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 格式:pdf
- 大小:186.53 KB
- 文档页数:4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肖毅;耿哲;张义成;张东华;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08(018)007【摘要】背景与目的: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之一,预处理是APBSCT的重要环节,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能有效提高ML治愈率.本研究探讨BEAM方案预处理行APBSCT治疗M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2ffUML患者进行APBSCT,17例患者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300mg/m2·d-1×1d(-6d),依托泊苷200 mg/m2·d-1×4 d(-5d~-2d),阿糖胞苷400 mg/m2·d-1×4 d(-5 d~-2 d),马法兰140mg/m2·d-1×1 d(-1 d).5例患者在经典BEAM方案基础上加用去甲氧柔红霉素20~40 mg,以增强预处理疗效.结果: 除1例患者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后的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4±4.4)d和(15.6±3.8)d.中位随访时间433(7~1 410)d,13例患者无病生存,2年预计总生存率为(68.2±3.3)%,2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FS)为(59.1±3.2)%.移植前完全缓解组与移植前未完全缓解组(含部分缓解、复发、进展状态)患者之间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3.1)%和(40.2±4.2)%,DFS分别为(91.1±4.2)%和(20.2±4.6)%,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BEAM方案为主的APBSCT治疗ML患者安全、高效,能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移植前尽量使患者达完全缓解,能够提高移植的成功率.【总页数】5页(P526-530)【作者】肖毅;耿哲;张义成;张东华;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R730.53【相关文献】1.非全身照射减毒性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恶性淋巴瘤2例报告 [J], 吴正东;欧英贤;李勤;曾文前;高广义;顾美菊;郭素萍;张立新2.恶性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蕴秀3.以SEAM预处理方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 [J], 王三斌;郭坤元;胡灯明;刘林;彭利晖;尹波4.非全身照射减毒性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恶性淋巴瘤2例报告 [J], 吴正东; 欧英贤; 李勤; 曾文前; 高广义; 顾美菊; 郭素萍; 张立新5.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分析 [J], 郑志海;廖丽昇;曲双;谢颖;陈碧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成功率是多少
导语:治疗疾病方法比较多,常用就是药物和手术,这两种治疗方式对控制疾病有很好帮助,不过对一些复杂疾病治疗,也是要选择一些特殊治疗方式,这
治疗疾病方法比较多,常用就是药物和手术,这两种治疗方式对控制疾病有很好帮助,不过对一些复杂疾病治疗,也是要选择一些特殊治疗方式,这样对患者疾病改善有帮助,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是常见的,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成功率是多少呢,也是患者和家属不清楚的。
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成功率是多少: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一个手段,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成功。
淋巴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优缺点,都要因人而定。
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先给患者强烈的放化疗等预处理,最大限度地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然后再将造血干细胞植入到患者体内,使其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
目前可利用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自体或同种异体(符合配型要求的兄弟姐妹或无关供者)的骨髓、外周血或胎儿脐带血。
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最常用的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少数患者可考虑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有剂量依赖性;而放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因此,进行自体移植预处理时,要以尽可能大的放化疗强度杀灭肿瘤细胞,然后回输自身造血干细胞,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预处理时以强烈的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外,还要利用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以达到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不同血液病移植后的“复发率”以及“缓解率”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常与化疗打交道的血液病人。
很多病人在被建议移植的时候是抗拒而迷茫的,更多的是担忧人财两空。
对此,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不同血液病移植后的“复发率”以及“缓解率”一、急髓(AML)自体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同化疗相比,移植后复发率降低,无病生存率(DFS)得到改善,M2>M1>M4>M5>M6>M7。
于第一次完全缓解CR1期做Auto-HSCT(异体),3年DFS(无病生存)为40%,CR2期为20%。
疗效于CR期何时做Auto-HSCT有关,CR后>9个月后做Auto-HSCT效果最好。
异体移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AML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移植相关死亡率高,因此预后较好的AML不必在CR1后就Allo-HSCT;而中、高危AML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年龄≦55岁,有同胞相合供者,应在CR1期进行Allo-HSCT。
Allo-HSCT的强大抗白血病作用远远超过其较高的移植相关毒性和死亡率的危险。
CR1期接受同胞相合移植治疗5年DFS可达60%(45%~75%),CR2可达30%(20%~45%),CR3后实施一般为10%(10%~25%);NR实施同胞相合移植治疗5年DFS仅仅<5%。
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男性低。
此外,急髓M3类型目前不考虑移植,复发后行Allo-HSCT;M0看病情情况有必要行Allo-HSCT。
二、急淋(ALL)自体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尚未证明其优于化疗。
儿童标危ALL化疗完全缓解(CR)率高,故先考虑化疗。
异体移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对有高危因素的CR1期或无高危因素的CR2期儿童ALL及成人ALL的标准治疗选择。
只要有HLA相合血缘供者又具备移植条件,以在CR1期行Allo-HSCT为宜。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
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两类。
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的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细胞。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远高于HL。
NH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淋巴结结构消失,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窦及淋巴滤泡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整个淋巴结呈弥漫性,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代替。
根据NHL 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
二病因淋巴瘤是在机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发生分化和增殖异常引起的疾病。
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等理化因素及免疫状态等诸多发面。
三临床表现ML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因此,ML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概述淋巴肿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引起的肿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效果不佳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的基本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疗效评估等内容。
基本原理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是利用新鲜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换患者体内恶性淋巴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采集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器采集健康个体的造血干细胞。
2.处理与准备:对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处理与准备,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3.预处理:患者在接受换血治疗之前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包括化疗、放疗或免疫调理等。
4.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处理好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注入患者体内。
5.恢复期:患者在移植后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护理,在恢复期内进行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骨髓功能的监测等。
适应症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适用于以下类型的淋巴肿瘤患者:•高危淋巴瘤:包括复发性或难治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等。
•中危淋巴瘤:包括大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然而,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淋巴肿瘤患者。
具体的应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操作步骤淋巴肿瘤换血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基本操作步骤:1.造血干细胞采集:选择适当的器械和方法采集健康个体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并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造血干细胞。
2.采集物的处理与准备:对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质量评估和治疗前准备,包括清洗、过滤和富集等操作。
3.预处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包括化疗、放疗或免疫调理等,以准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4.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处理好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注入患者体内,确保移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恢复期观察与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在恢复期内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支持,以促进骨髓功能的恢复和新生造血干细胞的顺利生长。
·论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孙致信 龚敏珠 陈琳军 马骏 张志慈 华漱涯 曹晶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对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例对CHOP方案为主化疗反应不良的恶性淋巴瘤,以HD-VCCA方案化疗加TLI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自体骨髓移植(ABMT)两例,CTX加VP216联合rhG2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APBSCT
者两例。干细胞4℃保存,72h内回输。结果 4例移植期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0.5×10
9
/L的时间,血
小板达≥50×10
9
/L的时间和网织红细胞比例达≥0.5%的时间,APBSCT和ABMT分别平均为+9.5d和+11
d;+14d和+21.5d;+9d和16.5d。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移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
素(LH)水平升高,雌二醇(E
2)水平降低的继发性闭经2例。4例已无病生存8~57个月。结论 干细胞不冷冻
的AH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安全、简便、有效。APBSCT较ABMT造血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小。预处理对性腺有损伤。【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恶性淋巴瘤,难治性
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refractorymalignantlymphoma
SUNZhixin,GONG
Mingzhu,CHENLinjun,etal. DepartmentofHematology,ShanghaiChangningDistrictCentralHospital,Shanghai200336 【Abstract】 Objective Toobservethe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2plantation(AHSCT)forrefractorymalignantlymphoma(ML).Methods FourcasesofMLrefractorytotreatmentof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prednisone(CHOP),receivedAHSCTwithconditioningregimenconsistedofhigh2doseVincristine,Me2CCNU,CyclophosphamideandAra2C(HD2VCCA)andtotallymphatictissueirradiation(TLI).TworeceivedABMTandtworeceivedAPBSCTwithCTX,VP16andrhG2CSFforAPBSCmobi2lization.Thestemcellharvestwasstoredat4℃withoutpurgationaftercollectionandretransfusedtopatientswithin72hours.Results Allpatientsengraftedsuccessfully.Thepatients’granulocytecount≥0.5×109/Londay+9.5and+11,theplateletcount≥50×109/Londay+14and+21.5,thereticulocytereached≥0.5%onday+9and16.5afterAPBSCTandABMT,respectively.ThesideeffectsofAHSCTweremainlythegastrointestinalandtwowomendevelopedsecondaryamenorrheawithserum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andluteinizinghormone(LH)levelsincreasedbutestradiol(E2)levelsdecreasedafterAHSCT.Uptonow,Thesefourpatientshadsurviveddiseasefreefor8~57months.Conclusion ThereareearlierrecoveryofhematopoieticfunctionandfewercomplicationinAPBSCTthaninABMT.AHSCTwithoutcryopreservationissafe,convenientandefficient,butwithsomegonadaldamage.(ShanghaiMedJ,2000,23∶2822285) 【Keywords】 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Peripheral
bloodstemcell;Malignentlymphoma,refractory
作者单位:200366 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血液科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不受供者来源的限制,患者年龄可适当放宽且疗效肯定,目前已成为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我院于1994年9月至1998年11月,采用大剂量化疗加全身淋巴组织照射(TLI)为4例对常规化疗反应不敏感的ML患者分别进行干细胞不冷冻的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
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
·282·ShanghaiMedJ,2000,Vol.23,No.54例均系住院患者,经淋巴结穿刺涂片、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免疫酶标确诊,其中男1例,女3例,中位年龄33(22~49)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例,霍奇金病(HD)2例,临床分期ⅡB1例,ⅢB2例,ⅣB1例。4例经以CHOP为主的方案化疗4~6疗程,治疗效果不佳,化疗间歇期肿瘤增大,1例骨髓受累,均为难治性恶性淋巴瘤。二、方法(一)术前准备 4例均经髂骨多部位活检及骨髓涂片检查,证实造血组织增生正常,3例无肿瘤细胞累及。1例骨髓涂片见瘤细胞3.5%。术前1周开始口服SMZCo,庆大霉素进行肠道准备。(二)骨髓的采集和保存 见文献1,例1采髓量为625ml,含单个核细胞(MNC)数为2.0×108/kg,例2采髓量为650ml,含MNC数为2.6×108/kg。(三)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保存 例3、例4均采用大剂量化疗加细胞因子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足叶乙甙(VP216),剂量为CTX30mg/kg,VP216为15mg/kg,分2天静脉输注。化疗结束24h后使用rhG2CSF150μg皮下注射,每日2次。流式细胞仪隔日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当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1.0%和外周血白细胞回升时开始采集。采集应用SpectraTM血细胞分离机(COBE产品,美国),选用MNC程序,全血流速40~50ml/min,循环血量视采集量而定,2例均分别连续采集MNCs2次。每次采集的MNCs富集物加等量的TCE骨髓保养液和白蛋白5g后4℃冰箱保存,并检测MNCs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采集的MNCs在72h内回输。回输前,骨髓液有核细胞和采集的外周血MNCs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活细胞回收率,并计算回输的MNCs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四)预处理方案及移植过程 采髓术后4小时或第2次采集PBSC结束后2h开始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为HD2VCCA[长春新碱(VCR),甲基环己亚硝脲(Me2CCNU),环磷酰胺(CY),阿糖胞苷(Ara2C)]+TLI。术前3天,VCR2mg,Me2CCNU200mg。术前2天,全身淋巴组织单次照射6~8Gy,Cy60mg/kg,Ara2C2.0。自体骨髓或APB2SC于预处理结束24h后全部回输。(五)支持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移植期间患者住空气层流无菌病房,全环境保护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染。输注单采血小板,维持血小板在30×10
9
/L以上。血小板悬液输注前采用
60Co照射,灭活T淋巴细胞。预处理后充分水化,
碱化和利尿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移植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平衡。(六)细胞因子的应用 为促进移植后造血功
能重建,于骨髓液或APBSC回输24h后,开始使用rhG2CSF150μg,每日2次,约2周。
结果一、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效果动员期间,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间为大剂量化疗后第5天,APBSC采集的开始时间为第9天,使用rhG2CSF共7d。每例连续采集PBSC2d,第2
次采集日,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前日,但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采集的MNCs中CD34+细胞比
例明显下降。未发生APBSC动员相关并发症。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情况见表1。二、预处理后的不良反应及合并症预处理后,4例均有明显恶心,呕吐,3例有腹泻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短期内恢复,2例发生口腔粘膜炎,1例发生镜下血尿,1例发生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移植后长期随访发现,2例育龄期女性发生继发性闭经,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而雌二醇(E
2)水平降低。
三、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经预处理,4例均发生严重骨髓抑制,在移植后第5、6天,白细胞计数下降到最低点<0.1×109/L。造血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0.5×109/L的时间,血小板达≥50×109/L的时间和网织红细胞比例≥0.5%的时间,APBSCT和ABMT
分别平均为移植后9.5d和11d;14d和21.5d;9
d和16.5d。移植4周后复查骨髓,均增生活跃。 四、疗效例2经ABMT后颈部肿块明显缩小,局部加补放疗和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后,肿块消退。例4术后纵隔病灶残留,局部加补放疗。余无特殊处理,查胸腹部CT,未见肿大淋巴结。例3复查骨髓未见瘤细胞,3例患者已恢复正常工作,未再放疗、化疗。经随访,4例已分别无病生存(DFS)达8
~57个月。临床资料见表3。
·382·上海医学2000年第2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