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科学认识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达到这样的三重理想境界:(1)在观念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并自觉地把教学相长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追求;(2)在教学实践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便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获得鲜活,不竭的源头;(3)在技术上,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惟有如此,实现教学相长才有可能.建议本章学时为4学时.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行知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之下,教师通常把学生看成管教的对象,因而不重视也不愿意向学生学习,这使教师失去了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主体之间只有平等共事,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双赢.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况且,教师专业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联系起来,而在其中,学生是最活跃,最有可能给教师提供一面反照自己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教师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并由此获得成长的动力和机会,推动自我专业发展.这种教师发展观,是一种良性的教师发展观,如果套用一种术语来说, "教学相长"可能够更为合适.

第一节解读"教学相长"

一,古代的"教学相长"

(一)"教学相长"的历史渊源

早在距今3500年前的商朝,教学相长的思想就开始初露倪端.商朝的宰辅傅说(音)在向其君主武丁献策时说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时,还提出了"教学相长","学学半"的精辟见解. "何谓'学学半'呢我国古文中有二字同形却异音异意的情况.在'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读作(音效),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字,读(音学),是学习的意思.这里的'半'字告诉人们'教'和'学'原本存在于同一事物——教学过程之中,'半'字揭示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可轻此重彼."

"学学半"与"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这个概念,对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都不生疏.但究其根源却不一定都清楚.

距今3500年前,商朝的君主武丁举任傅说(音)为宰辅,总理百官,并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故当时人们都称傅说是"王者师".武丁亲自向傅说求教治国安邦之道.傅说在向武丁陈述治国方略时,也强调了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性.他向武丁建议"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时,还提出了"教学相长","学学半"的精辟见解.这些话后来被收入《礼记·学记》之中."学学半"是什么意思呢我国古文中有二字同形却异音异意的情况.在"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读作(音效),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字,读(音学),是学习的意思.这里的"半"字告诉人们"教"和"学"原本存在于同一事物——教学过程之中,"半"字揭示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可轻此重彼.

具体地分析,"学学半"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要因"学"而"教",要求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切实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接受能力出发去施教;二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求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水涨船高",能游刃有余地运作教学过程;三是以"学"论"教",评价教师"教

"得如何,不能孤立地就"教"论"教",而必须依据学生"学"得如何来评价"教"得好坏,始终坚持以"学"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可以说"学学半"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可谓言简意赅,精辟全面.

从另一方面看,傅说提出的"学学半"还含有教学民主的思想.从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弟子闻道比教师早一些,深一些,多一些,教师就应当向自己的弟子学习.到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期倡导的"教学合一".以致今天讲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如果究其教学民主,教学相长思想的源头,都可追溯到3500年前傅说提出的"学学半"上来.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从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出了"双边性".即"从传统地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的教学方法,改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采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来从事教学活动.可见,古今中外的教学规律是一致的,也证实了我国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摘自马长庚:《"学学半"与"教学相长"》,载《河北教育》1999年第10期.

作为正式概念的"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学记》中.这条不朽的教学原则诞生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教育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我们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一些记录在孔子及其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磋商共同讨论,相互启发的故事,它们无不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阅读两则描写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师生合作的材料之后,大家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阅读材料一: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孔子晚期的学生子夏是孔门四科教学中的文学人才.有一次,子夏引用《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来请教孔子.孔子说:"有酒窝的脸,笑起来才美丽,有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才能顾盼生情,美丽的花卉是画在洁白的底子上的".子夏由此引申到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和你进一步讨论《诗经》了.

孔子的学生在各种场合都敢于用孔子的话反驳孔子,孔子也乐于接受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或做法.有一次,孔子到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就笑着说:"割鸡也用牛刀" 意思是说,治理这种小地方,用不着教育.子游听后就反驳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治理,教育总是有用的吧."孔子听了这番话后很高兴,连忙对跟随的学生说:"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同他开个玩笑而已."

孔子曾想应邀到晋国的佛处谋职,子路知道后,就出面阻止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如今佛盘踞中牟谋反,你却要去为他做事,这怎么行呢最后,孔子听从了子路的劝说,放弃了为佛做事的念头.

孔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不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反而有些不满.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的学生,孔子在许多场合称赞"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还把颜回视为知己,曾感慨地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做出成绩,不用,就藏起来,除了你我,还有谁能做得到呢尽管孔子如此器重颜回,但对颜回唯唯诺诺,从不提不同见解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不违如愚".子路虽经常顶撞孔子,但孔子内心还是对他爱护有加.当子路遇难的消息传来,孔子悲痛不已.可以说,孔子是教学相长的榜样.

——摘自童富勇:《试论孔子温故知新与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载《浙江教育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