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29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一、公文格式方面的问题1. 字体字号不规范有些同学写公文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字体字号。
比如说,正式公文要求标题一般是二号小标宋体字,正文是三号仿宋字。
可是很多人就随便选个字体,字号也是忽大忽小的。
就像写作文一样随心所欲,这可不行啊。
公文是很严肃的东西,字体字号不规范,看起来就特别不专业。
2. 行距问题行距也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点。
正常的公文行距是固定值28磅或者30磅之类的,但是有些人的公文行距乱得很。
行距太窄的话,字挤在一起,看起来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头疼。
行距太宽呢,又显得很松散,没有公文那种紧凑、严谨的感觉。
二、公文内容方面的问题1. 语言过于口语化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庄重。
可是好多人在写公文的时候,就像平时聊天一样。
比如说“这个事儿啊,我们觉得应该这么办”,这在公文中就不合适。
应该写成“经研究,拟采取如下措施”之类的话。
2. 逻辑不清晰有些公文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比如说,先说项目的预算,然后又突然跳到项目的背景,接着又说人员安排。
完全没有逻辑顺序,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比如先背景,再目标,接着计划、预算、人员安排等顺序来写。
三、公文写作中的用词问题1. 生僻词滥用有些人觉得在公文中用一些生僻词就显得自己很有文化。
但是呢,这往往适得其反。
比如说“谫陋”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啥意思,如果在公文中用了,可能看公文的人还得去查字典,这就影响了公文的阅读效率。
2. 近义词混淆像“必需”和“必须”,好多人都分不清。
“必需”强调的是不可缺少,是一种客观需求,比如“水是人类必需的资源”;“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比如“我们必须遵守纪律”。
在公文中用错了,就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公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务文书,具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和语言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格式不规范格式是公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常见的格式问题包括:1、标题不规范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但有些公文标题存在表述不清、冗长繁琐或过于简略的问题。
例如,“关于_____的一些情况说明”这样的标题就过于模糊,没有明确指出核心内容。
2、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公文通常对字体、字号有明确规定,但一些作者可能会随意使用字体和字号,导致整个公文看起来杂乱无章。
3、页码编排错误页码的编排应该连续、准确,但有时会出现漏页、错页或者页码格式不一致的情况。
4、行间距、段间距设置不当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以保证公文的美观和易读性。
但有的公文会出现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5、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标点符号在公文中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例如书名号、括号等的使用要准确无误。
但一些公文在这方面容易出错,影响了公文的准确性。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是公文传递信息的载体,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1、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的词汇,或者对词汇的含义理解有误,导致表达不准确。
比如,“截止”和“截至”的混淆使用。
2、语义模糊表述含混不清,让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真正意图。
例如,“近期将采取一些措施”,但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时间和措施内容。
3、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结构不完整,或者存在多余的成分,影响了句子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4、语法错误主谓宾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语法问题在公文中时有出现,降低了公文的质量。
5、口语化或随意化表达公文应该使用规范、正式的语言,但有些作者会使用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述,削弱了公文的严肃性。
三、内容空洞无物公文的内容应当充实、具体,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公文写作是一种专门用于传达公共事务的书面表达方式,为了确保公文的准确、规范和权威,需要遵守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常常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公文语言的复杂性和晦涩性。
由于公文写作具有正式的属性,写作者常常会使用一些复杂、冗长的词汇和句式,导致公文的阅读理解难度较大。
公文是为了传达信息和指示行动,因此语言应足够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在公文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混、晦涩的词汇和句式,而要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把握文意。
其次,公文写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表达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公文作为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文书,它的内容应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由于表达不够准确或用词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公文的写作者在表达时应尽量使用具体的词汇和明确的句子结构,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另外,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篇幅冗长和重复的现象。
有些公文在表达某一信息时,由于使用了冗长的句式和重复的措辞,导致篇幅的过长和信息的重复。
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也降低了公文的可读性。
因此,在写作公文时,应尽量避免冗长的表述,而应追求简洁明了的句子和段落,去掉重复无效的信息,使得公文更加紧凑和有力。
此外,公文写作还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要求语言表达无误,不能出现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由于疏忽或对语法规则不熟悉,很容易出现这些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公文的写作者应对常见的语法规则和标点符号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以确保公文的语言达到规范和准确。
最后,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还包括结构不清晰和段落不连贯的现象。
公文的结构应该是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而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一)要素不全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一是随意省略事由。
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
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
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
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
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
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混用文种。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学生会讲座)第一篇: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学生会讲座)【PPT】^^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学生会讲座)【PPT】^^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学生会讲座)我们系学生会制作的一个35页得PPT讲座,觉得内容很不错,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朋友可以考下来看看,也扩充下知识面以下是PPT截图:第二篇: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公文的分类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常用公文文种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
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公司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1.决定:适用于公司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机构设立与撤销;变更或撤销公司不适当决定。
2.通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通报有关重要情况,也适用于对全系统各单位或个人的表彰与批评。
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3.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的请求指示和批准;也适用于分公司必须以公文形式向总公司的请求指示和批准。
应用范围(1)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2)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3)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4)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5)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6)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公文的分类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常用公文文种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
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公司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1.决定:适用于公司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机构设立与撤销;变更或撤销公司不适当决定。
2.通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通报有关重要情况,也适用于对全系统各单位或个人的表彰与批评。
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3.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的请求指示和批准;也适用于分公司必须以公文形式向总公司的请求指示和批准。
应用范围(1)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2)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3)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4)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5)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6)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注意事项(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3)不得越级;(4)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发,留下联系人联系电话;(5)常用结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等)。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答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通常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决策执行。
在进行公文写作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解答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正式撰写公文。
一、如何开展公文写作?公文写作应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公文的撰写目的,对于哪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沟通和决策。
例如,发起一项政策提案,通知某个部门执行任务等。
2. 收集必要的信息: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及文件,并收集和整理与公文写作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3. 制定写作计划:明确公文的主题和结构,并安排好写作时间和进度。
4. 编写草稿:根据公文的类型和格式,撰写公文的大致内容,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5. 修订与编辑:对草稿进行仔细检查和修改,确保语法正确、逻辑清晰,并注意公文的整体布局和格式。
6. 审核与签署:请相关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和签署,以确保行文的合规性和正式性。
7. 协调与传递:将公文递交给相应的部门或单位,并跟进沟通与决策的进展。
二、公文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基本要素?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 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公文的主题,一般位于公文开头的中央。
2. 发文机关:写明公文发起的单位名称,一般位于标题下方。
3. 发文日期:标明公文发起的日期,一般位于发文机关下方。
4. 正文:包括公文的具体内容,要求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结构条理清晰。
5. 文末称谓:写明公文的发起单位和撰写人信息,一般位于正文下方。
6. 正式签署:公文需要经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签署,表示同意和认可。
7. 附录:如有需要,可在公文末尾附上相关的材料、表格、法规等资料。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公文写作格式?根据公文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可以选择以下常见的公文写作格式:1. 通知:用于向某个单位或个人发布重要信息、通知事项等。
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发文机关、发文日期、正文、文末称谓等。
2. 指示:用于向下级单位或个人传达具体的操作指示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