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机插秧大棚育秧技术介绍湖南二一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育秧前准备工作:1.育秧棚及育秧地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为55m*6m*2.1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与棚之间开好1m*0.5m的排水沟,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棚内中央留一条40-50cm过道,有条件的可铺设水泥砖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棚内中央离地70cm处挂好温度计,以观测棚内温度。
2.地坪、水、电:大棚附近选择地势平坦处根据大棚数量和播种流水线台数建好一个播种工作间;为方便播种流水线正常工作,要求工作间附近有充足水源和220V直流电。
3.育秧基质准备:按每袋基质土(50L)装填13-14盘的比例备好基质土,基质土要求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pH值在4.5-5.5范围内;土壤颗粒直径控制在2mm左右;氮、磷、钾三要素俱全;土中不能含有粗砂和小石块等硬质杂物,以防损坏插秧机零部件。
4.育秧盘的准备:育秧盘可采用软盘和硬盘,规格为58mm*28mm*25mm,底部必须留有280—300个透水孔,防止浇水的时候由于不透水导致根的腐烂。
按照18盘/亩的比例备好育秧盘。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1.品种选择:种子质量必须保证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2.晒种:在浸种前尽可能选晴天晒种3-4小时或半天,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3.选种:用清水选种,浮出的秕谷捞出,不饱满的种子要充分利用,实行分别催芽播种,重点护理以培育出整齐键壮秧苗。
如种子充足则不必利用半实粒种子;常规稻可用低浓度盐水浸种。
4.浸种、催芽:用清水洗净种子后,放入清水中先预浸12小时(预浸期间要每隔4-6小时左右换水一次,并洗净种子),使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萌动,再用300倍强氯精药液和100ppm烯效唑(具体做法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浸种12小时,消毒药液应高出种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间不换水),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残留药液干净。
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摘要:近些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动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因此很多先进种植方法正在普及,以此来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但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提升还需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部分地区依旧采用传统水稻栽培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粮食安全,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伴随我国生产技术和科学观念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运行势在必行。
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水稻自身、环境以及人员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国家科研单位和水稻栽培人员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反思、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突破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而最终达到水稻增产的目的。
1选择优质稻种为提高稻种发芽率和产量,在种子选择时必须考虑其地区和气候的适应能力,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
在进行种植时要有选择性:筛选饱满没有虫害的种子,选出品质优良的种子;将所选出的种子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中晒制,通过晾晒提高种子吸收水分的能力,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消毒与杀菌;晒制后将种子浸泡在预先准备好的消毒液中,反复消毒清洗,将种子中潜在的病菌彻底消除干净,促进种子生长发育。
2做好水稻育苗工作为确保移栽后的稻苗正常生长,须做好育苗工作。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育苗地宜选地势较高且较平整的区域,土质透水性良好,此外,还需根据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种植床土,栽后要压实土壤,促使水稻的根系向下生长。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植株的长势具有显著影响,必要时要提前对土壤进行改良。
3做好水稻秧苗的移栽工作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种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当水稻秧苗长至5~6叶期的时候,移栽为宜,因为旱育秧根系发达,如果秧苗过大,在起苗时很容易造成根系的损伤,而影响水稻后期的生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前的3~4天,通常需要即按照施尿素1.5kg~2kg/667m2,以用作送嫁肥。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国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那么水稻的栽培方法和技术就成为了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种名为泉糯669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泉糯669品种泉糯669是一种江淮平原地区适宜栽培的中糯稻品种,具有生长旺盛、耐旱、抗倒伏、产量高等优点。
同时,在加工成米饭后,它也能保持较好的粘性和口感,是非常适合民众食用的优质稻米。
二、选择适当的田块和时间在选取田块时,应优先选择积水比较好、土壤肥沃、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同时,还要注意避开低洼、湿润气候条件下易积水的地块,避免发生水稻病虫害和倒伏等现象。
关于种植时间,一般来说,对于江淮平原地区来讲,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在4月下旬至5月初。
这个时候气温适宜,土温较高,水稻在这个时期生长速度快,秧苗成活率也就会高。
三、采用机插秧技术机插秧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插秧的种植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插秧技术更加快捷高效,不仅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可以实现精准稀植。
首先,在选用泉糯669品种基础上,应该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来完成机插秧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推荐使用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来完成插秧操作。
具体插秧步骤如下:1、将秧苗整齐地摆放在插秧机的挡板上。
2、开机,慢慢地推动插秧机前进。
3、插秧机在移动过程中,会自动将秧苗插入土中的准确位置,完成插秧。
4、完成插秧后,进行铺肥施水,保证秧苗的生长发育。
四、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也是关键的一环。
具体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下:1、浇水: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适量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天气时要及时进行灌溉。
2、松土:松土可以促进土层透气性,有助于根系生长,可以通过运用松土器在田间进行松土。
3、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环节。
在肥料的选择上,一般选用速效性肥料进行追肥,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机插秧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我县机插秧水稻已栽插完毕,先后进入田间管理期。
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是确保机插水稻取得丰收的关键。
下面针对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活棵分蘖期
活棵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主要是长根、叶和分蘖,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主,这一时期的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壮株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初期水层管理上,要坚持浅水活棵、分蘖,这样有利于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强大根系。
机插结束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水深3cm 左右以不淹没秧心为最佳。
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
机插水稻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插后10天左右)。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主要时期,机插水稻的特点就是分蘖数多而集中。
由于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插后初期吸肥能力不如手插秧,为此,分蘖肥施用应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
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要坚持肥药混用,以达到追肥、除草、治虫的三重效果。
为此,一般在栽插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是每亩用尿素5-8公斤,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3-5小时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cm后撒施。
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
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处理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药害。
在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或25%复合肥12-15公斤。
若稻田肥力水平高,底肥足,要防止群体发展过快,封行过早,以致最高苗数虽多,但成穗率低,因而不宜多施分蘖肥,以控制前期稳健生长。
这时期要配合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cm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目的。
二、拔节长穗期
拔节长穗期是指分蘖高峰期前后,开始拔节于穗分化前这段时间,此期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
栽培目标是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通过搁田控氮,改善根际环境,促进颖花分化,防止颖花退化,以达到壮秆大穗的目的。
1.适时轻搁田,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潜
适时适度多次轻搁田,是提高成穗率、强根壮秆,为形成大穗打基础的关键技术措施。
机插水稻的开始搁田期与常规手插稻一样,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
“苗到不等时”是指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俗称够苗)时,即应开始脱水搁田,“时到不等苗”则是指无论总茎蘖数多少,到了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即应开始搁田。
由于机插分蘖势强,分蘖期长,在栽插质量和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可造当提早至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搁田。
机插秧够苗期的苗体小,分蘖也小,对土壤水分敏感,应特别强调轻搁,每次搁田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导致亩穗数不足。
一般经多次断水,便可使土壤沉实硬板,站人留脚印(不陷脚),叶色褪淡显“黄”。
经3-4次反复后,就能达到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和无效分蘖的目的。
搁田后的水管理与常规稻基本相似,要坚持浅水灌溉,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达到清水硬板的要求。
2.正确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花肥主要是促进稻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0-3.5叶左右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140%-150%,且叶色正常褪淡,可亩施尿素7-9公斤,若叶
色较深不褪淡,可推迟并减少施肥量;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不足预期穗数的130%,叶色较淡的,可提前3-5天施用促花肥,并适当增加用量;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的150%,且叶色褪淡,促花肥用量应酌减,并适当推迟使用;若叶色较深也可不施。
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5-1.2时施用,具体施用期应通过剥查10个以上单茎的叶龄余数确定,当50%的有效茎蘖叶龄余数不超过1.2时为追施保花肥的适期。
用量一般为7.5公斤/亩尿素,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10公斤/亩;相反,则少施或不施。
三、开花结实期
此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栽培关键和目标是要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以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饱子的目的。
水稻出穗后一般不需再施肥,如叶色明显落黄,可每亩用尿素1公斤和适量的叶面肥,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在水管理上,由出穗至其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即再上浅水层。
在出穗25天以后,根系逐步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宜采用间歇灌溉法,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脚印塘无水),
且落干期应逐渐加长,灌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成熟,此间应防止断水过早,要坚持运用养老稻的成功技术,以达到延缓根系衰老,提高稻株抗倒性、结实率与千粒重的目的。
四、病虫防治
机插水稻病虫害防治同手插普通水稻没有明显区别,可以参照水稻机插秧专栏中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之水稻虫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