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究

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而创新精神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显著特征。实现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心。如果把教育比做一个体魄健壮的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才具有了灵魂和活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结论,还要让学生清楚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索领域中发现创新。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型的教育观

陶行知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育观涉及到教育者对教育的职能和如何进行教育等问题的观点

和看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小学数学学科实施创新教学,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观点,确立创造型的教育观。

1、淡化“应试”意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传授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

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教学目标,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根本就不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许多人除了能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外,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

2、增强“主体”意识,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实施创新教学,必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来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一句话,就是要“严肃严格地进行基本功训练,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与数学素养。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数学思维。

二、采用多种训练形式,活化创新思维

创造力与智力密切相关,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并不

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它的产生是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交互作用促成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多和形式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专家研究发现,数学概念学习中变换叙述方式、多向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简化环节、简便运算、估算;几何初步知识学习中的注重视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和直党思维、发观条件和找出关键、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扩题和缩题的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自编应用题等等,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勇于探索,树立创新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同时,要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等等,都是创新素质的体现。如“测量容积”一节课,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怎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容积的计量单位,建立1升、1毫升的实际观念和相互关系呢?原来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而认识升、毫升及1升、1毫升的相互关系。这样强制学生听课,束缚了学生思维,使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

识,创新更无从谈起。为此,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取升和毫升的认识。具体做法是:在讲课时,老师先拿出两大杯水,又拿出三小杯水,然后问哪次拿的水多?提出悬念,让学生思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宣而未能”的思想境界,从而引出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量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很快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发现了升和毫升的关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把两大杯水和三小杯水分别倒进量杯里,比较出了计量的结果。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同时在发现和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创新不是科学家、艺术家的专利,它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创新是人类改造并超越现实世界的活动;从个体的角度看,创新是人产生新的经验的活动,人人都有创新的天赋。少年儿童正处于思维极其活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广大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