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2.4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鸡球虫病的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建议
鸡球虫病是由鸡球虫寄生于家禽消化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炎症、腹泻、
贫血等症状。
鸡球虫病的诊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 病情观察法:通过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排便、腹泻情况等症状,配合体温
测量等方法,初步判断是否患病。
2. 粪便检测法:采集鸡的粪便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测是否存在球虫卵等病原体。
该
方法依赖于检测员对球虫卵的识别和计数能力,因此需要经过专业训练。
3. 组织检测法:在鸡的消化道取样,通过组织学检测是否存在球虫寄生。
该方法需
要专业技能和设备,对鸡有一定的创伤。
综合防治建议:
1. 维持适宜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拥挤和污染,减少病原体
传播。
2. 加强营养管理:通过合理的饲料组配和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提
高鸡的免疫力。
3. 定期检测:采用粪便检测法对鸡群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病鸡,
避免病情扩散和复发。
4. 使用消毒剂:在鸡舍、器具等物品中加入消毒剂,杀死病原体,减少病原体在环
境中的传播。
5. 药物治疗:使用对鸡球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控制,避免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发生。
6. 长期效果预防:通过饲养管控、定期检测和环境改造,建立长期有效的综合防治
措施,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扩散。
S i y a n g t i a n d e1鸡球虫病的特点1.1鸡球虫病的危害鸡球虫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15-45日龄的幼鸡死亡率可达80%,即使患鸡病愈,声场仍严重滞后,产蛋量降低,且易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必须科学防治鸡球虫病。
目前人们对球虫的发育、形态特点、寄生部位、侵入动物机体的机理、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都有一定的了解,提出了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
1.2鸡球虫病的诊断要点(1)每年5-8月是本病的流行季节,在其他季节极少发生。
(2)病鸡的精神不振,闭目呆立,羽毛蓬松,双翅下垂,食欲不振,喜多喝水,先便秘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在一起。
以后双翅轻瘫,走路失调,嗉囊充满液体,拒食,粪便由水样带血到血粪,粘膜和冠呈苍白,消瘦。
大多数病雏在发病6至10天内死亡。
(3)剖检盲肠肠管显著肿大,充满暗红色血液凝块,并伴有严重的糜烂;有的含有一种混杂血液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质,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
(4)鸡尸体消瘦,鸡冠和年末苍白或者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往往带有血液。
1.3实验室检查(1)涂片法镜检将被检粪便或病变部刮取物少量,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后用高倍镜检查,见有大量球形的、像拔了皮的橘子形的裂殖体以及呈香蕉形或月牙形的裂殖子和圆形的卵囊,可初步诊断为球虫病。
(2)血球计数板计数取待检粪样2克,放入50ml烧杯,加入少量自来水搅匀,经60目铜丝网或尼龙网过滤,并用自来水冲洗几次滤网。
滤液经2500r/min离心10分钟。
用少量饱和盐水将沉淀物搅匀,移入100mI量杯,加饱和盐水至60mI处,充分混匀。
用吸管吸取混悬液注满麦氏虫卵计数板,静置5min 将麦氏虫卵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检查,用10×10或10×40倍,数出每个刻室(1cm×1cm×0.15cm:=0.15cm’含100个小方格)内的昕有卵囊数,计算出平均值,再进行计算。
一例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散养鸡是指在野外或者农村自由放养的鸡,这种方式对鸡的健康和生长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
散养鸡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威胁,其中球虫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例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病因介绍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的消化器官内的球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粪便传播,会在鸡的消化道内寄生,导致鸡的胃肠道发炎、溃疡等症状,影响鸡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球虫病主要是通过食物和饮水中的寄生虫卵进入鸡的体内,这就需要散养鸡的生长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饲料和饮水要做好消毒工作,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
二、症状诊断1. 食欲减退:感染了球虫的鸡会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饲料。
2. 消瘦和贫血:球虫在鸡的胃肠道内寄生,会导致鸡的营养吸收受阻,鸡出现消瘦和贫血的症状。
3. 落羽和躁动不安:受到球虫感染的鸡,由于胃肠道不适会出现落羽和躁动不安的现象。
4. 消化道疾病:球虫寄生在鸡的消化道内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1. 粪便检查:采集患鸡的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寻找球虫卵是否存在。
2. 临床症状观察:结合患鸡的临床症状,对照球虫病的典型症状进行诊断。
3. 病理检查:将患鸡的死体进行病理解剖,观察消化道内是否有球虫寄生。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养殖户进行球虫病的诊断,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防治措施1. 环境卫生:散养鸡的生长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鸡舍、更换饲料和饮水。
2. 饲料消毒:采用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对饲料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球虫卵。
3. 药物防治:在兽医的指导下,可使用一些针对球虫的药物进行防治,如呋喃咪啶等。
4. 定期检查:定期对散养鸡进行粪便检查和健康状况观察,及时发现球虫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总结球虫病是散养鸡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养殖户的鸡群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养殖户在养殖散养鸡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卫生和饲料消毒工作,及时发现球虫病的发生并加以防治,以确保散养鸡的健康生长。
口兽医临床 鸡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顾宏飞 刘燕燕2王志海2 邵 芹3 (1.山东省文登苘山兽医站264400,2.山东省文登城关兽医站264400,3.山东省文登畜牧中心264400)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 发和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危害3月 龄以内雏鸡,发病日龄多集中在l5~50日龄,发病突 然,大群传播迅速,病程7~l0天。发病面积大,不同 来源、不同批次、不同饲养地域的鸡群均有发生,发 病率70%以上,死亡率可达3O%~80%。 1临床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采食量下降。病鸡精神沉郁,羽 毛松乱,翅下垂,眼半闭,缩颈呆立或挤成一堆。饮水 量增加,嗉囊充满液体,粪极稀、带血,似西红柿样粪 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鸡群中出现啄肛现 象。呈现消瘦、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黄染等明显 贫血症状,往往自血便后1-2天内大批死亡。部分病 鸡兴奋不安、狂奔,后期两翅下垂、共济失调、昏睡, 死前尖叫数声,死后腹部向上,两腿后伸,全身苍白。 2剖检变化 死亡鸡鸡体消瘦,嗉囊空虚或充满液体,肠道呈 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肠壁扩张、增厚,乳膜上有白色 结节或糠麸样的伪膜覆盖,和上面的许多小出血点 相问杂。肠管中有凝固的暗红色血液,外观呈淡红色 或黑色。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出现大量针头大小的 红色圆形或淡灰色斑点,小肠中段气胀,粗细达2倍 以上,肠道内含有大量血液、粘液,黏膜上有无数粟 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肓肠肿大,内有大量粘 稠或稀薄血液,肠壁肥厚并有糜烂,直肠黏膜可见有 出血斑。腿部肌肉和胸部肌肉苍白。 3防治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进雏前10—15天将 鸡舍内灰尘、垃圾、杂物、器械,清扫、水洗干净,所有 用具在太阳光下曝晒2—3天,然后用3%~5%火碱水 消毒,鸡舍按正规薰蒸消毒方法进行。及时清除育雏 网上的粪便,保持网面卫生。将垫料、鸡粪堆积发酵, 利用堆肥发酵产生的热和氨气完全杀死鸡粪中的卵 N U 提供适宜的环境温 持适宜的密度,及时扩苷 风;用全价配合饲料饲II 养殖技术顾问2010.1 1 和湿度,切忌忽高忽低;保 ,避免拥挤,进行适量的通 ,及时开饮,饲料少添、勤 添,及时捡出料内污物,保持饲料及饮水的洁净;在 防疫、天气变化、扩群时添加电解多维缓解应激反 应;外来人员更换鞋和工作服,以防人为将球虫带人 鸡舍引起发病。 一般从第3星期起开始添加预防性药物,对球 虫病发生提前的地区可选择在9 15日龄提前用药。 球虫几乎对所有的抗球虫药都会产生强弱不等 的耐药性,应根据药物所具有的不同抗球虫活性高 峰期不同交替、轮换用药,还应注意配合应用其他药 物,注意如抗菌药物、维生素等以改善机体机能,可 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
鸡球虫病的发生、诊断及防控措施-养鸡技术李林(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坤河乡畜牧中心,黑龙江黑河164356)作者简介:李林(1986-),男,山东聊城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1发病机制鸡体内已发现的艾美耳属球虫有9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和变位艾美耳球虫。
各种球虫对鸡的致病力不同,其中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虫。
球虫寄生在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内,发育形成卵囊,上皮细胞由于球虫寄生而被破坏,卵囊也随着释出落入肠道与粪便一同排出。
在外界环境中,卵囊进一步分化形成孢子囊,成为侵袭性的卵囊,其中含有孢子。
动物吞食了侵袭性的卵囊到达肠管后,卵囊溶解释出孢子,每个孢子侵入易感部肠段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成为裂殖体(无性生殖体),并以裂殖生殖方法进行分裂形成大量的裂殖子而破坏上皮细胞。
由于肠道黏膜上皮严重损伤,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肠炎,进而出现消化机能紊乱、血性下痢、贫血和消瘦等症状;与此同时,肠内毒性产物大量形成,引起中毒和发热,精神委顿,严重者陷于体力衰竭而死亡。
球虫病的感染强度与机体抵抗力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轻度感染时可产生免疫力,但不同种的球虫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由于免疫力的产生,所以在地方流行地区的鸡群再感染后体内只带有少量球虫。
在某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严寒气候、饲料突然变换、免疫力降低等,则导致疾病的暴发。
免疫性和抵抗力不仅影响外源性感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出现因球虫持续繁殖而导致的内源性侵袭。
感染卵囊的数量也与发病的轻重有关。
抵抗力较低的雏鸡,如果环境应激因素严重,周围环境中球虫卵囊密度高,则易导致球虫病的暴发。
鸡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鸡,15~50日龄内雏鸡最易发生。
气温在22~30℃和雨水较多季节易引起流行,因为温暖潮湿的环境最利于球虫的发育,所以春、夏季发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