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44
儿童护理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儿童护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儿童护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本文将就儿童护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首先,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儿童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立了儿科护理部门,专门负责儿童护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效的儿童护理团队。
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也加大了对儿童护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其次,儿童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
例如,针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护理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儿科护理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完善,为儿童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
此外,社会各界对儿童护理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到儿童护理工作中,他们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儿童护理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儿童护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对儿童护理工作的认识和关注度。
最后,儿童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儿童护理设施和人员配置仍然不足,儿童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儿童护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疑难病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提高儿童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护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儿童护理工作的投入和力度,不断完善儿童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儿童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
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
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
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
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
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
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
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
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
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新生儿护理是医院中非常重要并且需要特别细心和专业的工作。
新生儿是人类最脆弱的生命,他们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爱。
而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则需要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治疗。
以下是对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一、护理环境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环境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病房需要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适当,以保持新生儿的健康。
病房内的卫生也需要高度重视,保持病房的整洁和无菌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前提。
二、新生儿护理标准医院新生儿护理需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
首先是新生儿的喂养,员工需要掌握新生儿不同阶段的喂养方法,并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饮食。
其次是新生儿的身体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口腔等。
第三是新生儿的观察,需要员工时刻关注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最后是新生儿的安抚,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和患有疾病的新生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安抚。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细心。
医院新生儿病房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新生儿常见的呼吸循环障碍、疾病传染等问题需要员工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
新生儿的护理也常常需要通宵值班,员工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来完成这项工作。
四、新生儿护理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鼓励员工多参加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是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确保病房的整洁和安全,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再者是加强团队合作,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是一项容不得丝毫马虎的工作,需要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能够不断提升,为每一个新生儿带来更好的护理和关爱。
一、实训背景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本实训报告针对早产儿的护理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掌握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2. 学会早产儿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
3. 培养护理人员对早产儿的关爱和责任心。
三、实训内容1. 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高、头围均小于同胎龄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
早产儿的护理要求精细、耐心、细致。
2.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凉。
应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55%-65%。
使用早产儿暖箱或保暖床,定期监测体温。
(2)喂养: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可使用奶瓶喂养。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胎龄调整奶量和浓度。
喂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喂养反应,防止呛咳、窒息。
(3)呼吸道管理:早产儿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4)黄疸观察:早产儿易出现生理性黄疸,需密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
如出现病理性黄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弱,易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布、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6)袋鼠式护理:对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可进行袋鼠式护理。
将早产儿放在母亲胸前,模拟袋鼠环抱宝宝的方式,有助于稳定心肺功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3. 早产儿的护理操作(1)早产儿暖箱使用:熟悉早产儿暖箱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保持暖箱清洁、消毒,定期检查温度、湿度。
(2)早产儿喂养:学习使用奶瓶、早产儿专用喂养器,掌握喂养技巧,观察喂养反应。
(3)呼吸道管理:学习吸痰、吸氧等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4)黄疸观察:观察早产儿皮肤、巩膜黄染情况,记录黄疸指数。
关于家庭参与式护理促进早产儿母婴身心健康的研究进展【摘要】:根据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家庭参与式护理促进早产儿母婴身心健康的研究进展相关文献,本文从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意义、对早产儿的影响及对早产儿家长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家庭参与式护理促进早产儿母婴身心健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早产儿;母婴身心健康家庭参与式护理这一概念最开始是在加拿大延展而来,现如今已在中外多个国家实施[1]。
家庭参与式护理是指,早产儿在NICU时,家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大部分的早产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以往的仅由医护人员完成。
这是因为有研究发现一出生就长时间远离家长的早产儿在出院后回到家长身边时,因为大部分家长没有足够照顾早产儿的能力,导致早产儿的患病率升高、生长速度也较前下降[2]。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逐步让早产儿的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医患人员一天参与到早产儿的护理中来,也就是家庭参与式护理。
现详细对家庭式护理对母婴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
1.对早产儿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的意义1.1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早产儿一般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一般来说,按照早产周数的不同,又分为极早早产儿、非常早产儿、中度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会相对迟缓。
早产出生的时候,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都不成熟,可能会患有各种疾病,同时再加上营养摄入不足,所以很容易导致早产儿出生之后出现宫外的生长迟缓[3]。
然而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早产儿家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及适当的抚触,能够使早产儿处于一个更舒适、安静的状态,早产儿家长与早产儿之间通过大面积的肌肤的接触能够有效缩短早产儿哭闹的时间,而减少机体能量消耗,从而使体质量增长加快。
在这一模式下,早产儿家长通过陪伴、触摸、声音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减少早产儿出院后神经行为发育落后的可能性。
1.2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营养储备先天不足,出生后早产儿需要快速生长,因此早产儿在喂养方面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生长发育。
早产儿护理论文题目一、最新早产儿护理论文选题参考1、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2、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3、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4、新生儿一般护理记录单的设计5、音乐配合水床式鸟巢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6、早产儿护理方法探讨7、仿生学暖箱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8、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9、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10、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11、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12、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13、早产儿护理新进展14、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5、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16、健康教育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17、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18、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19、"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20、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二、早产儿护理论文题目大全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2、新生儿疼痛护理体会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4、早产儿护理、治疗新观点5、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6、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实践7、早产儿护理的几项新进展8、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9、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0、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1、关于早产儿护理的几点体会12、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13、早产儿护理的研究进展14、早产儿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15、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16、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17、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18、发育性全程照护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9、对早产儿护理的新认识20、129例氧疗早产儿护理体会三、热门早产儿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98例早产儿护理体会2、早产儿护理中“鸟巢”的应用3、早产儿护理手册在早产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4、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5、家庭访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6、游泳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7、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9、自制情景视频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10、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1、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12、早产儿护理体会13、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附158例报告)14、新生儿肺炎护理应当注意的问题15、游泳与抚触结合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6、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7、新生儿护理综述18、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19、早产儿护理问题与对策20、新生儿的护理四、关于早产儿护理毕业论文题目1、早产儿护理2、早产儿护理3、早产儿护理4、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5、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6、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7、"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8、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9、实用新生儿护理10、“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11、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2、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3、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14、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5、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6、体位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17、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9、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20、抚触和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五、比较好写的早产儿护理论文题目1、发展性照顾运用于早产儿护理2、发展性照顾理念在新生儿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3、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4、人性化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5、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6、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7、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8、浅谈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体会9、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10、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11、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12、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发展1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4、118例早产儿护理分析15、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6、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17、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智能发育的影响18、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9、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20、关于新生儿ICU护理的探讨。
早产儿鸟巢式护理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陆娴,徐利云,许仙英,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5期作者单位:214000无锡市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陆娴,许仙英),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徐利云),江阴市人民医院(陈英)陆娴:女,硕士研究生,助教陆娴徐利云许仙英陈英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5.011早产儿从母体内提前娩出,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不足,难以维持屈曲的体位,四肢暴露于暖箱中,缺乏边界感、安全感和舒适感[1]。
NICU护理人员以婴儿包被、小床单及毛巾卷轴,依早产儿体型制成个性化的鸟巢,使早产儿的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减少不良环境刺激,使早产儿能够适应NICU环境,取得生理、心理、肢体活动间的平衡。
因此,在NICU广泛开展鸟巢式护理,合理安置鸟巢内早产儿的体位,对于改善早产儿预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2]、避免NICU过度刺激产生的不可逆的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将国内外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国内外鸟巢式护理的相关研究1.1理论依据早产儿鸟巢式护理为发展性照护措施之一。
美国哈佛大学Als教授在1986年提出了新生儿发展性照护[3],基于新生儿的综合发展理论,通过观察到早产儿的5个不同的功能系统(自主活动、运动、状态调节、注意和自我调节),识别早产儿的暗示行为,给早产儿提供个性化的发育支持护理,包括减少声光刺激、减少侵入性操作刺激、疼痛管理、建立24 h睡眠周期、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生儿个性化发展性照护及评估程序。
早产儿鸟巢可借由辅助物促进早产儿屈曲及伸展姿势的平衡,并促进早产儿自我调整,护理人员可预估环境是否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借由一系列发展性照护措施,提升早产儿的舒适度及稳定性。
1.2早产儿鸟巢的制作各个医院使用早产儿鸟巢没有一定的标准,基于成本考虑,国内商品化的早产儿鸟巢使用较少,大多为医院自制。
2024年新生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一、完善并调配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明确组织分工与职责二、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措施(一)明确职责,充分发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1. 完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架构,明确职责和任务,制定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2、落实病区护士长、组长、组员三级质控网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层级质控作用,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评价,达到护理质量持续追踪。
3、全面实施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二)完善护理质量评价1、病区护士长和质控员每天对本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实行监察督导,即时分析、解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特殊情况随时组织)病区内护士对病区护理工作存有的问题实行讨论、原因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及落实跟进。
2、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增强护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逐步建立良性的工作机制,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三)落实护理质量信息上报制度1、病区每周完成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登记,质控员每月整理统计上报护理部。
2、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使用质控工具,每季度对质量和安全方面存有的问题实行分析,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下一轮质量控制重点。
3、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落实非惩罚性、多渠道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四)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1、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并开展早产儿“一病一品”,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2、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表达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与酬薪分配、晋升、评优相结合。
3、增强对危重、高危患者管理,认真落实三级护理查房、专科护理会诊及等制度。
4、落实危重患儿床边交接和管床责任制,管床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能够为患儿提供整体护理。
5、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