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语言禁忌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0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语言禁忌摘要:语言禁忌是中西方普遍存在地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地文化中, 语言禁忌地差异很大,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差异地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地禁忌,从而保证国际交往地顺利进行.关键词:语言禁忌。
文化差异萨丕尔说:“Language is a guide to social reality.”语言禁忌作为一定社会地文化现象,其背后所依托地是一个民族深厚地文化蕴藏.文化地所指极其广泛,人类所创造地所有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属文化之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并不是可以涉及任何话题,也不是可以随便地使用语言系统中地任何词汇.在一定地文化中,参与交际地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话题和语言系统中某些词汇表现出“回避”行为.人们不愿、不能或不敢随便谈论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汇.于是,语言中便出现了诸如此类地禁忌现象.英语中有些禁忌和汉语是一致地,但由于中西方地历史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也使语言禁忌地内容和形式在许多方面存有不同.下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称谓方式禁忌言语交际中怎样称呼对方是一个很重要地问题.汉语中称谓禁忌主要涉及讳名地风俗,祖先和长辈地名字都不能直呼.一般来讲,晚辈称呼长辈时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姓名称谓,而且不论有无血缘关系均可以亲属称谓相称.如叫“爷爷、姥姥、奶奶、叔叔、伯伯”等.在人际交往中,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地名字,而且在不很熟识地同辈之间也忌直呼对方地名字,以示对对方地尊敬,通常人们以“先生”、“同志”、“师傅”相称,如此等等.而英语在称谓方式上不像汉语有那么多忌讳,基本上不存在忌讳问题,但也有一些严格地规则,特别是对王室成员、地位很高地神职人员地称呼是马虎不得地.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用Mr 或Mrs ,Ms ,Miss 加姓即可.然而,如果已经了解到对方是社会地位高地人,譬如是doctor ,professor ,judge ,governor 等就得用其头衔加上姓或单用头衔称呼.(二> 词汇禁忌在涉及身体长相、体态方面地用词上英美人也大有讲究.他们一般不用ugly 来形容长相和体态不佳地人.而用plain ,ordinary 来代之,忌讳体态fat 或skinny 时,用chubby ,plump 或slim ,slender 代之.在汉文化中,我们常用“你最近胖了”、“发福了”来恭维某人身体健康,但英语很少用fat 来表示体态发胖.因为说英语地人特别是女士们,对自己地体重和身体是很敏感地,你若说她胖了,她会很不高兴地.(三> 数字禁忌大家都知道数字 4 、7 谐音地字“死”、“气”,所以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愿使用这两个数字.在选电话号码时,末尾是 4 、7 地号码很少有人愿意选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中英文化差异常常会成为一种障碍。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述文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地域、种族、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导致人们在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别。
汉英禁忌文化差异则是指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的不同禁忌、忌讳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分析汉英禁忌文化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1、身体动作禁忌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着溢美之辞和谦虚之语的差别:在讲述自己的成就时,汉语中通常会使用“我很优秀”这样的词语;而英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更具谦虚性质的词语,如“我不错”,“我还行”,这是它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所造成的。
在口语交流中,因为对对方的尊重,有时还会有身体动作的禁忌。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不”时,习惯于摇头,而这在英语中通常是表示“yes”或“ok”的意思。
而当外国人摇头表示不同意时,中国人却会误认为他们同意了。
2、言辞禁忌言辞禁忌,是指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交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是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从而产生的禁忌现象。
在中国,赞美别人有时不仅仅是赞美,还包含了祝福的含义。
"你跳的真好"在英语中就是一个普通的赞美,没有任何祝福的意思。
同样,汉语中有许多趋吉避凶的习惯,如不喜欢直接叫别人的姓名,又怕唤起邪祟,于是就用“大姐”、“小弟”等称呼,而在英语中则不一定如此,常常使用人名或是直接称呼性称谓。
3、社交禁忌不同的汉英文化传统中,也有着不同的社交禁忌。
例如在英国,人们最好不要问别人的年龄和工资,而这却是中国人交际中经常问到的问题。
在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些社交禁忌,就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
4、习俗禁忌中国的一些习俗,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视为禁忌。
例如,中国人传统上喜欢送钟、送伞之类的礼物,因为钟与终止,伞与拥有幸福作对比。
英汉语言交流中的禁忌语及委婉表达一、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某一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符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和实物没有必要的联系。
然而,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合理解释某种反常的自然力,语言就被赋予了它本身原本没有的超自然力量。
人们迷信语言有一种超常的魔力,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灾难,以至将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和语言本身画上符号,于是,产生了语言的禁忌。
禁忌(taboo) 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存在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种文化之中,无论是原始部落,还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语言禁忌都普遍存在。
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不仅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
禁忌文化主要包括:社交禁忌,公共场合禁忌,饮食禁忌,节日禁忌,送礼禁忌,宗教禁忌,颜色禁忌,数字与日期禁忌,动植物禁忌等。
禁忌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小至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大至政治、外交、文化等活动都有禁忌的身影。
二、语言禁忌现象文化传统使各种语言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禁忌。
在汉文化中,姓名称呼方面的禁忌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对君主的名字严加忌讳,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把世改成代,把民改成人。
旧时对父母的名字也要避讳,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留下1400 首诗,却无一句涉及海棠花,因为他的母亲名海棠,正如他避父名“闲”之讳,诗中没有一个“闲”字。
因此,在中国,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决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唐突无礼、缺乏教养、大逆不道。
而在西方,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教授、医生、博士、法官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这反倒让人觉得亲切、友好和自然,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个人隐私在西方国家里也是人们最大的忌讳。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中,打听、询问关于个人的年龄,财产、收入、恋爱婚姻、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一些私事,即是用另一种方式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禁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因其涉及到敏感话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中国和西方文化中有很多禁忌语,虽然许多禁忌语的主题都是相似的,但禁忌语的表达方式和含义的背景有很大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一下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禁忌语的主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性、死亡、疾病、种族和宗教等都是常见的禁忌话题。
不过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中,对这些话题的看法和观念存在着一些不同。
在中国社会中,性肯定是一个禁忌话题,尤其是在家庭和家长的面前。
在公共场合发表有关性的言论,并不被视为一种合适的行为,这被视为一种不雅的行为。
与此相反,在西方社会中,虽然也会有一些人认为性是一种敏感的话题,但大多数人都保持开明的态度,认为这些话题是自由选择的,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与此同时,在西方社会,死亡、疾病这样的话题也不是完全能够开放的话题。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似乎更加接受这些话题。
在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安乐死和自杀等被认为是合理的选择,并且人们常常能够直接地谈论这些话题。
在中国,这样的行为被包装为禁忌话题,并且往往是被视为一种不道德、不合理的选择。
种族和宗教在中西方文化中也经常被视为禁忌话题。
在中国,具有政治色彩的话题通常被禁止提及,例如西藏和台湾问题。
由于政治原因,这些话题在中国通常被视为非法的行为。
与此相反,西方社会则更加接受对这些话题的讨论。
在西方社会中,种族和宗教问题可以被广泛地讨论,并且这种讨论形式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和合理的。
在总体上,中西方社会中的禁忌话题都涉及到人们对敏感和有关道德、文化、宗教和政治原因的问题的看法和观念。
虽然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两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禁忌话题和特殊的表达方式。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话题和表达方式是相互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因素。
毕业论文浅谈中英禁忌语Title:Reflection o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 Words2009年5 月18 日AcknowledgementsFirst and foremost,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affectionate parents,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they have been there always giving me continuous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love and support encourage me to pursue progress all the time.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other teachers who gave me lectures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not only from their courses and lectures but also from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Finally,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respect go to my supervisor, Liu Qiaoyun. It is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critical instructions, her great care and preciou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hat this paper appears in the present form.AbstractBrief study is made on the different respects of between Chinese taboos and English taboos, such as religion, belief, privacy, sexual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o 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aboo. it also be showed in the paper that taboo words exists i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 and is a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 in China and Britain. They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are in agreement about taboos such as pronunciation taboo, and vocabulary taboo. However,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deologies and the concepts of valu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also have differences, as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henomenon of English taboo words in different aspects and the mode of English taboo wordKey Words:English taboo; Chinese taboo;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禁忌的定义并且介绍了在不同方面例如宗教、信仰、隐私、性和种族歧视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区别。
论中西方语言间的禁忌语摘要语言禁忌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普遍可见,它不仅表明了什么样的词语在交际活动中应避免提及,同时也表达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禁忌语言的不同,本文试图从汉英禁忌语的类别来加以审视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语言禁忌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西方国家中,宗教,犯罪,性方面的禁忌语居多,而中国在姓名称谓等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那样,下面就从词语禁忌姓名称谓禁忌宗教信仰禁忌话题禁忌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词语禁忌西方国家关于“性”都比较开放,而对于受佛教禁欲思想的影响,加上儒学对男女道德的强调“认为万恶淫为首”在中国男男女女都很避讳说性方面的知识。
“死亡”这个词西方国家在谈及时,虽不完全避讳,但西方的国家人们都使用比较委婉的说法如 pass away , fall asleep ,pass out , 而中国人对于“死”的禁忌要比西方更忌讳,人们喜欢谈生,回避死亡,生病和死亡成为中国人最忌讳最不愿说出口的词语,打比方有时说“他今天不舒服,不能来。
”这当中的不舒服其实是指生病了,还有“挂彩了”“光荣了”中国有很多的避讳的说法,如古代皇上的“死”称为“驾崩、山崩陵”等。
现代汉语中一般人死了,称为“停止呼吸”、“断气了”、“离开人世”、“去见马克思”、“安息”“病故”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人不愿道出受伤和死亡,这些不吉利的字眼。
另外中国人也很避讳说一些谐音的词语例如“伞”“钟”四”因为他们觉得“伞”和“散”钟和“终”谐音都是不好的寓意,音分别近似于英语的fuck和prick。
在英语国家学英语的泰国学生为避免在以母语的人面前说fag(鞘) 和prig(辣椒)这两个泰语单词,因为其发音分别近似于英语的fuck和prick。
许多语言都忌讳使用诅咒、骂人的话。
英汉语也不例外。
一些骂人的话过于粗俗因而受到社会严格限制。
这类词语常常用动物的名称来表示如pig、swine、cow”等;中文中的“他妈的”、“该死的”也是要禁用的。
中英语言禁忌对比茶文化作为中英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对中英茶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
在物质方面,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在茶叶制作、冲泡方式、饮用器具等方面存在差异。
茶叶制作方面,中国以绿茶、黑茶、白茶、红茶等为主,而英国则以红茶为主。
这些差异与两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发展有关。
冲泡方式上,中国以壶泡和杯泡为主,而英国则以杯泡为主。
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表演、茶具欣赏等也与英国茶文化中的下午茶礼仪、茶点搭配等有所不同。
在精神方面,中英茶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美学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心灵修养和人际关系和谐,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而英国茶文化则以实用主义为导向,注重礼仪、品味和舒适的享受,体现了绅士文化和贵族气息。
两国茶文化在茶馆文化、茶禅一味、茶道精神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语言方面,中英茶文化在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中国茶文化在诗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宋代文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涉及到茶文化。
而英国茶文化则在小说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经典之作都涉及到下午茶文化。
中英茶文化在歌赋方面也有独特的韵味,如中国歌赋中所描述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和英国歌曲中所唱的“Tea for Two”。
中英茶文化在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中国茶文化以天人合中庸之道为核心,注重壶泡和杯泡的技巧以及茶道表演等物质形式;而英国茶文化则以实用主义为导向,注重杯泡技巧、茶点搭配等物质形式以及下午茶礼仪等精神内涵。
两国茶文化在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为中英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禁忌和文化禁忌。
浅析中英禁忌语的翻译作者:王杰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27期摘要:禁忌語在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交流更加频繁,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交流效果,了解这些文化的异同就非常必要。
禁忌语作为语言中的一部分,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本文通过禁忌语间的对比,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做到如何更好的翻译禁忌语。
本文由三章构成,首先是对禁忌语的介绍。
其次是中英禁忌语的a同、重要性。
最后阐述如何翻译禁忌语。
希望人们加强对中英禁忌语的了解,在国际交往中得到更好的交流。
关键词:对比分析;禁忌语翻译;跨文化交际一、禁忌语介绍1.介绍:语言作为人类传播的声乐系统,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合适的语言去交流尤其重要,若在交流翻译中无法做到避免禁忌则容易引起误解。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宗教,心理和习俗等领域相联系。
禁忌作为语言和文化现象之一,几乎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禁忌”一词起源于汤加语。
2.特点和发展: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中英语言中都存在禁忌。
语言禁忌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普遍性和多樣性,稳定性和时间性。
以下部分将详细介绍。
普遍性意味着禁忌在几乎所有语言和文化中广泛存在。
他们几乎存在于人的每个方面,从个人到社会,从生活到工作。
不难发现,总有一些当地人不喜欢提及或谈论的东西。
一些禁忌在几乎每一种文化中普遍存在,例如关于死亡、性别等的言论。
多样性意味着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语言禁忌。
社会禁忌是多样的,它们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禁忌所引起的语言禁忌也是多样化的。
例如,根据他们参与的领域,有政治禁忌,外交禁忌等。
稳定性是指语言禁忌现象相对稳定的事实。
长期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并将来仍然存在的禁忌是语言和文化的永久性部分。
一个具体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有稳定性,与之相关的禁忌也是稳定的。
二、禁忌语的异同点重要性1.相同点:禁忌意味着坏运气:中国的许多禁忌与迷信有关。
英汉语言禁忌摘要:本文从语言禁忌的定义,由来,以及英汉语言禁忌的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希望有助与我们在文化交际中能够更加得体地,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顺利地表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关键字:语言禁忌忌讳1. 简介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不再是少数外交家或外贸人员的专利。
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国际交往活动,而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语言禁忌。
有些人就是因为对语言禁忌不大了解,触犯了对方的底线,造成不良后果。
所以,本文从语言禁忌的定义,由来,以及英汉语言禁忌的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希望有助与我们在文化交际中能够更加得体地,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顺利地表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2. 文献综述2.1语言禁忌的定义和由来通俗地说,语言禁忌就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它常常带有“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和“不洁的”的意义。
(转引自:佛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禁忌”这个词的英文对应词是taboo,有的写作tabu或tapu. 它原本是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表示的是“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的意义。
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信仰和崇拜一种他们称为“玛纳”(Mana)的神秘力量,他们相信凡是具有玛纳力量的人或物都是危险的,不可接触的。
语言禁忌最初来源与语言灵物崇拜。
“语言本来是与劳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交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的太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被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这样,语言就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竟以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灾难,竟以为语言是福祸的根源。
谁要是得罪了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庇护和保护。
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陈原,1983)2.2 英汉语言禁忌的异同下面从英汉语中常见的几类语言禁忌方面来英汉语言禁忌的异同。
浅析中英语言禁忌 A Discus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inguistic Taboo
[Abstract] Language, a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is cre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productive labor and serves as the tool of communication to convey the message between people. However, it has been endowed with magic and power in particular language acts. As the old saying goes, troubles come out of the tongue. Superstitious people think that the language itself can bring about fortune or misfortune so that taboos to restrict the use of language are created. Anyone who violates them will get punishment, whereas those who faithfully obey the restrictions of language taboo will get protection. Furthermore, linguistic taboos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Secondly, it is indicated in the paper that linguistic taboo exists i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 and is a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 in China and Brita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are in agreement about linguistic taboos such as pronunciation taboo, and vocabulary taboo. However,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deologies and the concepts of value, Chinese and English linguistic taboos also have differences, as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aboo subjects, taboo numbers and names. At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 effective ways of avoiding taboo, that is, using euphemism and having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taboo culture. And this discussion would help English learners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chieve better communicational effects. [Key Words] linguistic taboo; evolution;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浅析中英语言禁忌 【摘 要】 语言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交工具,其功能就是沟通信息,但在特定的语言行为中,却被赋予了它自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竟认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某种吉祥或不幸,人为地设置了种种语言禁区。他们相信谁要是违背这些语言禁忌,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反之,谁要是忠实遵循了语言禁忌的约束,谁就会得到相应的庇护和保佑。语言禁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本论文首先论述了语言禁忌的演变,接着提出语言禁忌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些忌讳是一致的。文中分析了中英语言禁忌在语音层面、词汇方面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汉英民族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中英语言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一些差异,因此本论文还探讨了中英语言禁忌在私人话题、数字和命名称谓方面的互异性。这些异同和发展演进往往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一些障碍,为此,有效避免使用禁忌语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词,并充分了解异国的文化背景。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帮助英语学习者加深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失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 语言禁忌; 演变; 相似点; 不同点
1. Introduction “It is manifested in language: persons, things and activities that are taboo should not be talked about or should be mentioned in a roundabout way in language.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lated to these social taboos are linguistic taboos. ‖[1] The above definition shows that Linguistic taboo,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anguage,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Like other parts of language, the origin of linguistic taboo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primitiv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ts chang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order to satisfy human beings‘ needs for smooth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y puzzles about the universe are solved,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wealth, human demands fo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re also becoming higher. Evidently, linguistic taboo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s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value concepts and beliefs of the culture in which they are born. It exists in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inguistic taboo, but different cultures may not all agree on what is or is not a taboo in a specific context. So the differences also exi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inguistic taboo. A Lack of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or improper use of linguistic taboos ma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conflicts and other unknown serious consequences in the 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s which is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wider now.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inguistic taboo in pronunciation and vocabulary, and present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names, numbers as well as taboo subjects in both cultures. Last but not least, two effective ways are proposed to avoid linguistic taboos.
2. 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The word taboo (also spelled as ―tabu‖, ―tapu‖ and ―kapu‖) was borrowed from Tonga, an island group in Polynesia, and its first recorded use in English was by Captain James Cook (1729-1779), a British navigator. He came to the Archipelago of Tonga during his exploratio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re he heard the word from the local people, which originally referred to persons, activities (including speech), or things under prohibition because they were considered, on the one hand, ‖sacred‖ and ―consecrated‖, and on the other, ―uncanny‖, ―dangerous‖ and ―unclean‖. He introduced it into English in his description of his third voyage around the world in 1777.But taboo phenomena are not unique in Tonga. Instead, it has long existed in all cultures and language throughout the world. [2] As we have mentioned above, linguistic taboo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taboo. So if we want to reveal the whole picture of linguistic taboo, we must have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 taboo. ―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the primitive superstitions stage,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tage, and modern democratic stage. But there is no explicit demarcation line between three stages.‖[3] 2.1 The primitive superstitious stages As we all know,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people didn‘t get to know well about nature, most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lightning, thunder, storm, earthquake, were beyond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When these phenomena happened, they thought that certain supernatural creatures possessed great power. They thought that if they were loyal to these supernatural creatures, they would be safe or rewarded. If they acted against them, they would be punished severely. As a result, the primitive people created different kinds of gods. They held a strong religious conviction that these gods controlled the world that they were living in. So the first thing they did was to respect these gods through language. There is an example from the Seventh Commandment of the Ten Commandment in Bible ―You shall not make wrongful use of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for the Lord will not acquit anyone who misuses his name‖. [4] In a word, the earliest linguistic taboo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of the primitiv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2.2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tage Feudal society is rigidly stratified. A country of feudalism is usually controlled by the royals and sometimes together with those considered with great power given by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