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3.1.1从算式到方程》
- 格式:ppt
- 大小:571.50 KB
- 文档页数:16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一、复习导入: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8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下图: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507035x x -+=,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50507032x -+=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 ,y ,z 等字母);(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算式到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以及方程的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
2.难点:方程的解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方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实例和解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用于直观地展示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进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方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方程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识别方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或手算,求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方程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它的边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