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地震方法技术原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8.46 MB
- 文档页数:60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井中微地震技术与应用陈泽东物探公司三大队摘要低渗透油田的水力裂缝特征决定了井网的部署、射孔的方位、压裂设计的优化等,对于储层改造起着指导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油田开发的好坏。
我们通过掌握这项技术开拓了勘探面向开发的新领域,进一步认识到水力压裂的裂缝延伸的复杂性,明确了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在指导油田开发中的井网部署、压裂优化设计、压裂后效果评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水力压裂井中微地震技术应用效果一、前言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已探明低渗透油田(油藏)共有300个左右,地质储量40×108t,占全部探明储量的24.5%,广泛分布于全国勘探开发的20多个油区,其中储量在1×108t以上的就有11个油区。
因此,对已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如何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益,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块整体压裂改造技术作为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有效方法,在各个低渗透油田被广泛采用。
因此必须对区块整体压裂改造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提高开采效益与开发水平。
低渗透油田的水力裂缝特征决定了井网的部署、射孔的方位、压裂设计的优化等,对于储层改造起着指导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油田开发的好坏。
但是目前常用的各种测试方法由于受地貌条件、井斜及仪器位置的限制,使得测试结果可信度低。
因此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对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特征进行监测与描述,对于提高裂缝测试水平、促进压裂工艺及开发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二、井中微地震技术原理及特点井中微地震技术原理起源于天然地震的监测。
水力压裂井中,由于压力的变化,地层被强制压开一条大的裂缝,沿着这条主裂缝,能量不断的向地层中辐射,形成主裂缝周围地层的张裂或错动,这些张裂和错动可以向外辐射弹性波地震能量,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类似于地震勘探中的震源,但其频率相当高,其频率通常从200Hz到2000Hz左右的范围内变化。
地震槽波勘探技术原理一、槽波原理及特征1.1 槽波形成原理矿井地下工作面指的是开采地下煤矿所设置的开采区域,矿井与各个地下工作面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由矿井井口可以下到联络巷,从而可以到达地下的各个采煤区域,即不同的工作面。
图 1 矿井及地下工作面位置示意图一个标准的工作面由四面围成,包括左右两侧的回风巷和进风巷(或者运输巷,两条巷道的名字根据矿方命名),与矿井联系的联络大巷,以及切眼。
其中切眼处连接采煤机,从而由切眼向联络大巷回采煤矿。
图2为工作面的平面展布示意图。
一个工作面赋存在地层中间,其上部顶板和下部底板分别由不同岩性的岩石层构成,与工作面内的煤层在地质和物理属性上存在差异。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会造成回采风险,威胁人身安全。
因此,提前预知危险地带是煤矿勘探的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而独特的工作面赋存状态为该工作提供了契机,我们利用相应的地球物理属性完成勘探工作。
图 2 工作面示意图由理论经验所知,工作面内的煤层纵波速度为1500-2500m/s,密度为1.0-2.0,顶板和底板多为砂岩页岩,其纵波速度大约为2500-3500m/s,密度为2.5-3.5。
顶板底版波阻抗为煤的3-5倍(图3)。
两种高波阻抗介质中夹一层低阻抗介质,而煤层和顶板、底板之间的反射系数很大,一般在0.4-0.6,或者更大,导致煤层中激发的地震波大部分能量在顶、底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并干涉,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地震波——槽波,形成机理如图4所示。
图 3 煤层与顶底板的波速、密度和阻抗差异图 4 煤层中的波传播,横(s)纵(p)波经过反射、干扰、叠加,形成特殊的导波1.2 槽波的特征槽波为一种柱面波,分为两种类型:(1)Rayligh型槽波,是p波和sv波叠加干涉形成,在x和z方向都有分量,主要为与传播方向一致的z方向;(2)Love 型槽波,主要由顶板反射回的sh波和底板反射回的sh波叠加干涉形成,在x和z方向都有分量,主要为与传播方向垂直的x方向(图5)。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摘要:井间地震最早是由层析成像技术发展起来的,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为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条件,更是结合了地面地震反射法的思想和数字处理的方法,建立了井间高分辨反射波成像方法。
并将地面地动的叠加和偏移等手艺应用到井间地动中,从而能得到了分辨率很高的反射剖面。
关键词:井间地震解释方法井间层析成像一、井间地震技术及特点与常规地震方法相比,并间地震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利用井间地震成像资料可以对地层、构造、储层等地质目标进行精细解释,其精度是地面地震资料的数倍。
无论是在工程勘察还是在浅层地质调查中,井间地震技术都有很大应用,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井间地震技术包括井间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等几方面。
井间地动数据的收集必要有特别的装备:井中震源、井中检波器、数据传输体系与领受仪器。
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目前主要包括:常规处理、成像处理(层析成像、反射成像)两大部分。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所用的方法基本与地面地震相同。
原理图如图一。
与地面地震比拟,井间地动方式具备能量传布间隔短、靠近探测方针、避开低速带等特色,是以,收集到的数据具备较高的频率和信噪比。
井间地震的分辨率比通例地面地动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已知的最高主频可达400Hz,高截频可达800Hz)。
井间地震技术具有独具特色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检波器较着在井中,地表低速带对地动旌旗灯号高频成份的接收感化大大下降,接收到的地动旌旗灯号的频率更高。
(2)在地下深部领受旌旗灯号,避开了地表低速层中的滋扰波,大幅提高了有用波的信噪比,有利于更较着、更活络、更直接地表示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
(3)井间地动发言,不伏贴观察到上行的反射波,并且还能接收到下行的反射波。
由因而在地下地层内部观察地动子波的转变,为成立合适颠簸道理的情况和钻研地下介质中地动波场的现实转变供给了一个有力的前提。
二、井间地震资料的特色及诠释方式井间地震成果资料丰富,可利用的波场信息多,井间层析成像通过地震数据来重建地下介质的速度或品质因子等参数,得到高分辨率的地下介质速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