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痤疮中医辨证论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粉刺、青春痘。
它是由皮脂分泌旺盛、毛囊口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但也会在成年人出现。
一、痤疮的病因有哪些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失调,导致毛孔阻塞、理气不畅、湿气积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论是通过外界刺激,还是通过身体内部的因素,皮肤容易受到侵害,引发炎症及病变。
尤其是青春期的人,生理发育就会带来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脾胃、肝肾等脏腑器官,从而进一步引发痤疮。
具体到个人则会产生风热、湿热、热毒等不同的中医辩证证型。
总之,中医认为痤疮是一种身体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病理表现,治疗不仅要关注皮肤表面的外在表现,还要针对身体内部的因素进行整体治疗,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痤疮引起的炎症和病变问题。
二、痤疮的症状有哪些?痤疮主要特征是出现在面部、胸部和背部的丘疹、脓疱和结节等炎症,这些症状可以对患者的外观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痤疮的一些典型症状。
1.面部痤疮:这是最常见的痤疮类型,也是最容易注意到的。
在脸上出现红色的丘疹和脓疱,通常以额头、鼻子和下巴为重点,但也可能影响到脸颊和下颚。
2.胸部痤疮:胸部痤疮比面部痤疮更为罕见。
患者可能在胸部或肩部出现类似于面部痤疮的皮肤疙瘩和脓疮。
3.背部痤疮:背部痤疮也很常见。
这种痤疮可能在背部、肩膀和上臂等部位出现红色疙瘩和脓疮。
4.细粒状痤疮:这种类型的痤疮与其他类型的痤疮不同,主要表现为大量的细小疹子,通常发生在面颊上。
5.结节性痤疮:结节性痤疮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它比其他类型的痤疮更容易在面颊和下巴形成大约1—2厘米的异常皮肤疙瘩。
6.暗疮:暗疮是一种轻微的痤疮形式,通常在面部、背部和胸部等区域上出现小的黑色或白色疙瘩。
总之,痤疮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痤疮症状,避免后期发展成更严重的病症。
如果发现出现痤疮症状,最好要尽早寻求医学专业治疗。
三、痤疮对人体有哪些威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由于其不仅对患者的外观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在严重情况下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痤疮不应被忽视。
朱良春治痤疮医案1 朱良春治痤疮医案朱良春,冀州人,自幼喜好草药,对中医医术颇有研究。
近日,他在治疗痤疮方面有了一些不错的经验,现在就分享给大家。
2 病因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出现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人群中,婴儿和老年人很少出现。
病因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加上外界的污染物、细菌等因素,导致毛孔堵塞,形成痘痘。
3 病症表现痤疮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类:1. 青春痘:颜色较浅,通常在脸庞、前胸和背部出现。
2. 红痘疮:颜色较红,痛感较明显,通常在脸部和上背部出现。
3. 脓疱疮:发红、肿胀和分泌物明显,通常在脸部和后背出现。
4. 囊性痤疮:颗粒较大,形成比较深的囊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痤疮,强调的是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以下是朱良春总结的几个中药方。
1. 黄连泻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可以清除内部毒素,减轻痤疮症状。
2. 赤芍芦荟汤:赤芍、龙胆等中草药可以清热解毒,而芦荟则可以改善肌肤状况,有助于减轻痘痘。
3. 板蓝根汤:板蓝根、甘草、菊花、连翘等中草药可以减轻皮肤炎症,清热解毒,促进肌肤新陈代谢。
5 饮食治疗饮食调理在痤疮治疗中也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食物。
1. 蔬菜水果: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可以清除身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痘痘。
2. 豆制品:豆制品中富含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可以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对控制痤疮疗效显著。
3. 鱼类:鱼类含有丰富的欧米茄-3脂肪酸,可以调节荷尔蒙水平,减轻痤疮。
6 生活习惯正确的生活习惯也是痤疮治疗的关键因素。
1. 清洁皮肤:每天定时清洁皮肤,保持肌肤清爽干净,可以减轻痤疮。
2. 饮食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
3. 避免刺激:减少熬夜、饮酒、吸烟等对皮肤的刺激,有助于减轻痤疮。
7 总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生活习惯都可以缓解痤疮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较为严重的痤疮,最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医案医话】痤疮的中医辨治总结陈燕摘要:根据痤疮的临床表现,又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面皰”、“暗疮”、“青春痘”等,本病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累过度等有关,导致痰、气、瘀、湿、热郁于肌肤,而生痤疮。
具体可分为肺经风热、心火上炎、血热郁滞、湿热蕴结、肝经郁热、痰瘀交阻、脾虚痰湿、肝肾阴虚八种证型。
关键词:痤疮;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肺风粉刺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83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155-03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晋中030600)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青春期多发,主要在颜面、颈胸、背等皮脂溢出的部位出现白头或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具有一定的损容性。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因为雄性激素和皮脂腺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还与遗传、免疫,使用化妆品,饮食刺激和内分泌紊乱有关。
故目前治疗多从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调节性激素水平等方面着手。
西药综合治疗也能收到一定疗效,但副作用不少,而且易复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有向低龄和高龄发展的趋势,小到十来岁的学生,大到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高龄患者以女性多见。
因此,它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现就其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加以探讨。
1辨证论治1.1肺经风热温病学派中有“斑出阳明,疹出太阴”之说,痤疮初起为高出皮肤的粟米粒大小的丘疹,可按手太阴肺经风热辨证治疗。
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或风寒外袭化热或风热直接外袭肺经,风热为阳邪,其性善动炎上,“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面居人体高位,肺居上焦,主皮毛,为娇脏,不耐寒热,故风热犯肺,肺经郁热不得外泄,引起局部皮肤气血郁闭,邪聚日久渐成痤疮。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1 痤疮的治疗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
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
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
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
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
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
浅谈青春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关键词】 痤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作者单位:404600 重庆奉节县岩湾乡卫生院 青春痤疮是一种好
发于面部及胸背部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呈
丘疹状,挤压后常伴有皮脂溢出,故俗称“青春痘”。笔者近几年
来,运用中医理论对青春痤疮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反复实践,疗效
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现分述于后,供大家借鉴使用。
1 病因病机
传统医学认为:青春痤疮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
以致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思虑过度,情绪激
动,烦躁不安,气血蕴结化热,或消化功能絮乱、便秘,冲任不调
致湿热凝滞于面部而成。而现代中医学认为:青春期男女由于气血
旺盛,肝常有余,素体阳热盛,营血偏热,络脉充盈,易出现气血
郁滞而发病。故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嗜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
使中焦运化失司,助湿生热,湿热循经上蒸于体表,阻于肌肤而发
本病。
2 辨证论治
用中药治疗痤疮,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可分为:
21 肺经风热型 症见面色潮红,有皮疹,可挤出黄白色脂栓,兼
见口干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宣肺热。方用:枇
杷清肺饮加减。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银花、黄连、赤
芍、白芷、苦参、贝母、防风等。
22 肺胃湿热型 症见皮疹红肿或有脓疱,口臭伴有便秘,尿黄、
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方用:
茵陈蒿汤加减。用连翘、茵陈、栀子、花粉、白癣皮、大黄、白芷、
银花、甘草等。
23 脾失健运型 症见皮疹并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同时伴有纳
呆、便溏,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濡滑。治宜:健脾化湿。
方用:参苓白朮散加减。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陈皮、
桔梗、山药、砂仁、薏苡仁、山楂、皂角刺等。
24 痰湿凝滞型 症见丘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日久融合,凸凹
不平,皮肤粗糙,舌谈胖,苔白,脉滑。治宜:消痰软坚,活血化
瘀。方用:化瘀散结丸加减。用当归、赤芍、红花、昆布、海藻、
夏枯草、陈皮、半夏、金银花、白芷、贝母、乳香、没药、穿山甲、
连翘等。
25 肾阴不足型 症见皮疹淡红,口干,便秘,舌绛红,苔薄黄,
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用黄柏、知母、
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贝母、白芷、花粉等。
在临床治疗时,不论何种证型,都必须临症加减,如:口干者加
石膏、花粉;囊肿不消者加夏枯草、皂角刺、牡蛎、穿山甲等。同
时可配合使用中药煎汤洗面:用金银花、连翘、黄连、苦参、白癣
皮、野菊花等煎成汤剂后熏洗面部,疗效明显,见效迅速。
3 病案举例
31 王某,男,20岁,营业员,2008年4月19日初诊,症状:
颜面及鼻部生痤疮半年,面色潮红,皮疹隐隐,可挤出白色脂栓,
平素大便干燥,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肺经风热。处
方:枇杷叶12 g、桑白皮15 g、黄芩15 g、栀子10 g、菊花10 g、
黄连8 g、赤芍12 g、白茅根12 g、苦参20 g、银花10 g、连翘
10 g。上方服3剂显效,6剂后疹退,9剂痊愈。
32 李某,女,17岁,学生,2010年8月7日初诊,症状:面部
生痤疮8月余,丘疹大如疖疮,反复发作,日久不消,皮肤粗糙不
平,舌体胖大,苔白,脉滑。证属痰湿凝结。处方:连翘15 g、赤
芍15 g、桃仁15 g、红花9 g、昆布12 g、海藻12 g、夏枯草10
g、陈皮10 g、半夏15 g、皂角刺10 g、贝母15 g。上方共服15
剂,已痊愈。
4 讨论
痤疮是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等处的炎性丘疹,其病因复杂,病
变虽在体表,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临床实践证明用中医药
治疗痤疮疗效明显,效果佳,并且不易复发,副作用小。治疗痤疮
不论一味的依赖药物,还应注重饮食及生活习惯的调理,保持充足
的睡眠,饮食上应少吃肥甘辛辣油腻之品,戒烟酒。多喝水,多吃
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不要使用油
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激素的软膏和霜剂,平时用温水洗
脸,不用碱性强的肥皂,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乐覌的心态,如要
保养面部皮肤,可用鸡蛋清和蜂蜜搅匀后搽于面部,可使皮肤变得
光滑有弹性。
参 考 文 献
[1]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
[3] 凌一揆.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