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我为劳动者唱支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28
2《插秧歌》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练习一、选择题1.与七言古诗相比,七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②心多自信得宽广③寒霜不减一旗红④小字云笺记岁丰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关于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诸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丧,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都是重要原因。
B.为了掌握修理国产和进口家用电器的技术,他钻研了几十万字的学习资料,并四处拜师求教。
C.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一周年之际,我国迎来了首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开展了环城跑、扭秧歌、太极拳比赛、武术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D.对于每一个文学品种和每一个作家、文学评论家应该加强史的观念和线索,注意其发展和变化。
3.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__ 。
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②心多自信得宽广③寒霜不减一旗红④小字云笺记岁丰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4.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B.这首诗表现了妇女们在田野边采车前草边唱歌的欢快的劳动景象。
《芣苢》《插秧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教案《芣苢》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与传承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一、导入新课图片引入二、了解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常识积累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子,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蟆衣。
全草和种子皆可入药。
三国时期陆玑曰其叶可鬻作茹。
北宋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
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
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
四、创作背景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