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与预测研究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但它们可能会因为时间、自然灾害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而受到损坏。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和预测成为了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与预测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二、耐久性评估的概念与方法1.耐久性评估的概念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是指通过对结构材料、结构设计和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混凝土结构在使用寿命内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预测结构在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耐久性评估的方法(1)实验法利用实验方法可以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估。
例如,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渗透性、碱骨料反应等性能进行测试,从而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变形、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从而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现场调查法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调查,观察结构的表面状况、渗漏情况等,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三、耐久性评估的影响因素1.材料因素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水泥的种类和品牌、骨料的种类和粒径、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2.设计因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也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尺寸、结构的荷载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使用条件因素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条件也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以及结构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四、预测混凝土结构寿命的方法1.基于经验法利用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
例如,使用经验公式计算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数,从而预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
2.基于模型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构的寿命。
例如,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从而预测结构的寿命。
3.基于实测法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监测,观测结构的变化,预测结构的寿命。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强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成为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1. 环境因素混凝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和破坏,比如气候条件、化学腐蚀、生物侵蚀等。
在潮湿的环境中,混凝土易受到水分侵蚀,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被侵蚀并加速腐蚀。
在酸雨的腐蚀下,混凝土内的水泥基质会被溶解,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生物的侵蚀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生长在混凝土表面的植物根系、细菌和真菌会对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 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以及施工工艺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比如在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混凝土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受到的荷载及变形,以及预留的防护层等,以降低混凝土的受力状态。
施工工艺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比如浇筑时的震动、密实度和成坯的养护等。
3. 材料选用混凝土的耐久性还与使用的材料有直接关系,如水泥的品质、骨料的优劣、添加剂和外加剂的选用等。
其中水泥的品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为其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透性,而骨料的优劣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添加剂和外加剂的选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方法及解决方案1. 实验研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实验研究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的侵蚀和破坏,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比如可以通过浸泡试验、腐蚀试验、冻融试验等,来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受力和破坏过程,预测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耐久性分析论文•相关推荐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耐久性分析论文当前,结构工程发展的最尖端就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以及耐久性的设计问题,可是,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水平和整体的研究成果,远远比不上国外的水平。
我国目前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空前壮大,所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工作刻不容缓,不然的话,肯定就导致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1耐久性设计因素分析1.1环境作用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时间和混凝土所在的环境是联系非常密切的,根据不同级别的建筑物来进行耐久性的设计工作,在整个设计流程中要非常关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环境。
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结构的材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会缩短使用寿命,只有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结构的技术手段,才可以更好的保证设计的使用时长的标准。
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工作,要根据整个混凝土结构所在的环境进行设计。
1.2寿命设计和普通的产品是相同的,建筑混凝土的结构拥有使用寿命。
按照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成几个部分,根据外国的建筑物的耐久性能来进行分类:要求使用寿命、预期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寿命。
1.3构造设计就是对混凝土结构的特殊部分进行耐久性的设计工作,混凝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构造了,所以,构造设计工作相当的关键,一旦没有做好构造设计工作,就会导致整体的混凝土的结构受到重大的影响,同时就会增加建筑物的维修周期和维修费用,更有甚者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时长。
1.4可修复能力设计在进行经营状态的混凝土的构成要件要进行平常的检验维修工作,怎么保持这个混凝土在进行经营的状态下保持可以自己修复的能力,是可修复能力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
进行混凝土的可修复能力的设计,不仅仅可以保证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性能和设计性能水准相差无几,同时还可以保证对于那些并没有进行可修复设计的结构增加正常的维修时间,降低维修的花费,对那些平常维修的混凝土构件有非常大的帮助。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估与预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使用性能和维修保养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所能保持的技术和经济寿命。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预测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因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大气污染、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土壤环境等。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设计和施工质量等。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在寒冷的地区,结构物需要承受低温、霜冻和冰融循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自由膨胀和收缩以及表面的龟裂。
相反,在炎热的地区,高温和紫外线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脱落和腐蚀。
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也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硫化物、氯离子和碳化物等化学物质会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龟裂。
此外,大气中的沙尘暴、化学污染和酸雨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3.地下水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例如,地下水中的钙、镁、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盐渍化。
此外,地下水中的腐蚀物质也会引起混凝土的腐蚀。
土壤环境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土壤类型、透水性、含水量和土壤酸碱度等。
例如,酸性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铁锈化,从而引起结构的破坏。
5.混凝土材料本身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配合比、坍落度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例如,混凝土中的气泡、空鼓和裂缝等缺陷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龟裂。
6.设计和施工质量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差异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材料配比的不当、混凝土的振捣不充分、浇注的不到位等不良施工操作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估方法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性能。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领域。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因此,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的研究现状1.组成材料的研究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等,这些材料的品质和配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研究:包括水泥种类、水泥的化学成分、水泥的颗粒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砂石子的研究:主要研究砂石子的品质、颗粒形状、粒度分布等特性,以及砂石子的配合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3)水的研究:主要研究水的质量、用量、用水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的影响,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冻融性能。
2.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强度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与环境的关系、混凝土材料的老化机理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混凝土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涉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分析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1. 混凝土结构的老化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老化是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混凝土结构老化时,其强度和耐久性都会受到影响。
老化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产生的。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受力情况的不同,裂缝的形成也有所不同。
裂缝的产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3.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问题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承担混凝土结构受力的主要部件之一。
由于环境中的氧气和水分,钢筋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影响,导致其强度逐渐降低。
钢筋的锈蚀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和失效。
4. 混凝土结构的碱骨料反应问题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骨料中可能含有一些具有反应性的矿物质,当这些矿物质与混凝土中的碱相遇时,会发生反应,产生一些膨胀性产物,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膨胀和裂缝的产生,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解决方法1. 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处理防水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雨水、地下水等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和老化。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水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裂缝和老化的混凝土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碳纤维加固、钢板加固、FRP加固等。
3. 混凝土结构的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定期维护包括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寿命。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损坏形式,如裂缝、腐蚀和磨损等,导致其耐久性受到威胁。
因此,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几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
1. 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其能够在设计寿命内保持安全和可靠的重要指标。
一个耐久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耐久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预测其寿命,以及发展改进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寿命。
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变化、潮湿度和化学物质的存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腐蚀和侵蚀。
其次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包括水胶比、骨料种类和质量等。
第三,施工工艺和质量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通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索多种方法来提高其耐久性。
其中一种方法是优化混凝土配比。
通过调整水胶比和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特殊的混凝土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自密实混凝土(SCC)。
这些特殊的混凝土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水涂层和防腐剂来减少混凝土的腐蚀和侵蚀。
4.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案例许多研究机构和建筑公司都致力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例如,某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了高氯离子浓度对混凝土腐蚀的影响。
他们通过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混凝土配比中氯离子的扩散和腐蚀性能,以及添加剂对防治腐蚀的效果。
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混凝土配比和腐蚀控制策略。
类似的研究还包括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如裂缝形成机理、抗冻性和氯盐侵蚀等。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结构是我们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其优点是具备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建筑和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和研究。
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预期寿命内维持其设计性能的能力,其中包括性能和形态两个方面。
混凝土结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是影响其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 外部环境(1)气候因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和收缩,从而影响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气候中的酸雨、氯盐等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产生腐蚀和侵蚀作用。
(2)土壤因素:如果混凝土结构建在潮湿的土壤中,则会受到土壤中水分、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侵蚀,从而影响其性能和耐久性。
2. 内部因素(1)混凝土成分和结构:混凝土结构不同于其他材料,不管是在建造时还是使用过程中,其性能都会因混凝土材料的成分、浇注质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裂缝和缺陷: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和缺陷是其耐久性的主要障碍。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低温或高温等,结构中的裂缝会逐渐扩大导致其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在建造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混凝土材料的研发、现场监测技术、耐久性检测技术等。
1. 混凝土材料的研发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混凝土材料的研发和优化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础和关键。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混凝土材料的研发中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自养抗裂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这些新型混凝土材料不仅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2)混凝土材料添加剂:如氧化硅、纳米硅酸盐、超细磨料、氧化铝等添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还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裂缝数量和裂缝宽度。
分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该文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进而详细研究了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点问题,旨在于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问题要点分析
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此类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起源于欧洲,主要适用于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应用于我国工程实践有着大量的不适应性,从而需要基于实践应用情况,对其做出合理的修改与调整;其二,此类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将耐久性的设计分作计算/验算以及构造这两个方面予以考量,通过对荷载作用力以及抗力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规律,达到分析结构使用周期的目的。
然而其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习惯单一破坏因素的试验研究,其与实际工程中多因素影响下的联合作用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导致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且组织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所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的关键要点分析
现阶段,发展比较成熟与科学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应当由两个方面的关键要素所构成:其一是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计算与验算;其二是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构造。
按照上述方式,推荐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过程当中,按照如下步骤予以实现:第一步是针对整个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区域加以严格分类及界定,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确定此类环境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与效应;第二步是针对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加以合理确定;第三步是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对应的耐久性设计数据加以详细计算与验算处理;第四步是按照上述步骤中所确定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计算数据,制定严格意义上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构造措施与方案。
具体而言,需要在实践工作中,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环境相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作用与效应分析: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角度上来说,按照环境属性的差异性,可具体划分为六种类型:①大气环境;②土壤环境;③海洋环境;④受环境水影响环境;⑤化学物质侵蚀环境;⑥特殊环境。
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建筑物所处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加以严格界定与划分,通过合理的评价,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整体结构可能出现的环境侵蚀影响。
目前,建议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过程当中,选定一种其主要性控制目的的环境类别进行设计考量,同时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予以辅助性考量,特别需要重视差异构件以及差异环境下,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作业的影响问题。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结
构设计有效使用寿命的确定分析: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所表现出的设计使用寿命是指以既定的维护条件为基础,以既定的使用环境为依据,以混凝土结构各项功能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为标准,所持续的有效使用年限。
自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颁布并实施以来,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将结构设计的有效使用年限作为了最为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结合实际工况,在整个混凝土结构当中,部分构件所表现出的设计使用寿命可以控制在整体性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寿命的标准以下,但对于这部分构件而言,应当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将其设定为便于更换的构件,确保其使用的灵活性。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衡量分析: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定义可以简单阐述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某一区域,或者是整体性结构某项性能的发挥超过规定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时点。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耐久性极限状态的衡量还未形成统一性的认知。
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常见的衡量标准为:出现高于极限状态部分所导致的混凝土整体结构维修费用过大(高于正常维修范围),即判定为临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
(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结构耐久性计算分析:对于我国而言,现行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当中,耐久性设计仅将混凝土结构构造要求考虑在内,对于混凝土结构抗力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未做出相应体现。
尽管在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当中给出了结构耐久性设计的
基准期标准,但这种基准期标准也并非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年限以及使用年限。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通过引入结构耐久性设计基准期标准的方式,并无法从结构耐久性计算的角度上入手,确保整个混凝土结构能够在预定时间段内保障计算验算的可靠性。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建议采取如下方法:S≤ηR。
在上述计算公式当中,将S定义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荷载设计值的规定标准;η定义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系数标准,R定义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抗力设计值的规定标准。
通过上述映射关系,可实现对整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指标计算数值的详细校验与复核。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过程当中对于结构耐久性构造措施的制定分析: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实,在诸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当中,钢筋部件所发生的锈蚀问题可以说是波及范围最大、最为严重同时也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
要想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稳定与可靠,就需要在钢筋保护层的设计方面对其加以更为严格与系统控制。
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结合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区域的划分方式,针对混凝土结构下钢筋保护层应履行的质量指标、厚度指标以及养护指标加以严格控制。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相关区域,混凝土材料表面设置一定的覆盖层以及防水层,通过此种方式,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3 结语
在混凝土结构受大气环境因素、化学侵蚀因素以及其他偶发性因素影响,并产生性能失效的情况下,则意味着混凝土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终结,耐久性周期结束。
而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角度上来说,其可以视作结构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性功能。
该文试针对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董勇.建筑构造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6):77.
[2] 滕海文,黄颖,黄峰洲,等.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1):12-18.
[3] 伍振志,杨林德,时蓓玲,等.裂缝对隧道管片结构耐久性影响及其模糊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224-228.
[4] 贺小帆,董彦民,刘彦毛,等.独立多细节结构耐久性试验寿命的统计标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38(6):715-719.
[5] 陈晓斌,唐孟雄,马昆林,等.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及氯盐侵蚀的耐久性实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7):2803-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