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植酸酶在水产中的应用说起植酸酶在水产中的应用,这事儿得从咱水产养殖的那些个日常说起。
你知道不,那些鱼虾蟹啥的,一个个看着挺欢实,其实它们吃食儿的时候,也有不少讲究。
就拿饲料来说吧,里面含有大量的磷,但这些磷啊,大部分都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着。
植酸磷这东西,对于单胃动物,尤其是咱们的水产朋友们来说,简直就是“难啃的骨头”。
为啥呢?因为它们体内缺少一种能分解植酸的酶,结果这磷的利用率,低得可怜,有时候连一成都不到。
咱就说这罗非鱼吧,一个个长得挺肥美,但要是饲料里的磷它们吸收不了,那长得再肥也是白搭。
这时候,植酸酶就派上用场了。
植酸酶啊,就像是个“磷的解放者”,它能把植酸磷水解成无机磷,这样一来,水产朋友们就能更好地吸收利用磷了。
你别说,这植酸酶的作用可不止于此。
它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让水产朋友们吃得少,长得快。
这不,我隔壁老王家的鱼塘,自从用了植酸酶,那鱼长得跟吃了激素似的,个儿大肉厚,看得我都眼馋。
而且啊,植酸酶还是个环保小能手。
你没见那些没被吸收利用的植酸磷和无机磷酸盐,被水产朋友们排出体外后,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污染。
用了植酸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它能让磷的排泄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实现了绿色水产养殖。
有一天,我去老王家串门,看着他那鱼塘里欢腾的鱼儿,忍不住打趣道:“老王啊,你这鱼塘是用了啥仙丹妙药啊,鱼儿们一个个都这么精神?”老王笑得合不拢嘴,说:“嗨,还不是用了植酸酶嘛!这东西真好使,鱼儿长得快,水质也干净多了。
”我跟老王聊得正起劲,他儿子小王也凑了过来。
小王是个大学生,学的是水产养殖专业。
他跟我说:“叔啊,这植酸酶啊,不仅能让鱼儿长得好,还能减少饲料的浪费呢。
你想啊,鱼儿吸收得多了,排出来的就少,这样一来,饲料利用率不就上去了嘛。
”我一听,心里那叫一个感慨啊。
这植酸酶,真是个好东西,既能让咱的水产朋友们吃得香、长得壮,又能保护环境、减少浪费。
这不就是咱们水产养殖者梦寐以求的吗?所以啊,我现在逢人就推荐植酸酶。
植酸酶的发酵生产及应用植酸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植酸的酶类,在发酵生产和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植酸酶的发酵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植酸酶的发酵生产。
目前植酸酶的发酵生产主要采用真菌发酵的方法。
常用的真菌有产酸曲霉、黄曲霉、木霉等。
发酵过程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培养基制备、发酵过程控制等几个步骤。
首先,菌种培养是植酸酶发酵生产的首要步骤。
优良的菌株是植酸酶产生的关键,需要通过筛选获得。
一般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利用染色剂或基因工程方法筛选得到高产酶菌株。
其次,培养基的制备对植酸酶的产量和质量也有直接影响。
植酸酶的合成需要碳源、氮源、矿质盐和适宜的pH等,因此,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十分重要。
常用的碳源有蔗糖、葡萄糖等,氮源有蛋白酵解物、酵母粉等。
此外,培养基pH的调节也是关键之一,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植酸酶的产量较高。
最后,发酵过程的控制也是影响植酸酶产量的重要因素。
温度、pH、氧气供应等都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和酶的合成。
一般发酵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发酵时间约为48-72小时。
其次,植酸酶的应用领域广泛。
由于植酸酶能够降解植物组织中的植酸,因此在农业、饲料、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植酸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改善土壤中的磷素利用率。
土壤中的磷素主要以植酸形式存在,但植酸对植物来说是不可利用的。
通过添加植酸酶可以将土壤中的植酸降解为可利用的无机磷,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饲料领域,植酸酶的应用主要是改善畜禽对植物饲料的饲用价值。
植物饲料中植酸的含量较高,会对畜禽的消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添加植酸酶,可以降解植酸,提高植物饲料的能量价值和营养利用率。
在食品加工领域,植酸酶的应用主要是改善食品品质和可溶性磷含量。
植酸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消化的,容易形成不可溶性盐类。
在食品制作过程中,通过添加植酸酶,可以将食品中的植酸降解为可溶性磷,提高食品的可溶性磷含量,同时改善食品的品质。
植酸酶发酵生产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植酸酶发酵生产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搞植酸酶发酵生产的时候,我就是瞎摸索。
最开始我就按照一些书本上的基本流程来,原料什么的就大概按照比例配好,感觉这事儿应该挺简单的,结果是大错特错。
就像是做菜,你以为把食材都放进去就行,其实每一步都有讲究。
我试过简单地把微生物放进去,等着它生产植酸酶。
但我不知道温度、pH值这些,这就像你想让种子发芽,但是环境完全不对。
微生物根本不怎么生长,那产出来的植酸酶就少得可怜。
后来我才知道温度这块很关键。
不同的微生物用来发酵生产植酸酶就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就像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温度环境来开放。
还有pH值啊,我一开始完全忽略这个。
后来慢慢尝试调节,比试了好多个数值范围,发现这个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可太大了。
如果说微生物是士兵,pH值就是它们作战的地形。
不合适的pH值就像士兵们在沼泽地里战斗,完全发挥不出实力。
在发酵罐这一块我也吃过苦头。
我一开始用的发酵罐都没清理干净,残留了一些杂质,这就好比你把新房子和旧房子混在一起盖,结果肯定好不了。
这些杂质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植酸酶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行。
后来我就开始谨慎起来。
每次用之前都仔仔细细清洗发酵罐,然后严格控制温度。
说到温度,我会在前期先做预实验,找到这个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区间,再去大规模进行发酵。
pH值也是,我用酸碱度测试仪一点一点地调,直到得到比较合适的值。
我后来还发现,原料的质量和来源也很重要。
虽然都是那些原料,但不同产地或者不同批次的质量多少有点差异。
就像苹果,即使都是红富士,不同果树上长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我开始挑选质量更稳定的原料来源,这样发酵生产植酸酶的时候就更稳定了。
我想给想做植酸酶发酵生产的朋友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做好记录。
每一次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把温度、pH值、原料这些信息都详细记下来。
这样万一后面出现问题也好从之前的记录里找原因。
而且实验的时候不要嫌麻烦,条件之间要小幅度调整,这样才能找到最理想的组合。
植酸酶的分子量依来源不同差别很大,主要分布在35~200KDa之间,最大达700KDa,最小仅
10∼13KDa 。
大豆植酸酶为54kD,Greiner等从fababeans中分离的植酸酶分子力量约为65KD。
Laboure等发现玉米幼苗植酸酶由两个38KDa的同型二聚体组成,分子量为76Kda。
绿豆植酸酶达158kD。
A.terreus植酸酶分子量为214KDa,由六个约37KDa的小亚基组成。
酵母S1castellii植酸酶分子量为490KDa,它是一个四聚体蛋白,由一个125KDa的大亚基和三个70KDa的小亚基组成。
其余来源的植酸酶基本上都是单体蛋白。
此外,采用发酵法生产的植酸酶分子量在2000~50000,管式超滤膜系统可以将植酸截留达到浓缩的目的,且一次超滤浓缩达6倍以上。
采用管式超滤膜技术代替薄膜蒸发浓缩植酸酶发酵液,实现低能耗、低损失、高浓缩倍数、无污染。
植酸酶活性测定植酸(Phyticacid).其化学名称为六磷酸肌醇,由1分子肌醇和6分于鳞酸结合而成,分子式是C6H18O24P6,通式为C6H6[OPO(OH)2]6,分子660.8。
植酸及植酸盐中的磷即为植酸磷,植酸广泛存在于谷物籽实和油料作物种子。
植酸酶(phytases)能将磷酸残基从植酸上水解下来,因此破坏了植酸对矿物元素强烈的亲和力,所以说植酸酶能增加矿物元素的营养效价,而且由于释放出的Ca2÷可参加交联或其他反应中去,从而改变了植物性食品的质地。
植酸酶一般只适于在单胃动物中使用。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植酸酶,因此在饲料中一般不需要使用植酸酶。
植物体中的植酸一般不以游离形式存在,而是与钙、镁、钠、钾等结合形成复合盐,植酸盐在多数植物中以植酸钙镁复盐的形式存在,但大麦中主要是植酸钾镁复盐,小麦中主要是植酸铁。
饲料中的无机磷可直接为肠道所吸收,而有机磷则需要先经酶的作用水解为无机磷,然后方能为肠道吸收。
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无分解植酸的植酸酶,故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不仅表现在植酸磷的低利用率上,还通过整合或络合作用影响其它矿物元素如铁、锌、铜、钙以及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并抑制淀粉酶、胰蛋白酶、胄蛋白酶的活性。
测定原理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钠释放出无机磷,通过加入锐铝酸核显色/终止液使水解反应停止,同时与水解释放出的无机磷产生颜色反应,形成黄色的帆铝磷络合物(NHQ PO4NH4VO3-16M O O3;,在415nm波长下测定磷的含量,以标准磷溶液为参照,计算酶活。
植酸酶的含量以酶活性单位表示。
1植酸酶单位定义为:在37℃、pH5.5的条件下,1分钟内从0.005ImOIL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1微摩尔(UmoD无机磷所需要的植酸酶量。
操作步骤样品准备样品粉碎过后过60目筛。
称取2.0g左右粉碎样品,放入4个IOomL烧杯中(每种样品4个重复)。
加入50 mL浓度为0.25 mL、PH为5.50、在冰箱中冷却的乙酸缓冲液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60分钟,使酶蛋白充分溶出,制成一个悬浮液。
2024年植酸酶市场策略引言植酸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酶类产品,可以有效降低植物中的植酸含量,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要求不断增加,植酸酶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本文将分析植酸酶市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市场策略。
现状分析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植酸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植酸酶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显示了植酸酶市场潜力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植酸酶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酶制造商和供应商。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和提供技术支持来争夺市场份额。
另外,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小型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植酸酶的质量和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一些公司通过研发新的酶剂和改良配方,提高了植酸酶的稳定性和酶活力。
此外,还有不少研究机构在植酸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推动着植酸酶技术的发展。
市场策略定位与目标客户针对植酸酶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我们的市场策略应该从定位和目标客户着手。
我们将以高品质和高性能的植酸酶产品作为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企业和个体养殖户。
这些客户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要求较高,能够为我们提供稳定的需求。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来提升竞争力。
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植酸酶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酶活力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推广和宣传产品的优势,提高市场认可度。
渠道拓展与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服务目标客户,我们需要建立和拓展合理高效的销售渠道。
除了传统的经销商和代理商渠道外,我们还应积极寻求与养殖公司和饲料厂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市场。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提高市场份额,实现互赢。
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植酸酶(Phytase)是一种催化植物中非生物无机磷酸四酯(植酸)水解为无机磷酸和可溶性低磷酸盐的酶。
在植物界中,植酸是主要的磷酸盐贮存形式,但对于非反刍动物来说,植酸不能被直接利用,因为它们缺乏植酸酶。
植酸酶的作用就是通过水解植酸,释放出可利用的无机磷酸,提高非反刍动物对于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效率。
植酸酶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饲料行业:由于植酸是植物中主要的磷酸盐贮存形式,几乎所有的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大量的植酸,而非反刍动物缺乏植酸酶,无法直接利用植酸中的磷。
因此,将植酸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降低饲料中植酸的含量,提高磷的利用效果,从而减少磷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2. 增强矿物质吸收:植酸酶不仅可以水解植酸中的磷酸盐,还能水解酰胺多磷酸盐(phytate)和亚磷酸盐(insoluble phosphates)中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
因此,植酸酶在植物学和食品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增强矿物元素的吸收效率,改善植物的营养价值。
3.饲料改良和环境保护: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植酸,而动物对植酸的利用率较低,通过添加植酸酶可以实现饲料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矿物质的补充。
这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可以减少磷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以上应用以外,植酸酶还可以在食品加工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植酸酶可以降低食品中植酸的含量,进而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在农业生产中,植酸酶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植酸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饲料行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植酸酶的添加,可以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减少对矿物质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品质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植酸酶的研究和应用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植酸酶的研究一:植酸酶的概念植酸酶又称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能降解植酸及其盐类的酯酶,属于蛋白质,是磷酸单脂水解酶。
其具有特殊空间结构,能够依次分离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他营养物质。
二:植酸酶的发现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而植物、动物中的植酸酶含量低,所以人们对植酸酶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目前市场所售植酸酶制剂绝大多数属于微生物植酸酶。
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丝状真菌、酵母和细菌等)都能产生植酸酶,尤其是米曲霉和黑曲霉都能分泌具有高活力的植酸酶。
三:菌种选育以黑曲霉霉菌为例从中得到植酸酶:1.) 采样:可以从植株、果实中采样。
2). 产植酸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分离培养基(%):植酸钙0.1,葡萄糖3.0,硝酸铵0.5,硫酸镁0.05,硫酸锰0.005,硫酸亚铁0.005,氯化钾0.05分离样品稀释后涂平板,一定温度培养2—5天,产植酸梅的菌株水解植酸钙形成透明圈,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为粗筛的依据。
粗筛菌株发酵,测定发酵产物植酸酶的活性,保留活性高的菌株进一步研究。
3). 产酶菌株的诱变采用紫外线照射对分离菌株进行诱变,将诱变后的菌体做适当稀释后涂布于平板上,培养2—3d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活化斜面上,用摇瓶进行初筛和复筛。
细胞破碎提取粗酶液,适当稀释后测酶活(植酸酶活性单位定义:37摄氏度,pH5.5的条件下,1分钟从底物释放1mol无机磷所需要的植酸酶量)。
4). 产酶条件优化(1)原料配比对产酶的影响麸皮和米糠为畜禽常用的饲料,具有来源广泛价廉等特点,同时还富含植酸盐,对植酸酶的产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用不同比例麸皮和米糠混合物配制发酵培养基,接种后培养96h,测其酶活。
(2)起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选用不同起始pH值(4.5,5.0,5.5,6.0,6.5,7.0,7.5,8.0)发酵培养基,接种后培养96h,测其酶活。
植酸酶是什么植酸酶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生产,精制而成,它能将植酸酶降解成肌醇或磷酸肌醇和磷酸,可消除单胃动物因不能分解植酸而引起的抗营养作用,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
作用机理1. 水解植酸磷中的磷酸肌醇酯键,将植酸和植酸盐分解成肌醇和磷酸,提高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2. 破坏植酸盐的螯合结构,释放被螯合的矿物元素和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提高其利用率;3. 水解植酸,减少其对消化道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抑制,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理化特性外观:浅黄色或白色剂型:固体酶活力:1000~5000u/g (在37℃、pH5.5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5.0mmol/L的植酸钠中释放出1μmol无机磷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作用温度范围:20~70℃,最适作用温度50℃作用pH范围:pH2.0~6.5,最适作用pH5.5(pH2.5时也能表现出较高酶活)适用行业植酸酶主要用作饲料行业中。
使用方法及用量酶活(U/g)添加量使用方法≥1,000 0.5kg/吨配合饲料用夏盛植酸酶可替代饲料中50%-70%的磷酸氢钙用量(可根据动物品种、生产阶段和饲料原料构成作适当调整),同时用石粉补足替换的磷酸氢钙中的含钙量,剩余空间可用于调整配方。
≥2,500 0.2kg/吨配合饲料≥5,000 0.1kg/吨配合饲料包装及规格本品采用编织袋包装(20kg/袋或10kg/袋),也可按顾客要求进行特殊包装。
贮存及保质期阴凉、干燥处贮存;25℃以下可保存18个月。
注意事项.本品为生物发酵制品,无毒无害。
在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并禁止与有毒及腐蚀性物品混装混运。
湖北 0康 2宝 7泰 8精 7细 7化 3工 8有 6限 5公 3司小陈。
植酸酶标准
植酸酶是一种酶类,能够分解植物中的植酸,使得植物中的矿物质
元素更容易被动物吸收利用。
因此,植酸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
为了保证植酸酶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植酸酶标准。
一、植酸酶的酶活力标准
植酸酶的酶活力是衡量其效果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植酸
酶酶活力标准是菲林单位(FTU/g)。
菲林单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植
酸酶分解1毫摩尔的菲林酸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植酸酶的酶活力
越高,其分解植酸的效果就越好。
二、植酸酶的纯度标准
植酸酶的纯度也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植酸
酶纯度标准是酶活力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
一般来说,植酸酶的纯度
越高,其效果就越好。
三、植酸酶的热稳定性标准
植酸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失去活性。
因此,植酸酶的热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一般来说,植酸酶应该
在60℃以下的温度下储存,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应该避免高温。
四、植酸酶的pH稳定性标准
植酸酶在不同的pH值下,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植酸酶的pH 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一般来说,植酸酶应该在pH值为4.5-5.5的范围内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其效果最佳。
总之,植酸酶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植酸酶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
同时,也可以促进植酸酶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动物饲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2024年植酸酶市场规模分析植酸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植物籽粒中的植酸的酶,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农业领域。
植酸酶市场规模的分析对于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投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植酸酶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1. 市场概述植酸酶是一种用于降解植物籽粒中的植酸的酶,可以将植酸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
植酸是植物种子中主要的磷贮存形式,但对于非反刍动物来说,植酸并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因此,植酸酶在畜牧业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市场驱动因素2.1 农业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的磷利用率,减少磷的浪费,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需求的增长将推动植酸酶市场的扩大。
2.2 畜牧业发展畜牧业是植酸酶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禽养殖规模扩大,对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植酸酶作为提高饲料效果的一种酶制剂,在畜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出现,植酸酶的生产工艺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
新的植酸酶产品更加高效、稳定,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植酸酶市场的增长。
3. 市场规模分析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植酸酶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植酸酶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区域分析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植酸酶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
亚太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迅速,对植酸酶的需求量大,同时该地区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与植酸酶生产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另外,北美地区的植酸酶市场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该地区畜牧业发达,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对于改善饲料效果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植酸酶市场存在着多家主要厂商,包括诺丰生物科技、DSM、倍特期生物科技等。
这些厂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拓展,竞争力较强。
植酸酶作用机制
咱来聊聊植酸酶这玩意儿的作用机制,这可有意思啦!
你知道不,植酸这东西就像个顽固的“小怪兽”,老是把好多重要的
营养成分藏起来,不让动物们吸收。
而植酸酶呢,就像是一位英勇的“超级英雄”,专门来对付这个“小怪兽”的。
植酸酶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植酸
这个“大锁”。
植酸里不是有好多磷吗?可这些磷都被紧紧锁住了,动
物们根本没法儿用。
植酸酶一来,“咔嚓”一声,把植酸的结构破坏了,那些被锁住的磷就被释放出来啦,动物们就能吸收这些磷,茁壮成长。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装满宝贝的箱子,但是箱子被上了一把复杂的锁,你干着急拿不到里面的东西。
突然来了个能开锁的高手,一下就把锁
打开了,宝贝尽在眼前,多爽啊!
植酸酶可不单单是解锁磷这么简单哦!它还能让其他一些和植酸结
合在一起的营养成分,比如说钙、锌、铁等,也都能被释放出来,被
动物们吸收利用。
这是不是很厉害?
而且啊,植酸酶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呢。
它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让
动物吃得少,但吸收得多,长得还更好。
这不就像你花了同样的钱,
买到了更多更好的东西,简直太划算了!
你想想,如果没有植酸酶,动物们吃了那么多饲料,可真正能利用的营养却少得可怜,那多浪费啊!就好像你辛苦工作挣了钱,结果大部分都打了水漂,多心疼啊!
植酸酶就像是动物营养世界里的“救星”,让那些被浪费的营养都能物尽其用,让动物们吃得健康,长得壮实。
所以说,植酸酶的作用机制可太重要啦,对于养殖业来说,那可是一大宝贝!总之,植酸酶通过打破植酸的束缚,释放出关键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率,为动物的健康生长和高效养殖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料】粉状植酸酶、液体植酸酶、包被型植酸酶与耐高温颗粒植酸酶之间的区别
植酸酶是生物技术与饲料科学相结合开发出的饲料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饲料原料中植酸的分解,释放出无机磷、肌醇及其他营养物质(金属离子、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增加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更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植酸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对温度、湿度、pH、金属离子等极为敏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
目前,国内植酸酶的主要剂型包括粉状、包被、液体、耐高温颗粒等,各种剂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一粉状植酸酶
市售粉状植酸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纯化植酸酶发酵液与一定比例载体混合成一定酶活浓度的混合物,经过干燥而生产出的一次成型粉状产品;另一种是将植酸酶与载体吸附后干燥成高酶活的粉状原酶,原酶再与一定比例稀释剂混合,生产出特定酶活浓度的产品。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所有粉状颗粒上均有酶活的存在,而后者仅有一部分粉状原酶上有酶活,而稀释剂上无酶活分布。
粉状植酸酶简单的加工技术决定了此产品的优势和缺点,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生产对植酸酶效价破坏小的饲料产品,可在冬春季时用于粉状配合饲料。
缺点是有效成分因裸露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产品贮存稳定性差,有效期短;活性成分抗逆性差;粉尘损失大,不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且污染环境;静电效应大,易造成静电损失,特别是用原酶二次稀释的产品,若稀释剂的容重与原酶不一致,易造成分级,流动性较差,在饲料中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在8%~15%,远大于一次成型粉状植酸酶在饲料中6%~10%的变异系数。
粉状植酸酶的裸酶在动物采食后会迅速发挥作用,但是受消化道中酸、蛋白酶等的影响,效率下降较大。
二液体植酸酶
在饲料制粒后喷涂液体植酸酶,在现代饲料工业中已广为使用,其优点是成本相对低廉,同时避免高温制粒对酶活的影响。
缺点:①需要增加后喷涂设备,安装费用和日常维护成本较高;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喷头易堵,造成生产被动;③用液体酶生产的产品酶活变异系数在20%~60%,远高于配合饲料要求的7%的变异系数;④植酸酶喷在颗粒料表面,在搬运过程中产生摩擦,植酸酶易随细粉落在袋底,使酶活不均匀;⑤酶在颗粒表面,对植酸酶无任何保护,酶活稳定性差;⑥雾化的植酸酶遇到饲料中的粉尘,易形成湿度大的结块,散落在饲料中,易发霉变质,影响饲料的品质,造成客户投诉;⑦对制粒质量要求高,粉率高时易使酶活不均匀,吸附在粉状饲料中植酸酶的浓度远高于颗粒料中的浓度。
鉴于液体植酸酶存在的缺点,选择澄清透明、运输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沉淀、pH 值远离等电点的高品质产品是有效使用液体植酸酶的关键。
三包被型植酸酶
包被型植酸酶是将植酸酶与适宜的辅料混合,挤压成型后抛圆,干燥成致密、球状固体制剂。
将大部分酶分子包裹于包衣内部,避免与外界不良环境接触。
优点是保证植酸酶的储存、运输、应用制粒等方面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作用,始终保持完整可保证在饲料混合过程中均匀分布。
缺点:一是包衣的选择比较困难,需要保证与饲料原料中的植酸同步释放,在动物采食至食物变成食糜过程中逐步发挥作用。
二是植酸酶与底物发挥作用的时间、位置不好控制,做不到定点释放,效果较差。
四耐高温颗粒植酸酶
植酸酶应用大多以干粉粒的形式在饲料加工调质和制粒之前添加,而酶活性在制粒的过程中损失较小。
耐高温植酸酶采用基因定点突变和糖基化修饰的耐高温菌种、分子交联和凝胶包埋的分子固定化技术、应用稳定剂结合复合高分子多层包衣技术提高耐温性,阻止湿热因素以及其他物质对酶分子的破坏,进一步消除逆性因子对植酸酶的破坏作用,使耐高温植酸酶能在畜禽体内保持较高活力并发挥生物水解作用。
耐高温植酸酶具有酶解效率高、流动性好、耐高温、定点释放等几乎集中了粉剂、液体、包被的所有优点。
五结论
综上比较,在饲料生产中应用效果最好的植酸酶是天然耐高温颗粒型裸酶,随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相信天然耐高温颗粒型裸酶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饲料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