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

波特五力模型概念及介绍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MBA、CEO必读12篇及EMBA等商管教育教材均将其作为一种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有效工具。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

首先我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移动公司

(一)现有公司间的争夺。

中国移动一直在国内移动通信业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究其原因,首先其前身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最早涉足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模拟移动通信运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数字移动通信运营。直至2001年中国联通成立前,其在国内移动通信行业内长期保持着垄断的地位。其次,中国移动在早期的经营中快速积累了移动通信运营经验和资本,抓住了最早期的高端客户,由于移动通信用户的黏性较大,转网成本较高,更使得中国移动的大量客户资源得以保存。最后,中国移动借其实力,不断优化网络,提高服务质量,给以了其他运营商极其有力的打击;中国联通成立之初就遭遇中国移动如此强大的对手,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其两张网战略更是让联通顾此失彼,由于自身实力有限,甚至无

法投入足够资金在通信网络建设上,导致其网络质量常常为用户所诟病。作为移动通信服务最基本的通信质量都无法保证,其用户服务能力可见一斑。因而,中国联通一直采取的是争夺低端用户的竞争战略,用低价吸引客户作为手段,虽然赢得了部分客户,但是基本上还是无法和中国移动相抗衡。中国联通的转折发生于2008年同中国网通合并,并于2009年初获得WCDMA的3G牌照之后。WCDMA是当前最为成熟,最为先进的3G制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拥有最多的优秀设备供应商和优秀终端供应商。中国联通凭借获得WCDMA牌照的机遇,大打3G牌,争取到了大量3G高端用户,其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中国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过,由于对3G用户的巨额补贴,让中国联通遭遇了比较严重的短期财务危机,查看其上市公司,近两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其主营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是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中国电信借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和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终于实现了长久以来重回移动运营商阵营的愿望。但是,据统计其接手CDMA网络后在网用户却逐步下滑,并且其3G业务在移动和联通的压制下进展非常缓慢,目前只好联合其固网业务打出低价牌,争取其固网用户和低端用户,似乎又要重走多年前中国联通的老路。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巨头所垄断,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格局将不会发生改变。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和国外运营商尚无法进入我国移动通信领域,这无疑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无形的保护伞,为其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但是,若有一天这种保护政策消失的话,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优秀的运作能力、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价格优势的国外运营商,必然会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三)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在语音业务方面,主要的替代产品为网络电话;在短信业务方面,主要的替代产品为及时通讯软件。网络电话因其低廉的通话成本,正在逐步瓜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市场份额,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此,各运营商唯有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来应对。及时通讯软件对短信业务具有非常大的替代作用,各运营商除了采取价格上的战略,还可以利用自身网络和客户优势积极涉足该领域,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就很好的将自身的产品与替代产品相结合起来。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网络电话还是及时通讯软件,都必须要求用户的一方或双方登陆在互联网上,与之相比,移动通信则具有更大的便捷性,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以实时性和便捷性为切入点,来应对替代产品的威胁。(四)供方侃价能力。

移动运营商的供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一是终端设备供应商。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主要有爱立信、诺西、北电、中兴、华为等。通信网络设备市场,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在争取低价采购的同时,各运营商更要多加考虑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终端设备供应商,各运营商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合作带来的双赢。中国联通通过与苹果公司的合作,采用对用户补贴的政策,在3G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案例值得其他运营商借鉴。

(五)买方侃价能力。

以前,运营商的客户只能选择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并且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导致买方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加之移动通信服务的买方大部分为个人用户,直接导致了买方议价能力低下。“霸王条款”、高额通信费、低质服务和资费黑幕等字眼长期存在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领域。而随着如今中国联通借3G崛起,和中国电信的加入,买方具有相对来说更大的选择余地,买方的侃价能力也随之增强。合理的资费水平和增强服务质量成为各运营商争夺用户的必然选择。

其次我利用波特五力模型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广电网络、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专用网络(公司)、跨国公司以及虚拟网络运营商。“三网合一”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电信网络,是以光纤传输网和IP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电话网(PSTN)、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全面融合的网络,Internet将是下一代网络的主体。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广电网和其他专用网加入电信市场竞争指日可待。此外,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进入威胁正在变成现实。

虚拟运营商是又一个潜在进入者。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基础网络而经营电信或者电信增值业务的厂商。虚拟运营商利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设施或产品,将业务细化、个性化,通过业务代理或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业务。比如一些小型科技公司对电信运营商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这些软件搭载到一些电信业务中去。

1.进入障碍

a规模:电信服务是一个投资巨大,讲究规模的行业,而且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体现在客户数的增加)单个产品的成本会降低(客户越多,毛利越高)。大量的投资会使潜在进入者望而生畏;如果以小的生产规模进入,又使得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竞争劣势。两种结果都会对新入者不利。

b产品差异优势: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获得一定的市场信誉和用户忠诚度。在2G时代,移动的信号明显要比联通好,造成一定的产品差异优势使得联通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c资金需求:新进入者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通信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市场主要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竞争。

d销售渠道:以前移动和联通的销售渠道主要通过自建营业厅,现在联通与国美苏宁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国美苏宁众多网点弥补了自建渠道不足的缺陷,与苹果合作则带来的大量稳定的高端客户源,试想,谁买了IPONE4后还会用2G呢。

e转换成本:电信服务的转换成本很高,不过可能正式推出的携号转网业务则对联通有利,联通在3G业务的发展上已经领先于移动、电信,移动和电信的3G网应用贫乏,远远比不上WCDMA,现在很多水货3G终端用的还是2G网,多数甚至是移动公司的2G用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