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界名人专访录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界名人专访录

作者:Shè'居出自:设居空间浏览/评论:968/1 日期:2007年11月19日 16:02

唐庭斌:用中国设计取代中国制造的人

中国对设计师的定位就是一个简单的美工师

具体工作就是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形

而国外的工业设计师是新产品研发的主导

他们主导新产品设计的方向———

没有艺术家的怪发长髯,特立独行;也没有“海归”的笔挺西装,汽车洋房。眼前这位艺术“海归”——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唐庭斌留着光头,身着带有时代特色的汗衫,下身穿着一条草绿色的休闲裤,交通工具仅仅是一辆摩托车。

他自称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环境,想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工业设计拓展一片天空。“让中国在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位品牌中实现零的突破”是他最大的梦想。

唐庭斌的困惑

曾经就读于美国赛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唐庭斌,今年3月初从美国回到了中国。然而归来不久,这个艺术“海归”产生了许多的困惑。

困惑之一,工业设计的薄弱让本土企业只赚个零头。中国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1.5美元。一只中国生产的鼠标,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其中渠道商能赚8美元,品牌商能赚10美元,而中国制造厂商只能赚0.3美元。

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已经多达170多类。中国目前出口额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但是自有品牌出口额的占有量却不足10%。

困惑之二,20年VS200年,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太稚嫩了。工业设计在中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到现在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大学是1979年开始设立这门课程的,是中国第一所开展工业设计学科的大学;清华美术学院是在1982年左右开设这门课程的,其他院校的工业设计课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国虽然有800多所高校开设这个学科,绝大部分学校开设这个学科不超过五年时间。在国外有200多年历史的工业设计,在中国却只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

困惑之三,在中国做艺术教育的薪水竟然这么低。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教书的老师月薪也就是1300元,再加上课酬,也不过在2500元徘徊,没有住房分配,合同上的住房补贴仅为7 0元,这让在美国留学多年、做过知名公司设计总监,现执教于中国美术界最高学府的唐庭斌大吃一惊。

想改变中国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

现实生活让人迷惘,在整个社会都浮躁的今天,“海归”唐庭斌却仍然冷静执著于自己的专业,期待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改变中国对于设计师的理解。“人活着有时候就是为了一种价值感。”唐庭斌说,“如果将来有我自己设计的汽车在马路上跑起来,或者我的学生的汽车在马路上跑起来,我会觉得有价值感”。

当唐庭斌看到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车,看到中国民族品牌因为涉嫌抄袭国外汽车公司的设计而被告上法庭的一桩桩案例,更迫切希望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发展做一点事情。从“制造”到“设计”,一词之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却完全不同。但是当前中国企业的领导们只看到了设计要花费很大一笔钱,却没有看见设计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去年10月,唐庭斌回国到参加一个工业设计周后,又到中央美院来做了个讲座。随即就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王敏院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把自己很想发展交通工具这个专业的想法说了出来,再加上唐庭斌在美国有教过这方面课程的经验。这一说,两个人都非常感兴趣,一拍即合!唐庭斌回忆当时的情景高兴地说,这真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如果我们输了教育,我们就必然会输了发展,输掉了未来。”对走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初衷,唐庭斌这样解释。

“人才”重于“机器”

美国最大的设计公司IDEO,为国的一家手机生产商设计机型,企业付给这家设计公司50万欧元,但如果是中国本土的设计公司,企业能给10万人民币就不错了。

国外给工业设计师的定义是: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员。而在中国有人把工业设计叫作工业造型专业,只是设计一个造型,设计师在企业中只是承担了美工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无足轻重,更不会在新产品的研发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唐庭斌在出国留学前曾经专门为一家公司设计了一款智能水表,主要工作就是做一个漂亮的壳。这就让他切身感受到中国对设计师的定位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美工师,具体工作就是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形。而在国外的工业设计师是任何新产品流程研发的主导,主导了产品

设计的方向。

在国外,每家企业都会把人才看得非常最重要,但唐庭斌回国后却始终没有找到这种感觉。在对几家企业进行了解后,唐庭斌说:“中国的企业负责人会认为机器比人更为重要,他们觉得一台机床几百万,能用上好几年,但他们却不知道,一个人才可以用上几十年,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中国公司重视外国设计师,这让中国学习设计的学生心中很不安,他们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前景。

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只是投入所谓的技术和管理,可外方分得的利润是中方的三倍。唐庭斌说,这就是我们缺乏软件投入,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所付出的代价。中国汽车企业每年付出无数的美元请来国外设计师做设计,但只要一看到是中国面孔的设计师,设计费用立即下降,给设计师的时间还非常短,同时还会拿出几国外汽车图样说,“你不用设计了,照这个改改就好了。”

唐庭斌正在中央美术学院负责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组建发展工作,且已经开始招生。唐庭斌在他的办公室里说:“作为老师,我就想通过教学,扭转对工业设计师的认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师,培养出更多的工业设计人才,把中央美术学院建成中国设计师的摇篮。”

我们把思考和画图的时间反过来了

现在看来,国和国外在设计上除了定位存在差距外,设计管理还很薄弱、设计师队伍组成、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都存在差距。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调研后唐庭斌发现,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舍不得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认为这些事情见效慢。唐庭斌说,美国最大的塑料容器生产企业Tupperwea,有很多人员专门研究便当盒的实用、密封等一系列问题,年薪每人都是十几万美元。乍一看这些人在做无用功,其实这就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设计前,企业一定要组织人员对生产、工艺、材料、人文等等环节进行调研,这些应该在设计中占据90%的时间,其余画图等其他时间只占10%。现在国刚好反过来了,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

只有经过思考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最能够体现设计师价值的产品,也是让产品使用者最为喜爱的产品。

别把中国元素符号化

提到德国产品,也许你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说起美国的产品,也许你又会联想到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