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
- 格式:pdf
- 大小:193.48 KB
- 文档页数:2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名:***电话: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迄今尚无定论。
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性还是政治性的争辩极为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在争鸣中前行,在多维中共建,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有一定分歧与缺陷。
基于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本质的相关界定的评析,笔者认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口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述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更是本学科界定与认同的根本性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日益走向成熟,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本质问题的探讨逐渐提上了日程,人们热切追问、探讨着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本质规定性又是什么等问题,进而形成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热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热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及研究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
学者从不同容、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析:(一)几元论。
有的学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阐述为一元论、二元论甚至多元论。
叶方兴通过对政治性说和意识形态性说的对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为政治性;卢景昆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二元的,在的包含两个性质:意识形态性、超越性。
苗苗将学者的阐释其归纳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一元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个根本属性。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首先,以意识形态性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还避免了把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容的错误倾向。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担负着党的思想建设与群众性思想教育的职责,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特殊矛盾展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存在的根据。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关系。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规定性,体现在思想性、政治性、道德性的规定上。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内容的规定性决定。
既要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根据主导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并服务于社会发展目标;又要体现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自觉、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或范围,受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制约与调控。
覆盖具有全员性,过程具有全程性,并受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内容与目的的制约。
Chapter 02陈万柏第三版第一章(1)一、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1、思想政治教育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工作答: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
3、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新论[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可展现为三个层面。
从学科分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科学领域,是多科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从价值取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服从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性学科;从比较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向度”的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论属性理论属性指的是学科理论表现出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是反映学科最一般、最本质的特性,是划分学科归属的根本标准。
学术界对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属的二级学科曾有许多争论。
有学者认为“这种划分存在逻辑上的不周延”。
学科属性不清晰,势必制约学科的纵深发展。
而回答这一问题,则必须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表现出的政治学、教育学尤其是德育学的属性特征;二是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三是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的“中国特色”问题。
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出更清晰的认识和界定。
一、从学科分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科学领域,是多科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托尼·比彻(Tony Becherl从认识论和社会学角度运用四个维度对所有学科进行了分类。
托尼·比彻所讲的认识论视角包含硬,软(soft versus hard)和纯/应用(pure versus appli-ante)两个维度。
硬/软维度是以学科领域的所有学者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范式或理论体系的认同程度来描述学科理论属性的一个指标,认同度高,则学科硬度高、软度低;认同度低,则学科硬度低、软度高。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是在大量借鉴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不仅有基本理论的借鉴与融合,还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植入,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理论属性上是一门研究范式多元的软学科,不像自然科学领域内的交叉学科有着认同度较高的研究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确立的三重基础作者:李俊峰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4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价值宣传、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功能,它确立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价值观既是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紧密连接。
价值宣传、价值导向、价值规范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体现。
价值宣传、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分别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外在彰显、关键支撑和现实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价值宣传;价值导向;价值规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4-0018-05Abstract: The ideology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function of value propaganda, value orientation and value norms, which is established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the Ideology, valu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are both the core of ideology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conn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ideology closely. As the elementary process of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value propaganda, value orientation and value norms are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y respectively constitute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key support and realistic guarantee of the ideology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y attribute; Value propaganda;Value orientation; Value norms“意识形态”最早是法国思想家特斯度·德·特拉西提出的概念①,在其看来,意识形态指“观念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分析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何为意识形态性?要弄清此问题首先要把握何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意义广泛、争议颇多的概念。
法国学者特拉西在19世纪最先使用“意识形态”一词。
此后,意识形态一词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广泛使用,但对其内涵有不同的认识。
我国哲学界和政治学界通常把意识形态与观念上层建筑等同起来,认为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阶级性是其本质特征。
笔者赞同俞吾金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
”(P129)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始终是意识主体对物质生活的反映,是对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反映。
换言之,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意识形态。
正如列宁所言:“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
”(P326-327)在这里,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一定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传播和维护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由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体现为阶级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阶级性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方面,尽管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也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更多地是与政治教育相适应的。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阶级性,容易使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化为政治教育,难以全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相当部分是社会性的,是社会各阶级都能认同和接受的。
相比较而言,意识形态性所指向的内容更为广泛,能较好地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
意识形态性也更能全面、准确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形态摘要: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理念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内容方面也是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种基本形态,分别是心理情感形态、思想观念形态、精神品格形态以及行为规范形态。
这些形态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形态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院校最为重视的教学任务之一,部队院校为国家培育的是高素质军事人才,其需要学生具备高于普通人的思想认知和政治远见。
在开展和实施思政教育工作之前,部队院校需要对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要明确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形态,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就这四种基本形态进行详细阐述:一、心理情感形态心理情感形态属于前提基础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形态。
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难看出,很多时候部队院校会无意识地对心理情感形态内容的教育有所忽视,使得心理情感形态的价值和意义被掩盖,发挥不出其自身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层面的教育,是思想观念的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凭空就有的,相反其需要建立在一个人充沛的心理情感基础之上,即所谓的心理基础。
一个人之所以在思想方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根源还是在于心理问题。
因此,既然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包含着非常强烈的情感属性,情感便属于心里层面。
所以,在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当中,心理情感需要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基于此,部队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建议其结合实际情况,同步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普适性心理学教育,并且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部门,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去提出和审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还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同步渗透和融入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到一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学生,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思政观念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On the Ideolog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ANG Donglou(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s an early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arxism ,the cultural theory of leader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tonio Gramscithough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ruling class to be the ruling class with certain ideas ,political views and ethics ,in order tomake them recognize the ruling class values of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said to be a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integrated function ,defend func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fun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theor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rom theperspectiveof cultural leadership theory elabor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s and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unction on it.安东尼奥?葛兰西,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被意大利法西斯分子逮捕入狱,但是他在狱中仍然写下了《狱中札记》。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发布时间:2022-08-05T06:55:35.087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6期作者:赵宏巍[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有、共同、共享,促进人的幸福和社会美好的性质赵宏巍哈尔滨石油学院哈尔滨150028【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有、共同、共享,促进人的幸福和社会美好的性质,其意识形态性是由统治阶级主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性质,两者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公共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充分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意识形态性一、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一、教育所具有的能够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的共有、共同和共享的性质。
它同样具有多元的伴随性属性,其活动体现——公共参与,其活动场域——公共领域,其目标——公共利益,其原则——平等的、民主的、秩序的、公平正义的,其精神——公共精神,其衡量标准——充分与不充分、真与伪。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许多人共同拥有、共同参与、且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的,就是公共性充分的,仅有少部分人把握掌控、没有许多人共同参与、仅是出于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是公共性不充分的。
有的政党或者利益集团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又不敢明说,还伪装成公共性的样子,这就是伪公共性。
把自己所认定的一些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要求别人接受,或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把实现一般性价值的特殊途径或方式作为价值观向别的国家推销的行经,这实际上也是伪公共性。
让伪公共性变成真正的公共性、让不充分的公共性变得更加充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步的方向。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国家性的概念,本文所谈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范围是指一个国家里面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与其意识形态性的关系1.公共性与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重要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不同国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当前蔓延的“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非意识形态化”主张的表征,是对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的呼应和“泛意识形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是对现实不良问题的不满和回避。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更要凝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剖析“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纠正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泛意识形态化”的失误,关注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着力提高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功能:淡化意识形态化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是比较短的,大概有200年,但它却很复杂。
“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近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四假相说”,被后人看作意识形态概念的始祖。
①培根认为,人的感觉是不确定的,很容易受到各种偏见和谬误的扭曲,而产生“假象”。
因此,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观念,就必须消除各种偏见和谬误。
近年来,经过研究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看法,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最先由法国启蒙理性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itute Tracy)提出来的。
②在特拉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把意识形态和经院哲学、宗教哲学等等类似学科区分开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科学”,也就是说是一种概念学、观念学,或者也可以叫做意识学。
同时,特拉西的新“科学”本身也具有偏见性,批评家们认为它具有资产阶级精英主义倾向。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的拿破仑干脆用“意识形态”来指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无视帝国的现实,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无休止的争论。
拿破仑这种词义的扩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特拉西对这一概念“观念学”的解释,拿破仑的意思是“意识形态”是“观念”本身或者是产生这些观念的主体,特别是那些错误的、脱离实际的观念和产生这些观念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含义基本相同,指导思想、目的和内容也基本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
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区别。
思想政治工作除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包括党的组织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等。
尽管这些工作也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但这些工作并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人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一)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内涵,从词义上说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存在的根据。
3.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二)外延1.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与内涵是相对应的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具有全员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全程性;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受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内容与目的的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外延的广泛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丰富性、方式和特色的多样性。
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人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是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1996年教育部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士学位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合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仍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保留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及价值作者:刘桉伸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8期摘要: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备受重视,其基本理论也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
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当代价值,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价值内容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231—02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意识形态性,这决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为枝,以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为杆,因此,其内容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承载着社会公民应有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只能靠实践来检验,而无论是其个体价值还是社会价值,皆已在历史中得到印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于1984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整个人类历史中的政治和思想教育,而对当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具启迪和开拓意义的是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教育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生命线”论断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宣传和政治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于1984年正式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使用与这一概念相近的“宣传工作”“鼓动工作”等相关概念,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
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要求其成员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这里所说的宣传工作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列宁也于20世纪初明确提出“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等概念。
[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也沿用了上述不同的方法指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像是不能因为“心理、管理、公关”这些概念是近代以后才逐一明确的就否认历史上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现象一样,我们同样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并建立学科的就否认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研究属性是由事物的矛盾所决定的固有特性,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表现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属性,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是多维立体的。
其中,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有的、本质的、居于核心地位的属性,人本属性、实践属性、文化属性、理性属性是基本属性,情感属性、制度属性、交互属性、系统属性是其重要属性。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具有普遍性与群众性、排他性与兼容性、稳定性与变迁性、理想性与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切实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在强化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坚持“掌握群众”与“被群众掌握”相统一,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坚持理论渗透与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性联系最为紧密,人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回答的基本问题。
人本属性的内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遵循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突出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价值,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考尺度”和根本目的。
科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属性,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加强教育内容的契合性和方式的合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属性要求进一步关注教育对象的生命完整,进一步注重教育要素的协同,进一步体现时代的特征。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成效检验的依托。
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具有主体性与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科学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高度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最新)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中国特色新型学科,这一学科最显著的“特色”是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和现实性很强的而又非常敏感和重要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性质、学术水准和发展前景的根本问题。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又是其最基本的规定和属性。
可以说,没有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盲目的,没有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空洞的。
在新时代国家建设、社会治理和个人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引日渐重要。
但从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存在着或重意识形态性轻科学性,或与此相反的两种倾向,两者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澄明和阐释。
正确把握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努力实现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包含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获学界广泛的共识。
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无意识形态性的问题,而是要探讨其存在的理由、起作用的方式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才是合理的等问题。
1.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的研究对象、视野和参照“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常用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的“意识形态”概念,一般认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意识形态主要指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社会存在在意识中的反映,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宗教、艺术、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并不是社会存在的消极分泌物,而是社会总体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能对社会存在发生重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现实力量。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虚假的,而是必要的真实的对象性存在,是需要也是值得研究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观念意志和利益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名:***电话: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迄今尚无定论。
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性还是政治性的争辩极为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在争鸣中前行,在多维中共建,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有一定分歧与缺陷。
基于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本质的相关界定的评析,笔者认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口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述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更是本学科界定与认同的根本性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日益走向成熟,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本质问题的探讨逐渐提上了日程,人们热切追问、探讨着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本质规定性又是什么等问题,进而形成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热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热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及研究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
学者从不同容、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析:(一)几元论。
有的学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阐述为一元论、二元论甚至多元论。
叶方兴通过对政治性说和意识形态性说的对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为政治性;卢景昆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二元的,在的包含两个性质:意识形态性、超越性。
苗苗将学者的阐释其归纳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一元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个根本属性。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首先,以意识形态性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还避免了把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容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