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生产特点及田间管理2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0
第6章花生生产技术第三节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教学目标:了解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理解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掌握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
◆课时安排:3◆教学内容一、苗期管理技术(一)生育特点1、花生苗期(图 6 -4 )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进行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
2、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
(二)主攻目标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三)管理措施1、查苗补种齐苗后,及时查苗。
若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
2、清棵蹲苗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
清棵促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
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进行。
清棵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土面。
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Array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3、追施苗肥硫酸铵约10 kg 。
4、灌水5、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病等。
二、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一)生育特点1、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有效花全部开放。
(图6 -5)2、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
3、对肥水需要量增加。
图6 -5 花针期花生果针的伸长与入土1、花序;2、果针 (二)主攻目标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
(三)管理措施1、培土迎果针 在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培土,高度5~6 cm 左右。
2、及时灌水 花针期需水增多,此期浇水要细水浇或进行喷灌。
3、适时追肥 花针期需肥多,主要补充磷、钾、钙肥。
对苗势较弱的要进行追肥,一般每667 m2施硫铵约10 kg ,并配合磷钾肥。
地膜覆盖花生在起垄时施于耕作表层。
4、使用生长调节剂 对长势过旺的花生可在单株盛花期喷矮壮素或缩节安,一般喷1~2次。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花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高蛋白、高能量食品,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在花生种植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一、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花生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对于沙质土、黄壤、紫色壤等土壤,可以通过深翻、加入有机肥料、松土等方式改良土壤性质。
花生还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适宜在气温20~30℃、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种植。
二、种子选择花生种子选择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需要选择品种好、质量高、种子健康、萌发率高的种子。
同时,还需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方法选用适合的品种。
三、育苗和移栽一般花生育苗采用脱壳后浸泡发芽的方法进行,发芽后可以进行移栽。
选取秧苗时,应选择株型优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子进行移栽。
四、施肥花生对养分的需要较高,尤其是对钾镁的需求相对较多。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及时补充养分。
一般采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等进行施肥,可以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生长期进行施肥,以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五、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杂草管理等。
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灌溉管理和杂草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六、收获和加工花生收获时,应注意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一般在果荚变黄后适当晾晒后进行收获。
收获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包括脱壳、筛选、干燥等,以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七、结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
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种子、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制定一套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案,可以保证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花生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是指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并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将介绍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要点。
一、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花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以下是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1.温度要求: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生长温度低于15℃和高于35℃时,影响花粉发育和结荚。
2.湿度要求:花生根系浅,在生长初期对土壤水分需求较大,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生正常生长。
花生在成熟期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过高的湿度容易引起病害。
3.光照要求:花生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花生的早熟和提高产量。
4.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pH值在6.0-7.0之间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田间管理是保证花生高产、优质的关键。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花生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等,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产量: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保证品质: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花生的品质和口感。
3.提高抗逆性:合理的管理可以增强花生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逆境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花生田间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花生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并注意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机。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机物消毒剂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一、选择适宜的种子选择适宜的花生种子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
在选种时要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种子饱满的优质种子。
要注意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优良品种,比如适合旱地栽培的品种或适合水稻轮作的品种。
二、合理的播种密度花生的密植栽培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地块类型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密植的比例。
通常,早熟品种的播种密度可适当增加到每亩25-30万株,中熟品种每亩20-25万株,晚熟品种每亩15-20万株。
三、科学施肥花生对养分需求较大,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品质。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花生的生长特性,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
一般来说,花生的氮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磷、钾肥各占总施肥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四、及时灌溉花生对水分需求较大,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求也不同。
要合理安排浇水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每次浇水均匀深透,尤其是在开花结果期和壮大果实期。
也要注意避免水浸田地,避免发生缺氧导致植株腐烂。
五、合理的间茬制度花生作为旱作农作物,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轮作效果较好。
适时进行合理的间茬作物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病虫害压力,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花生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比如花生立枯病、花生炭疽病、蚜虫、蝗虫等害虫。
在田间管理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比如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合理轮作间茬作物、科学施肥等措施。
七、及时采收花生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进行。
一般来说,果壳变黄、果实膨大、果实内外壁接近紧贴,果壳内部空间轻敲空心响声为收获时机。
采收后应及时晒干或烘干,保证果实的储存和使用质量。
花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种子的选择、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只有全面科学的措施,才能使花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为生产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