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7.35 MB
- 文档页数:15
油茶栽培研究的现状与我省油茶发展对策路 放1 傅 军2(1固镇县林业局 233700;2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 油茶(ca m ellia oleif era)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
具有2300多年的历史,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安徽、湖北、河南、海南等17个省,现有栽培面积5800万亩,年产茶油22万吨。
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油茶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和工业等领域。
果壳可以用来制碱、栲胶、活性炭等,茶饼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
茶油可制取油酸及其酯类、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也可制成硬脂酸和甘油。
茶籽榨油后的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还能通过粉碎作生物杀虫剂、机床的抛光粉和水泥防冻剂等。
茶壳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加工处理后可作活性炭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材料。
茶皂素是新型低毒高效农药的主要配料之一,也是医药上洗涤用品工业、乳化剂工业的极佳选料。
油茶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农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也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经济、生态效益俱佳。
1 油茶栽培的发展研究现状我国从事油茶栽培研究的主要有亚林所、亚林实验中心和主要产区的各级林业科研机构。
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栽培研究正在向深入发展。
111 种质资源油茶发展的主要省份相继开展了种质资源普查、品种与类型调查、地方品种、农家品种调查、制定优树选择标准,确定优树优株、测选优良无性系和杂交育种工作,选出了一批优良的品种和材料。
亚林中心选育的长油8号8个优良无性系表现为早实丰产、稳产、出籽率高、含油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
江西省至1992年累计评选出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56个,其中赣石84-8单产指标为122177kg/亩,25个高产无性系的品系平均亩产茶油达到64114kg,且高产稳产。
177油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些年为了发展特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对油茶产业尤为重视,对油茶造林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为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实际的油茶造林过程中,存在缺乏规划、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造林效益,无法实现预期的造林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制定科学的造林方法,解决油茶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油茶林的良好生长,提高油茶产量和造林效益,推动我国油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江西油茶资源现状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江西、湖南、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区,其中江西油茶林分布广泛,是全国油茶原产区和两大中心产区之一,油茶总面积为1120万亩,占全省经济林的77%以上,仅次于湖南省份。
袁州区是江西第一大油茶县区,油茶林面积高达82万亩,除此之外,油茶林面积超过50万亩县区的还包括遂川、上饶和丰城三地,在全省18545个行政村中,有油茶分布的村落高达9266个,是全省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1]。
江西省分布有多种油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普通油茶,其次为小果油茶、红花油茶等,用于栽培种植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石市红皮油茶、观音桃油茶等10多个品种。
目前江西省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油茶产业,并且建有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保存有42个优良油茶品种,并且全省各地建有采穗圃共22处,总面积高达4000亩,每年可生产1.4亿株良种苗木,为大面积营造油茶林提供了有力支持。
2.油茶造林存在的问题2.1缺乏统筹规划我国政府对油茶造林尤为重视,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扶持,但是在实际造林过程中,因缺乏统筹规划引起的造林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乡镇、行政村没有将油茶造林作为重要议事日程,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将国家政策进行落实。
普通群众对国家政策不够了解,没有积极参与到造林计划中,对造林工作不够配合;农村人员外出务工现象较多,留守劳动力不足以保证油茶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广西作为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区。
为了了解广西油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我们进行了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我们访问了广西当地的农户、茶企业和政府部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三、油茶产业概况1. 产业规模:广西是中国的主要油茶产区之一,油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左右。
其中,贵港、桂林和柳州是广西油茶的主要产区。
2. 品种和质量:广西油茶主要品种包括广东大叶种和云南早产种。
油茶的油含量高、质量好,被称为“绿色黄金”。
3. 产业链:广西油茶产业链包括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茶农种植油茶,并将油茶果实卖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将油茶果实加工成油茶油、油茶脂和油茶茶叶等产品。
四、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1. 发展成绩:广西油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2. 存在问题:(1) 品质不稳定: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和采收、加工环节存在问题,部分油茶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2) 缺乏标准和认证:目前,广西油茶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3) 市场营销不足:虽然广西油茶有着优质的产品,但目前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
五、发展对策和建议1. 加强技术培训:广西油茶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加强采摘、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建立标准和认证体系:广西油茶产业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依托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
3.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广西油茶产业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市场。
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陈照亮 郑军 袁毅平江县林业局,湖南岳阳414500摘要:油茶产业包括油茶栽培、种苗繁育、林下经济等第一产业、茶油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第二产业和油茶文化、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
根据平江县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低改一批,理顺经营关系、提质一批,推行“良种良法”、新造一批,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一批,强化品质品牌意识、整合一批,加大培训力度、发展一批。
关键词:油茶;产业;问题建议。
一、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油茶是我国独特的油料树种,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栽培油茶不仅能增加绿化面积,保持水土,同时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积极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平江县是全国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也是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共有油茶林54.3万亩(其中老油茶林46.8万亩、新造良种油茶林7.5万亩)年均产茶油4500吨,近年来先后成立了油茶公司、种植合作社13家、有专门从事油茶林培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年总产值达6.2亿元。
二、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平江县油茶林面积大,有54.3万亩之多,资源丰富,目前,除10万多亩正常经营、亩产油20公斤左右外,大面积的油茶林荒芜,平均亩产油仅3-5公斤,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1经营理念落后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大部分林农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食用需要,基本依赖“天种天养”,生产沿袭原始的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种植技术,对油茶林抚育管理不到位,不摘茶籽就不进山,没有树立靠山吃山、培育经营油茶发展绿色产业的观念。
2管理粗放平江县是山区县,大部分油茶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上,栽培、抚育、采摘,无法进行机械化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目前,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因缺少劳力长期粗放管理,大面积油茶林荒芜、老化、品种混杂,导致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低。
油茶种植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油茶是中国传统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其茶叶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制作成油茶树油和茶籽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茶种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油茶种植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油茶种植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栽培技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支持。
目前很多种植户在刚开始接触油茶种植时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导致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 市场信息不畅通由于种植户对于市场需求的信息不明确,导致在种植油茶时往往盲目跟风,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这样一来,种植出来的油茶产品很难找到销路,从而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3.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油茶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由于缺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支持,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使得油茶产量大大降低。
4. 缺乏品牌建设大部分油茶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之初就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产品在市场上就很难立足,容易被一些没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所替代。
二、油茶种植推广对策1.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油茶种植技术的培训,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育苗技术,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各级农业部门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可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让种植户之间相互学习。
2. 完善市场信息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发布体系,提前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调查,让种植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鼓励种植户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共同销售产品,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支持。
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系统,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产量的损害。
4. 品牌建设加强对油茶品牌建设的宣传和引导,提高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鼓励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玉屏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姚云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8期摘要:油茶作为玉屏县重要的经济林作物,对优化产业转型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玉屏县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低产林改造规模大、后续发展资金缺乏、加工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产品单一、缺乏中高端产品等问题;为优化产业发展提出培养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地区特色品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低产林改造等措施。
关键词:油茶;油茶产业;玉屏县一、油茶产业发展背景油茶是中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树种,受气候、土壤、降水等相关重要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低山丘陵地带为主,种植海拔垂直分布范围多为500~700m 之内,广泛种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福建、重庆、安徽、陕西等地区;其间分布有著名的武夷山、太行山、井冈山、雪峰山、南岭及秦岭等重要山脉,在部分种植区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种植海拔可上升至1000m。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和丘陵地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级油料,与棕榈、油橄榄、椰子并称为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植物,与乌桕、油桐、核桃同属于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作物。
油茶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左右,茶油不仅容易被吸收而且维生素E含量较橄榄油高出一倍,总体营养价值比橄榄油、花生油以及菜籽油等其他草本食用油高,食用后容易被身体吸收,在我国被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为加快促进油茶产业发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明确油料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胡麻、油葵、油茶、油橄榄等作物生产,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单产水平。
?譹?訛2008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中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
都安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韩俊严,韦林,李运飞,黄麟凯(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河池547000)油茶产业作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的“八大扶贫产业”之一,得到重视和大力发展。
简要阐述了都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油茶产业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都安乃至其它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油茶产业;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广西都安1.3政策扶持2017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6],2019年河池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河池市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2019-2035)》(河政办电〔2019〕43号),都安县也出台了《都安县扶贫产业油茶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县新增种植油茶面积5333.28hm 2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在百旺镇、拉烈镇、板岭乡、下坳镇、永安乡、三只羊乡、拉仁镇、加贵乡、安阳镇9个乡镇。
2油茶产业发展主要做法2.1“示范基地+”能人,回引人才兴产业都安采取“党旗引领、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回引了拉烈镇优秀青年罗东洋返乡牵头组建广西都安刁江古镇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7年,该合作社在拉烈镇启动了都安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覆盖拉烈镇加佛、福言、岜旺等村的低山丘陵,带动了周边农户1585户参与开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7户。
已落实地块733.33hm 2,修建道路5km ,建成蓄水池3个,完成整地挖坎533.33hm 2,种植岑溪软枝油茶440hm 2,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
2.2“支部+”群众,散户抱团谋发展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方向,都安在油茶产业发展上创新思路,通过党员带头,在村民内开展土地流转,集中和连片承包方式,大力鼓励和推动群众参与油茶种植。
积极搭建党建资源共享平台,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和多次邀请广西林业科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增强了群众产业致富信心,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发展路。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750 kg//hm2以上,有的在 1050 kg//hm2以上。此外,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 贵州省还开展了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 2.3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不 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探索出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 的众多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油茶有机生产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 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 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作社以及引导企业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促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4加工利用 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 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最适合于东方人食用的优质食用油,深加工可制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 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盆景雕刻、砧板、生产生活物品 木柄等;茶树开花量大,花香,树常绿,可作庭院绿化树和蜜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油茶果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油茶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也逐步成熟。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 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 424.83万t,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t,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 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t、茶 皂素1.86万t。 2.5经济效益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 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国内初制茶油已由10年前的10元/kg上升到现在的40-50元/kg,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 路攀升,价格已上升到6000美元/t以上,精炼茶油甚至高达1.2万美元/t(见《规划》)。20世纪初以前,我国每年都把茶油作为一宗出口创汇的产品。1921- 1937年,我国共出口茶油33500 t,平均年出口2 480 多t。20世纪80年代以来,茶油取消了统购统销,出口量不大。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 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越来越多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国内企业也逐步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远销海外。 3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老化产量低下,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一直采用实生种苗繁殖, 这部分面积占我国油茶生产面积的绝大部分,这也是我国油茶一直以来产量低、效益低、加工原料缺的主要原因,由此影响了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直到近年来,我国"六五"、"七五"期间选育的良种才开始结合工程进行规模化造林,但从总体来说比例仍然很低。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 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 (系),但由于缺少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的资金支持,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 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 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3.2技术研发推广力度不够,缺少高产技术示范 不少地方仍按传统油茶生产方式种植,经营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种植。大部分群众种植油茶定位于自家生活需要,没有树立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油茶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较少,林农对高冠嫁接、整形修剪和肥水调控等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能正确指导林农栽培管理的技术人员,油茶科技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林农的需求反差巨大,林农接受技术培训远远不够。很多地方的油茶种苗繁育技术需聘请外地技术人员,不利于油茶产业长远发展和日益繁重的建设任务。 3.3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茶油加工处于低水平的粗加工阶段,产油区大多采用作坊式土法榨油,出油率低、杂质多;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也不是很合理,产品科技含 量低,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很多加工厂的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差,加工出来后短时间内附加值就大大上升,茶油品质变劣。油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近十年来发展较快,但从整个产业来讲还需全面提高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多数加工企业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延伸到精深加工领域,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由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离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还有一段距离。 3.4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关产品认知度不高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 500 t,用汇2 000多万美元, 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 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3.5后续扶持政策不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20世纪中后期我国曾大规模发展油茶,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造林和抚育管理经费标准低,集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油茶林效益低、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大面积油茶林被砍伐,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与此同时, 油茶良种造林及现有林低产改造的前期投入很大,一 般需要4年才始花始果,7-8年才进入盛果期,一般林农较难承担。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种植补贴,但在如此长的管护期内林农看不到效益,如何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苗木保存率,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油茶产业发展潜力 4.1 丰富的林地资源是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 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1920万hm2无林地中,有宜林地1713万hm2,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359万hm2(见《规划》)。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地保障。 4.2育种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 "六五"、"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的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改造模式和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扩繁技术的突破,低产林改造模式的逐步成熟,丰产无性系栽培技术的完善,油茶质量安全控制栽培技术的显著进展等,加上以高产、优质、高抗 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建立的一批高产、早实、丰产无性系栽培示范园、油茶基地以及油茶发展新模式,将为油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3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油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茶油作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高档植物油,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社会老龄化,消费群体将逐渐增加。目前 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t,年人均占有量0.2 kg,仅 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17%,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20kg的水平,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 kg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在250万t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4.4新前景为油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油茶所含的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黄酮类等 多种活性物质,在开发新药物、新化妆品方面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如茶皂素不育剂对健康性成熟雄性小鼠有较强的体外杀精和体内抗生育功能,完全可以代替比盖苯醇醚和醋酸苯汞,可进一步开发成体外杀精避孕药和环境友好型鼠类抗生育药剂; 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对尼群地平、黄芩苷、尼美舒利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明显,其作用接近或超过氮酮, 为新型天然透皮促进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国内已研制出茶籽姜蜜糖浆,对支气管炎、哮 喘、水肿等病症有明显疗效。同时,发展油茶产业 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荒山荒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造林和对现有林分改造将逐年增加区域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 土流失等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