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429.53 KB
- 文档页数:19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方案目标与背景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建立一个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变得相当迫切。
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个全面、科学且容易操作的监测系统,帮助相关部门实时掌握水质状况,确保我们的水源既安全又可持续。
现状与需求分析在我们开始具体实施方案之前,了解目前的情况和需求至关重要。
很多地方的水质监测还停留在老旧的方法上,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更新慢,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更糟的是,现有的监测设备往往不够智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数据,导致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调查显示,大约60%的水体监测站根本无法实时上传数据,这让追踪和治理污染源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在线监测系统不仅能提高数据的实时性,还能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为了顺利实施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操作指南。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的架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1. 传感器层:负责实时采集水质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浑浊度、氨氮和重金属等。
选择敏感度高、准确性强的传感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 数据采集层: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比如485、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数据中心。
3. 数据处理层: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平台存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及时识别异常情况。
4. 用户界面层: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让用户能轻松查看实时和历史数据,并生成各类报告。
设备选择在选择设备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传感器的选择:选择知名品牌的传感器,以确保质量和耐用性。
例如,可以考虑霍尼韦尔(Honeywell)和欧姆龙(Omron)等公司的产品,它们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 数据传输设备:选择稳定性高、传输距离远的无线模块,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 服务器配置:根据数据处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器配置。
通常,CPU至少需要4核,内存需8GB以上,存储空间根据监测数据量合理规划。
环保行业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环保行业智慧环保监测系统概述 (2)1.1 系统定义 (2)1.2 系统架构 (2)1.3 系统目标 (3)第二章环保监测数据采集 (3)2.1 监测设备选型 (3)2.2 数据采集流程 (3)2.3 数据传输方式 (4)第三章环保监测数据分析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数据挖掘方法 (5)3.3 数据可视化 (5)第四章环保监测预警机制 (6)4.1 预警指标体系 (6)4.2 预警阈值设定 (6)4.3 预警信息发布 (6)第五章环保监测应急响应 (6)5.1 应急预案编制 (6)5.2 应急资源调度 (7)5.3 应急演练与培训 (7)第六章环保监测系统运维管理 (8)6.1 系统运维流程 (8)6.1.1 运维概述 (8)6.1.2 运维流程具体内容 (8)6.2 系统安全性保障 (8)6.2.1 安全策略 (8)6.2.2 安全措施 (8)6.3 系统功能优化 (9)6.3.1 功能监测 (9)6.3.2 功能优化措施 (9)6.3.3 持续改进 (9)第七章智慧环保监测平台建设 (9)7.1 平台架构设计 (9)7.2 平台功能模块 (10)7.3 平台互联互通 (10)第八章环保监测系统与第三方合作 (11)8.1 合作模式探讨 (11)8.2 数据共享与交换 (11)8.3 项目实施与管理 (11)第九章环保监测系统政策法规与标准 (12)9.1 政策法规梳理 (12)9.1.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2)9.1.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2)9.1.3 行业政策法规 (12)9.2 标准制定与实施 (13)9.2.1 标准制定 (13)9.2.2 标准实施 (13)9.3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13)9.3.1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13)9.3.2 数据传输质量控制 (13)9.3.3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14)9.3.4 数据审核与发布质量控制 (14)第十章环保监测系统推广与应用 (14)10.1 系统推广策略 (14)10.2 典型应用案例 (14)10.3 市场前景分析 (15)第一章环保行业智慧环保监测系统概述1.1 系统定义环保行业智慧环保监测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生态状况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决策支持的一种智能化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工业和商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解决方案。
它可以实时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并提供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个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
1.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和自动采样器等,用于采集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数据。
传感器可以监测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的浓度和流量等参数。
仪器仪表用于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可进行校准和故障诊断。
自动采样器可以定期自动采集污染物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2.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将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或企业内部的服务器。
这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包括以太网、WiFi、GPRS、3G/4G等。
数据传输系统应具备高稳定性和高带宽,能够实现快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3.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用于处理和存储从监测设备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报告生成。
该软件应具备数据可视化和报警功能,能够生成各种图表和报告,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监测。
此外,该软件还应具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监测中心:作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中心,监测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监测中心应该配备有显示屏和报警器,以便操作员能够及时地观察系统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监测中心还应具备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以便随时查看历史数据和进行故障排除。
5.用户接口和报警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还应该提供用户接口和报警系统。
用户接口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
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用户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报警和故障诊断。
以上是一个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的一般框架,实际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的监测和控制需求,达到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降低污染排放的目标。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2)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2)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2.1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2.1.1 监测设备 (4)2.1.2 监测技术 (4)2.2 水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2.2.1 监测设备 (4)2.2.2 监测技术 (4)2.3 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2.3.1 监测设备 (4)2.3.2 监测技术 (5)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3.1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5)3.1.1 数据采集 (5)3.1.2 数据传输 (5)3.2 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 (5)3.2.1 数据存储 (5)3.2.2 数据管理 (6)3.3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6)3.3.1 数据分析方法 (6)3.3.2 数据应用 (6)第四章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6)4.1 环境污染源识别方法 (7)4.2 环境污染源评估技术 (7)4.3 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 (7)第五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8)5.1 环境治理技术分类 (8)5.2 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8)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6.1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9)6.1.1 概述 (9)6.1.2 源头控制技术 (9)6.1.3 过程控制技术 (9)6.1.4 末端控制技术 (9)6.2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9)6.2.1 概述 (9)6.2.2 吸收塔 (10)6.2.3 吸附塔 (10)6.2.4 催化反应器 (10)6.2.5 除尘器 (10)6.3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0)6.3.1 案例一: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10)6.3.2 案例二:工业炉窑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10)6.3.3 案例三: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程 (10)第七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10)7.1 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 (10)7.2 水污染治理设备与应用 (11)7.2.1 物理法设备与应用 (11)7.2.2 化学法设备与应用 (11)7.2.3 生物法设备与应用 (11)7.2.4 膜分离技术设备与应用 (11)7.3 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1)7.3.1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 (11)7.3.2 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 (12)第八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2)8.1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2)8.1.1 物理方法 (12)8.1.2 化学方法 (12)8.1.3 生物方法 (12)8.1.4 综合方法 (12)8.2 土壤污染治理设备 (12)8.2.1 物理治理设备 (12)8.2.2 化学治理设备 (12)8.2.3 生物治理设备 (13)8.2.4 综合治理设备 (13)8.3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3)8.3.1 某工业废弃地土壤污染治理 (13)8.3.2 某农田土壤污染治理 (13)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管理 (13)9.1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策划 (13)9.2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实施 (14)9.3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验收 (14)第十章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5)10.1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环保行业政策法规 (15)10.3 环保行业市场前景 (15)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目标 (3)1.3 系统架构 (3)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选型与部署 (4)2.1 监测设备选型原则 (4)2.2 监测设备部署策略 (4)2.3 数据采集与传输 (5)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3.1 数据预处理 (5)3.1.1 数据清洗 (5)3.1.2 数据整合 (5)3.1.3 数据标准化 (6)3.2 数据分析模型 (6)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2 相关性分析 (6)3.2.3 聚类分析 (6)3.2.4 回归分析 (6)3.3 数据可视化 (6)3.3.1 柱状图 (6)3.3.2 折线图 (6)3.3.3 散点图 (7)3.3.4 地图 (7)3.3.5 热力图 (7)第四章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7)4.1 污染源类型与特征 (7)4.2 污染源识别方法 (7)4.3 污染源评估指标 (8)第五章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8)5.1 水污染治理技术 (8)5.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5.3 固废处理技术 (9)第六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集成 (10)6.1 系统集成原则 (10)6.1.1 安全性原则 (10)6.1.2 实用性原则 (10)6.1.3 可扩展性原则 (10)6.1.4 兼容性原则 (10)6.2 系统集成流程 (10)6.2.2 系统设计 (10)6.2.3 系统开发 (11)6.2.4 系统测试 (11)6.2.5 系统部署 (11)6.2.6 系统运维 (11)6.3 系统兼容性 (11)6.3.1 硬件兼容性 (11)6.3.2 软件兼容性 (11)6.3.3 接口兼容性 (11)6.3.4 网络兼容性 (11)第七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运行维护 (11)7.1 运维管理体系 (11)7.1.1 组织架构 (11)7.1.2 运维流程 (12)7.2 系统维护策略 (12)7.2.1 预防性维护 (12)7.2.2 反馈性维护 (12)7.3 应急处理 (12)7.3.1 应急预案 (12)7.3.2 应急响应 (13)7.3.3 后续处理 (13)第八章环保行业监管与政策支持 (13)8.1 监管体系 (13)8.1.1 国家层面 (13)8.1.2 地方层面 (13)8.1.3 企业层面 (13)8.2 政策法规 (13)8.2.1 法律法规 (13)8.2.2 行政规章 (14)8.2.3 政策文件 (14)8.3 政策支持措施 (14)8.3.1 财政支持 (14)8.3.2 技术创新 (14)8.3.3 人才培养 (14)8.3.4 宣传教育 (14)8.3.5 国际合作 (14)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应用案例 (14)9.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案例 (14)9.2 水质监测与治理案例 (15)9.3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案例 (15)第十章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技术创新方向 (16)第一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高效系统。
环保行业智能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方案第一章系统概述 (2)1.1 系统背景 (2)1.2 系统目标 (2)1.3 系统架构 (3)第二章智能监测技术 (3)2.1 监测设备选型 (3)2.2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第三章环境监测指标 (4)3.1 气象监测 (4)3.2 水质监测 (5)3.3 土壤监测 (5)3.4 噪音监测 (5)第四章污染源识别与定位 (5)4.1 污染源类型 (5)4.2 污染源识别技术 (6)4.3 污染源定位技术 (6)第五章污染治理策略 (7)5.1 污染治理技术 (7)5.2 治理方案设计 (7)5.3 治理效果评估 (7)第六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8)6.1 决策模型构建 (8)6.2 模型优化与调整 (8)6.3 决策结果可视化 (9)第七章系统集成与实施 (9)7.1 系统集成设计 (9)7.1.1 设计原则 (9)7.1.2 系统集成内容 (10)7.2 系统实施流程 (10)7.2.1 项目启动 (10)7.2.2 系统设计 (10)7.2.3 系统开发 (10)7.2.4 系统测试 (10)7.2.5 系统部署 (11)7.2.6 培训与交付 (11)7.3 系统验收与维护 (11)7.3.1 系统验收 (11)7.3.2 系统维护 (11)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1)8.1 系统运行管理 (11)8.1.1 运行管理制度 (11)8.1.2 运行监控 (11)8.1.3 运行维护 (12)8.2 系统维护策略 (12)8.2.1 预防性维护 (12)8.2.2 反应性维护 (12)8.2.3 持续性维护 (12)8.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2)8.3.1 技术跟踪 (12)8.3.2 功能优化 (12)8.3.3 系统升级 (13)第九章环保行业应用案例 (13)9.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13)9.2 工业园区污染治理 (13)9.3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 (14)第十章发展前景与展望 (14)10.1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14)10.2 系统升级与创新 (15)10.3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15)第一章系统概述1.1 系统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保在线监控建设方案目录1、建设目标 (3)2、建设内容 (3)3、建设原则 (3)4、功能需求 (5)4.1污染源数据库管理 (5)4.1.1数据管理 (5)4.1.2数据查询 (6)4.1.3综合分析 (6)4.1.4数据传输 (6)4.1.5总量控制 (7)4.2数据采集与传输 (7)4.2.1数据采集 (7)4.2.2数据传输 (7)4.2.3数据存储 (8)4.3数据管理 (8)4.3.1基本信息管理 (8)4.3.2实时数据管理 (8)4.4查询分析 (8)4.5监控演示 (9)4.5.1实时监控 (9)4.5.2数据分析发布 (9)4.5.3GIS发布 (9)4.6GIS功能 (10)5.6.1基本图形操作 (10)5.6.2专题图管理 (10)5.6.3统计图表及数据查询 (10)4.7视频监控 (10)1、建设目标建成一套集成先进信息技术的环境监控与预警平台,实现地表水、大气、噪声以及污染源的实时监测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显示、检索、统计、分析、预警、控制、上传,实现环境污染源的在线监控。
配置在线监测设备接口与视频监控接口,及时、准确、完整地反应水质监测点的实时监控常规项目数据,并将所有数据实时的传递至数据库系统,进行汇总、分析。
提高环保部门的综合反映能力,通过实时的监控、及时超标报警,及时发现排污异常,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
2、建设内容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软件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内容:由在线监控系统完成对监控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系统能自动遴选、识别有效数据,分类录入数据库;在污染源数据库数据支撑下,管理系统能结合相关算法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超标幅度、排污总量进行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实现污染源信息的显示、检索、统计、分析、预警、控制、上传;超标自动报警,超标总量统计、生成处罚报表;总量控制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总量减排相关结论,以辅助对建设项目审批的分析;通过在线监测视频接口实现对污染源的排污监控;建立并录入应急预警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历史案例数据库等,并提供相应同类型应急案例比较功能。
概述智能环保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运用解决方案一、概述银江智慧环境利用各种传感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监控量,通过构建城市空气污染监控系统和城市水质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空气与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和综合分析,建立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配套的软件和通讯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方案技术平台基于微定量分析技术及系统智能集成技术,系统通过对水样取样及预处理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水样的环境参数进行测量控制预警等功能。
三、空气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银江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等组成。
测定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同时测量温度、压力、流量、含湿量、氧量等参数,计算各种参数、图表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环保主管部门,实现对被监测区域的无人化远程实时监测,做到实时监控和应急预警。
四、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污染源监测系统平台,对全面监控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制止环境违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监察效能,必须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为节能减排、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提供依据。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体系,在重点污染企业废水、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并对现有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对监测点位污染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智能感知和获取污染因子排放数据,实现中心管理控制平台对污染源全覆盖、全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提高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大气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扬尘监测的背景与政策要求目前,日益复杂的大气污染状况,正对传统的大气污染源监测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实施的环境空气国控点监测系统监测点位数量有限、成本高昂,以点代面的方法导致时效性不足,达不到精细化管控的目标,且无法实现对监测体系中时空动态趋势分析、污染减排评估、污染来源追踪、环境预警预报等能力的深度挖掘。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要求,凯陆电子以丰富的气体检测领域经验,开发了一套可实现高密度网格化布局的低成本、多参数集成的紧凑型微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其网格化的监测体系能够全覆盖监测区域,并实现高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同时结合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污染来源追踪、预警预报等功能,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
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功能主要是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的监测,将分析出的数据提供给环保局作为空气质量好坏参考,并辅助环保决策,其中待监测因子包括:污染极细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铅,苯,气象参数,能见度等。
1.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PM2.5、可入肺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10是指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其粒径为小于10微米的微粒。
2.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3.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4.氮氧化物常存于工业环境中,为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1
2020年4月19日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2
2020年4月19日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上海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文档仅供参考
3
2020年4月19日
一、 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
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
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
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
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
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
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 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
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
其变化状况;
2、
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
数据,编制报告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
3、
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
料备案检索;
4、 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 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 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
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
文档仅供参考
4
2020年4月19日
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
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
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
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
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
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
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
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核心仪表采用该领域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厂商产品,具有多项认
证,如USEPA,TUV,CE,CPA等;
可提供不同类型空气站解决方案,如四类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
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移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痕量级分析仪,最低检测限达到
文档仅供参考
5
2020年4月19日
50ppt,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背景站和农村监测站;
在系统集成上完美发挥各仪表特点,充分显示产品技术先进性,
并具有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与API或HORIBA仪器采用数据式通
讯,中心数据管系统AQMS-EGRP,能够真正的实现对API或
HORIBA分析仪的数据采集、运行控制和远程管理;
1.2.2仪表级优势
仪表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修,能耗小,具有极小的温度漂
移,并有双开关电源,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仪器内置数据采集器,可存储一百万个数据,并具有以太网接
口,可直接连接企业局堿网;
各仪表具有独特的预诊断功能,极大减少仪器故障对数据捕获率
的影响;
仪器具有内置的自动校准功能,只要按自动校准功能键就能够实
现传统的烦琐的校准工作,用户能够在自动周期校准界面的菜单
中设置自动校准的开始时间、间隔时间和量程;
可根据被测气体浓度的瞬时值和平均值自动地选择最合适的量
程,作为可选项,即使随意设定任何量程(最大量程比在10%以
内),量程自动选择功能仍可使用;
环境压力自动补偿功能确保了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避免当时大气
压力和所处位置的影响;
2、 环境空气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6
2020年4月19日
大气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大。引起
人们普遍关注的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
入肺颗粒物(PM2.5)。随着人们的环保认识不断加深,对PM2.5
中所含有各类有毒物质有深入的了解。重金属污染物(也包括As
等类重金属)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毒污染物,PM2.5重金属的
危害性有目共睹。因此,加强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是环保
部门迫切需求。
2.1系统构成
动态加热采样装置、抽取系统、X荧光光谱仪、数据分析软件组
成(如下图所示:)
仪器以恒定的工况流量将空气吸入颗粒物切割器中,以PM2.5
为例,动力学直径在2.5um附近及以下的颗粒污染物进入到仪器
的富集系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富集后,富集系统自动切换成β
射线分析系统,利用β射线的衰减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成指数的
关系,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然后卷膜系统精确地将富
集有空气颗粒物的滤纸移动到X射线荧光分析系统,分别利用X
射线荧光的能量和强度对颗粒物中的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分析,分析后数据经过通讯接口至管理平台。
文档仅供参考
7
2020年4月19日
2.2系统特点
空气颗粒物浓度、大气重金属浓度一体式协同测量,为污染溯源
及源解析提供更精准数据;
TSP、PM10、PM2.5三种切割器可供用户选择,应用于不同的环境
评价场合;
铅、镉、砷等30多种重金属含量精确测量,最低检出限在pg/m3
量级;
从光管、探测器、数字多道分析器(DCMA)到整机,数十项XRF
核心技术创造专利;
具有国家级技术证书和测试报告,仪器的可靠性、准确性得到充
分验证;
3、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
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
术以及配套的软件和通讯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在线自动监测体
系。方案技术平台基于微定量分析技术及系统智能集成技术,系
统经过对水样取样及预处理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水样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