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 的 非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45.63 KB
- 文档页数:1
手术治疗32例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周贤飞,李小龙,段勇将【摘要】目的探索髋臼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进行的32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48个月,最短8个月。
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
优良率为75%(24/32)。
结论本组病例说明,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早期的手术治疗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以及交通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高能量创伤增多,髋臼骨折作为少见的严重创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的关节内骨折,由于其复杂解剖特点,且移位大,复位困难,手术出血量多,以往限于手术技法,多采用牵引等非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致残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成熟,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有了显著提高。
本文针对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20~57岁,平均38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伤11例,砸压伤5例。
全部病例行骨盆前后位、患髋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 线片及CT检查。
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骨折按Letournel-Judet 分型[1]: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横断伴后壁骨折9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8例,“T”形骨折5例。
合并损伤: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骨折1例,四肢骨折8例,脑外伤2例,骨盆骨折4例,尿道损伤1例,股骨头后脱位10例,股骨头中心脱位13例。
对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均早期行手法复位骨牵引,对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术前行骨牵引。
1.2 手术时间髋臼骨折应尽量争取早期手术,一般不超过14天,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伤后7天以内20例,伤后8~14天12例。
髋臼骨折17例治疗小结
陈晓华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本文报告17例(19个髋)髋臼骨折病例采用了牵引治疗,其中包括合并髋
关节中心或后脱位的病人也采用骨牵引复位。
在牵引的早期鼓励患者功能锻炼,促
进髋关节重新塑型。
经平均31个月的随访,16个髋臼骨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陈晓华
【作者单位】414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J], 管林新
2.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的中期随访结果 [J], 蒋毅;张亮;周一新
3.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J],
4.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与单纯骨牵引治疗的疗效分析 [J], 姬广翰
5.改良Letournel-Judet髋臼骨折分型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J], 刘德忠;黄相杰;姜红江;谭远超;周志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股骨头连同臼底骨折片一并向盆腔内脱出者,称为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又分为骨盆骨折脱位型和臼底骨折脱位型,前者较多见,后者少见。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因传达暴力所致。
当骨盆受到挤压而发生骨盆骨折时,骨折线通过臼底,股骨头连同骨折片一同向盆内移位;或当髋关节处于轻度外展屈曲位时,暴力从大粗隆外侧或沿股骨纵轴方向,使股骨头向髋臼底冲击,而引起臼底骨折,股骨头连同臼底骨片一起突向盆内,形成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剧烈,肿胀不明显。
可有骨盆骨折症状,腹胀,下肢痛,二便不利等症状。
髋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丧失。
移位明显的脱位肢体明显缩短,内旋或外旋畸形,股骨大粗隆较健侧平坦或轻度内陷,阔筋膜张肌及髂颈束松弛,大腿纵轴扣击痛阳性。
有骨盆骨折时,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阳性。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髋臼骨折中心性脱位的主要依据。
在骨盆及损伤髋关节的标准前后位片上,应注意五条线的改变。
(一)髂耻线:为前柱的内缘线,如该线中断或错位,表示前柱骨折;(二)髂坐线:为后柱的后外缘线,如该线中断或错位,表示后柱骨折;(三)后唇线:在平片上位于最外侧,为臼后缘的游离缘形成,如该线中断或大部分缺如,提示后唇或后缘骨折;(四)前唇线:位于前唇线的内侧,为臼前缘的游离缘形成,如该线中断或大部分缺如,提示前唇或前缘骨折;(五)臼顶线和臼内壁线:为臼顶和臼底形成,如该线中断,表示臼顶骨折;如臼顶线和后唇线均破坏,表示后壁骨折;如臼顶线和前唇线均破坏,表示前壁骨折;如臼底线中断,则表示臼中心骨折。
正位片显示髋臼底骨折,股骨头随骨折片向盆内突入。
严重的可显示股骨头从髋臼底骨折的断端中突进盆内,且被断处卡住。
必要时可拍骨盆斜位45°片,能显示骨盆前柱骨折的情况。
CT检查:可显示髋臼底与股骨头脱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显示髋臼关节面骨折片大小与移位程度;而且对于非手术治疗后,骨折块能否真正复位,能够提供准确影像。
13例髋臼骨折临床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手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有优7例,良5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1%。
术后所有患者的髋臼骨折全部骨性连接,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松动及手术切口感染等。
结论术前进行正确的影像学检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入路等是确保治疗髋臼骨折理想效果的关键【关键词】髋臼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髋臼骨折为一种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关节性的骨折,多是由挤压暴力以及间接暴力造成,诸如撞击、压砸、挤压或高空坠落等,均为高能量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1]。
一般情况下,髋臼骨折会伴有其他多处骨折以及多脏器的损伤,患者易大量失血,甚至休克。
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多为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疼痛等。
以前治疗髋臼骨折主要采用骨牵引的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关节恢复所用时间且防止多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该种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探讨分析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具体情况现整理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共13例。
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8.2岁;左髋8例,右髋5例;所有患者中,有3例为交通事故所致,5例为高空坠落所致,3例为建筑物压砸所致,其余24例由仓库货物压砸所致。
在所有髋臼骨折中,后壁骨折4例、前壁骨折2例,另外横行骨折、前柱骨折、前壁并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双柱骨折以及T形骨折各1例。
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合并损伤,包括脊柱、四肢骨折2例,坐骨神经受损1例,肋骨骨折2例,中心性脱位1例,骨盆骨折1例,腹部脏器损伤1例,以及生殖器官受损l例。
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彭伟,任乐夫,沈为栋,张铁洪【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11 例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经术前X线和CT明确诊断和分型后,分别采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和复位,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复位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者8 例,满意复位者3 例。
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优8 例,良2 例,可1 例,优良率90.9%。
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正确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盆模型体外对照,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并发症是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髋臼骨折;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复杂型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重物压伤及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粉碎严重,合并伤及并发症多,非手术治疗病死率和远期致残率高。
目前对髋臼骨折,特别是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随着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的深入研究,手术治愈率不断提高,但在手术适应证、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仍有争议。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 例,其中男8 例,女3 例;年龄23~58 岁,平均36 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高处坠落伤1 例。
合并颅脑损伤4 例,泌尿系统损伤2 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3 例,后脱位2 例。
按Letournel分类均为复杂性髋臼骨折,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 例,横形伴后壁骨折3 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 例,“T”形骨折2 例,双柱骨折2 例。
髋臼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1-11-21T09:29:34.1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许泽昱冯立东郭越华[导读] 患者年龄较大、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有严重的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均应行非手术治疗。
许泽昱冯立东郭越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医院骨科 150000)【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40-02 【关键词】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指征
(一)患者因素
患者年龄较大、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有严重的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均应行非手术治疗。
(二)骨折因素
髋关节稳定、头臼匹配良好的患者应行非手术治疗,具体的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移位或移位不大的髋臼骨折裂缝骨折或移位<3mm的骨折,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尤其是牵引,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必须定期拍床边X线片,密切观察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因为即使是很小外力造成的骨折,也有可能在保守期间发生移位,一旦移位>3mm,若符合其他的手术指征,应及时改手术治疗。
牵引时间需要持续8~12周直到骨折愈合为止。
2.低位前柱骨折该骨折通常只累及臼顶的最远端和前部,股骨头和髋臼顶的关系正常。
3.低位横形骨折位于髋臼窝顶部以下的横形骨折并不破坏臼顶的主要部分,通常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头臼的良好匹配,并能通过牵引得以维持。
4.某些双柱骨折双柱骨折有时可通过闭合复位的方法获得满意结果,虽然该骨折在X线平片上看起来十分复杂,但骨折的移位主要在髂骨翼,髋臼关节面移位不一定大,这时可试行闭合复位,如果3个位置的X线平片显示了头臼匹配良好,通常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老年人。
但是如果臼顶或后柱有较大的扭曲或移位,则必须手术。
还有一些双柱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获得股骨头和髋臼骨折片的继发性匹配,从而免于手术。
双柱骨折的手术并发症相当多,且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对于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除非医师经验丰富,又有合适的条件,否则非手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5.内壁骨折文献对内壁骨折的治疗有较多争论,有人主张手术治疗,也有人主张非手术治疗。
累及髋臼四方区的内壁骨折极少单独发生,一般都是前柱、后柱或横形骨折的一部分。
如髋臼顶保持良好的关节面,股骨头复位后内壁能随之复位,经维持牵引后一般能获满意结果,这在老年患者、低能量创伤时更是如此。
牵引时间一般为8~12周,过早的去除牵引可能会导致骨折的重新移位。
如果骨折在髋关节外展位更加稳定,应当使用大转子牵引维持骨折的位置。
老年人的髋臼内壁骨折不适宜行手术治疗,因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内固定失败。
如果年轻人的髋臼内壁骨折不能获得良好复位,当牵引去除后髋关节仍然不稳定,并影响臼顶的完整性,这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非手术治疗措施
(一)无移位髋臼骨折
如髋臼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3mm,只需行皮牵引,牵引的同时辅以抗炎、消肿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药物,并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功能锻炼。
牵引方法为平卧位,患肢外展30°,膝屈曲15°,置足于中立位,牵引重量2~3kg,牵引1~2周后,即可在床上作髋关节伸屈为主、收展为辅的主动运动。
疼痛通常在3~6周内消失。
非臼顶骨折者,第4周时多数患者可扶拐下床,10周后弃杖行走。
臼顶骨折者,第10周下床,第12~14周患肢负重锻炼。
以后每4~6个月复查1次,随访期2年。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无较严重的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二)明显移位髋臼骨折
如髋臼骨折明显移位或伴有股骨头脱位,应早期行手法复位。
复位应在良好的全身麻醉下进行,最好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复位床和床边X光机。
对脱位的股骨头,特别是前、后脱位,应当行急症复位。
如前、后脱位或中心性脱位未能得到及时复位,将对下一步治疗造成困难,并会影响股骨头的血供而致缺血坏死。
如有坐骨神经麻痹时更应尽早复位。
骨折和脱位经闭合复位后,不论成功与否,均应行骨牵引,它既是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又是切开复位的术前准备。
骨牵引应同时有大转子部侧向牵引和下肢长轴上的纵向牵引。
纵向牵引一般应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上施行,牵引重量9~13kg,患肢外展20°,屈膝10°~15°,置足于中立位。
侧向牵引应在大转子区稍下方,以防进入关节囊。
牵引针一般用5~6cm长的螺纹钉,或两枚三角针Lipscomb技术,牵引重量为9~13kg。
当骨折在髋关节外展位更稳定时即有行大转子侧向牵引的指征。
4周内,纵向牵引重量逐渐减小到3kg,侧向牵引重量减至6~7kg。
牵引应维持12~16周以上,时间过短仍可导致骨折片移位,影响疗效。
牵引结束后,扶拐下地,髋关节部分负重,完全负重一般应在4~6月以后。
(三)闭合复位失败而不宜手术的患者
如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老年人、严重的骨质疏松或粉碎性骨折等,可先行牵引治疗,一部分患者待手术时机成熟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另一部分患者则留待后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参考文献
[1]过邦辅,孙建民译.骨与关节损伤(上册).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7.
[2]王亦璁主编; 骨与关节损伤[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