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估计算法MATLAB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88.50 KB
- 文档页数:23
如何在Matlab中进行运动规划与控制引言:在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领域,运动规划与控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它涉及到如何设计算法和控制策略来使机器人实现特定的运动任务。
而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和工具箱,使得运动规划与控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Matlab中进行运动规划与控制,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运动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的控制信号进行优化,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既定的轨迹或目标运动。
其基本原理是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运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求解逆运动学或优化算法得到合适的控制信号,实现机器人的目标运动。
二、运动规划与逆运动学在Matlab中,可以使用Robotics System Toolbox工具箱来进行运动规划和逆运动学求解。
该工具箱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工具,方便用户进行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1. 机器人模型的建立在进行运动规划前,需要先建立机器人的模型。
可以通过Robotics System Toolbox的机器人创建函数来快速创建机器人模型。
根据机器人的几何参数和DH 参数,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创建机器人模型:```matlabrobot = robotics.RigidBodyTree;L1 = robotics.RigidBody('L1');J1 = robotics.Joint('J1', 'revolute');setFixedTransform(J1,trvec2tform([0,0,0]));J1.JointAxis = [0 0 1];L1.Joint = J1;addBody(robot, L1, 'base');```2. 运动规划运动规划的目标是确定机器人关节的轨迹或位置,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指定的运动任务。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Robotics System Toolbox提供的运动规划函数来实现。
一. 课程设计目的二. 课程设计题目(问题)描述和要求三. 系统分析与设计根据课程设计题目问题描述和要求,完成:1: 系统总体设计-确定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及说明。
2: 系统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基础上设计系统总体框架、系统流程图。
3: 源程序清单(没条指令都要加注释,说明其功能,入口参数,返回参数)。
四.系统运行后的效果图:五. 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分析六. 系统运行报告与结论对本系统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包括有何特点、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
七. 总结1.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2.设计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3.设计体会和收获。
八:鸣谢九. 参考书目格式: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例子!!!----封面----自控系统仿真软件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工业学院运动会动画仿真姓名:何村学号: 040401215院系:电气信息工程系专业:自动化指导教师:程老师2006年12月10日---正文---摘要本软件设计作品使用MATLAB语言进行校运动会动画仿真。
动画较真实,能较客观反映仿真效果。
在校田径运动会动画设计中使其移动产生动画效果,在校足球队训练动画设计中实现运动员位置随机,进行随机传接球及射门等动作仿真。
在总菜单设计中,分别提供不同的动画仿真和退出MATLAB语言环境。
关键词:课程设计仿真自控系统动画 MATLAB一.课程设计目的1: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MATLAB语法结构及调试方法。
3:熟悉MATLAB函数调用,熟练二维画图。
4:掌握MATLAB语言在控制方面的运用。
5:学会用MATLAB进行基本仿真。
6:掌握MATLAB编程技巧,提高编程水平。
二.系统分析1:题目的描述:①当单击“校田径运动会”时,进行该动画仿真,即6名运动员从最外圈开始依次进行6*100米接力赛。
②当单击“校足球队训练”时, 进行该动画仿真,即5个球员在球场随机随机分布,守门员在球门处等待扑球,5名球员按球员一到球员五依次传球,最后由球员五来完成射门动作。
如何使用Matlab进行运动控制与路径规划摘要: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进行运动控制与路径规划。
首先,我们将介绍Matlab中的运动控制工具箱和路径规划工具箱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使用Matlab进行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的步骤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1. 引言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在机器人和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Matlab进行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更精确地控制和规划机器人的运动。
Matlab中的运动控制工具箱和路径规划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任务。
2. 运动控制工具箱运动控制工具箱是Matlab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箱,它提供了各种函数和工具,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在使用运动控制工具箱之前,我们需要先导入该工具箱,并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导入运动控制工具箱:```import robotics.*```通过运动控制工具箱,我们可以实现一些基本的运动控制操作,例如控制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运动控制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函数,例如`controlSystem`、`motionModel`和`inverseKinematics`等,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控制任务。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如何使用运动控制工具箱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3. 路径规划工具箱路径规划工具箱是Matlab中的另一个重要工具箱,它用于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路径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起点、终点和障碍物等信息,确定机器人应该走的最佳路径。
在使用路径规划工具箱之前,我们同样需要先导入该工具箱,并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导入路径规划工具箱:```import navigation.*```路径规划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和工具,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路径规划算法。
matlab单摆振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摆振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单摆的动力学方程及其求解方法;2. 学习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单摆振动模拟,理解数值解的基本概念;3. 掌握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软件构建单摆振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编程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3. 能够运用MATLAB绘图功能,直观展示单摆振动过程,分析振动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实验课程,旨在通过MATLAB软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摆振动现象。
学生特点:针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较快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单摆振动的基本原理;- 单摆动力学方程及其解析解;- 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MATLAB软件操作:- MATLAB基本操作与命令;- 使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和绘图;- 构建单摆振动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单摆振动基本原理学习,讲解动力学方程及其解析解;- 第二阶段:MATLAB软件操作教学,学习基本命令和绘图功能;- 第三阶段:结合理论,运用MATLAB构建单摆振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探讨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理论知识:2课时;- MATLAB软件操作:2课时;- 模型构建与数值模拟:3课时;- 数据分析:1课时。
Matlab中的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技巧引言: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计算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机器人技术中,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在Matlab中进行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实用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
一、运动规划基础运动规划是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完成所需任务的过程。
常见的运动规划方法包括逆向运动学、欧拉角和四元数表示等。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机器人学工具箱(Robotics Toolbox)来进行运动规划。
该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函数,用于实现机器人的正逆向运动学计算、碰撞检测和轨迹规划等功能。
二、轨迹生成技巧1. 插值法轨迹的插值是生成平滑运动的常用技巧。
Matlab中有多种插值方法,如线性插值、样条插值和最小二乘法插值等。
通过对已知数据点进行插值,可以得到平滑的轨迹曲线,使机器人的运动更加平稳。
2. 优化算法优化算法常用于解决轨迹生成中的优化问题。
Matlab中提供了一些强大的优化函数,如fmincon和fminunc等。
可以使用这些函数对运动学约束、机器人能力和任务目标进行优化,并生成最佳轨迹。
三、示例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我们以机械臂路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自由度机械臂,需要实现从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平滑运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机器人学工具箱计算机械臂的逆向运动学,确定关节角度。
然后,通过插值法生成关节角度的平滑过渡曲线,并利用优化算法解决机械臂关节运动的优化问题。
最后,根据优化的结果,通过逆向运动学计算获得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从而生成最佳轨迹。
四、工具箱推荐除了Matlab内置的机器人学工具箱外,还有一些第三方工具箱可以用于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
例如,Peter Corke开发的Robotics System Toolbox是一个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工具箱,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机器人建模、路径规划和轨迹生成等。
matlab曲柄滑块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基本原理与运动特性;2.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仿真;3. 掌握运用MATLAB分析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数据及性能参数。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2. 熟练操作MATLAB软件,进行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与仿真;3. 能够通过MATLAB处理数据,优化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2.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识和热爱,提高专业认同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力学和MATLAB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分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曲柄滑块机构原理及运动特性分析:- 曲柄滑块机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2. MATLAB软件在曲柄滑块机构中的应用:- 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常用函数- MATLAB曲线拟合、数值计算等功能在曲柄滑块机构分析中的应用- MATLAB/Simulink环境下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仿真3.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优化:- 设计原则与步骤- 参数化设计方法- 基于MATLAB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优化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与分析-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的实践操作-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曲柄滑块机构原理及运动特性分析2. 第二周:MATLAB软件在曲柄滑块机构中的应用3. 第三周: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优化4. 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1. 《机械原理》中曲柄滑块机构相关章节2. 《MATLAB基础与应用》中相关章节3. 《机械设计》中机构设计及优化相关章节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如何利用Matlab进行运动轨迹分析引言:运动轨迹分析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为了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是为了预测未来的运动趋势,对运动轨迹进行分析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Matlab进行运动轨迹分析,包括数据处理、绘图和分析方法等。
一、数据处理:1. 导入数据:首先,需要将运动轨迹的数据导入到Matlab中。
可以使用`xlsread`函数读取Excel文件中的数据,或者使用`load`函数加载保存为.mat格式的数据文件。
2. 数据预处理:对于导入的原始数据,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满足分析要求。
比如,对于不准确或缺失的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方法进行数据填充。
此外,还可以使用滤波技术去除噪声干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转换:有时候,原始数据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转换,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比如,对于二维平面上的轨迹,可以将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或者将原始的距离数据转换为速度或加速度数据。
二、轨迹绘图:1. 绘制二维轨迹图:使用`plot`函数可以绘制运动轨迹的二维图形。
可以将横坐标和纵坐标设置为轨迹数据的两个维度,然后通过连续绘制各个点,将轨迹可视化。
2. 绘制三维轨迹图:如果轨迹数据包含了三个维度,可以使用`plot3`函数绘制三维轨迹图。
通过设置横坐标、纵坐标和高度坐标,可以将轨迹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可视化。
3. 添加额外信息:除了绘制轨迹本身,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信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参考。
比如,可以添加起始点和结束点的标记,或者在轨迹上标注关键事件的发生时间。
三、运动分析:1. 轨迹特征提取:对于运动轨迹的分析,常常需要提取一些重要的特征。
比如,可以计算轨迹的总长度、平均速度或最大加速度等。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对轨迹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得到。
2. 运动模式识别:有时候,我们需要从轨迹中识别出特定的运动模式。
比如,识别出周期性运动、螺旋运动或自由落体运动等。
Matlab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1.熟悉帧复接/解复接器在通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作⽤2.了解时分复⽤的⼯作过程和实现细节,⽐如收发时钟抖动,信号时间弥散等因素对具体时分复⽤的⼯作过程的影响。
⼆.课程设计原理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个帧再分割成若⼲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不混扰。
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其原理图如图⼀所⽰.图⼀时分多址系统原理图三.详细设计步骤1.根据电路原理绘出电路原理仿真模型。
对时分多路系统在电路原理实现层次上进⾏建模仿真,其电路原理仿真模型如图⼆所⽰。
图⼆时分复⽤系统的电路原理仿真模型时分复⽤系统的⼀种实现⽅式是使⽤⼀个轮询的多路开关来选择对应时隙下接⼊的信号。
多路开关在系统时钟的控制下⼯作,每个时钟周期对应于⼀个时隙,由于传输数据速率为60样值/s,因此将系统时钟设计为60Hz的矩形脉冲。
通过⼀个循环计数器对时钟脉冲进⾏计数计器周期地输出0,1,2三个值,⽤以控制⼀个三选⼀的多路开关。
计数器使⽤DSP Blokset⼯具箱中的Counter模块来实现。
3路输⼊信号分别接⼊到多路开关的3个信号输⼊端⼝上。
这样多路开关将以0.05s为周期循环地访问3个输⼊端⼝,其输出也就是这3路信号时分复⽤的结果。
本实验⽤⽰波器Scope1分别分别观察系统时钟.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时分复⽤的输出结果。
是⽰波器Scope2观察输⼊的3路信号。
接收端的解复⽤功能被封装为⼀个⼦系统,其⼀个⼦输⼊端为信道中传输来的时分复⽤信号,另外⼀个是接收机的系统时钟输⼊端,其输出分别为3路解复⽤的信号,对应于发送端的3路信号。
⼦系统的内部结构如图三所⽰。
TriggeredSubsystem2图三接收机解复⼦系统的内部结构接收机系统时钟必须和发送时钟同步。
Matlab中的参数估计方法介绍1. 引言参数估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Matlab中,有多种参数估计的方法可以使用,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在Matlab中的应用。
2. 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极大似然估计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寻找最有可能产生观测数据的参数值。
在Matlab中,通过`mle`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
以正态分布为例,假设观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我们希望估计其均值和标准差。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正态分布的似然函数,然后利用`mle`函数进行参数估计。
```matlabdata = normrnd(0, 1, [100, 1]); % 生成100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观测数据mu0 = 0; % 均值的初始值sigma0 = 1; % 标准差的初始值paramEstimates = mle(data, 'distribution', 'normal', 'start', [mu0, sigma0]);```3. 最小二乘估计(Least Squares Estimation,LSE)最小二乘估计是一种通过最小化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来估计参数的方法。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lsqcurvefit`函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以非线性回归为例,假设观测数据符合一个非线性模型,我们希望通过最小二乘估计来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模型函数和初始参数值,然后利用`lsqcurvefit`函数进行参数估计。
```matlabx = linspace(0, 10, 100)';y = 2 * exp(-0.5 * x) + 0.05 * randn(size(x)); % 生成符合非线性模型的观测数据model = @(theta, x) theta(1) * exp(-theta(2) * x); % 定义非线性模型函数theta0 = [1, 1]; % 参数的初始值thetaEstimates = lsqcurvefit(model, theta0, x, y);```4. 贝叶斯估计(Bayesian Estimation)贝叶斯估计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它使用观测数据和先验信息来计算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
Matlab技术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方法一、引言运动规划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它涉及将给定的起始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路径优化,以实现机器人或车辆的平稳运动。
而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工具,可以提供丰富的算法和函数库,为运动规划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Matlab技术在运动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二、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运动规划的基础。
Matlab提供了多种路径规划算法,例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地图的拓扑结构和约束条件,自动搜索最佳路径。
运用Matlab进行路径规划,只需定义地图和起始点、目标点的坐标,调用相应算法函数,即可得到最优路径。
通过对路径规划结果的可视化,可以直观地了解路径的优劣和问题所在,便于对算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三、轨迹生成路径规划得到的是一系列离散的路径点,而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或车辆需要连续的轨迹来实现平滑运动。
Matlab提供了丰富的插值和拟合函数,可以通过路径上的离散点,生成连续的轨迹。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条插值和多项式拟合。
样条插值能够通过将路径分段拟合成多个小段曲线,使得路径在各个段之间保持连续平滑;而多项式拟合则可以通过高次多项式来近似拟合路径,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轨迹。
通过调整插值和拟合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生成满足运动平滑性和精度要求的轨迹。
四、碰撞检测在运动规划中,除了路径优化和轨迹生成,还需要考虑避免机器人或车辆与障碍物的碰撞。
Matlab提供了强大的几何计算和三维可视化函数库,能够对机器人或车辆与障碍物的几何形状进行建模,并进行碰撞检测。
通过对机器人或车辆的几何模型和障碍物模型进行建模,可以利用Matlab提供的碰撞检测函数,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并进行相应的避障策略调整。
这种基于几何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
五、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是运动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设计三MATLAB用于图像处理一、设计目的通过该设计,要求对图像的采集、显示、处理和存储等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解。
并且掌握对二维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其主要MATLAB函数1.图像的采集与显示采集一张格式为各种类型的任一幅图像,用matlab的imread函数读入图像文件,并用image 函数显示图像。
Matlab函数:imread功能是读入图像文件Image显示图像文件要求采集一幅图像,把该图像读入在MA TLaB中,并且显示出来。
2.图像的插值1)最近邻插值最近邻插值是最简单的插值,在这种算法中,每一个插值输出像素的值就是在输入图像中与其最近临近的采样点的值2)双线性插值双线性插值法的输出像素是它在输入图像中2*2领域采样点的平均值。
它是根据某像素点周围4个像素的灰度值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对其插值。
3)双三次插值对三次插值的插值核为三次函数,其插值值领域的大小为4*4,它的插值效果比较好,但相应的计算量较大。
Matlab函数:imresize使用格式:b=imresize使用格式:b=imresize(a,m,method),返回原图的M倍放大图像;(小于1时返回缩小图像) b=imresize(a,[m,n],method),返回M行,n列的图像b=imresize(a,m,method,h),使用用户设计的插值核h进行插值,h可以看做是一个二维的FIR滤波器。
3.试着编写—M文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最近邻插值,并且显示出来与原图像进行对比。
三、总体设计方案1.显示采集的原图像。
2.使用imresize函数,显示原图像经过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后,二倍放大图像与原图像进行对比。
3.自己编写程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最近邻插值,并且显示插值后图像与原图像的对比。
四、主要参数图片路径:D:\1.jpg读入图片:x=imread(‘D:\1.jpg);图片大小:[m,n,k]=size(x) m=720 n=538 k=3五、源程序1.用imresize进行插值>> x=imread('D:\1.jpg'); %读入图片%>> imshow(x) %显示原图%Warning: Image is too big to fit on screen; displaying at 56% scale.> In truesize>Resize1 at 308In truesize at 44In imshow at 161>> x1=imresize(x,2,'nearest'); %对图像进行最近邻插值%>> subplot(2,2,1)>> imshow(x),title('原图') %建立子图显示原图%>> subplot(2,2,2)>> imshow(x1),title('最近邻插值') %显示最近邻插值后的图像%>> x2=imresize(x,2,'bilinear'); %对图像进行双线性插值%>> subplot(2,2,3)>> imshow(x2),title('双线性插值') %显示双线性插值后的图像%>> x3=imresize(x,2,'bicubic'); %对图像进行双三次插值%>> subplot(2,2,4)>> imshow(x3),title('双三次插值') %显示双三次插值后的图像%2.M文件clearx=imread('D:\1.jpg');[m,n,k]=size(x);for i=1:mfor j=1:na(i,2*j)=x(i,j);a(i,2*j-1)=x(i,j);endendb=a;for j=1:2*nfor i=1:mc(2*i,j)=b(i,j);c(2*i-1,j)=b(i,j);endendd=c;subplot(1,2,1)imshow(x),title('原图')subplot(1,2,2)imshow(d),title('最近邻插值')六、仿真结果1.用imresize函数插值2.M文件输出结果七、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设计,我熟悉了MATLAB的各个命令窗口以及基本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数值运算,实现语句的重调和修改。
武汉理工大学《Matlab应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金肇威专业班级:电信1106班指导教师:李景松阙大顺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Matlab运算与二阶动态电路分析初始条件:1.MATLAB7.0以上版本软件;2.课程设计辅导资料:“MATLAB语言基础及使用入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等;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Matlab应用实践及信号处理类相关课程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1.5周,分散;2.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7套题目,按规定选择其中1套完成;3.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具体设计要求包括:①初步了解MATLAB、熟悉MATLAB界面、进行简单操作;②MATLAB的数值计算:创建矩阵、矩阵运算、多项式运算、线性方程组、数值统计;③基本绘图函数:plot,plot3, mesh, surf等,要求掌握以上绘图函数的用法、简单图形标注、简单颜色设定等;④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文件,函数调用;⑤能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MATLAB编程;⑥按要求参加课程设计实验演示和答辩等。
4.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①目录;②与设计题目相关的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③与设计内容相关的原理分析、建模、推导、可行性分析;④程序设计框图、程序代码(含注释)、程序运行结果和图表、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⑤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⑥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⑦其它必要内容等。
matlab 凸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ATLAB软件仿真,使学生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运动特性,掌握常用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理解MATLAB在凸轮设计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MATLAB进行凸轮机构仿真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分析、参数优化和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运动特性。
2.常用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3.MATLAB在凸轮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分析、参数优化和设计。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运动特性。
第3-4课时:常用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第5-6课时:MATLAB在凸轮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运动特性,以及常用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引导学生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凸轮机构的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MATLAB凸轮设计教程》。
2.参考书:相关领域内的学术论文、专著等。
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运动估计算法 初始条件: MATLAB软件平台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设计任务 设计视频压缩系统中的运动估计算法:全搜索法(FS: Full Search)和三步法(TSS: Three Step Search),比较二种方法的搜索点和每帧的峰值信噪比(PSNR: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2. 设计要求 编制算法代码;对视频进行运动估计;计算PSNR 时间安排:
答辩时间2013年1月24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程设计 目 录 摘 要 .............................................................................................................................................. 1 1 运动估计算法概念 ..................................................................................................................... 2 1.1 运功估计算法基本思想 .................................................................................................. 2 1.2 运动估计算法实验原理 .................................................................................................. 2 2 设计原理和方法 ......................................................................................................................... 3 2.1 三步法 .............................................................................................................................. 3 2.2 新三步法 .......................................................................................................................... 3 2.3 全搜索法 .......................................................................................................................... 4 2.4 峰值信噪比 ...................................................................................................................... 5 3 运动估计算法的MATLAB编程 .............................................................................................. 6 3.1全搜索法 ........................................................................................................................... 6 3.2三步法 ............................................................................................................................... 9 3.3全搜索法指标 ................................................................................................................. 11 3.4三步法指标 ..................................................................................................................... 11 3.4仿真结果分析 ................................................................................................................. 11 4 小结与体会 ............................................................................................................................... 11 参考文献 ....................................................................................................................................... 11 附录 ............................................................................................................................................... 12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程设计
1 摘 要 运动估计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准确地获得序列图像帧间的运动位移,即运动矢量。因为运动估计越准确,预测补偿的图像质量越高,补偿的残差就越小,补偿编码所需位数越少,需要传输的比特率就越小。利用得到的运动矢量在帧间进行运动补偿。补偿残差经过变换、量化、编码后与运动矢量一起经过熵编码,然后以比特流形式发送出去。 在视频编码和处理系统中,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对降低视频序列时间冗余度、提高编码效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运动估计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决定视频编码器的编码效率。 关键词:运动估计、运动补偿技术、位移(运动)矢量
Abstract The basic idea is that the motion estimation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the image sequence interframe motion displacement, i.e. the motion vector. Motion estimation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compensation, the higher the image quality is compensated residuals is smaller, less compensation coding bits required, the smaller the transmission bit rate. Performing motion compensation using the motion vector obtained in the interframe. Compensation residuals through transformation, quantization, entropy-coded together with the motion vector is encoded, and then sent out in the form of a bit stream. In video cod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motion estimation and motion compensation to reduce the temporal redundancy of video sequence to improve the coding efficiency plays a crucial role. The degree of accuracy of the motion estimation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encoding efficiency of the video encoder. Keywords: Motion estimation Motion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The vector of displacement (movement)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程设计
2 多媒体信息处理 1 运动估计算法概念 视频原始图像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冗余,如时间冗余、空间冗余、信息熵冗余、谱间冗余、几何结构冗余、视觉冗余和知识冗余等等。运动估计是视频压缩编码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可以消除视频信号的时间冗余以提高编码效率。如何提高运动估计的效率,使运动估计算法的搜索过程更健壮、更快速、更高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运动估计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准确地获得序列图像帧间的运动位移,即运动矢量。因为运动估计越准确,预测补偿的图像质量越高,补偿的残差就越小,补偿编码所需位数越少,需要传输的比特率就越小。利用得到的运动矢量在帧间进行运动补偿。补偿残差经过变换、量化、编码后与运动矢量一起经过熵编码,然后以比特流形式发送出去。 运动估计算法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成四类:块匹配法、递归估计法、贝叶斯估计法和光流法。其中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因其具有算法简单、便于VLSI实现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并对各种块匹配算法在计算速度和估计精度上进行简单比较。 1.1 运功估计算法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