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变的MR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7.70 MB
- 文档页数:68
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 MR增强对微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MR增强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50例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微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MR增强扫描。
结果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MR增强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结论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MR增强扫描可提升微小肝癌检出率,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提供准确参考,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关键词】普美显特异性对此剂;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微小肝癌[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R enhancementwith promethicin in the diagnosis of 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minim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in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the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omethicin specific MR enhanced scanning.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R enhanced diagnosis results of promethicin and surgical pathology (P > 0.05). Conclusion promethicin specific MR enhanced scanning can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vide accurat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ease prognosis.[Key words] promethicin specific ag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hanced scanning; 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微小肝癌表现为甲胎蛋白持续升高,但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而高特异性对此剂的应用可发现早期微小肝癌,然后经过手术根治性切除、或者无水酒精注射、介入消融治疗的,其10年生存率分别可以达到78%和85%,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1-2】。
mlirads分级标准MLIRA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一种用于评估肝脏病变的分级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肝脏疾病。
下面将介绍MLIRADS标准的具体分级以及参考内容。
MLIRADS标准将肝脏病变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MLIRADS 1、MLIRADS 2、MLIRADS 3、MLIRADS 4和MLIRADS 5,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程度的恶性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相应的参考内容:1. MLIRADS 1:完全有特异性的良性肿瘤。
这些病变在MRI 图像上具有典型的良性表现,通常没有变化。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和良性肿瘤的特征。
2. MLIRADS 2:可以有特异性的良性病变。
这些病变在MRI 图像上具有良性特征,但可能存在一些不典型表现。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良性病变的MRI特征和鉴别诊断。
3. MLIRADS 3:中度可能性的恶性病变。
这些病变有一定的恶性风险,但通常在MRI图像上没有明确的恶性特征。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一些中风险肝脏病变的MRI特征和临床路径。
4. MLIRADS 4:高度可能性的恶性病变。
这些病变在MRI图像上具有一些恶性特征,但尚未达到确诊为恶性的标准。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一些高风险肝脏病变的MRI特征和生物标记物的应用。
5. MLIRADS 5:高度肯定的恶性病变。
这些病变在MRI图像上具有非常明确的恶性特征,并且很可能是恶性肿瘤。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一些高风险肝脏病变的MRI特征和组织活检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等级的MLIRADS标准,参考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MLIRADS 1和2,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良性肿瘤的特征和鉴别诊断。
而对于MLIRADS4和5,参考内容可能会更加注重高风险肝脏病变的MRI特征、生物标记物的应用和组织活检的重要性。
肝脏核磁共振报告解读【标题】肝脏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一、前言肝脏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对肝脏核磁共振报告进行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份简明的解读指南。
## 二、报告解读在核磁共振报告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肝脏大小和轮廓核磁共振能够准确测量肝脏的大小和形状,正常情况下,肝脏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通过比较肝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可以评估是否存在肿物或其他病变。
### 2. 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评估核磁共振影像可以显示肝脏内脂肪的沉积程度。
根据信号强度和分布,医生可以评估肝脂肪变性的程度,常用的评估指标是脂肪沉积的比例。
此外,还可以检测肝纤维化的程度,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纤维化及其程度。
### 3. 血管供应核磁共振可以观察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供应情况,评估肝脏血液循环的状况。
异常的血管供应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
### 4. 肝脏内部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医生可以观察到肝脏内的血管、胆管以及其他重要结构,如肝叶、叶间裂、胆囊等。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结构的健康与异常。
### 5. 异常改变肝脏核磁共振影像还可以检测出一系列病变,如肿瘤、囊肿、炎症、肝硬化等。
具体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对于病变的特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等,医生也会在报告中进行描述。
## 三、总结肝脏核磁共振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结果,通过对该报告的解读,可以了解肝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异常情况。
然而,本文仅限于提供一份简明的解读指南,具体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若您在阅读报告时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本文仅为普及医学知识之目的,并不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有疑问,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
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一、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1.好发于30~60岁男性。
2.多为肝细胞癌,AFP阳性,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关系密切。
3.可有肝区疼痛、肝肿大、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4.巨块型:肿块直径≥5cm,最多见。
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m。
弥漫型:<1cm小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小肝癌:≤3cm,少于2个结节。
5.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肿瘤血供丰富。
【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T1WI上为边界不清楚稍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
2.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呈低密度,T1WI为低信号。
3.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和肝实质期迅速下降。
▲巨块型肝癌 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中央坏死无强化▲弥漫型肝癌CT平扫示肝内弥漫分布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小肝癌 CT平扫示肝右叶小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外生型肝癌 MRI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快进快出”强化【鉴别诊断】不典型肝癌需与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转移性肝癌、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鉴别。
【检查方法】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最常用,MRI可提供更多信息。
肝动脉造影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二、转移性肝癌【临床特征】1.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AFP多阴性。
2.多来自门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如结肠、胃、胰等。
3.除原发肿瘤症状外,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
【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低密度,T1WI 多为边缘较清楚的多发低信号结节影,T2WI呈稍高信号。
2.增强动脉期肿瘤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低密度,典型表现为“牛眼征”。
▲病灶增强呈“牛眼”▲CT平扫呈低密度,T2WI呈边界清楚稍高信号【鉴别诊断】肝囊性转移瘤需与肝脓肿、肝结核、肝包虫病等鉴别。
肝脏MRI报告内容1.肝血管瘤MRI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低信号病灶,大小×cm,边缘较清晰。
T2WI像上病灶为高信号,呈灯泡征。
T1WI增强扫描早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强化呈等信号。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2.肝细胞癌MRI平扫示肝表面不光整,左叶、尾叶增大,肝裂增宽,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病灶,边界欠清,大小× cm。
T2WI像上病灶信号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组织。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信号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实质信号。
延迟期包膜强化,门脉左支内可见低信号影,注入造影剂后也见强化。
胆囊不大,壁有增厚,胰腺正常,脾脏增大,达个肋单元。
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增粗,迂曲。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cancer可能性大3.肝转移瘤MRI平扫示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影,T1WI像上病灶呈边缘较清楚的均匀低信号灶,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最大者位于肝叶,大小× cm。
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呈牛眼征。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转移cancer可能性大4.肝细胞腺瘤MR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上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略低信号灶,大小×cm,边缘较清,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信号接近肝脏。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细胞腺瘤可能性大5.局灶性结节增生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 像上呈高信号病灶,大小× cm,边缘较清晰,其内可见星芒状更长T1长T2信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