布局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节能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技术正朝着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未来又该如何布局呢?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成为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到分布式的屋顶光伏系统。
风能发电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海上风力发电的规模逐渐扩大。
此外,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将不断提高,储能技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供应能源。
其次,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如太阳能在夜间无法发电,风能的不稳定性等,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能源存储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等。
其中,锂电池技术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着成本高、寿命有限等问题。
未来,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有望取得突破,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成本。
同时,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也将在电网调峰、平衡供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再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将成为节能技术的核心之一。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管理。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建筑物、工厂、城市等的能源消耗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并提供优化方案。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亮度,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数量自动调节温度和运行模式。
未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将更加普及和智能化,能够与能源供应系统实现更好的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在说明我国的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发展中出现
的几个误区,探讨了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节能建筑不但要注重节能设计更要注重落实,要区分住宅和公共建筑建立完善的能效标识和处罚激励制度,避免限制用能一刀切和节能建筑贵族化。建筑节能不但要注重节能建筑更要注重后期管理,要加强用户的宣传,完善建筑能耗的检测、统计、审计和披露制度。没有绝对的节能建筑,只有相对的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持续的协调努力和实际落实。 关键词:建筑节能 节能建筑 能源审计
l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但是深思之余,发现不同文献和报道对其理解有所差异,还有些报道似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本文拟抛砖引玉,探讨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更好的为落实我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规划服务。 1.1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定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窄问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的在使用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一般指按照国家出台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闭。 1.2我国建筑节能面对的形势 能源与环境是2l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快速发展的中国问题尤其突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产业园区、大型建筑群和小城镇不断涌现,每年新增建筑近16~20亿㎡,以这样的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3%,每年平均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人口能源消耗远高于农村人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呈刚性上升趋势。建筑能耗作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舒适性服务所必需的能耗,目前在我国总能耗中已占到19%~20%,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建筑能耗对能耗总量的相对值和建筑能耗的绝对值都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闱。而另一方面,由于持续增长的需求和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全国范围内能源供应形势趋于紧张,能源供应已不能满足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电力负荷连年增加,特别是夏季高峰电力不足和峰谷差增大,许多城市不得不拉闸限电;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天然气短缺和提价,能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嘲。我国的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但任务艰巨。 1.3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1 998年至今颁布了多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相对l 980年建筑用能水平节能30%、50%到65%三步走的计划。计划到20lO年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l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为加强终端能耗管理,正在研究建立我国节能建筑评定体系,即将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嘲。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国内省份围绕节能设计标准提出该地区的具体节能规范,对建筑外墙、外窗等设计细节进行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不达标时的处罚措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推行节能建筑的时问较短,节能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据建设部200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只有l%的既有建筑和5%的新建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目前我国城乡共有建筑枷亿㎡,其中95%是非节能建筑,目前每年还要新增近20亿㎡新建建筑,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300亿㎡建筑面积问,可见,我国节能建筑的推广虽有成绩,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4建筑节能的发展阶段 国际上“建筑节能”概念的内涵发展历来与建筑主导思维的发展和能源形势息息相关,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1973年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迫于能源短缺最早提出了建筑节能,当时建筑能源系统以舒适性为唯一目的,建筑节能实质就是通过限制用能以减少能源消耗,这虽然对发达国家渡过能源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限制用能特别是减少新风量降低了建筑室内环境的健康性能,这成了后来一系列建筑病态综合症的根源。此后随着舒适建筑向健康建筑发展,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使建筑节能改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力图在不增加建筑能耗的同时提高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这就是现在的“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雏形,其进步在于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节省能源,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效率。目前国际上建筑理念已发展到绿色建筑阶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生态平衡,以求达到可持续发展川。对于建筑能源系统,除了普通意义上的建筑节能,还强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内的利用和减少对地球的环境污染。在当代中国由于跨越式的快速发展,现在通称的建筑节能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但基本应该包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绿色建筑的含义。 2 我国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近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建筑节能的大众认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化等方面较为成功,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日益得到重视,但收效不尽理想;对节能建筑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关系不清;地方节能标准从节能50%到65%不断攀升但落实不够,一些新建商业项目中滥用零能耗、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名称进行不实宣传等。 2.1建筑节能数字化 节能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能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装饰,建筑节能需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节能设计是前提、落实施工是基础、用户使用是关键,做好建筑节能需要政府、设计院、施工单位、建设方和用户协同努力。目前我国的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但落实的情况尚未完全解决。建设部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7个省市中按5%的比例抽调今年的新建建筑,北方90%的住宅建筑按节能标准设计,但只有30.6%实现了设计标准;中部地区仅19%的建筑按节能标准设计,其中14%得以实施;南部最差,只有11.2%的住宅建筑做了节能设计;在南北交界地区,节能设计占58%,不过施_T验收后只有23%按设计完工。最新调查表明,我国新建建筑设计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59%,但发展极不平衡,北方供暖地区达80%~90%,夏热冬冷地区为20%,夏热冬暖地区仅为10%嘲。另外即使设计执行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但施工却不能真正达标(即采用阴阳图纸应付图纸审查),也会大大影响节能的效果。2005年建设部对l 6个省市300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中,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10%嗍。但同时各个地区提高节能设计标准,按照建设部要求,在2006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基础上,北京、天津将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其他一些地区也在计划自行制定更高的标准。这样就m现了重标准而轻落实的趋势,建筑节能有可能变成数字化的空中楼阁。 2.2节能建筑标签化 节能建筑也出现了一些将部分技术标签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把一些技术当作节能建筑的标签来贴。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追求宣传效果而炒作技术,建筑节能体系应是一个整体集成,不可分割开来,采用某一两项技术来代替系统优化是不可取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存在能够解决建筑节能的万灵技术,经济合理的节能建筑应当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技术的地域适用性和资源稀缺情况优化设计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某一两项节能技术的堆积。比如寒冷地区的外围护结构可以多增加投资做厚,但夏热冬冷地区过厚的围护结构冬天固然可以保暖,但夏天却可能增加空调系统能耗。太阳能在西部地区资源远比东部丰富,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却主要建设在东部。地源热泵在南方无须冬天供暖的条件下无法发挥热泵冷暖两用的优势且容易造成冬夏土壤热不平衡而造成运行困难。节能建筑应该优化选择,发展因地制宜的成套技术,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域之间可以有所差别。 2.3限制用能一刀切 建筑节能是否应该设置上限和分段价格这是最近节能法规制订中出现的一个有争论问题。诚然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设置量化指标,但建筑能耗首先是一种满足舒适性的消耗,必须以不降低合理的舒适性为前提。尤其是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是一种消费,代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引导合理和节约的消费观念但没有理由限制使用。对于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尤其是财政支付的政府建筑则应该首先制订严格的能耗使用标准。因此对于建筑节能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有差异的区别对待,保护合理消费同时反对浪费。以美国为例,其建筑节能的政策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就是不同的。《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案》要求所有政府建筑从2006年到201 5年间,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应该在2003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到2015年达到相对2003年节能20%。新建政府建筑设计能耗至少要在ASHRAE Standard 90.1.20I)4基础上节能30%。同时所有政府建筑根据要求对建筑物能耗进行测试和统计,这砦数据将输入政府能源追踪管理系统,接受能源管理审计。但对私人住宅则采用了税收减免来鼓励节能,私人住宅如果更新供暖、空调等家庭耗能设施以提高能效,使制冷设备相对于2001年达到节能15%,将能够得到75美元的税收减免信用,节能20%能得到125美元的减税信用,节能25%能得到175美元的减税信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的住宅将能得到总造价30%,最高2000美元的税收减免信用;甚至更换室内温度调控器、安装节能窗,维修室内制冷制热设施的制冷剂泄漏等,也获得全部成本l0%的税收减免。这样将政府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开,各自采用胡萝卜和大棒的政策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2.4混淆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