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原名陈乾生,字仲甫。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安庆怀宁县。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拒俄运动,组织安徽爱国会。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陈独秀在杭州鼓楼张贴声援武昌起义的檄文。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

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青年》推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批判孔孟,倡导自由。1916年末蔡元培阅读《新青年》后登门恳请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鼓励他“把杂志带到学校来办”。第二年初,他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在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立了新的《新青年》编辑部。

陈独秀上任以后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将文科分成中国文学、哲学、史学和外语的英、德、法、俄等七个系。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在课程中增加必修课和新的选修课,如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把马克思学说搬进大学讲堂。1917年初,陈独秀写作《文学革命论》讨论文学改革问题,引发了国内著名学者的相关讨论。

为使《新青年》适应形势需要,从第五卷五号起,陈独秀在其上刊登了蔡元培在天安门前的讲演和李大钊《庶民的胜利》、《Bolsherism的胜利》;并于1918年12月22日与李大钊等创办《新青年》副刊《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4月,由于反动当局压迫,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1919年6月因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于9月获释。

1920年初他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中共一大到五大,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中,他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经过讨论,与会代表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推进北伐,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因为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托派纲领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在狱中,写了《荀子韵表及考释》、《实庵字说》、《老子考略》、《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连语类编》、《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干支为字母说》等音韵训诂学著作。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审时度势,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生活拮据,但拒不接受国民党的汇款。1942年5月27

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的墓位于安庆市北郊十里乡叶家冲月形山麓。墓碑上只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尽管无任何说明和评价的文字,但陈独秀早年在新文化运动和建党之初的突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陈独秀(1879~1942年)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斗争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之1920年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上海建立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广东建党7月,上海举行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央局书记被选共第二、第三届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央委员会总书记

1925年1927年国大革命多次反对共产国际国共合作指示(了保证合作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国民党内)由于缺乏有系统、独立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行政指令压下去激烈次1926年山舰事件陈独秀党报上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共产党员留国民党内服从者纪律共产国际确保国共合作既定战略路线心政策(共产国际何执行政策部分原因参见百度百科国建成社会主义论词条)久共产国际领导层发来指令使大多数共党员继续坚持旧政策而包括陈独秀内异议分子无论何也想要与种路线彻底决裂另立独立路线无产阶级政党因们并没有形成完全有别于共产国际另种国际国内革命纲领更了解当时国际领导层内部托洛茨基派与斯大林派正同国革命问题进行激烈纲领斗争值得提除了陈独秀等少数共产党人异议外其大多数共党员(包括被人认有先见之明、当时党央还名闻毛泽东)都没有对共产国际指令提出哪怕鳞半爪反对意见和公开质疑导致了国共产党员虽国革命实际领导者却国民党做苦力政治局面(随便举例子:1927年上海第三次大罢工实际领导者共党员们公开身份国民党党员全世界都看国民党取得了大权而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对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反革命屠杀丧失27年30年代初失败浪潮使共城市工人影响力严重削弱直20世纪末也未能恢复过来对次革命失败负有第责任共产国际领导层(斯大林和布哈林首)把全部责任推卸国支部——共头上共又把主要责任推卸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总书记职务栽赃陷害也共党史上大冤案

其陈独秀苦闷反思开始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观点要求共央接受托派路线即反对斯大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