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2)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0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l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本标准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469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1994,eqv ISO 8601:1988) ISO4 信息与文献出版物题名和标题缩写规则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文后参考文献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3.2 主要责任者 primary responsibility 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编者、学位论文撰写者、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报告撰写者、标准提出者、析出文献的作者等。
3.3 专著 monographs 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论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3.4 连续出版物 serials 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
3.5 析出文献 contribution 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三十个与教育类的文献摘录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1[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4]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A.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夏芳.中学教师评价的问题及改革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13]王婷.中国、美国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14]郭丽莉.中国、日本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15]车伟艳.英国小学教师绩效管理评价制度的经验与启示[D].湖北师范大学,2009.[16]王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17]井光进.潍坊市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2[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3[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4[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2]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3]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4]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6]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7]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8]肖岚.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江苏政协.2011(06)[9]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03)[10]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才智.2012(34)[11]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5★皮连生著的《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吴立岗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靳玉乐著的《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邵瑞珍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卢乐山等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8.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6[1]陈萍.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2]郑芳芳.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3]骈岑.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4]林颖.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5]黄菁.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6]王雅欣.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4[7]王艳梅.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2[8]王盼美惠.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9]陈艺红.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10[10]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11]张玲.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4[12]毛蓉蓉.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9[13]黄霖清.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09[14]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15]秦芳.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新疆师范大学2014[16]王蓉蓉.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17]郑艳.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8[18]倪婷婷.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19]张永海.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8[20]洪文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D].福建师范大学2010[21]吴晨阳.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1[22]曾春丽.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7[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美]RosalindCharlesworthKarenK.Lind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不管是整个论文还是其中一部分的参考文献,只要都重视,一定会写出令人满意的论文.以上针对学前教育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案例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广大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篇8[1]彭玉琨,张捷,贾大光.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1998(06)[1]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06)[2]都阳,John Giles.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04)[4]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S1)[5]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05)[6]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管理世界.2004(04)[7]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04)[8]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04)[9]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09)[10]周英章,孙崎岖.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07)[11]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03)[12]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02)[13]张长征,郇志坚,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2)[14]冉幕娟,吴永球,陈永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1)[15]张海峰.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2)[16]江小涓,李辉.我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J].经济研究.2005(09)。
【最新文档】引用参考文献标注方法-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引用参考文献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三、举例1、期刊论文〔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2、专著〔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2〕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3、论文集〔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4、学位论文〔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2 〕Chrisstoffels L A J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5、专利文献〔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2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6、技术标准文献〔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7、报纸〔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8、报告〔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9、电子文献〔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精编范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参考文献引用标注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参考文献APA撰写格式范例一、书籍类张春兴、林清山(1981)。
教育心理学。
台北市:东华书局。
曾文星(1988)。
从人格发展看中国人性格。
载于李亦园、杨国枢编:中国人的性格(235-267页)。
台北市:桂冠图书公司。
Berenson, M. L., Levine, D. M., & Goldstein, M. (1983). Intermed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A computer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rteniuk, R. G. (1976).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es in motor short-term memory and movement production. In G. E. Stelmach (Ed.), Motor control: Issues and trends (pp.175-18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Gurman, A. S., & Kniskern, D. P. (1981). Family therapy outcome research: Knows and unknowns. In A. S. Gurman and D. P. Kniskern (Eds.), Handbook of family therapy (pp.105-128). New York: Brunner.二、期刊或杂志类杨志显(2004)。
我国大专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进修需求、动机与阻碍因素之研究。
大专体育学刊,6卷3期,21-32页。
黄国彦、吴静吉、李新乡(1994)。
教师专业承诺量表编制初步报告。
测验年刊,41辑,143-156页。
Becker, L. J., & Seligman, C. (1981). Welcome to the energy crisi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7(2), 1-7.Main, M., Tomasini, L., & Tolan, W. (1979). Differences among mothers of infants judged to differ in secu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5, 472-473.三、翻译书籍Weinberg, R. S., & Gould, D. (2002). 竞技与健身运动心理学(简曜辉、季力康、卓俊伶、洪聪敏、黄英哲、黄崇儒、廖主民、卢俊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编号1。
不加书名号,正文内和文后按顺序排列,用方括号标明。
2。
中文按其首字笔画数编号。
3。
作者写多个作者名时,按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编号,下同。
4。
文后参考文献只列出前三条,后面用圈码()括起来。
5。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物信息,出版日期(或期刊号)或出版年月,卷号或期号。
注意: 1。
如果著录文章标题,则须用双书名号。
2。
编码加圆括号。
作者姓氏中间有逗号时,双书名号间用分号;作者姓氏无逗号时,双书名号间用句号。
3。
当文献已被公开发表时,在著录参考文献时,一般不再著录其发表刊物的名称和页码,但也应对该项文献著录于文末参考文献中。
6。
参考文献著录数量不得超过10项。
7。
外文著录格式与中文相同。
八、注释2。
出版物信息(1)出版物信息一律采用书名号。
(2)出版地: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再加“第一”字样。
(3)国别(中文):用汉语拼音字母的英文译名连续编码,不再加“第一”字样。
(4)国际标准书号:用英文“国际标准书号”编码,但须省略所有“出版者”字样。
(5)文献类型标识:用以区分上述各类出版物。
①专著:“专著”应用全称。
②期刊:期刊全称(缩写)。
③报纸:报纸全称。
④论文集:论文集的简称。
⑤学位论文:用“博士学位论文”或“硕士学位论文”编号。
⑥未被正式引用的观点、试验、调查、数据等:用“?”编码。
⑦未正式发表的著作:用“?”编码。
⑧待发表的资料:用“?”编码。
⑨译文:用“?”编码。
⑩原始论文:用“?”编码。
(11)译文转译为外文:用“译著”或“译”编码。
(12)原始论文:用“?”编码。
(13)未经发表的资料:用“?”编码。
(14)外文资料:用“?”编码。
(15)会议论文:用“会议”或“工作会议”编码。
(16)口头报告:用“口头”编码。
(17)技术报告:用“技术”或“技术报告”编码。
(18)标准:用“标准”或“标准书”编码。
(19)科技报告:用“科技报告”编码。
参考文献引用[1,2]参考文献:1.李晓华,张大明.语言与认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范晔,张成亮,杨洪宾,等.认知神经科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概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而认知则是人类思维和心智活动的核心。
因此,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过程、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探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讨论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语言和认知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之一,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他人,并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
然而,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认知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理解能力。
在语言习得阶段,儿童从无语到会语的过程中,语言和认知的互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晓华和张大明的研究指出,语言习得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互依赖,语言的学习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而认知的发展也会促进语言的学习[1]。
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语言行为来学习语言,这一过程依赖于他们的认知能力。
同时,语言的学习也推动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儿童能够表达和组织自己的思想,这对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此外,语言在思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范晔等人的研究探讨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他们提出了“语言相对论”的概念,认为语言结构和语言方式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演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
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例如,一些语言中存在更多的时态和语气的变化,因此说这些语言的人更加注重时间的概念和表达,这从侧面反映了语言对于人类思维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语言学习对于认知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为规范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本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制定本规定,敬请作者在来稿时参照执行。
一、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黑体字)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
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符号是: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各种未定义的文献[Z]。
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76-79.[2]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34.[3]陆凯阳.当代中国县级政府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兼以湖北英山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25.2.期刊文章(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 [2](美)阿林扬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53-55.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詹成付.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走向[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2]冯友兰.新知言[A].三松堂全集,第5卷[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23-125.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5.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卷数(或篇名)[1]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卷5.[2][7]孟子[M].滕文公上;尽心下.6.外文书籍、期刊A、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97-99.B、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地)年卷(期)起止页码[2]McCall A.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Enforcement in China[J].Transnational Law,1996,(9).7.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CD]. http://www.Cajcd. / 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各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何晓明.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 [Z]. “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论文,武汉: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2000.8.二、注释格式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
[1] Aleksandra Sobota,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5): 6-18. [2] Atkinson J.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J].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1984(8):28-31. [3] Arvanitis. Modes of labor flexibility at firm level: Are there any 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or the Swiss econom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5,14(6):993-1016. [4] Atuahene. The Effects of 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Force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Speed and Quality: How Does Problem Solving Matter?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 2003,46(3):359-373. [5] Auh, S. y Menguc, B. 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 and innovativenes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erfunctional coordination[J], Industrial M Aleksandra Sobota,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5): 6-18.
[6] Becker B E, Huselid M A. Overview: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five leading firm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9,(38):287-301 [7] Becker B E, Huselid M A.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6 ,(32): 898-925 [8] Blyton & Morris.The Role of Human Factors in Flexibility Management: A Survey,Sami Kara,German Kayis,and Shaun O’Kane[J]. Human Factors and Ereonomics inManufacturing. 2002.Vol.12 [9] Baird and Meshoulam. Managing Two Fits of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8(13): 116-128. [10] Bird, A.,Beechler, S. Links between business and trans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US based Japanese subsidiar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5(26): 23-46. [11] Boxall.P. The strategic HRM debate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1996,6(3):59-75. [12] Boon, C., Boselie, P., Paauwe, J., et.al D. N. Measuring strategic and internal fit in HRM: An alternative approach[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Philadelphia, 2007. [13] Begin, J.P. Strategic Employee Policy: An Organizational Systems Perspective [M].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1. [14] Butler, J.E., Ferris, G.R.,Napier, N.K. Strategy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M] South-Western: Cincinnati, 1991. [15] 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 99-120. [16] Bhattacharya. Examining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D]. UMI: Syracuse university,2000:12-33. [17] Bhattacharya, M., Gibson, D., and Doty, D.H. The Effects of Flexibility in Employee Skills, Employee Behaviors, and HR Practices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31(4):622–640. [18] Cristina B. Gibson , Julian Birkinshaw.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2): 209–226. [19] Christian Homburg, Martin Artz, Jan Wieseke. Marke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Does Comprehensiveness Really Improv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2012, Vol76,56–77. [20] Chadwick & Capelli. Alternative to Generic Strategy Typologies in Strateg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9. [21] Cronbach,L.J.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J]. Psychometrika, 1951.16:297-334.
[22] Delery, J. E. Issues of Fit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 8(3): 289-309 [23] Doty D H, William H G, George P H.Fit, Equifi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Test of Two Configurational Theor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36(6): 1196-1250 [24] Delaney, John T, Huselid, Mark A.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39(4): 949-970 [25] Dr. Yao-Sheng Liao.The Effect of Fit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ntrol on Firm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 f America n Academy of Business, 2006,8(1):192-196 [26] Duncan, R B.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A] .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C]. New York: North Holland, 1976: 167- 188. [27] Delery, J.E., Doty, D.H. 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sts of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Vol. 39 (4): 802-835. [28] Ducan , R.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s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2. Vol17(3):313-327. [29] Dan-Shang Wang, Chi-Lih Shyu. Will the strategic fit between business and HRM strategy influence HRM effectivenes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008, Vol. 29 ( 2) : 92-110. [30] De Leeuw, A. C. J., and H. W. Volberda. On the concept of flexibility: a d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