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期刊排名
- 格式:pdf
- 大小:98.91 KB
- 文档页数:2
定量内容分析法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的运用以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论文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定量内容分析法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以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论文为例,深入分析定量内容分析法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实践运用及其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定量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CSSCI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定量内容分析法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推动定量内容分析法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更广泛应用,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为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理论框架定量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和系统抽样原则,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处理,以揭示信息特征和传播规律的研究方法。
在新闻传播学中,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媒体报道的议题设置、情感倾向、框架构建等方面。
本文将以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论文为例,探讨定量内容分析法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具体运理论框架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新闻传播领域,定量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媒体报道的数量、频率、主题、态度等,以揭示媒体对不同议题和事件的报道偏好和倾向性。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媒体之间的议程设置和框架构建,以及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关系。
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论文代表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代表性。
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定量内容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定量内容分析法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趋势。
需要确定具体的分析维度和量化指标。
在定量内容分析法中,常用的分析维度包括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态度等。
量化指标则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具体设定,如使用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处理。
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
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
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
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
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
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使得《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
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
《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在1934年11月13日,国民党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副刊《自由谈》《申报》副刊,堪称现代文学史。
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
创办前期,其内容以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为主。
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
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
2009年第1期第17卷(总65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 F SJ TU (Ph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No.1,2009Vol.17SUM ,No.65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徐 剑(6),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 、CN KI 两个主流引文数据库的研究徐 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CSSCI 、CN KI 两个数据库被引证的现状,找出了新闻传播学自1978年~2007年30年以来的高被引论文,比较两个数据库的引证特点,并对发现的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的领域分布、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等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目前在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科新兴、外在保守等共性问题。
关键词:引文分析;高被引论文;新闻传播学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9)01006308一、问题的提出继承性和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特征,无论是理工医农等技术科学,还是人文艺术政法经管等社会科学,皆是如此。
而引证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文献指标,一方面反映了该科学文献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又通过标准量化的科学文献规范为后来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创新扩散的传播便利。
基于此,引文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评价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于1955年创立了系统的引文索引理论,[1]1972年他又把引文索引工具引入到期刊评价,[2]从而为客观评价作者、期刊、论文这三个最重要的科学研究要素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研究工具。
在新闻传播学科领域,有些学者开始用这一研究工具来分析学科的发展,如徐剑利用CSSCI 的发文数和被引数,设计了一个对作者的学术力量化指标,找出了当前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核心作者群;[3]肖燕雄运用国内另一范围更大的数据库(CN KI ),对中国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引文情况做出了综合分析;[4]段京肃则利用了CSSCI ,对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2018年新闻与传播考研学校排名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媒体处在“盛行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正因如此,网络媒体行业急需大批通晓媒体和网络知识、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来开拓市场,在远未饱和的市场上抢滩登陆,打造未来数字时代的“传媒航母”。
这也带起了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报考热潮。
本文勤思考研网为大家整理出了开设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的各院校的排名、分数线、报录比、考试科目等内容。
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报考哪所学校,希望在对比院校的以上各项因素后,能够确定报考的范围。
加入新闻与传播考研群,了解各大院校研究生考试初试复试的小秘密1464-37967【学科门类:05 文学;一级学科:0503 新闻传播学;专业名称:050300新闻传播学】【学科门类:05 文学;一级学科:0552新闻与传播;专业名称:055200新闻与传播】一、2018年新闻与传播院校排名以下是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硕士的院校排名,考生在择校时可以作为参考1、学硕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学校数5★981 中国传媒大学100.0002 中国人民大学79.412 5★983 武汉大学59.973 5★984 复旦大学54.749 5★985 四川大学49.150 5★986 浙江大学47.730 4★987 暨南大学47.678 4★988 南京师范大学44.821 4★989 华中科技大学40.750 4★9810 北京大学39.510 4★9811 厦门大学38.118 4★9812 清华大学36.903 4★9813 上海大学36.741 4★9814 安徽大学34.961 4★9815 山东大学34.686 4★9816 河北大学32.611 4★9817 湖南大学32.172 4★9818 南京大学31.177 4★9819 华东师范大学31.131 4★9820 西南政法大学30.820 4★98 2、专硕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学校数1 中国人民大学5★50100.0002 武汉大学96.273 5★503 中国传媒大学94.143 4★504 南京师范大学74.187 4★505 暨南大学73.857 4★506 四川大学68.546 4★507 浙江大学56.113 4★508 复旦大学54.778 4★509 北京大学53.024 4★5010 清华大学49.552 4★50注: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二、新闻与传播分数线【勤思考研网整理】分数线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备考难度,是择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新闻学概论》学习参考文献1、专业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韦尔伯•斯拉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新华出版社;《公众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媒体与民主》,(英国)约翰•基恩著、刘士军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探索新闻》,舒得森著,台湾远流出版社;《美国新闻史》,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沃纳•赛佛林/著,华夏出版社;《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的论文集》,詹姆斯•W•凯瑞/著,华夏出版社;《新闻:政治的幻象》,(美国)W.兰斯•班尼特/著、杨晓红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论出版自由》,弥尔顿著,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三联书店,2003;延伸阅读《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查尔斯•霍顿•库利著,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 《聚焦〈焦点访谈〉》,郭镇之、赵丽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冰点故事》,李大同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新闻道德评价》,罗恩•史密斯/著,李青藜/译,新华出版社,2001;《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卜卫著,新华出版社;《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美国自由的故事》,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托德•吉特林著,张锐译,胡正荣校,华夏出版社,2007;《自由主义》,李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马丁•沃克,新华出版社,1987年;《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创新的扩散》,埃弗雷特•罗杰斯著,辛欣译,郑颖译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市场新闻业》,约翰•H•麦克马那斯著,张磊译,新华出版社,2004;《第二媒介时代》,马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党生翠、金梅、郭青译,初广志审校,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张雪峰新闻传播专业解读张雪峰是中国著名的新闻传播专家,他致力于研究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从他的学术背景、主要观点和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影响等方面对张雪峰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张雪峰的学术背景。
张雪峰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系,之后在北京大学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
他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多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他还曾担任《传媒与社会》和《国际新闻观察》等学术期刊的主编,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雪峰的主要观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他认为,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人,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他看来,新闻传播学应该关注人的需求和心理,对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他提倡新闻传播要具有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为人们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
除了“以人为本”,张雪峰还提出了很多其他重要观点,如“价值规范的多元化”、“信息传播与文化多样性”、“权力、市场与专业化”等。
他认为,传媒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不应将自己定位为道德教育的角色,而是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意见,让公众自主评判和选择。
此外,他强调了权力、市场和专业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认为这些因素在新闻传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张雪峰的观点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传媒从业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应该始终将公众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
此外,他强调了新闻传播应具有人文关怀,这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使他们保持对社会公正、公平和公共利益的关注。
其次,张雪峰关于“价值规范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与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提醒人们要对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进行尊重和包容。
在信息社会,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不可避免,新闻传播专业要学会如何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和传递这些信息。
2020-2021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南京师范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于1964年,迄今已经50余年。
学院专业设置齐全,学科层次完整。
学院下设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影视摄影系等5个系,面向省内外招收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本科生,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类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
学院拥有新闻学博士点1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广播电视(艺术硕士)2个专业学位点。
自2001年以来,新闻学科连续获得“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被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唯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方向:01(全日制)全媒体传播02(全日制)广告设计03(全日制)编辑出版招生人数:45人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 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科目:F017新闻传播业务前沿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新闻学基础、写作二、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理论教程》,骆正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新闻史》,方晓红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或《中国新闻史》,方晓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新媒体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分析作者:邓备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12期一引言何为新媒体?迄今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媒体研究也正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目前,新媒体研究的综述不少。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掌握新媒体的研究现状有一定帮助,但是,这些研究往往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览型的介绍,归纳、总结的主观性较强,得出的结论准确度不高。
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探究新媒体的研究状况,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良好起点。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达到评价、预测科学发展趋势的目的。
图书情报学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品质论文不是最高被引论文,但都高于学科平均被引,而最高被引论文的品质不能肯定最优,但一般具有广泛影响。
高被引论文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风向标。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新媒体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实际上也是高影响力论文进行分析,试图了解目前新媒体研究的主题、刊物、年代分布以及作者等特点,用数据来让大家对新媒体的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便于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准。
二研究方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下简称“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7660多种重要期刊,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各学科领域学术期刊文献权威性检索工具。
本研究在CNKI的学科领域中选择“信息科技”下面的“新闻与传媒”以及“出版”两个子库,检索途径为关键词输入:新媒体,获得记录4817条。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除了指定数目以及必看的几本国内学者非常经典的专著以外,我看过而且觉得比较有用的按照推荐以及必看程度排序《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中华传媒网这本是的好处是它是类似与笔记的形式,按照传播者,渠道,符号,受众,效果,批判学派,研究方法这样的专题汇编的,还有很多历年的题目作为参考,指示出了解题思路,可以在最后阶段结合自己的笔记一起进行背诵。
应付名词解释绰绰有余了,当然简答和论述要是只按照这个来答估计会太过简单。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德弗勒洛厄里人民大学出版社经典中的经典,虽然近些年来经验学派不是很热,但是作为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掌握,估计最多最多会出到一个简答(应该也要结合实际,单纯考察的可能性不大)。
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十三座里程碑,都是基础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翻译的也很顺畅,时间不够可以只挑一些比较热门和重要的看一下,涉及到很多的传播方法,根据自己要报的方向取舍。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一个系列的几本小书都很好,这本是传播者,就是冲着这个也要看看,其实也是提示了另外的一种阐述传播理论史的角度。
我觉得上完研究生最后基本上是要往传播者的方向发展,所以研究生考试中应该有意要考察相关的方面,所以看到有关传播者的都比较敏感。
《传播·文化·社会》杨击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介绍文化研究学派的专著,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有很多的例子,看起来很很轻松。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终于知道巴特,本雅明,莫利,霍尔等人长什么样子了(P.S.本雅明拍得很帅,一看就很有“欧洲最后一位学者”的FEEL)。
我个人感觉很容易看进去,也很快就能看完,书的字号很大,字体舒服,纸张舒服,版式设计也很好。
能够悦读,读一读心情也不错。
文化研究最近比较热门,出个简答或者人名的名词解释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书能增加点背景知识,可以跟专题精编结合着看。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讲的是传播渠道,主要论述的是技术学派。
基本书单罗列如下:关于新闻传播史论(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传媒经济学五门学科):《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著《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等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传媒变革力》喻国明《传媒新视野——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喻国明《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陈力丹(每年一本,各位童鞋请注意2012年的,大约五月就会上架)《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中石化出版社关于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关于杂志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新闻与写作》关于各书目大致介绍:(1)《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是新闻传播考研学子必读首选教材,更是各位跨专业考生的入门之作,因其浅显易懂,案例丰富,故而大家阅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也会由此产生些许对新闻传媒业的兴趣哈。
这本书是陈力丹老师于2008年所著,而从2009年开始,便已有考研试题皆出自此书,而且所占分值均不少。
所以,能够熟读、精读此书,对于考研拿分甚为划算,对于你建构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也善莫大焉。
在下以为,这本书请细心看过5遍以上,对于每一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在考试前应做到烂熟于心。
(2)《新闻理论教程》:这本书是杨保军老师苦心孤诣之作,因其学习哲学出身,故而重视逻辑思维,故学科框架脉络较为清晰。
但这本书较为抽象深奥,且与新闻工作一线联系不甚密切,案例也不甚丰富,故而阅读起来常觉枯燥难耐,但对《新闻理论十讲》不失为较好的补充,相信看过此书,你不会再认为新闻无学哈,这本书请至少认真阅读一遍。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指导业务:业务这块不怎么好复习,在正式备考之前看看中外著名业务的书,再结合一些实习就行了,备考时时不时看一些报纸就差不多了吧,平时也练点点。
从现在起业务可以看的书: 国外的大牛: 1、[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七版)》,宋铁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美]梅尔文·门彻著:《新闻报道与写作》,展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3、[美] 谢丽尔·吉布斯、汤姆·瓦霍沃著:《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姚清江、刘肇熙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4、[美] 杰里·施瓦茨著:《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曹俊、王蕊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5、[美]多萝西.A.鲍尔斯、黛安.L.博登著,《现代媒体的编辑技巧》,李矗,陈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
6、[美]康拉德·芬克著:《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柳珊、顾振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人大的老师出的书: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已不再指定具体新闻学考研参考数目。
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
2008年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版。
《当代新闻理论》,郑保卫,新华出版社,2003。
21世纪以来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管窥—基于《新闻学研究》的文本分析戴利朝,张晨(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南昌330302 )本文微信网页版摘要:由于学科发展历史、新闻传播生态等差异,大陆 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与特点。
21 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新的态势,梳理其发展脉 络与演变特点,有助于及时了解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全 面把握两岸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面貌。
《新闻学研究》是台 湾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之一。
基于该刊2001- 2019年间所刊论文的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法,管窥21世纪以来 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样貌。
研究显示,新闻学与媒体研 究、传播学研究、广告学研究、广播电视与电影研究、文化研 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等9个领域受到学术界重视,成果丰硕,但存在显著的不均衡。
关键词:台湾地区 新闻传播学 内容分析 研 究状况近70年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条 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1954年,台湾政治大学创建新闻研究 所,新闻学研究应运而生,研究方向主要是新闻学原理、新 闻史等。
六七十年代,新闻学研究的主力军逐渐转移至本土 培养的第一批新闻专业科班毕业生。
这批学生大多前往美国 名牌大学新闻学系进修,并将大众传播学从美国引进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体系从而逐渐确立。
80年代以后,随着台 湾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得益于报禁"的解除(1987年)、新闻传播院系的建立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大幅发 展,新闻传播学研究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1世纪伊始,香港"壹传媒"《壹周刊〉等媒体进驻台湾,新闻传播业受到 巨大冲击,其新闻传播学研究也随之呈现新格局。
由于社 会、历史、教育等原因,大陆与台湾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具有相 异的学科发展轨迹及学术生态,并催生出不同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大陆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照。
2020-202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清华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
多年来,从中文系的编辑学专业到传播系,直到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凭借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围绕着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主要方向,清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精干的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增强了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在国际传播、媒体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和影视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一、清华新闻传播学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研究方向:01传媒实务与创新方向(非全日制)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科目: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报考条件:报考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要求有一年以上的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经历。
招生类别和报考条件为新闻与传播在职工作者,须满足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要求,还须满足大学本科毕业后有1年或1年以上新闻传播相关工作经历。
二、新闻与传播参考书《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塞弗林《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转型中的新闻学》,李希光《新闻学概论》,刘建明三、清华大学招生情况四、清华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复试录取2018506080803002420 2017505080803002320 2016505090903282219五、2018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专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50分)1.传媒产业集群效应2.整合营销传播3.传播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4.传媒治理模式5.传媒创新与创业二、简述题(40分)1.如何理解“IP化”风潮2.随着传统媒体的原创报道和深度报道能力的下降,自媒体在公众舆论的能力逐渐显现,如何理解这个现象?三、论述题(60分)1.倒融合现象出现,请列举倒融合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
新闻传播学学科期刊排名
本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113种,转载全文总量为343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2487篇)的 2.8%,其中,转载量排在前15名的期刊共被转载197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的1.6%。
全文转载量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名次
国际新闻界 23
1
中国出版 23
出版发行研究 20 3
出版科学 16 4
现代出版 15 5
新闻记者 14 6
出版广角 13
7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3
当代传播 12 9
新闻与传播研究 11
10
编辑之友 11
科技与出版 9 12
新闻大学 7 13
对外传播 5
14
新闻与写作 5
全文转载率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发文数转载率(%) 名次 新闻与传播研究 11 72 15.28 1
现代出版 15 117 12.82 2
国际新闻界 23 222 10.36 3
出版科学 16 155 10.32 4
出版发行研究 20 325 6.15 5
当代传播 12 209 5.74 6
新闻记者 14 247 5.67 7
新闻大学 7 132 5.30 8
中国出版 23 479 4.80 9
出版广角 13 335 3.88 10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27 3.15 11
编辑之友 11 490 2.24
1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3 581 2.24
编辑学刊 3 143 2.10 14
南方电视学刊 4 201 1.99 15
综合指数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量归一值 转载率归一值 篇均分归一值 综合指数 名次 国际新闻界 1.000000 0.678133 0.931791 0.882977 1 现代出版 0.652174 0.839161 0.895877 0.781381 2 新闻与传播研究 0.478261 1.000000 0.937976 0.772697 3 中国出版 1.000000 0.314291 0.892773 0.762119 4 出版科学 0.695652 0.675660 0.904869 0.752420 5 出版发行研究 0.869565 0.402797 0.888417 0.735190 6 新闻记者 0.608696 0.370997 0.904794 0.626216 7 当代传播 0.521739 0.375816 0.906303 0.593331 8 出版广角 0.565217 0.254003 0.895432 0.570917 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0.565217 0.146456 0.920379 0.546137 10 新闻大学 0.304348 0.347107 0.941350 0.508276 11 编辑之友 0.478261 0.146939 0.908239 0.507858 12 科技与出版 0.391304 0.126959 0.881219 0.458975 1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73913 0.206156 0.960910 0.419685 14 南京社会科学 0.173913 0.096970 0.969954 0.38964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