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栽黑木耳常见问题解析(精)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地栽黑木耳技术黑木耳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高档食品,也是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黑木耳营养丰富,风味可口,另外还具有益气强身、活血、通肠等医疗效果。
最近的研究发现,有预防和减轻脑血栓的作用,做为一种保健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我国传统栽培黑木耳是以段木为原料,其耗费木材多,产量低,生产周期长。
80年代以来推广以木屑、棉籽壳及农作物秸秆等材料进行栽培,获得了高产优质的效果,已成为快速种耳的新方式,近两年来,不断涌现出黑木耳栽培的一些新技术,已成为菇农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推动力。
一、黑木耳的生活条件1、营养黑木耳对营养的要求以含碳物质为主,并要求有一定量的含氮物质和少量的无机盐类及维生素。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性强的木材腐生菌类,它的菌丝对木材分解力强。
菌丝生长过程中,可将木质素分解成为营养而被菌丝吸收,特别是在菌丝生长前期利用木质素的能力更强,因此,可用新鲜锯木屑直接栽培,特别是以硬质阔叶树为好,它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其它营养成分。
黑木耳除用木材做培养料外,农作物秸杆也是黑木耳常用的栽培原料,这些培养料的营养成分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若在这些培养料中,添加一些米糠或麸皮,更有利于菌丝生长,米糠中不仅含有菌丝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这些物质秸秆中含量较少。
2、生活环境条件①温度:黑木耳属温型菌类,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能耐-40℃的严寒,但不耐36℃以上的酷暑,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15℃以下生长缓慢,低于12℃不生长,当温度低于5℃时,菌丝生长受抑制,高于36℃时,菌丝停止生长,但在木材中的菌丝对高、低温的忍耐力增强。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比菌丝低,在15―32℃时都能形成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低于15℃子实体不易形成,已形成的则生长受抑制。
超过3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开始自溶。
②湿度是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相对来说,菌丝体在较高温度及较低湿度条件下,能很快定植、蔓延和生长;而子实体在较高湿度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则耳片生长肥厚,产量和质量均高。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
为了保证黑木耳的优质和产量,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关于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的中文1000字详细介绍。
一、选种与培育基质的选择1. 选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黑木耳菌种,保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2. 培育基质的选择:黑木耳的培育基质主要是木材或秸秆等物质。
选择质地结实、富含养分的木材或秸秆,并将其进行破碎和消毒处理,以保证基质的适宜性。
二、菌种的接种与发酵1. 接种:将选种好的黑木耳菌种均匀地撒在培育基质上,并进行覆土处理。
2. 发酵:将接种好的菌种所在的基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进发酵和菌丝的生长。
三、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 温度:对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菌丝生长期,保持温度在15-25摄氏度;在菌盖生长期,加大温度到20-25摄氏度。
记住在高温下生长会减缓黑木耳的生长速度。
2. 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在菌丝生长期,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在菌盖生长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90%。
四、光照的管理黑木耳不需要过多的光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应该选择遮光网覆盖在菌床的上方,以防止阳光直射。
五、通风和氧气供应通风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保持菌床周围的空气流通,可以使用风扇或通风设备。
此外还要注意及时补给新鲜的氧气。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黑木耳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紫斑病等。
可以使用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 虫害:黑木耳常见的虫害有蛾蛾、蚂蚁等。
可以使用适宜的虫害防治剂进行灭虫处理。
七、收获和贮存1. 收获时机:黑木耳的收获时机是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以保证黑木耳的口感和质量。
2. 贮存:黑木耳可以进行干燥处理,将其干燥至适宜的含水量后,存放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
总结以上,黑木耳的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包括选种与培育基质的选择、菌种的接种与发酵、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光照的管理、通风和氧气供应、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和贮存。
地栽黑木耳的水分管理原则:干湿交替地栽黑木耳的水分管理原则:干湿交替发布日期:2014-04-07野生黑木耳一般都是在“干干湿湿”,“长长停停”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
人工栽培也应该模仿这种方式。
尽量掌握黑木耳的习性、抓住它的特点,从而确立栽培管理中“干”、“湿”、“长”、“停”的标准和目的。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的“干”的标准是:子实体含水量要降至2 5%以下,肉眼观察已收缩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以下,帘子要干燥、地面要干爽。
干的目的是:让胶质状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让耗费了一定营养,紧张过一段的菌丝休养生息复壮一下,再继续供应子实体生长的营养(这也是胶质状的黑木耳和肉质状的菇类不同所在)。
“干”的目的要和子实体生长的“停”统一,“干”的目的就是更好地“长”,但它的表现形式是“停”,只有了解“干”的目的,达到“停”的效果,才能做到菌丝复壮生长子实体不长,为给湿以后的长打好基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就干透”。
有些栽培户产量低,污染杂菌就是“干”也没“干”透,“湿”也没“湿”透,这样菌丝复壮困难,子实体也没得到休息。
这样一种胶着维持状态,就会使子实体生长处于“疲劳”状态,消耗大量营养,处于假长状态,造成子实体弹性下降,活力下降,抗杂能力弱。
大湿度来了不会向干后的耳子那样生长,而是腐烂,停止生长了。
“湿”的标准是:子实体吸足水分,子实体新鲜、水灵,边缘直立,含水量在90%以上、空气湿度100%,全光育耳要用雾喷设备喷淋充分的雾状水,覆帘出耳则要求,地湿帘子湿,阴天、雨天、夜间这种湿作用于生长期的子实体2—3天就可长大采收。
这种“湿”的目的就是长子实体,只有这样的“湿”才能“长”和长好子实体。
干旱多风、阳光直射、空气湿度达不到60%,既使帘子湿、地湿、加大浇水量,小范围的湿难于和大气和干抗衡。
真正的空气湿度达不到,黑木耳还是不能生长,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使子实体弹性下降,最后造成杂菌感染,这也是很多失败的症结所在。
黑木耳高产栽培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关键措施,这几点不妨看看地面种植黑木耳的新技术基于木片和植物秸秆,将其压碎并放入塑料袋中作为营养源,可以在空旷的地面上生黑木耳。
与温室栽培和木条栽培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率高,省工,省材,省时的特点。
667m2黑木耳400 kg,好处5000它大约是人民币,适合在北京和天津种植。
房屋前面,房屋后面,林地,果园等的地方,只要靠近水源且远离污染源,土壤质量就容易发生壤土,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以用作黑色真菌栽培场所。
耳床一般分为3适用于林地的物种,即平床(地床);地上,地上8~10 cm,优点是排水和通风良好,缺点是绝缘和保湿性差,适用于雨水较多,地下床位低于地面的区域20 ~ 25cm,优点是良好的保温和保水,缺点是排水和通风不良。
床宽1~1.5m最好不限制床的长度。
外耳式床的床面需要平整并轻轻拍打。
在放置培养袋之前,应先用重水倒一次并彻底倒掉。
在放置耳罩外培养袋之前,应进行一次灭菌和杀虫剂处理。
使用1:500倍喷洒甲基托布津溶液并消毒,然后用敌敌畏或敌百虫溶液1:800倍杀灭杀虫剂。
然后在床表面铺上一层穿孔的塑料薄膜。
做好水槽搭配1 : 500硫氰酸丁酯溶液用于耳床消毒和浸泡lmx2m, 每个草帘3.5~4 kg,袋子前面用了草帘1 : 500将甲硫氨酸甲磺酸溶液浸泡在水中进行消毒,并将多余的水排干使用;准备塑料布,并准备喷水设备,喷雾器和韩国微型喷嘴。
早春3月底4在月初,当菌丝体生长到塑料袋底部时,必须及时切开,然后将耳朵直立或将耳朵倒置。
剃刀,手术刀,锯片和自制刀都可以用作切割工具。
画“ V”嘴巴最好“ V”嘴角是45°,对角斜线是1.5cnb切深5 ~ 8 mm, 每袋10-12嘴巴呈锯齿状排列,每一层都是4每口每袋2~3地板。
嘴巴张开后,应将细菌袋迅速放在床上。
正面或负面的立法取决于地区条件。
最好在早晚以一个字形将袋子放在床上。
袋与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 cm,有利于通风。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等。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只需注意以下要点和管理措施即可。
一、选址
选择平地或坡地,地势要高,避免积水;土壤要肥沃、透气、排水良好。
二、材料准备
黑木耳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建议用柚子树、榆树、枣树等硬质材木。
将材料截成
25-30厘米长的小段,用水泡软后晾干备用。
三、种植方法
1、堆框法
将材料堆叠成框架,用细网覆盖住,然后用打过消毒的黑木耳种子播撒在网上。
覆盖一层泥土,每天保持湿润,大约15天后就可长出小苗。
2、吊袋法
四、管理措施
1、控制温度:黑木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
2、保持湿度:黑木耳喜湿,多喷水或铺设防水膜,保持湿度在80%以上。
3、定期通风:黑木耳生长需要氧气,定期换气可以促进生长,同时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4、控制光照:黑木耳对光照不敏感,但过度曝晒会导致其失水、干瘪,应避免直接曝晒在太阳下。
5、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生长过程中易受到一些真菌、细菌、虫害的侵袭,应及时防治,建议使用无公害、低毒、环保的农药。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不难掌握,只要按照上述要点和管理措施抓好,就能得到优质的黑木耳,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做出贡献。
黑木耳主要病虫杂菌及其防治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
由于其肉质鲜嫩,口感独特,营养丰富,黑木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有效地防治黑木耳的病虫杂菌成为种植者们的重要任务。
一、黑木耳的主要病害1. 炭疽病炭疽病是黑木耳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黑木耳炭疽病菌(学名:Colletotrichum auriculariae)。
该病害通常在黑木耳生长后期发生,主要症状为黑木耳体表出现黑褐色的圆形斑点,严重时会导致黑木耳腐烂、变形。
2. 红星病红星病是黑木耳的另一种常见病害,其病原菌为黑木耳红星病菌(学名:Tulasnella auriculariae)。
红星病的主要症状是黑木耳体表出现红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且相互融合,最终导致黑木耳变软、变脆。
3. 褐斑病褐斑病是黑木耳的常见发病病害,其病原菌为黑木耳褐斑病菌(学名:Marssonina auriculariae)。
褐斑病主要表现为黑木耳体表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黑木耳变形、变黑、变软。
二、黑木耳的主要虫害1. 蚜虫蚜虫是黑木耳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取食黑木耳的幼嫩叶片和茎部,对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蚜虫的危害表现为黑木耳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会导致黑木耳的凋亡。
2. 螨虫螨虫是黑木耳的另一种常见虫害,常见的有阿根廷莱姆螨、红褐螨等。
螨虫对黑木耳的伤害主要表现为黑木耳体表出现黄褐色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黑木耳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3. 金龟子金龟子也是黑木耳的虫害之一,其幼虫以黑木耳的嫩叶和茎部为食,对黑木耳造成严重危害。
金龟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黑木耳的叶片呈现挖洞状,叶片上还留下金龟子的粪便。
三、黑木耳病虫杂菌防治方法1. 农艺措施加强黑木耳的田间管理,合理运用农艺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黑木耳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于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黑木耳栽培技术的要点和管理措施。
一、选地选种1. 土壤选择:黑木耳喜欢在透气性好、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土壤的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要高。
土壤的肥力要充足,含有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
2. 地理环境:黑木耳适宜在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
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气候温和、多雨的地方。
3. 种子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黑木耳种子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种植管理1. 地面铺膜:在种植地面铺设黑色,透气性好的塑料膜,有利于保持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
2. 培土:在膜上开孔,培上一层约10厘米的腐殖土或腐植质土。
3. 播种:将黑木耳种子均匀撒在培土表层上,然后轻轻拍实土壤。
4. 保湿:在播种后要在膜上撒以清水,保持土壤湿度。
5. 通风换气:黑木耳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要保持种植棚的通风换气。
6. 遮光:黑木耳喜欢在光线比较暗淡的环境中生长,因此要适当遮光,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
7. 温湿度控制:在生长期间,要控制好种植棚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黑木耳主要的病害有干病、炭疽病等。
平时要保持种植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变的菌丝体。
2. 虫害: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的方法,及时清除虫害。
四、采收加工1. 采收:黑木耳生长期约为15-20天,当黑木耳菌盖完全展开,菌丝体不断向外伸展时,可以采收。
2. 加工:采收后的黑木耳需要洗净,处理干净后,可以进行切片、晒干、或者熏干等方式进行加工。
五、贮藏运输1. 贮藏:处理好的黑木耳应该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2. 运输:黑木耳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压坏,同时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黑木耳(又称云耳、银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在黑木耳的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木耳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1. 炭疽病炭疽病是黑木耳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黑木耳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形成凹陷,最终会导致黑木耳腐烂。
为了防治黑木耳的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种植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堆积物和杂草,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使用健康的种子和培养基,避免使用带有病原体的种子。
•注意黑木耳的生长密度,适当增加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采用可靠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或使用合适的消毒药物,对种植环境进行消毒,杀死病原体。
2. 黑斑病黑斑病是黑木耳的另一种常见病害,其特征为木耳体表出现黑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木耳畸形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黑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意灌溉水的质量,避免使用污水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灌溉水。
•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有助于提高黑木耳的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黑木耳的生长状况,发现病斑及时剔除,避免病菌扩散。
•注意黑木耳的生长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3. 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黑木耳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其症状包括黑木耳表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条纹,严重时会导致木耳腐烂。
为了控制黑木耳的褐斑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选择健康的黑木耳种子,避免使用带有病原菌的种子。
•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黑木耳受到过度湿润或湿度不足的环境影响。
•定期检查黑木耳的生长情况,及时剔除受到褐斑病侵害的部分,防止病菌传播。
•增加种植地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虫害防治1. 木耳虫木耳虫是黑木耳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主要以黑木耳的菌丝为食,严重侵害黑木耳的生长。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及常见问题解析
刘晓龙;马秀华
【期刊名称】《吉林蔬菜》
【年(卷),期】2022()4
【摘要】黑木耳属中温型食用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产黑木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黑木耳产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黑龙江、吉林、湖北、云南、四川、浙江等地黑木耳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我国年产量超700万吨(鲜),占世界黑木耳总产量的96豫以上。
我国黑木耳产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黑木耳出口泰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地。
1黑木耳菌包生产及出耳关键技术1.1选料购种1.1.1选料淤木屑:木屑种类(柞木产量高、小规模栽培、精细管理,杂木屑发菌快、产量一般、大规模栽培、粗放管理),木屑干湿程度(干干木屑、鲜木屑)和颗粒大小规格为0.5~0.8厘米、0.5厘米以下粒径和0.5厘米以上粒径。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刘晓龙;马秀华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
【相关文献】
1.南方地区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的熟化试验
2.代料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3.黑木耳代料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4.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南疆干旱地区黑木耳菌棒生产关键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栽黑木耳栽培实用技术天桥岭林业局生产木耳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最初主要以人工种植木段为主,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逐年削减,木段栽植木耳受到了限制,为了更好地解决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促进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多年来,林业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利用边角余料和伐区剩余物作为原料,大力推广袋料栽培木耳高产技术,目前,木耳菌产业已成为我局职工群众创业致富的主要产业,并且产量逐年递增,2007年,全局生产木耳菌2000多万袋,产量1000吨,总产值4000万元,从业人员3000多人。
为进一步推进全局木耳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归纳和总结了地栽木耳生产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供广大职工群众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参考。
一、生产前准备地栽黑木耳生产具有“一年生产两年准备”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种原材料和生产工具。
1、根据产量,提前购进适量木屑、麦麸皮等原料,并储藏到避雨通风处,防止污染、霉变等现象。
2、培养室应具备的一般条件是:①能保持菌丝发育的适宜温度,冬季有加温设备,夏季可通风降温。
②室内空气以干燥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湿度过高易产生杂菌。
③室内保持黑暗,避免阳光直射培养架。
④室内墙壁、地面应光滑,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并设有通风口。
3、选种:①一级菌种,应选择爬壁力强、菌丝体洁白、生长均匀、生命力强、培养基无收缩、菌丝健壮、无退化、无斑点、无污染的试管菌作为生产菌种。
②二级菌,应选用透明玻璃瓶、感观好、瓶体无裂痕、棉塞紧实、料与瓶不脱壁、瓶内无积水、菌盖上无收缩、无污染、菌龄适宜,一般不超过4个月,菌种整体性好,有弹性,掰块多,无松散,菌块内有菌丝香味,无臭味,或酸面包味。
菌丝洁白的二级菌作为扩大生产菌种。
4、二级菌的选瓶、选料:①选瓶应选取用无色、无破损的玻璃瓶做二级菌生产用瓶,也可选用15x30的聚丙烯菌袋。
②选料应选用以灌木、柞木、桦木、色木为主的硬杂新鲜木屑作为二级菌的原料,不可有杂质、污染、霉变等现象,辅料麦麸皮必须新鲜、无变质、无结块、无污染、无防腐剂,白糖可用普通白砂糖即可,石膏不可有结块、变质等其它现象。
黑木耳地栽覆盖新技术我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从1993年春开展了地栽覆盖黑木耳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它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技术简单,成本低,产量高。
1.配料杂木屑80%、稻糠12%、大豆粉2%、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1%、过磷酸钙0.5%和硫酸镁0.5%,含水量为60%。
按常规装袋、灭菌、接种、培养。
2.整理栽培场地首先要考虑到地势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
雨多或低洼地,床面要高出地面10~15cm,以利于排水;干旱少雨或地势高,床面应低于地面15~20cm,以利于保湿。
床面宽以1.2~1.4m为好,长不限。
使用前床面和过道铺上一层沙子,浇透水,并用5%的石灰水喷洒一次。
3.菌袋的摆放与覆盖将菌袋用0.2%的高锰酸钾或0.1%的托布津溶液消毒,然后在袋的周围用刀片划1.5~2cm长的“V”形穴口8~12个,去掉棉塞和项圈,将料面以上的袋剪去,按10cm的间隔倒立摆放在床面上。
这将有利于潮气上升,黄水下渗。
最后,可直接用草帘子遮荫,上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压好。
4.出耳期的管理4.1子实体形成期的管理此期间正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外界温湿度都较低,以雾状向草帘上喷水,盖好塑料薄膜,保持90%以上的湿度,适当通风,注意保温,一般7~10天即可形成原基。
4.2子实体分化期的管理原基长到1~2cm时为分化期,大约需5~10天,此阶段耳片小,培养料含水量充足,所需水量小,保持地面和草帘的潮湿,空气湿度保持85%~90%之间,适当加大通风,并给予散射光,白天温度高时,应揭去塑料薄膜。
4.3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由球状原基长至耳片开放为生长期,约10~15天,此阶段保持90%以上的湿度,加大通风量,由于外界温度逐渐升高,所以白天应揭去塑料薄膜,阴雨天除外。
勤翻晒草帘,每隔3~4天向草帘喷洒来苏尔一次,此阶段要给予少量直射光,要预防高温、高湿所造成的杂菌污染和流耳现象。
4.4子实体采收期的管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内卷,耳根由粗变细时,应及时采收。
黑木耳主要病虫杂菌的防治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但是,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黑木耳的主要病虫杂菌,农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黑木耳主要病虫杂菌的防治方法。
1. 黑木耳病害的防治黑木耳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黑根病、炭疽病、霉烂病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病害的防治方法。
1.1 黑根病的防治黑根病是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症状为黑木耳菌丝的萎缩和褐变,植株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变黄。
以下是黑根病的防治方法:•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肥料浓度过高,以免刺激病害的发生。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感染黑根病的植株和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轮作栽培:避免长时间连作,适当进行轮作,有助于减少病原物的积累。
1.2 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黑木耳病害。
病症主要表现为黑木耳表面出现小圆形黑斑,后期逐渐扩大,造成黑木耳损伤。
以下是炭疽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选择炭疽病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种植密度控制:适量控制种植密度,减少黑木耳之间的接触,降低病害传播的概率。
•防治炭疽菌: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炭疽菌的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1.3 霉烂病的防治霉烂病是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害。
霉烂病的主要症状是黑木耳表面出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并变为灰色。
以下是霉烂病的防治方法:•提高通风条件:保持种植环境通风良好,降低湿度,减少霉烂病的发生。
•控制灌溉水质: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使用抗病种苗:选择抗病性强的黑木耳种苗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风险。
2. 黑木耳虫害的防治黑木耳虫害主要包括蚜虫、叶蝉和蚜虫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虫害的防治方法。
2.1 蚜虫的防治蚜虫是黑木耳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木耳菌丝和叶片汁液为食,导致黑木耳生长不良。
地栽黑木耳技术黑木耳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高档食品,也是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黑木耳营养丰富,风味可口,另外还具有益气强身、活血、通肠等医疗效果。
最近的研究发现,木耳还有预防和减轻脑血栓的作用,做为一种保健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向阳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称为地栽黑木耳。
这种栽培方法模拟了黑木耳野生的生活环境,操作方便,方法简单。
黑木耳在7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7-8月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
伏耳耳片薄,虫耳多,烂耳多,并因已到雨季不易晒干,所以,不提倡栽培。
1、菌种选择国内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品种较多,主推黑29、延明1号、黑916、延农11、长白山7号等。
一般干耳单产每袋都能达到50克。
黑木耳品种按其形状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选择多片型,按其后熟过程所需积温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
早熟品种一般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可以出耳,此时产量也最高,如果划口不及时,产量就会受影响;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后还需要后熟过程,其所需积温达500℃以上(日平均温度×天数),如果后熟过程所需积温未达到之前就划口,划的口里不长木耳,还容易污染,长出杂菌;早熟和晚熟之间的品种叫中熟品种。
现在延边地区一般种植春耳,因春耳耳片肥厚,颜色深黑,品质好。
但春耳是冬季生产,所以对培养室有一定要求;一是保温性好,二是具备增温条件,地栽黑木耳的经济效益首先是靠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靠规模,假如有一间培养室,一次能养菌一万袋,就做一万袋,生产的数量少,相对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如果选择晚、中、早熟品种就可以生产三万袋。
即12月中旬之前先生产一万袋晚熟品种,2月初之前再生产一万袋中熟品种,把长满菌丝的晚、中熟种菌袋装在编织袋里、堆在室内保管就可以,最佳温度0°-10℃,如果没有地方放,可放在室外,苫好就可以,最后再生产一万袋早熟品种,这三个品种虽然生产菌袋时间不同,但都可以4月份划口,并能同时出耳,比一万袋规模有三倍的经济效益。
地栽黑木耳常见问题解析
一.为什么接入料袋的菌种不萌发或不吃料?
黑木耳菌种接入瓶内或是袋内,一般在26--28度下,经两天后开始萌发。
如七天后,还不萌发吃料就要查查原因了:
第一,接菌时料袋内的温度过高,菌种的菌龄过长,菌种退化,养菌期间长时间超过30度致使菌丝失去活力。
第二,接菌人员操作速度过慢,使菌种块被酒精灯火焰烧死;另外,还有可能由于瓶或袋摆得过于紧密,造成加之温度又连续超过30度,袋温过高,通风不良就可能造成菌丝被烧死。
第三,水分不合适:过高,会使菌种因受浸染而感染杂菌;过低,会使接菌后的种块被培养料吸干水分,或种块自然蒸发水分,就会造成接菌块或是菌丝干枯致死。
第四,培养料碱性过高,因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不少原料供应商在麸皮或豆粕中随意掺入石灰用来增重,菌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按正常比例配料,就会造成培养料碱性过高,致使菌种不萌发或不吃料。
第五,培养料酸败,配料时ph值过低,小于,菌丝就无法吃料,表现为菌种块萌发后变白,仅在料面发生微弱菌丝,但不能深入蔓延。
第六,培养料中存在杂菌物质,如松、杉、樟等针叶锯末,其中含有醇、酯、醚等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菌丝吃料;另外有些生产者为防止杂菌侵入加入多菌灵等药物,也会造成菌种不能正常萌发,或不吃料。
二,二三级菌感染率高是咋回事?
首先考虑灭菌是否彻底;如果灭菌绝对彻底,就应考虑培养室消毒是否严格,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消毒方法,也就是说,菌室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应达到80%以上,温度在25度以上,用药量应按比例使用;如果这些条件都排除了,杂菌率仍居高不下,再考虑是不是接菌问题,接菌是否严格操作,接菌时室温是否达到22度以上,因为22度以下菌种萌发受到抑制,而杂菌就会趁机滋生;这些情况都排除了,就应考虑菌种问题了,菌种不纯或是已老化;以上几点都是紧密相连,哪个环节不注意都可能出问题。
三,二三级菌在培养时菌袋或瓶上部为什么会出现黄水?
一,多因培养室内长时间高温高湿,卫生条件差,使上部的菌丝退化,免疫力下降,给杂菌的滋生繁殖打下了基础;二,在培养期间由于温度过高频繁通风换气,造成较大的温差,致使菌袋上部形成冷凝黄水;三。
长时间高温高湿使螨虫滋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掌握正确的养菌方法,前期在25-28度,中期在22-25度,后期降到22-20度,菌丝培养期间菌室尽量干燥,通风换气时最好设个缓冲间,或是用药物防治。
四,菌丝培养期间链孢霉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治?
一是空气中本身就有,二是耗子啃食。
如果培养室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不流通,闷热闭气,这样的情况极易发生。
一旦发生链孢霉,首先要降低培养室温湿度,温度降到18度以下,不能通风换气,以免大面积感染。
防治:可用甲醛高锰酸钾配比熏蒸,每天一次,连续一星期,链孢霉子穗逐渐萎缩死亡,之后每隔五天再消毒一次,在低温条件下养菌;二是用杀霉净15克兑水400毫升,在链孢霉发生处喷洒,过一个多小时,把这样的菌袋拣出连喷三次,基本能控制住;再有喷柴油也是一种方法。
五,地栽时使用营养液能否提高产量?
正确使用营养调节剂有利于提高抗病力和提高产量。
实际上没有专门的食用菌用营养剂,都是农业用药,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认真选择,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如赤霉素,三十烷醇,食用菌健壮剂,脑白金等。
六,为什么菌袋割口后原基形成慢或是耳牙稀少?
原因可能是育耳床的空气湿度小,内部温度长时间低于15度,通风量大,使割口处基料失水严重达不到原基形成的需求,因此造成原基形成慢和耳牙稀少。
七,为什么幼小的子实体停止生长?,为什么未成熟的子实体出现流耳烂耳现象?
多因菌袋摆放过于紧密,覆盖遮阳物过厚,菌床湿度大,通风换气少,菌袋内部缺氧,这些条件达不到木耳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导致黑木耳停止生长,并有可能出现流耳烂耳现象。
八,地栽黑木耳浇水管理时用温水好还是冷是好?
目前多数菌农都在出耳场地挖个大坑,用来蓄水,这样水池中的水经阳光照射升温后,再用来浇木耳,目的是使黑木耳快速生长;笔者走访了很多基地结合亲生经历,觉得上述操作,不但不能使黑木耳快速生长反而易造成大面积流耳烂耳及杂菌污染现象。
因贮存在池中的水在长时间阳光的照射下,水温迅速提升,微生物大量繁殖,这样连续喷水5-7天后,黑木耳耳片背面便会产生孢子并停止生长,如在继续浇水,就会造成大面积流耳烂耳及霉菌感染,甚至造成栽培失败。
那么,黑木耳浇水管理时最好用洁净的山泉水或深井水及洁净的河流水,因黑木耳生长时需要温差刺激才能生长快,子实体厚大,抗杂菌能力强,不易流耳烂耳及杂菌污染现象发生。
所以黑木耳浇水管理时用冷水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