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型风筒在长距离掘进巷道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风筒末端与掘进工作面距离的(暂行)规定
因掘进工作面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过近,易造成迎头煤(岩)尘飞扬,为给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特作如下规定:
1.原则上允许煤巷、半煤岩巷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5米,岩石巷道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20米。
2.风筒使用单位每班安排专人对巷道内风筒进行巡检,发现破口及时粘补,减少风筒漏风。
3.瓦检员加强巷道内及迎头瓦斯检查,出现瓦斯异常或瓦斯浓度上升趋势,及时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向前延接风筒。
4.施工单位在工作面按照规定吊挂瓦斯便携仪,当瓦斯浓度达到0.35%时,必须及时向前延接风筒。
5.掘进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一次瓦斯浓度达到0.4%,则风筒末端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执行不得超过10米。
6.通风科将严格执行瓦斯浓度超过0.6%的追查制度,任何情况下瓦斯浓度只要超过0.6%,通风科将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7.现场瓦检员严格监督本规定的落实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汇报调度室及通风调度。
本规定下发二日内,各施工单位对本单位的作业规程进行修改或编制专项风筒使用措施待审批后执行。
通风科
2012-7-2。
工作面长距离通风作者:陈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9期摘要:由于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煤矿掘进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有所增加,但随即产生了新的问题,瓦斯涌出相应加快。
面临现状工作面长、风机三通容易爆裂,为以后的“一通三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较好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掘进中;长距离;安全;通风2017年以来,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和细化管理,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确保成效,从而为我矿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一通三防”安全环境,回顾20017年以来,我矿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是+1290m 掘进工作面长距离通风问题,巷道设计长度共600多米,通风距离长、阻力大、风量小,瓦斯涌出量较大,给我矿的掘进带来困难,针对我矿以上问题。
现将+1290mB4运输巷工作面长距离通风的解决方法简单进行探讨。
一、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管理干部要以当前的安全形势为契机,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以对矿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煤炭安全工作的领导,正确国家体制改革与安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真正把安全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负责。
二、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杜绝瓦斯超限、积聚。
加强改善风筒管理,发现风筒有漏风现象及时修补,保证+1290mB4运输巷工作面风量满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通风不稳定现象;抓好巷修工作,优化矿井、采区通风网路,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畅通;搞好矿井质量达标,抓好通风设施、局扇附属装置质量达标的基础工作。
三、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消除排放瓦斯的不安全隐患。
针对我矿掘进工作面均使用局扇强制性通风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局部通风管理。
首先,每台局扇在设置前必须编制设计,选择合理的局扇和与之匹配的风筒,对+1290m运输巷长距离供风的掘进工作面更换了大功率、高效能对旋风机,大直径风筒进行通风,从而保证了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在机掘面的应用摘要:最近几年来,职业尘肺病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恶疾,其危害越来越严重。
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特别是在煤矿这一行业里,尘肺病感染问题处在一个极为突出的位置。
不过随着掘进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和提高,这对综掘的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采用长压短抽式混合式通风是改善机掘工作面的巷道作业环境的最有效方式。
本篇论文通过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为综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提供了最实际最基础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煤矿实际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机掘工作面;长压短抽式;Fluent数值模拟;粉尘规律数值模拟1 课题研究意义及其目的掘进机在巷道中进行掘进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同时还有少部分是由于风流带进入综掘工作面,以及粉煤会在掘进过程中暴露出来并形成粉尘。
其中通风方式一般分为抽出式通风、压入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方式。
而就就目前形势来看,针对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混合式通风是目前最有效、最理想的除尘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技术更加容易实现,因此所用的计算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Fluent软件是近年来兴起的相关数值模拟软件,它基于的是有限元体积法。
2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通风方式的选取(1)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主要是以压入式通风方式为主,以抽出式通风方式为辅[8]。
新鲜风流由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经风筒将新鲜风流送至工作面,将含粉尘的污风风流经风筒吸入口进入除尘机净化处理,净化后的空气被排至巷道。
压入式通风方式进行通风的有效射程长,有效覆盖面积较大,且能最大限度的快速吹散巷道中,局部地方已积聚的瓦斯含量,使之随风流经巷道排除至矿井外,因此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主要适用于高瓦斯矿井或由于爆破瞬间而产生瓦斯积聚的矿井。
而同时对处于机掘工作面的掘进的强度大、推进的速度快、产尘量较高,并且尘源较为集中,由此适用于前抽后压的混合式通风方式[9]。
收稿日期:2004Ο09Ο22作者简介:焦 健(1968-),男,甘肃会宁人,讲师,从事教学工作。
实用技术长巷掘进的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焦 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甘肃白银 730913)摘 要:结合靖煤公司大水头矿井的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对大水头东一采区长距离通风技术和通风管理的研究,解决了在高瓦斯复杂地质构造区域,煤尘具有爆炸性的自然条件下,完成了软煤层走向长度1631m 的工作面布置。
关键词:高瓦斯;长巷掘进;通风技术;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Ο2798(2005)01Ο0023Ο02 靖远煤业公司大水头煤矿是设计年生产能力105万t 的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1179m 3/t ,绝对瓦斯涌出量最高达28m 3/min ,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最短21d ,黄泥灌浆和注氮灭火。
为了提高工作面可采储量,减少大吨位综采设备搬家次数,减少回撤封闭材料,减少人工投入,实现“双高”矿井的持续发展,在矿井东一采区布置走向长1631m 的超长工作面。
东一采区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共有大小17个断层,1个花尖子向斜,1个背斜构造,共19个地质构造。
煤层以弱煤、粘煤为主,煤的普氏系数012~015。
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随着深度的增加,掘进工作面单进水平的提高,掘进速度的加快,煤壁暴露面的瓦斯泄放速度也在增加,致使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大提高,瓦斯灾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煤巷独头掘进工作面瓦斯事故频发。
解决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灾害的主要措施是依靠局部通风机通风。
而局部通风机作为常年运转的电机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常出现各种故障,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积聚,甚至酿成事故。
对于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数目有的高达3~4台,不仅耗电量大,而多风筒供风造成掘进巷道断面缩小,且长距离供风造成风筒损耗大,风筒越长,沿途漏风量越大,工作面有效风量降低[1]。
长距离大断面通风实践摘要:介绍了长距离大断面通风的存在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通过技术改造使问题得到解决。
为今后长距离、大断面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长距离大断面双风机联合供风石壕煤矿1971年建矿,1984年投产,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分区式上、下山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通风,即主、副井进风,12采区和13采区分别用两个风井回风。
进风井为一对立井,副井口标高为+656m,主井口标高为+657m,回风井为斜井,一风井标高为+594m,负责12采区通风,负压为2180kpa,二风井标高为+596m,负责13采区通风,负压为2520kpa,矿井总进风量为4100m3/min,矿井等积孔为1.12㎡。
本煤田主采煤层为石炭二叠系2-1煤,矿井瓦斯涌出量不大,投产以来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沼矿井。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25.04%,投产以来未曾有煤层自燃现象,属于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1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位置。
13271工作面位于13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1325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未采动的2-1煤实体,南部为13301工作面采空区,13271工作面北部与观音堂煤矿相邻。
工作面走向长960m,倾斜长120m,煤层倾角7-12°,可采储量为62.1万t;工作面标高+100-+154m。
(2)煤层赋存情况。
13271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所含之2-1煤层,煤厚变化较大,局部含夹矸0-3层,夹矸岩性分别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厚0.5-10.67m,平均厚4.5m,含夹矸0-1.4m,埋深530-550m。
(3)地质构造及工作面顶底板情况。
经该工作面施工揭露证实:F3-01正断层、F3-02正断层、F91断层从工作面内部穿过。
F3-01正断层落差8-20m,F3-02正层落差2-3.5m,F19断层落差10-35m,断层附近出现瓦斯增大现象。
煤矿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技术研究随着煤矿深部资源的逐渐开发,煤矿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技术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和矿工健康,因此,针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1.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的目标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的目标是保证工作面处于正常通风状态,满足矿工作业需求,同时控制瓦斯浓度和温度,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参数调整。
2.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通风系统的布局:通风系统的布局应合理,能够保证工作面的通风效果。
一般来说,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采用并联布管式通风系统,即将风源分为几个分风区域,每个区域都设有专门的风机。
(2)风机的选型和位置:根据工作面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机,并确定其位置。
风机的选型要考虑到风量、风压和效率等因素。
风机的位置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动压力损失和管道摩阻损失。
(3)通风管道的设计:通风管道的设计要满足一定的通风阻力,以保证工作面通风的正常运行。
通风管道的材质、尺寸和布置都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4)通风设备的优化:通风设备包括风机、排瓦斯设备、温度传感器等。
通过优化通风设备的配置和调整参数,可以提高通风效果,降低瓦斯浓度和温度。
3.通风参数调整针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通风参数调整包括通风阻力调整、风量控制和温度控制。
(1)通风阻力调整:通风阻力调整主要通过优化通风管道的布置和管道材料的选择来实现。
通风阻力的调整应尽量减小,以提高通风效果。
(2)风量控制:风量的控制通过调整风机的工作状态来实现。
可以通过改变风机的转速或者调整风机出口的阀门来控制风量。
风量的控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既要满足工作面通风的需求,又要保持通风系统的平衡。
(3)温度控制: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通风系统的供风温度或者增加散热设备来实现。
教学模块Ⅵ掘进通风系统6.1 掘进通风无论在新建、扩建或生产矿井中,都需开掘大量的井巷工程,以便准备新的采区和采煤工作面。
在开掘井巷时,为了稀释和排除自煤(岩)体涌出的有害气体,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矿尘以及保持良好的气候条件,必须对独头掘进工作面进行不间断的通风。
这种利用局扇进行通风的方法称为掘进通风(又称局部通风)6.1.1 掘进通风方法掘进通风方法分为2大类:利用矿井总风压通风和使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
6.1.1.1 利用矿井总风压(或全风压)通风利用矿井总风压的一部分能量,借助于各种导风设施,将新鲜风流引入掘进工作面。
根据导风设施不同,分为以下3类:1.用纵向风墙(或风障导风)。
这种方法是用纵向风墙或风障将巷道一分为二,构成进、回风风路,其通风阻力由矿井主要通风机克服,挡风墙上设置调节风窗控制掘进工作面的风量。
在短巷掘进时,可用木板或帆布;长巷掘进时,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构筑风障。
由于构筑和拆除风障的工程量大,只适用于短距离掘进工作面。
2.利用风筒导风。
利用总风压克服导风风筒和独头巷道的通风阻力,为掘进工作面供给所需风量, 污浊空气从独头掘进巷道中排出。
由于风筒的通风阻力较大,所能利用的总风压有限,此种方法一般适用辅助工程量小,风筒安装、拆卸比较方便于风量不大、通风距离不长的掘进工作面,3.利用平行巷道通风。
当两条平行巷道同时掘进时,可每隔一定距离开一联络巷,前一联络巷掘通后,后一联络巷即封闭。
由两条巷道与联络巷构成一个进、回风系统,由总风压供风。
独头巷道部分可利用风障或导风筒导风。
此方法常用于煤巷掘进,尤其是厚煤层的采区巷道掘进中,当运输、通风等需要开掘双巷时或解决长巷掘进独头通风的困难。
利用总风压通风的优点是安全可靠,管理方便,但须有足够的风压以克服通风阻力;其缺点是漏风大、有效风量率低,只适用于短距离掘进巷道或两条长距离巷道同时掘进。
6.1.1.2 使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掘进用的局部通风设备有两类:引射器和局部通风机。
加长型风筒在长距离掘进巷道中的应用
【摘要】长距离独头掘进巷道的通风难题在煤矿巷道掘进中都广泛存在,采
用加长型风筒,从而大量减少了风筒接头数目,能较好的减少风筒接头漏风,降
低通风阻力,在长距离巷道掘进中能保证掘进工作面风量充足,具有很好的应用
前景,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加长型风筒,长距离供风,通风阻力
引言
我国煤矿大部分属于井下开采,随着采煤生产技术的发展,采煤工作面走向
长度达到1500~2000m,为此,这就要在开采之前先在煤层中施工巷道,不可避
免地出现了独头长距离掘进巷道,保证长距离掘进巷道供风成为矿井通风安全的
关键。
1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通风按动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总风压通
风和引射器通风三种。其中局部通风机通风是掘进通风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利用
局部通风机作动力,通过风筒导风把新鲜风流送入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法称为局
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通风按其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
合式三种。
压入式通风通常是将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设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
的进风侧巷道中,利用局部通风机通过风筒将新鲜空气经风筒压送入工作面,而
污浊空气与煤尘则沿巷道排出。压入式通风的风流从风筒末端以自由射流状态射
向工作面,其风流的有效射程一般可达7~8m,易于排出工作面的污风和矿尘,
通风效果好,局部通风机安装在新鲜风流中,安全性可得到较好保证。是目前巷
道掘进应用最广泛的通风方法。
2当前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存在的问题
(1)掘进工作面风量不足,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局部通风机的选型不合理,局部通风机选择过小,
功率低、供风量低,将导致风压、风量无法满足掘进工作面风量的要求;局部通
风机选择过大,导致掘进工作面风量浪费,同时增加了电耗。二是风筒直径过小,
或风筒悬挂的质量较差,风筒吊挂不平直,拐弯处未使用专用风筒弯头,导致通
风阻力大。三是风筒沿途漏风较多,有风筒接头漏风、针眼漏风,使风量白白浪
费,造成掘进工作面风量不足。四是风筒破洞较多,或者插口不严、断开,导致
工作面有效风量过小,风机效率低下。
(2)局部通风机管理不到位。局部通风机时开时停,有的矿井人来通风,
人走风停,或长时间停运,使掘进头无风作业。这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掘进通风
的重要性,局部通风的意识差,或是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不到位而形成的现象。
(3)局部通风机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不正常使用,不能保证控制装置的
可靠正常运行。主要是监察部门检查监督不严,没有严格要求,或是矿井的管理
水平差、技术水平低导致的。
3长距离供风风筒漏风原因
3.1接头漏风
接头漏风最大,据测定,每个接头漏风量为0.35~0.48m?/min,若掘进巷道
为1000m,每节风筒长10m,共计100节,每个接头漏风量按0.40m?/min计算,
则接头处漏风就高达40m?/min。
3.2针眼漏风
针眼漏风一般引不起人们重视,普通风筒每条有4道缝纫线,针眼直径2mm,
缝纫线粗1mm,即每个针眼尚有1mm左右的漏风空隙,每米长的风筒有针眼
560个,按1000m风筒计算,总计用560万个针眼,其漏风量是可想而知的。
3.3破口漏风
使用大直径风筒通风,风筒占的断面加大,一般会减少车辆通过的空间,风
筒很容易被车辆或行人刮破,造成局部漏风严重。
3.4风筒阻力大
风筒吊挂不平直,未拉紧吊稳、风筒拐死弯都造成风筒阻力增大。
4长距离掘进通风的解决方法
4.1合理选择和安设掘进通风设备
4.1.1局部通风机的选择
选择局部通风机时应根据掘进通风所需要的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和工作风
压来选择,由于局部通风机的工作条件经常变动,且变动范围往往较大,现场需
要根据风量计算选取局部通风机。
4.1.2局部通风装备的安装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
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局部通
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最低风速符合规程要求局部通风机要抬高或
吊挂,离地高度大于300mm。
4.1.3保证局部通风机连续、可靠、安全运转
局部通风机要设专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不得随意停开,并实行挂牌管理。
一台局部通风机不准同时向两个掘进工作面供风。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并正常使
用“三专两闭锁”装置。
4.1.4风筒选择
选择风筒要与局部通风机一并考虑,其原则如下所述。a风筒直径能在保证
最大通风长度时,局部通风机供风量能满足工作面通风的要求。b在巷道断面允
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大的风筒,以降低风阻,减少漏风,节约通风电
耗。c巷道通风长度在200m长度以内,宜选用直径为400mm的风筒;通风长度
200~500m,宜选用直径500mm的风筒;通风长度500~1000m宜选用直径600~
1000mm的风筒。
4.1.5风筒的风阻
6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的安全措施及建议
6.1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1)为了保证长距离巷道掘进提供足够的风量,彻底杜绝掘进工作面瓦斯、
煤尘事故,严格按照“掘进安全技术系列化标准”进行局部通风管理。掘进工作面
实现“三专两闭锁”装置,配备瓦斯监测传感器,设置专职合格的瓦斯检查员对有
关安全问题进行检查监督。
(2)实行综合防尘。实行钻机温式打眼,洒水、防尘和灭火两用供水系统
齐全可靠、装煤洒水,净化风流,冲洗巷帮,风流净化喷雾或转载点喷雾。
(3)测风员每3天测定一次局扇的风量与风压,风筒每隔500m安装测压
装置进行压力测定。
6.2风筒的管理。
(1)通风接头采用双及压边法进行连接。
(2)通风要吊挂平直,拉紧吊稳,要求环环必挂。需挂弯时,使用可伸缩
风筒过渡,减缓风筒拐弯。并每班设置专人进行风筒的吊挂与维护,风筒末端距
工作面不大于5m。
(3)通风人员要准备好修补风筒的材料、工具下井,发现风筒破口,及时
粘补好。
7总结
加长型风筒在同等地质条件下使用是能够满足要求的。它将成为现代化长距
离、高效掘进工作面所应用,成为解决长距离掘进供风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和平.浅议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J].山西焦煤科技,2010(9).
[2]姜勇国.谈局部通风方法[J].煤炭技术,2008(7).
[3]张庆春.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通风技术的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