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产能+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3
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3梅明霞 高雪峰 智勤功 卫然 孙秀钊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卢 刚(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Ξ 摘要 目前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在国内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能够满足51/2in 、7in 井筒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要求,介绍了分支水平井防砂管柱的结构设计的理论研究,胜利油田第一口防砂分支水平井的现场试验,从射孔工艺技术、防砂管柱、效果分析阐述了分支水平井防砂技术的应用。
主题词 水平井 防砂 工艺 射孔 分支井是指在一个主井眼内钻出两个以上的井眼,主井眼可以是直井也可以是斜井或水平井。
针对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的地质特点,在水平井、侧钻水平井防砂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了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研究工作,采用管内射孔滤砂管防砂工艺技术成功地对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第一口分支水平井(桩1-支平1井)实施了防砂作业。
利用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控制更大面积储量,控制底水锥进,改善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效果,提高产能及采收率,收到了初步效果。
这是胜利油田,也是国内第一口防砂分支水平井,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能够满足51/2in 、7in 井筒分支水平井防砂工艺技术要求。
1.防砂管柱结构设计111 工艺原理分支井防砂工艺运用滤砂管防砂原理,对进入分支井内的液体进行分级过滤,将一定粒径范围内的地层砂挡在滤套环空及炮眼附近,形成稳定砂桥,达到防砂产油的目的。
112 防砂管柱结构(1)基本结构。
分支水平井防砂管柱由丝堵+扶正器+金属毡滤砂管+封隔器组成。
一般要求金属毡滤砂管覆盖油层上、下限度为3~5m 。
(2)金属毡滤砂管最大外径和长度设计。
防砂管柱能否顺利下入到油层设计位置,取决于金属毡能否顺利通过造斜段和水平段。
在水平井套管内径确定的条件下,造斜段由于曲率半径对滤砂管通过时最大长度和外径给予限制,为了保证防砂管柱不被破坏,应进行设计计算。
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研究进展周祥;张士诚;马新仿;张烨【摘要】页岩气储层孔喉细小,渗透率极低,一般无自然产能,需借助水平井和体积压裂技术才能实现经济开发.国内外关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于地质评估和开发工艺,而适用于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页岩气产能研究的关键在于多尺度渗流机制的准确描述和复杂裂缝网络的精细表征.通过广泛调研和分析,探讨了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机制;总结了页岩气藏多裂缝水平井试井模型,阐述了不同模型关于流态划分、储层和裂缝参数评估的应用;系统介绍了页岩气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离散裂缝网络模型方法及有限元方法,认为后两者是未来页岩气产能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8页(P612-619)【关键词】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作者】周祥;张士诚;马新仿;张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5页岩气为产自极低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天然气[1-2]。
由于页岩气储层物性差,需要借助大型水力压裂技术制造复杂裂缝系统,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页岩气藏又被称作“人造气藏”[3]。
美国是全球页岩气开发最成功的国家,30多年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引领了该领域的技术革新;中国自2005年开展了规模性的前期探索,并借鉴北美经验,努力寻求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纵观国内外页岩气的发展历程,人们为成功开发这一潜在的巨大资源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储层的孔喉结构、岩石脆性及矿物成分、储层地化特征(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等)、气体存储及运移机制、压裂工艺技术、复杂裂缝扩展和压后产能预测。
煤层气直井与水平井开发原理特征及适用条件的对比综述煤层气是一种煤中吸附的天然气,煤中孔隙和裂缝中的瓦斯为主要成分。
为了开发这种资源,可以采用煤层气直井和水平井开发原理。
现在我们来对比这两种开发方式的特征和适用条件。
煤层气直井的开发原理比较简单,通过钻井设备从地表垂直向下打入煤层,以便利用井筒连接地下煤层与地面,将地下煤层气体引上地面。
煤层气直井的特点是开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煤层气管线布局简单,投资回收周期短等。
适用于煤层气丰富、井口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
煤层气水平井开发原理:煤层气水平井是指在煤层中打一段水平井段,以增加煤层接触面积,提高井的产能。
煤层气水平井的开发原理是在煤层顺层打一段水平井,通过水平井段与煤层产生多点接触,增加煤层的有效开采面积,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煤层气水平井的特点是开采效果好、单井生产能力大、煤层利用率高、具有经济效益较高等。
适用于煤层储量大、煤层厚度较大、天然气含量高的地区。
特征对比:1.井筒类型:煤层气直井以垂直井筒为主,而煤层气水平井则包含了垂直段和水平段的组合。
2.开发成本:煤层气直井的开发成本一般较低,而煤层气水平井的开发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需要钻探更多的井段和较长的水平井段。
3.产能能力:煤层气水平井相比于煤层气直井具有更高的产能能力,可以更充分地开采煤层中的天然气资源。
4.煤层利用率:煤层气水平井由于采取了水平段开采方式,可以提高煤层利用率,增加煤层的有效开采面积。
5.经济效益:虽然煤层气水平井的开发成本较高,但由于具有较高的产能能力和较高的煤层利用率,其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适用条件对比:煤层气水平井适用于煤层储量大、煤层厚度较大、天然气含量高的地区,主要因为水平井段可以增加煤层接触面积,提高井的产能,适合于开发规模较大的煤层气田。
总结来说,煤层气直井的开发成本较低,适合于开发规模较小的煤层气田;而煤层气水平井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产能能力,适合于开发规模较大的煤层气田。
水平井发展概况人类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气藏的历史至今已有200 多年。
水平井再度兴起于七十年代后期,在八十年代末期进入了单井采油的繁荣阶段,在九十年代形成应用热潮,及至美、加、法、俄等各20 多个国家,中国也积极参与了水平井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水平井的发展历程较长:诞生于英国(1780、1840),水平井申请专利(1891)。
美国得克萨斯州(1929)直井侧钻成8 米长水平段并取得了增产效果。
五十年代初期前苏联40 余口,多数由直井侧钻而成,30米长。
其后一段时间由于随钻测量技术的落后,不能很好地解决钻井中的造斜定位等问题,使得水平钻井技术成本高、事故多、水平位移短、经济效益差,水平井技术一度停滞不前。
七十年代后期,随钻测量技术和井下模拟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水平钻井技术东山再起。
美国的Arco公司、加拿大的Esso公司、法国的Elf公司以及法国石油研究院(IEP)等又开始了水平钻井。
八十年代中期,水平井是成本直井的6-8 倍降至 1.5-3 倍。
九十年代,93年美国对845口水平井统计成本仅比直井高8%。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世界水平井的钻井数量迅速增长:1989 年就钻成430 口、1990年有1730口、1995年约2700多口,至1997年在各类典型油气藏中钻水平井的总数将增至15000口以上,其中多数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和前苏联。
美国是世界上水平钻井发展最快、拥有水平井最多的国家,其水平井年钻井数超过1000 口,在中曲率半径水平钻井方面有过创世界记录之举;加拿大主要利用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稠油,它在这方面的技术领先于世界,其水平井年钻井数也超过1000 口;前苏联在钻分支水平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另外,法国在水平井的钻井史上也曾取得过惊人的成就:1990年Elf公司在荷兰钻成的C-2 井曾创当时垂深4060.5 米的记录,在安哥拉近海钻成当时最大水平位移2774.8 米的水平井。
据美国《世界石油工程师》杂志1996年3月号报道,截止1996年初,水平井的各项世界纪录如下:水平段最长的水平井,其水平段长达5002米;最深的水平井,其垂深达4996米;水平段最长的短半径水平井,其水平段长达600米;进行压裂处理的最深水平井,其垂深达4781米;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最大的水平井,其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达到 5.66;总水平段最长的双分支井,其水平段总长达到340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