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辽宁卷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12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xx卷)语文本试卷第I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打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xx。
3,答题卡上第I卷必修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xx黑,黑度以遮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II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目人才荟( kuài )萃B.杀戮宁静致远莅(wèi )临鸢( yuān )飞鱼跃C.xx励精图治缜( zhěn )密鹬( yù )xx相争D.松弛老奸巨猾揣度( duó)深陷囹圄( w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xx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xx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xx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xx啊!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xx.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写、缩写、扩写、续写(2009年全国卷Ⅰ)20.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2009年全国卷Ⅱ)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7分)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答案: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
(2009年江苏卷)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2009年湖北卷)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答案:答案示例:(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009年湖北卷)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十四【试题】(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答:【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韵译】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参考答案】14. (6分)(1)此诗表达了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赏析一】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
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
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
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
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2009年全国高考辽宁省试题答案(文数)(合集)第一篇:2009年全国高考辽宁省试题答案(文数)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你应该这样说:1、孩子,你能行,让我们再试一试!2、孩子,不要急,让我来帮助你。
3、孩子,再想一想,一定会有办法的。
知道孩子考分不够理想后,你应该这说:1. 孩子,你进步很快,我真为你高兴。
2. 如果你继续努力的话,下次数学考试一定会跟语文一样好!3. 这次没有考好没关系,我们下次努力。
4. 孩子你真棒,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5. 孩子你真棒,你作文中的这段文字太精彩了!6. 孩子你真棒,你的画很有灵性。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1. 孩子,你的字写得很工整。
2. 孩子,你的歌声很好听。
3. 孩子,你的想像力很丰富。
翘起你的大拇指:1. 太好了,做10道题你只错了9道。
2. 太好了,只差两个数!3. 太好了,还能更好!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1、写得很好。
2、算得非常正确!3、这个词用得很恰当。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当孩子犯错,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这样说:1. 这是我的看法,你也说一说欠的看法。
2. 我认为你做的不对,你是怎么认为的?3. 你在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仔细想一想妈妈说的这些话的道理。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当孩子不听话时:1. 你没有按着妈妈的话去做,你一定有更好的点子,说说看。
2. 你不喜欢听大人的话,说明你爱思考,请你想一想我们谁说的更有道理?3. 妈妈说的也不一定全对,你可以不听,但你要说出道理,以理服人。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当孩子与你争辩时,第一步,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第二步,总结孩子的观点。
第三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和孩子一上进心讨论解决方法。
1. 我们先不要吵了,冷静思考10分钟后再说。
2. 我认为你的想法不对,希望你再找出几条理由。
3. 你说的有道理,我会仔细考虑的。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1、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先用别的语汇。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文(辽宁卷) 测试题 2019.91,5646362616C C C C C ++++的值为(A )61 (B )62 (C )63 (D )642,方程02522=+-x x 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A )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 (B )两抛物线的离心率(C )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 (D )两椭圆的离心率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21,l l 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21,l l 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21,l l 是异面直线,则与21,l l 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 )1 (B )2 (C )3 (D )44,双曲线422=-y x 的两条渐近线与直线3=x 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表示该区域的不等式组是(A )⎪⎩⎪⎨⎧≤≤≥+≥-3000x y x y x (B )⎪⎩⎪⎨⎧≤≤≤+≥-3000x y x y x (C )⎪⎩⎪⎨⎧≤≤≤+≤-3000x y x y x (D )⎪⎩⎪⎨⎧≤≤≥+≤-3030x y x y x 5,设○+是R 上的一个运算,A 是R 的非空子集. 若对任意A b a A b a ∈⊕∈有,,,则称A 对运算○+封闭. 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A )自然数集 (B )整数集 (C )有理数集 (D )无理数集6,△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c b a ,,,设向量p ),(b c a +、q=).,(a c a b --若p ∥q ,,则角C 的大小为(A )6π (B )3π (C )2π (D )32π7,已知等腰△ABC 的腰为底的2倍,顶角的正切值是(A )23 (B )3 (C )815 (D )7158,与方程)0(22≥+-=x e e y x x 的曲线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曲线的方程为 (A ))1ln(x y += (B ))1ln(x y -=(C ))1ln(x y +-= (D ))1ln(x y --=9,曲线)6(161022<=-+-m m y m x 与曲线)95(19522<<=-+-n n y n x 的(A )离心率相等 (B )焦距相等 (C )焦点相同 (D )准线相同10,已知函数.,cos 3cos sin 2sin )(22R x x x x x x f ∈++=求: (Ⅰ)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 (Ⅱ)函数)(x f 的单调增区间.测试题答案1, B2, A3, D4, A5, C6, B7, D8, A9, B10, (I )解法一:2)2cos 1(32sin 22cos 1)(x x x x f +++-= x x 2cos 2sin 2++=).42sin(22π++=x ……4分.22)(,)(8,2242+∈+=+=+∴取得最大值时即当x f Z k k x k x πππππ 因此,)(x f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Z k k x x ∈+=ππ ……8分解法二:x x x x x f 222cos 22sin 2)cos (sin )(+++= x x 2cos 12sin 1+++= =).42sin(22π++x ……4分.22)(,)(8,2242+∈+=+=+∴取得最大值时即当x f Z k k x k x πππππ 因此,)(x f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Z k k x x ∈+=ππ ……8分(II )解:).42sin(22)(π++=x x f 由题意得即),(224222Z k k x k ∈+≤+≤-πππππ ).(883Z k k x k ∈+≤≤-ππππ因此,)(x f 的单调增区间是[883ππππ+≤≤-k x k ].。
2009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它们分别代表了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美学风格。
《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形式规整,表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楚辞》则以六言、七言为主,形式自由,表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平实的叙述和直接的抒情为主,而《楚辞》则多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了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下列关于《诗经》和《楚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美学风格。
B. 《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形式规整;《楚辞》则以六言、七言为主,形式自由。
C.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平实的叙述和直接的抒情为主;《楚辞》则多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D. 《诗经》表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而《楚辞》表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答案:D2. 根据上文,以下哪项不是《楚辞》的特点?()A. 以六言、七言为主B. 形式自由C. 多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D. 以平实的叙述和直接的抒情为主答案:D3. 下列关于《诗经》和《楚辞》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和《楚辞》都是以四言为主。
B. 《诗经》和《楚辞》都表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C. 《诗经》和《楚辞》都采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
D. 《诗经》和《楚辞》都以平实的叙述和直接的抒情为主。
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少有志节,好学不倦。
及长,举进士,历官至参知政事。
仲淹性至孝,母丧,庐墓三年,哀毁骨立。
其为人也,刚毅木讷,不阿谀奉承,以直道事君。
时人谓之“范文正”。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志节:志向和节操B. 好学不倦:爱好学习,不知疲倦C. 举进士: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D. 哀毁骨立:形容极度悲伤,身体消瘦答案:C5.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仲淹年轻时就有志向和节操,爱好学习,不知疲倦。
2009高考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全国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D( A选项jīng,B选项是“吐bō”,C选项“梵文”的“梵”为fàn )2.B(春秋鼎盛是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时代)3.C(A项“病情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 B项缺谓语,“开展学雷锋活动”, D项前后重复累赘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之前作定语)4.B(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
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
因此排除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同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横线之间的标点也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二、(9分,每小题3分)5.D(项说“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这句话是个错误,原文的意思是“斧钺正是军事首领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
所以D不符合原文)6.B(“始终”与“最高统治者”都属无中生有,原文意思是说“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地中,曾发崛过玉钺、石钺”,但没说“始终可以放在最高首领的墓葬中”)7.D(这个推断明显错误,吴其昌的正确解析就是对这一推断的否定。
)三、(9分,每题3分)8.D(动:总是常常)9.D(排除法,③“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10.C(“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四、11.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勾结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辽宁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毒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 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乏,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移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 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的动人风貌. D 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蘼丽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
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
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说尽心中 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 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