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索引
- 格式:pdf
- 大小:783.57 KB
- 文档页数:3
2016CSSCI(2015-2017)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SCI和CSSCI的区别一 SCI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
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概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于2001年批准设置的目录外本科专业,2012年调整为普通本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食品中各种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危害的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或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时,各种与食物有关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担负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重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监督、管理等内容,多学科交叉,科技与管理并重,但鉴于它归属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因此,专业范围重点涵盖食品(含食品原料)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关内容,对食品原料的农业生产作一般了解。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主干学科包括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公共管理等。
食品科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等;分析化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定等;微生物学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动植物食品检疫等;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主要涵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学术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工作能力较强等特点。
安徽大学晋升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第一章基本条件第一条晋升教师系列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风端正,身体健康。
现仍在教学岗位工作。
2、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3、晋升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须参加相应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
4、结合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1、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2、任期内受到一般教学事故处理或日常教学考核不合格,两次以上者,或受到重大教学事故处理或教学考核不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晋升。
3、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3年申报。
4、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延迟2年申报。
5、任期内年度考核未定等次者,顺延申报。
第二章申报教授职务条件第三条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满5年。
2、研究生毕业或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满6年。
3、45周岁以上,获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教师,取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进修班省部级结业证书,受聘副教授职务满8年。
第四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广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有高深的造诣,并对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为学校公认的教学业务骨干。
(二)近五年完成学校规定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具体按照《安徽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岗位基本职责规定》执行。
双肩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其中正处以上职务的不得低于学校规定的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2,副处职务的不得低于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2/3。
(三)任现职以来系统地主讲过两门以上课程,其中至少有一门为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55岁以下副教授每年均为本科生授课。
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
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本规范提供强制的资源技术最低要求和推荐的资源评价指标,以保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由于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育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促进各资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制订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八大类:试题库、试卷素材、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是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需要对评价的标准规范化;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二)本规范的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学习对象中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有关的领域,对教育资源技术开发、属性标注、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教育资源的质量控制等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规范定义了一个概念上的数据模型,用于定义教育资源实例的结构。
本规范所界定的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周老师对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及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简介学院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是国家教委(今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校级研究机构,外国文学研究所是1984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即现在的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校级研究机构,致力于外国文学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专业期刊编辑和学术与文化交流工作。
研究所下设英语文学、德语文学、法语文学和比较文学四个教研室和《外国文学》编辑部,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专业简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所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所设的二级学科之一,以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为主要方向,教学依托研究所的学科和师资优势,体现前沿性和交叉性,将英美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相结合,注重文学文本与历史文化语境、文本与理论的互动,强调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视野,以期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本研究方向毕业生除在国内外继续读博深造外,大多已进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闻出版等领域工作,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队伍建设研究所下设三个研究室和一个期刊编辑部,即英语文学研究室、德语文学研究室、比较文学研究室和《外国文学》编辑部。
所内现有专职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教授5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助理研究员、编辑4人,办公室人员1人;有博士学位者8人。
研究所在外国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设有五个平行的二级学科,包括英语文学、德语文学、俄语文学、西方文论和比较文学,以文学理论、文化与跨文化研究为重点和基本导向,形成彼此支撑的学术研究网络,共同构成研究所的欧美文学研究特色。
研究所先后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
研究所自2006年起恢复博士研究生教学,自2007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完成培养博士49人、硕士81人。
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