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高温植酸酶与普通植酸酶在肉鸡上的比较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219.81 KB
- 文档页数:3
植酸酶对肉鸡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苗雪霞;陈红歌;李秀兰;贾新成;林东康【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1999(33)1【摘要】在饲料中降低无机磷用量,添加不同比例黑曲霉植酸酶,以研究其对鸡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在0~3周龄肉鸡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0%的植酸酶后,无机磷的添加量从对照组的138%降到处理组的106%和063%;添加同样比例的植酸酶,4~7周龄肉鸡饲料中的无机磷添加量从对照组的114%降到处理组的083%和052%.添加植酸酶,降低无机磷用量后对肉鸡的增重无显著影响。
肉鸡血清中无机磷的含量在加酶后显著提高,为对照组的15~2.5倍,肉鸡对植酸磷的利用率比对照提高了115%~314%【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植酸酶;植酸磷;肉鸡;生长【作者】苗雪霞;陈红歌;李秀兰;贾新成;林东康【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鲁山县农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5【相关文献】1.植酸酶对肉鸡生长和磷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J], 张世敏;吴坤2.低聚寡糖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断喙对肉鸭啄羽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光合细菌(PSB)对乌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植酸酶和柠檬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大肠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研究/麦类作物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分析/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对生长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J],3.不同植酸磷/非植酸磷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J], 王攀攀;于彩云;曲浩杰;宋婷婷;杨在宾4.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J], Wu D;Zhang J M;Wang X Q;Deng L Q;Li L J5.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J], 王庆云;杨维仁;杨在宾;姜淑贞;张桂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酸酶的使用方法(实例)
1.溢多利植酸酶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的使用:
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产品中替代磷酸氢钙的方法:(以每克含5000单位植酸酶为例) 在肉鸡、肉鸭、肉猪饲料中: 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100克生长前期(小、中号料)替代量30-50%;
生长后期(大号料)替代量50-75%,产蛋鸡、鸭每吨饲料添加植酸酶80克替代量50-75%具体
2.
比例折算添加如:配合饲料中每吨饲料添加100克的植酸酶4%的预混料经折算后为每吨添加2500克的植酸酶。
3.浓缩饲料添加植酸酶: 浓缩饲料配方中植酸酶的添加量按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和预混料在配合料中的添加比例折算添加如:配合饲料中每吨饲料添加100克的植酸酶20%(1:5)的肉猪浓缩料经折算后为,每吨添加的植酸酶为500克;40%(1:2.5)的肉鸡浓缩料为250克;35%(1:2.86)的蛋鸡浓缩料经折算后,
2
以上仅供参考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参考
2006-02--26
3。
科技信息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 [1]。
植酸酶是一种胞外酶 [2],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植物、动物、微生物均可产生植酸酶。
植酸酶的活性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异。
植酸酶能将肌醇六磷酸 (植酸分解成为肌醇和磷酸。
植酸酶可以专一性地水解植酸中的磷酯键, 使磷酸游离出来, 植酸酶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 形成中间产物肌醇五磷酸、肌醇四磷酸、肌醇三磷酸、肌醇二磷酸、肌醇一磷酸、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 [3]。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见图 1。
图 1植酸酶的作用机理1. 植酸酶酶活力测定的意义酶活力也称酶活性,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用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某一反应的速率表示。
酶活性是研究酶的特性, 分离纯化以及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指标。
酶活力单位是以酶活力为根据而定义的。
国际生化协会酶委员会规定, 1min 内将1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为 1个单位,称为标准单位, 同时规定了酶作用的条件。
因标准单位在实际应用时不够方便, 故在生产上往往根据不同的酶, 制定各自不同的酶活力单位。
在测定酶活力时, 对反应温度、 pH 、底物浓度、作用时间都有统一规定, 以便同类产品互相比较。
但是酶活力单位并不能直接反映酶的绝对数量, 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比较的依据 [4]。
植酸酶活性的定义为:在最适宜条件下, 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μmol 的无机磷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确定植酸酶的酶活, 可以提高实验的标准性和效率。
2. 植酸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酶活力测定的原理都是利用酶水解植酸钠形成无机磷,然后测定无机磷的释放量。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较多 , 但至今尚没有被世界普遍公认的植酸酶的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包括:钒 -钼酸铵法、硫酸亚铁 -钼蓝法、 Vc-钼蓝法、丙酮 -磷钼酸铵法、微板法和微量比色法等 [5]。
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2.1钒 -钼酸铵法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出无机磷的原理。
植酸酶的作用及应用郑扬云•植酸(肌醇六磷酸)具有强大的络合力,通常与钙、镁、锌、钾等矿物质元素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
植酸(盐)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及农副产品中,很多谷物、油料作物中的植酸含量高达1%一3%,其中钙、镁、锌、钾等元素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
因此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大大降低了微量矿物质的营养有效性。
植酸的这种性质会导致人和动物钙、镁、锌、钾等元素的不平衡性。
因此必须在动物的饲料中掭加钙钾等以补充矿物质,这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
同时饲料中天然磷的含量约为40%一70%,且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猪、禽的饲料中大量的植酸磷因不能被利用而从粪便中排出,造成环境枵染(磷富集化污染)。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
将植酸酶添加到动物性饲料中释放植酸中的磷分。
不但能提高食物及饲料对磷的吸收利用率,还可降解植酸蛋白质络合物,减少植酸盐对傲量元素的螯合,提高动物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及其植物饲料的营养价值。
同时也减少动物排泄物中有机磷的含量,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
一、植酸酶的作用机理•植酸酶能将肌醇六磷酸(植酸)分解成为肌醇和磷酸。
植酸酶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形成中间产物IP5,IP4,IP3,IP,.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
不同来源植酸酶作用机理有所不同。
微生物产生的3一植酸酶作用于植酸时,首先从植酸的第3碳位点开始水解酯键而释放出无机磷,然后再依次释放出其他碳位点的磷,最终酯解整个植酸分子,此酶需要2价镁离子(Mg2+)参与催化过程。
来源于植物的6-植酸酶,它首先在植酸的第6碳位点开始催化而释放出无机磷。
1g植酸完全分解理论上可释放出无机磷281.6mg。
植酸酶只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酯,不能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要彻底分解肌醇磷酸酯,需酸性磷酸酶的帮助,酸性磷酸酶可以将单磷酸酯、二磷酸酯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
大多数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的作用机理如下。
•植酸→1,2,4,5-,6-五磷酸肌醇+D-1,2,3,4,5-五磷酸肌醇→1,,2,5,6-四磷酸肌醇→1,2,5-三磷酸肌醇或1,2,6-三磷酸肌醇→1,2-二磷酸肌醇→2-磷酸肌醇。
【原料】粉状植酸酶、液体植酸酶、包被型植酸酶与耐高温颗粒植酸酶之间的区别植酸酶是生物技术与饲料科学相结合开发出的饲料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饲料原料中植酸的分解,释放出无机磷、肌醇及其他营养物质(金属离子、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增加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更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植酸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对温度、湿度、pH、金属离子等极为敏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
目前,国内植酸酶的主要剂型包括粉状、包被、液体、耐高温颗粒等,各种剂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一粉状植酸酶市售粉状植酸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纯化植酸酶发酵液与一定比例载体混合成一定酶活浓度的混合物,经过干燥而生产出的一次成型粉状产品;另一种是将植酸酶与载体吸附后干燥成高酶活的粉状原酶,原酶再与一定比例稀释剂混合,生产出特定酶活浓度的产品。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所有粉状颗粒上均有酶活的存在,而后者仅有一部分粉状原酶上有酶活,而稀释剂上无酶活分布。
粉状植酸酶简单的加工技术决定了此产品的优势和缺点,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生产对植酸酶效价破坏小的饲料产品,可在冬春季时用于粉状配合饲料。
缺点是有效成分因裸露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产品贮存稳定性差,有效期短;活性成分抗逆性差;粉尘损失大,不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且污染环境;静电效应大,易造成静电损失,特别是用原酶二次稀释的产品,若稀释剂的容重与原酶不一致,易造成分级,流动性较差,在饲料中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在8%~15%,远大于一次成型粉状植酸酶在饲料中6%~10%的变异系数。
粉状植酸酶的裸酶在动物采食后会迅速发挥作用,但是受消化道中酸、蛋白酶等的影响,效率下降较大。
二液体植酸酶在饲料制粒后喷涂液体植酸酶,在现代饲料工业中已广为使用,其优点是成本相对低廉,同时避免高温制粒对酶活的影响。
缺点:①需要增加后喷涂设备,安装费用和日常维护成本较高;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喷头易堵,造成生产被动;③用液体酶生产的产品酶活变异系数在20%~60%,远高于配合饲料要求的7%的变异系数;④植酸酶喷在颗粒料表面,在搬运过程中产生摩擦,植酸酶易随细粉落在袋底,使酶活不均匀;⑤酶在颗粒表面,对植酸酶无任何保护,酶活稳定性差;⑥雾化的植酸酶遇到饲料中的粉尘,易形成湿度大的结块,散落在饲料中,易发霉变质,影响饲料的品质,造成客户投诉;⑦对制粒质量要求高,粉率高时易使酶活不均匀,吸附在粉状饲料中植酸酶的浓度远高于颗粒料中的浓度。
饲用植酸酶使用指南
第一条饲用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既可有效提高饲料谷物原料中磷的利用效率,减少外源磷的添加量,又可降低畜禽粪便中磷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为科学合理使用饲用植酸酶,特制订本使用指南。
第二条每吨配合饲料中替代6千克磷酸氢钙用量(P≥16.5%)的植酸酶推荐添加量如下:
第三条当实际使用的植酸酶活性发生变化时,添加量应按比例相应调整。
第四条植酸酶对温度和湿度变化较为敏感,应在阴凉、干燥条件下储存,并在产品保质期内使用。
第五条在饲料加工中使用制粒、膨化等高温高压工艺处理时,应选择耐高温高压的植酸酶产品。
第六条当选用液体植酸酶时,应使用后喷涂设备。
第七条使用固体植酸酶时,应进行预混处理,以保证其在饲料中的混和均匀度。
第八条使用植酸酶后,应添加适量的石粉,以维持饲料中钙的原有水平。
第九条当配合饲料的储存温度超过30℃或相对湿度超过60%时,应增加10%~20%的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