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与组织滴虫病的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养鸡技术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
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
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下面一起来看看: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1、发病原因球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疾病,主要是蛋鸡在饲喂过程中误食球虫卵,以致引发球虫病。
球虫卵可以在地下生存4-9个月时间,抵抗力较强,且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尘埃等媒介进行传染。
如果鸡舍卫生环境较差则极易引发球虫病。
当前,鸡群圈养是一种常用的蛋鸡养殖方法,养殖户认为这样可以降低球虫病的感染率,但如果没有严格控制防疫工作,此种养殖方法也会加快球虫病的传播速度。
2、发病症状感染球虫病后的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且食欲不振,也会排出带有血丝的粪便。
同时,部分病鸡的活动量大为减少,时常出现闭目缩颈现象。
由外观看来,病鸡的羽毛也比较蓬乱,鸡冠呈现白色,两脚不自主外翻,并出现痉挛。
3、剖检结果对病鸡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盲肠呈现肿胀状态,且呈现深红色。
同时,其十二指肠肠壁也会存在血斑,黏膜中存在大量球虫卵囊。
除此之外,个别病鸡肺脏还会变白、肿胀,但其他肾脏器官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4、治疗措施在治疗患有球虫病的蛋鸡时,单纯利用磺胺类药物效果并不明显。
为此养殖户应在投药过程中,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与维生素。
同时,其他兽医也提出了以下两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一是在病鸡饲料中连续添加硝苯酸胺,进行混合饲喂;二是在饲料中加入浓缩鱼肝油,并利用鸡群全天饮水的方式进行治疗,待鸡群症状有所好转后,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青霉素,进行后期的巩固治疗。
5、预防措施首先是做好消毒工作,及时对鸡舍、笼具以及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可以利用沸水或热碱水进行处理,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百毒杀药液进行消毒。
腹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鸡,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组织病变,究其原因,错综复杂。
通过观察鸡粪的特征性变化,再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解变化,通常可对鸡群常见的腹泻性疾病进行简易鉴别。
现根据粪便性状的不同,将引起鸡腹泻的几种原因介绍如下。
一、白色粪便
病鸡拉白色稀粪,多是由肠黏膜分泌大量的肠液及尿酸盐增多造成的。
一般来说,引起肾脏损害的营养性因素或传染性疾病等污染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尿酸盐含量增多,进而导致鸡排白色稀粪。
1.鸡白痢。
雏鸡多发,发病高峰期多为7~14日龄,雏鸡感染后多成急性经过,患病雏鸡精神抑郁,畏寒,颤抖,毛松,翅垂,食欲下降。
最为典型的症状是拉白色糊状如浓稠石灰乳状的粪便(白痢),此种粪便一排出即凝固为石灰石状物,堵塞肛门,俗称“糊屁股”,雏鸡常因全身性败血症而大批死亡。
成年鸡表现为慢性或急性感染,产蛋率和受精率降低,鸡冠粗糙萎缩,母鸡常出现卵黄性腹膜炎死亡。
剖检:雏鸡卵黄吸收不全,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小点,肝、心肌、肺、盲肠、大肠和肌胃有坏死灶或结节,稍大的病雏肺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
鸡常见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作者:李中习来源:《家禽科学》2016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S858.31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1-0042-02鸡寄生虫病是由寄生鸡体上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鸡寄生虫病主要有:鸡球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白冠病)、鸡绦虫病、鸡蛔虫病、鸡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鸡羽虱和鸡螨虫病共七种,其中有的寄生于鸡的体内有的寄生于鸡的体外。
1 寄生虫对鸡的危害1.1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成虫、幼虫或者虫卵经口、损伤皮肤进入鸡体内,其在移行过程中及到达特定部位(如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和盲肠,组织滴虫主要寄生于肝脏等)后的机械性刺激可使鸡的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如:发炎、出血、破裂、创伤、堵塞、穿孔等。
1.2 掠夺营养物质寄生于鸡体内或者体外的寄生虫不断从鸡体汲取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若不能及时发现和科学治疗鸡体会因大量营养物质缺乏而出现原发性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从而表现出消瘦、贫血或者生产性能下降等临床症状。
1.3 毒素作用寄生于鸡体的寄生虫除了对鸡体造成机械性损伤和掠夺鸡体营养物质外,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有毒分泌物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被鸡体吸收后可对鸡体产生毒性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明显。
1.4 间接危害一方面有些寄生虫侵害鸡体的同时直接为另外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打开了门户或者其进入鸡体的同时将另外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带入使鸡体感染发病;另一方面因寄生虫引发的鸡体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鸡体不能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病。
2 鸡寄生虫病的防治2.1 鉴别诊断2.1.1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可分为鸡小肠球虫病和鸡盲肠球虫病。
其中鸡小肠球虫病病鸡小肠肠壁肿胀、内容物呈粉红色糊状;鸡盲肠球虫病病鸡拉带血稀便,病死鸡肛门处可挤出血凝块糊状血水,剖检可见盲肠内充满血液。
2.1.2 鸡白冠病鸡白冠病病原是住白细胞原虫。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四章禽类寄生虫病(家禽原虫病)第三节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一、概述: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见于肝脏)或黑头病(鸡冠、肉髯发绀),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本病特征是盲肠发炎,呈一侧或两侧肿大,肝脏有特征性坏死灶;多发生于火鸡雏和雏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感染。
二、病原学:属于鞭毛虫纲,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存在于火鸡肝脏中的无鞭毛。
三、流行病学:3-12周龄的火鸡和4-6周龄的鸡容易感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球虫也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鸡的盲肠中有一种异刺线虫,组织滴虫与其在一起时,存活时间会很长,二者长期共同存在,且组织滴虫还可侵入异刺线虫体内生存,之后虫其卵中游离出来(这样就会引起鸡的盲肠炎,盲肠充血、发炎,最后引起肝细胞坏死)。
四、临床症状:病鸡潜伏期为15-20d;病鸡逐渐消瘦,鸡冠、皮肤发黄,有的呈黑色(所以也叫“黑头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稀粪,有时可见血便。
五、病理变化:盲肠肿大、增粗,内部可能会有干酪样拴子,盲肠还可能充血、出血,形成溃疡;肝脏上有散在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坏死灶,俗称“金钱灶”;六、诊断:实验室诊断:采集盲肠部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内容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前需要加热到40˚C左右组织滴虫才会活动。
七、防制:(1)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鸡接触异刺线虫虫卵,在进雏鸡前鸡舍应彻底消毒(养殖中注意要“全进全出”)。
(2)加强鸡群的卫生管理,定期用左旋咪唑驱虫(驱异刺线虫)。
(3)硝基咪唑类(甲硝唑、二甲硝咪唑)药物是治疗组织滴虫病的特效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现在北美和欧洲已经禁止使用,我国也限制这类药物作为添加剂长期使用。
(4)本病的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杀死体内的组织滴虫,另一方面要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甲硝哒唑、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呋喃唑酮三种药物同时应用疗效较好。
山东畜牧兽医2021年第42卷32土鸡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张永平(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防疫检疫所,山东莒南276600)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1)05-0032-02 鸡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鸡肠道寄生虫病。
随粪便排到外界的蛔虫卵污染环境,散养土鸡在放牧过程中吞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然后在土鸡小肠内生长发育为成虫。
蛔虫成虫呈黄白色,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
土鸡感染蛔虫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虫体生长发育,对鸡消化道的侵害逐渐加重,后期鸡群表现为贫血消瘦,精神萎靡,鸡冠苍白,消化功能紊乱,感染严重者最好可衰竭死亡。
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莒南县土鸡饲养的规模越来越大,鸡群暴发蛔虫病时有发生,而鸡群一旦蛔虫感染,不但造成鸡群生长发育停滞,鸡只死亡,还会导致鸡群的抗病能力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发混合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及致病情况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3~10月龄的鸡,3~4月龄鸡最易感染而且病情最重,1年以上鸡感染不呈现症状而成为带虫者。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6个月,经3个月的冻结仍不死亡,对普通消毒药有抵抗力。
但不耐高温、干燥和阳光直射,相对湿度低于60 %,温度高于39 ℃即不能发育,45 ℃时5 min,阳光直射1~1.5 h死亡。
1.2 临床症状2020年,莒南县坊前镇卢某散养5 000只土鸡,50d后,鸡群中部分鸡开始出现鸡冠苍白、瘦弱的鸡,再经7 d后,病鸡增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愿走动,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胸骨突出,排出的粪便稀薄,有时粪便中有带血的粘液。
1.3 剖检症状剖检病、死鸡,机体消瘦、小肠肿粗、肠腔内充满红色内容物,均有蛔虫寄生,虫体相互缠绕呈发辫状,小肠壁增厚有条状出血斑,两条盲肠肿粗,内容物呈红色黏液状,扁桃体肿胀出血,其余脏器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蛋鸡是养殖常见的家禽之一,但是由于环境、饲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传
染病,其中腹泻是蛋鸡常见的共症之一。
本文将介绍蛋鸡腹泻的四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
防治方法。
1.球虫病
球虫病是蛋鸡常见的腹泻病之一,由寄生在鸡的小肠中的球虫引起。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粪便颜色变黄,质地稀薄,食欲不振等。
诊断时可以通过粪便检查,观察肉眼可见的
球虫卵或成虫。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给饮水中加入化学治疗药物,消毒环境,保持干
燥清洁等。
2.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是蛋鸡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
蛋鸡
感染后症状包括腹泻、贫血、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
诊断时可通过分离和培养病原菌,PCR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因。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改善饲养环境卫生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抗生素等。
蛋鸡腹泻的四种常见传染病包括球虫病、沙门菌感染、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和大肠杆
菌感染。
对于这些疾病,及时的诊断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查粪便、分离病原
菌等方法确定病因,并采取改善环境卫生、消毒、使用药物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保障蛋鸡的健康生长。
鸡球虫病与组织滴虫病的鉴别诊断
(安徽省凤阳县畜牧兽医局 张乃德 233100)
鸡球虫病和组织滴虫病均属于寄生虫病中的原虫病,鸡球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复顶亚
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鸡球虫有7个种,即堆型、布氏、
巨型、和缓、毒害、早熟、柔嫩艾美耳球虫,这7种的球虫在我国均有报道;组织滴虫隶属
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单尾滴虫科、组织滴虫属。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解剖症
状上有许多类似处,比较容易误诊,本文就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
诊断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供养鸡户和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参考。
1.流行病学
1.1鸡球虫病通常多在温暖多雨的季节流行,一般多发生于15~50日龄鸡,毒害艾美
耳球虫病常见于10~14周龄的育成母鸡。球虫卵囊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生存4~9
个月,对许多化学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差是发生球虫病的主要因素,如
卫生条件恶劣、垫料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饥饿并且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最易暴发球虫病,
且蔓延迅速。
1.2鸡组织滴虫病一般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在温暖、潮湿、多
雨的夏秋季节发生较多。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突然改变饲料和管理方式都易促进该病的
发生,2周~4月龄的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高。
2.临床症状
2.1鸡球虫病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经过。急性型:以雏鸡发病为主,病雏表现为精神
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
粘膜苍白、贫血,排泄物呈水样带血或血便。泄殖腔外周的羽毛为排泄物污染而粘连在一起。
病后期常发生神经症状如痉挛、昏迷等,不久即死亡,死亡率可达50-100%。慢性型:以成
年鸡发病为主,多见于4-6月的育成鸡或成年鸡,主要特点是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出现轻
瘫,产蛋量减少,有间歇性下痢,间或见血便。
2.2鸡组织滴虫病潜伏期7-20天,常在感染后11天出现症状。病雏表现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至废绝,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眠,下痢。粪便恶臭呈淡黄色或淡绿
色,急性炎症期间,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便。病末期鸡头部变为蓝紫色或黑色,常常痉挛而
死。病程通常为1-3周,病愈鸡可带虫数周至数月。
3.病理变化
3.1鸡球虫病内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
肠,可致盲肠显著肿大,为正常的3-5倍,盲肠上皮变厚、糜烂,肠内充满凝固的血液和组
织碎片构成的坚实的肠芯;呈豆腐渣样或干酪样。毒害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中段,使该段肠
壁扩张、增厚、坏死;肠壁浆膜层上可见许多圆形白色斑点,肠内容物因含有新鲜和陈旧的
血液而呈淡红色或黑色。堆型艾美耳球虫多侵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使该部位的浆膜面上
出现大量排列成行的白色斑点,呈阶梯样外观。巨型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中段,致使肠壁扩
张、增厚,内容物粘稠,混有血液或很小的血块。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下段和直肠,致
使该部位肠内容物的粘液增多;肠壁有斑点状出血和坏死等病变。
3.2鸡组织滴虫病病理变化主要在盲肠和肝脏。大约在感染后第8天,盲肠最先出现病
变。盲肠增大,肠壁肿胀、肥厚而坚实,似粗香肠样。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肠腔,形
成干酪样的肠芯,似凝固栓塞,栓塞的横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血块,外围
裹着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质。盲肠粘膜可形成溃疡。有时溃疡破裂导致盲肠穿
孔或腹膜炎。感染后第10天出现特征性的肝脏病变。肝脏肿大,肝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
环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中央稍凹陷边缘稍隆起的坏死区。有的凹陷病变围
绕着一个同心圆的边界,形状很特殊,形成了组织滴虫病的独特的病变特征。有时发生大面
积的组织变性。
4.实验室诊断
4.1鸡球虫病的实验室诊断:生前诊断用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死后诊断将肠内容
物或肠粘膜刮取物涂片镜检,常能发现许多裂殖体、裂殖子,或漂浮法镜检查到大量球虫卵
囊。
4.2鸡组织滴虫病实验室诊断:可从肠芯和盲肠之间取内容物,以加温(40℃)的生理盐
水稀释后,做成悬滴标本置高倍镜(400×)检查。可发现活的、带鞭毛的、呈球状并具有
特有的急速的旋转运动的鸡组织滴虫。组织型虫体呈圆形、卵圆形或变形虫样,直径约为
8-14um,一般不见鞭毛。肠腔型虫体具有高度多形性,呈圆形、椭圆形或变形状。大小约为
5-30um,新鲜虫体可呈节律的钟摆样运动。一般可见一根鞭毛,偶尔见两根,鞭毛长6-11um,
平均8um。
5.总结与体会
5.1从以上可以看出,鸡球虫病和组织滴虫病类似处:有传染性,病鸡精神萎顿,食欲
不振,翅下垂,羽毛松乱,闭目畏寒,下痢,排含血或全血稀粪,消瘦。解剖见盲肠扩大、
肠壁增厚,内容物混有血液样干酪样物。不同处:鸡球虫病原为球虫,冠苍白。解剖见盲肠
内容物主要是凝血块、血液。小肠壁发炎、增厚,浆膜可见白色小斑点,粘膜发炎、肿胀,
覆盖一层粘液分泌物且混有小血块。刮取粘膜镜检可见卵囊和大配子。鸡组织滴虫病病原为
组织滴虫,鸡冠发紫(黑头病)。解剖见盲肠有溃疡甚至穿孔,充满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并
干酪化形成干酪样盲肠肠芯。肝紫褐色,表面有局限性、圆形、豆大至指头大病灶,周边稍
隆起。盲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成悬滴,镜检可见组织滴虫。
5.2另外在防治措施方面,鸡球虫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后再治疗,往往很被动,而
且治疗越早越好。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类,聚醚类和化学合成抗球虫药,
但球虫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适当地更换药物品种。鸡组织滴虫病一般采用甲硝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