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239.15 KB
- 文档页数:3
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等环节构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2022 年,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产量平稳增长,技术不断革新,市场平稳波动,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世界范围来看,稻谷种植的集中度非常高,亚洲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的九成摆布。
世界大米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大米消费量占了全球的六成。
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 1/6,占国内粮食种植面积的26.9%。
平均单产6.56 吨/公顷(2022 年数据),比世界平均单产高 34.3%。
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 27.5%,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 1/3 摆布。
2004 年以来,国内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丰”。
2022 年我国稻谷稻谷总产量 20642.7 万吨,较 2022 年增加 313.7 万吨,产量连续 4 年站稳在 2 亿吨之上。
粳稻,还有少量糯稻。
其中籼稻产量占 2/3 摆布,粳稻约占 1/3。
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
①中晚籼稻。
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国内稻谷产量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方,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 2022 年我国中晚籼稻产量 10211 万吨。
②粳稻。
我国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 3 个:以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
其中黑、吉、辽、苏、浙、皖、云7 省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粳稻的 85%。
2022 年,我国粳稻产量 7020 万吨。
③早籼稻。
早籼稻产量约占稻谷产量的 1/6,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13 个省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 4 个省(区),产量都在 500 万吨以上, 4 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 80%,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主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水稻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有限水稻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要求较高的作物,而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剧,土地资源的压力更加明显,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2. 环境污染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特别是农药的使用频繁,不仅对土壤有害,也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生产效率低下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耕作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不高、种植方法单一等,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的稻田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田间管理也较为粗放,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二、发展建议1. 推广水稻精准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给水稻种植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如精准施肥、水稻机插秧、大田覆膜、精准灌溉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加科学地种植水稻,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2. 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水稻的生长质量,可有效减少水稻种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
4. 科技支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
注重培养农民的科技素养,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管理水平。
5. 实施生态农业倡导绿色、有机、生态的农业种植方式,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循环农业、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维护水稻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6. 政策支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推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
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优质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水稻是丰乐镇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 666.67 hm2。
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米品质差、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该文在分析丰乐镇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质稻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优质稻;必要性;生产现状;对策;四川泸州;丰乐镇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92-02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地处川南盆地腹部丘陵地区,位于纳溪区城东13 km,海拔高度365 m,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 100~1 150 h,光资源较为稳定,年平均气温17.3 ℃,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全镇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 733.33 hm2,产量2.1万t。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 666.67 hm2,总产1.3万t,分别占全年粮食面积和总产的 68.14%、 73.3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政策的作用下,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加之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和地膜覆盖育秧、合理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全镇水稻生产单产和总产连年增加,为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水稻生产出现了品质差、价格低、库存积压、农民卖谷难和种粮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在新形势下,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丰乐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必要性1.1是发展丰乐农业的需要丰乐镇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丘陵区,地质构造年代较轻,无煤铁,缺乏其他矿产资源。
同时,乡镇企业起步晚,技术装备简陋,发展高精尖的电子和机械等工业难度较大。
只有遵循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充分立足于农业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取向,即遵循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种、养、加”之路开发区域经济,才能符合边远丘陵地区的实际[1]。
2022年江苏水稻总体生产情况回顾2022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平安的目标,切实转变水稻生产进展方式,仔细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跨越方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稻作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动高产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稳定进展。
(一)面积、单产和总产呈“三增”形势1、面积基本稳定。
据江苏地方统计调查局数据,全省水稻实收面积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四年稳定在3300万亩以上,2022年统计上报面积为3348.8万亩,较上年增6.72万亩,13个市合计面积为3352.9万亩,较上年增10.7万亩。
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实收面积分别为1801.2万亩、883.9万亩、667.8万亩,分别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3.7%、26.4%、19.9%。
2、总产持平略增。
自2022年以来全省稻谷总产已连续四年稳定在1700万吨以上,2022年统计上报全省稻谷总产1770.9万吨,较上年增9.79万吨。
据13个省辖市统计上报总产达1868.6万吨,较省上报总产高97.9万吨,较上年增106.2万吨,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总产分别为991.7、503.9、373.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48.39、19.82、38.02万吨,分别产5.1%、4.1%和11.4%。
你可能感爱好的关于水稻的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水稻种衣剂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2022-2022年中国水稻专用有机肥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2022-2022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2022-2022年水稻种衣剂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2022-2022年水稻专用有机肥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查看更多报告3、单产小幅增长。
2022年全省水稻统计上报单产为528.8公斤,较上年仅增1.9公斤,其中粳(糯)稻单产536.03公斤,较上年增1.33公斤,杂交籼稻亩产490.3公斤,较上年增7.17公斤。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但是,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以下将从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一、市场需求方面1.价格波动大水稻市场价格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很难预测,从而导致价格波动大,给农民带来非常大的困扰。
2.缺乏市场营销许多水稻生产者缺乏市场营销的经验和知识,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导致市场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水稻价格不稳定。
3.缺乏品牌意识水稻在市场上缺乏品牌意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水稻品种过多,消费者缺乏对水稻品质和品牌的了解,缺乏一定的购买意愿。
建议:1.提高市场预警和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水稻产业应该建立与政府、金融和市场的联动机制,开展大数据分析,提高市场预警和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保持市场平稳。
2.建立品牌营销机制水稻产业应该依靠科技,建立品牌营销机制,并通过广告宣传、网络营销和线下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品牌忠实度,有效解决市场营销问题。
3.成立农业合作社成立一些农业合作社,建立与大型超市、饭店等贸易商进行合作的模式,以拓展市场,建立品牌,推广高品质水稻。
二、农业生产方面1.种植设施和技术落后许多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使用的是传统的耕种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种植设施和技术,不能很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
2.资源利用效率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许多农民不能合理利用资源,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生产成本高,效益差。
3.粮食安全问题一些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不当的问题,对水稻品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水稻产业应该引导和加强农民组织,帮助他们了解现代化的种植设施和技术,推广比较优质的生产模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2.积极推广节水农业推广节水农业,选择适宜生长的品种,提高水稻作物的耗水效率,同时加强灌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
水稻产业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着水稻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水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问题1. 水稻产能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对水稻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但目前我国水稻的产能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种植水稻的面积不足以保障人民的粮食供应。
2. 水稻品种单一目前我国水稻栽培的品种较为单一,大部分是高产优质的稻种,品种单一导致了水稻的抗逆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弱。
3. 水稻品质不稳定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水稻的品质不稳定,有时候出现了品质不好的情况,对农民的收益和市场的稳定性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 生产成本高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导致了水稻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二、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旱、抗病虫害、耐逆的新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推广适应性更强、稳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2. 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使水稻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加强病虫防治,保障水稻产量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
4. 推广水稻种植智能化技术推广智能化种植技术,如水稻遥感监测、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技术,提高水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水稻的保护价,加强水稻市场管理,保障农民的利益,鼓励农民种植水稻。
水稻优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水稻优质基地建设更是成效显著。
本文将就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管理,推动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首先,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的土地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稻种植土地资源,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充沛,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同时,政府对于水稻生产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的管理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土地利用上,我们采取了科学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保证了水稻生产的高效稳定。
在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我们坚持科学管理,精准施肥,精准灌溉,采取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措施,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力量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设备,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水稻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最后,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的市场销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积极拓展市场,建立了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的合作关系,确保了水稻的销售渠道。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水稻品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了水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水稻的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水稻优质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水稻优质基地建设,为我国水稻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肇庆市位于广东中西部,西江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1]。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粮食种植区和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之一,水稻产业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9%和10%以上,占珠三角36%和40%以上,规模居全省和珠三角前列[2]。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结合实际,大力推动水稻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笔者对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发展现状1.1水稻种植情况肇庆市一直以坚持发展粮食优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要、封开、怀集3大粮食主产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通过分析2018—2022年间统计数据(表1)[3],可以发现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6.43万hm 2和100.42万t 以上,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的84%和88%以上。
在水稻单产方面,肇庆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水稻平均单产从2018年的6112.81kg·hm -2提高到2022年的6449.65kg·hm -2,实现水稻单产的稳步提高。
表12018—2022年肇庆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粮食面积/万hm 219.5519.5519.9219.9620.04粮食产量/万t 113.38118.29121.22122.43123.36水稻面积/万hm 216.4316.5216.7916.7816.87水稻产量/万t 100.42105.10107.36108.05108.78水稻单产/kg·hm -26112.816362.746393.536439.376449.65注:数据来源于历年《肇庆统计年鉴》和肇庆市统计局公开数据。
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很多科学家的研究。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人们追求更高产、更高质的水稻品种。
杂交育种技术是目前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决定我国水稻育种的未来方向。
一、水稻杂交育种技术概述杂交育种技术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优良亲本杂交,通过配合优良基因而形成的优良杂种。
对于水稻,杂交育种技术主要分平交杂交和三系杂交两种方式。
平交杂交是指选配两个亲本,只有一个杂种父本,通过手工人工将其杂交后培育种子,获得杂交后代。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穿杂率高,适用于矮秆大粒水稻品种;不足之处则在于人工可能出错,如选择亲本不当、杂交过程遇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杂交失败。
三系杂交则是在平交杂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即采用三个亲本进行杂交,包括一种细胞线、两个不具备自交育性的系亲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减少了自交杂交、提高了杂种稳定性,且适用于任何形态的水稻品种;不足之处则在于投入高、培育周期长、科研人员需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二、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现状在我国,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关注和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平交杂交和三系杂交两种方式皆有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而灵活选择。
目前,以平交杂交为主流的生产厂家,大部分生产高产大晚稻,口感较好且容易储藏,运输方便,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除以上两种杂交方式外,还有其他方法,如逆育种、基因工程等,这些技术不仅加速了水稻品种的培育过程,同时还增强了水稻的抗病、抗逆性、提高了品质。
三、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和思路。
未来,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进一步绿色化和高效化。
未来的水稻育种将更加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杂交育种的过程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从而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关于水稻种植的调研报告1.引言1.1 概述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水稻种植是一个涉及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话题。
本篇调研报告将对水稻种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历史和背景、种植技术和方法,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与建议。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来概述一下水稻种植的整体情况。
水稻种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尤其在亚洲地区,其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相当大比例。
水稻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对其农业产值和就业提供了巨大支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粮食需求的日益增加,水稻的种植和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对水稻种植产生了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水稻种植的历史和背景,研究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走访和农户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水稻种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同时,还将重点探讨水稻种植的技术和方法,如育种技术、土壤肥力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
最后,我们将对水稻种植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和展望,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总结,为农业决策者、农户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含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和细分的说明。
可以使用以下内容来编写这部分:在本文中,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水稻种植的相关问题。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目标。
其次,正文部分将介绍水稻种植的历史和背景情况,以及水稻种植的技术和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水稻种植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总结。
在2.1节中,将回顾水稻种植的历史和背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