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习题参考答案.pdf
- 格式:pdf
- 大小:352.58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一、单选题1.皮肤上若不慎沾有少量的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稀NaOH溶液洗B.用酒精洗C.用70℃热水洗D.冷水冲洗2.反应后没有颜色变化的是()A.酚与FeCl3溶液B.淀粉与碘水C.酸性K2Cr2O7溶液与C2H5OHD. C3H7Cl与NaOH溶液3.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下列关于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6H22O4,可由石油化工原料通过取代,氧化,酯化反应制得B.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C.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有6个吸收峰D.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4.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
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B.氯化钡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吞氯化钡可以服用碳酸钠解毒C.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时得到的即是银氨溶液6.下列醇中能由醛加氢还原制得的是()A. CH3CH2CH2OHB. (CH3)2CHCH(CH3) OHC. (CH3)3COHD. (CH3)2CHOH7.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B.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水和酯D.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8.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A. CH3CH2OHB. CH3CH2CH(OH)CH3C. (CH3)3CCH2OHD. (CH3)3COH9.香草醛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由愈创木酚作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1→2属于加成反应,且生成的化合物2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B.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C.检验制得的香草醛中是否混有化合物3,可用氯化铁溶液D.等物质的量四种化合物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2:4 10.实验室中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为除去所得的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应选用的试剂是()A.饱和食盐水B.饱和碳酸钠溶液C.饱和NaOH溶液D.浓硫酸11.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6NO2B.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取代反应C.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D.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的是碳酸钠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了氢键13.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14.下列醇类物质中,能被氧化成醛的是()A. CH3CH2CH2OHB.C.D.15.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不可能是()A. CH3CBr2CH2CH3B.(CH3)2CBrCH2BrC. C2H5CHBrCH2BrD. CH3(CHBr)2CH3二、双选题16.(双选)下列各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B.制备乙烯: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C.浓硫酸的稀释:应将蒸馏水加入到浓硫酸中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17.(双选)已知三种常见高级脂肪酸的结构简式和熔点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数之和与烃基的饱和性都不会影响羧酸的熔点B.硬脂酸、软脂酸、油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油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软脂酸D.油酸的最简单的同系物是丙烯酸18.(双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醋可除去水垢,NH4Cl溶液可除去铁锈B.加热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碳酸钡不溶于水,可用做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剂D.在镀件上镀锌,可以用锌作阳极,也可以用惰性电极材料作阳极19.(双选)某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X可能是()A.乙酸丙酯B.甲酸乙酯C.乙酸甲酯D.乙酸乙酯三、填空题20.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⑤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⑥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⑦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而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⑧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属于加成反应21.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当我们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
一、选择题1.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 3F 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
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B .全氟丙烷属于烃的衍生物C .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D .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答案:C解析:A .全氟丙烷可以看做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得到,则全氟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呈锯齿形,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故A 正确;B .全氟丙烷可以看做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得到,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 正确;C .全氟丙烷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 错误;D .全氟丙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C C -和极性键C F -键,故D 正确;故选C 。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 .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C .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D .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答案:D解析:A .分子中有甲基,具有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 错误;B .甲基碳位于碳碳双键平面内,碳碳三键的直线结构位于苯环的平面内,碳碳双键平面和苯环平面,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使两个平面重合,所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面,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故B 错误;C .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 错误;D .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根据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解释其物理性质。
3.了解晶格能的定义及应用。
细读教材记主干1.什么是离子键?其成键微粒有哪些?提示: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作离子键,其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
2.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有:几何因素(正负离子的半径比),电荷因素(正负离子的电荷比),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4.离子晶体硬度较大,难以压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固体不导电,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新知探究]1.概念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2.决定晶体结构的因素3.熔、沸点熔、沸点较高,难挥发硬度硬度较大,难以压缩溶解性一般在水中易溶,在非极性溶剂中难溶1.离子晶体中的“不一定”(1)离子晶体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晶体。
(2)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的熔点(2 800 ℃)高于SiO2的熔点(1 600 ℃)。
(3)离子晶体中除含离子键外不一定不含其他化学键,如CH3COONH4中除含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配位键。
(4)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AlCl3是分子晶体。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
(6)离子晶体中不一定不含分子,如CuSO4·5H2O晶体。
[对点演练]1.(2016·邢台高二检测)CaC 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 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 2晶体中由于哑铃形C 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下列关于CaC 2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个Ca 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 2-2数目为6 B .该晶体中的阴离子与F 2是等电子体C .6.4 g CaC 2晶体中含阴离子0.1 molD .与每个Ca 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a 2+共有12个解析:选C 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再由图中体心可知1个Ca 2+周围距离最近的C 2-2有4个,而不是6个,故A 错误;C 2-2含电子数为2×6+2=14,F 2的电子数为18,二者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故B 错误;6.4 g CaC 2为0.1mol ,CaC 2晶体中含阴离子为C 2-2,则含阴离子0.1 mol ,故C 正确;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与每个Ca 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a 2+应为4个,故D 错误。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课时作业8(附答案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课时作业8(附答案课时作业8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一、选择题(共48分后)1.(双选题)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两个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b.c―h键为极性共价键c.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解析:ch4分子的空间结构由两个键之间的夹角同意,只有正四面体结构中,键角才为109°28′。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共价键的极性毫无关系。
同样二氯甲烷没同分异构体也说明了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果为平面结构,则二氯甲烷就存有两种构型。
c项中因为同为c―h键,不论分子构型如何,它们的键能够、键长都成正比。
答案:ad2.用vsepr模型预测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恰当的就是()a.nh+4为正四面体形b.cs2为直线形c.hcn为v形d.pcl3为三角锥形解析:nh+cs2、hcn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作构成共价键,4、没贫电子对,所以其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直线形、直线形;pcl3中心p原子上存有一对贫电子对,未用作构成共价键,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答案:c3.用价层电子对不相容理论推论so3的分子构型为()a.正四面体形b.v形c.三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解析:本题考查用价层电子对不相容模型推论分子的构型,so3中s原子的价电子全部用作构成共价键,s原子周围存有3个氧原子,应当属平面三角形。
答案:d4.据报导,大气中存有一种潜在的温室气体sf5―cf3,虽然其数量非常有限,但它就是未知气体中放热最低的气体。
关于sf5―cf3的观点恰当的就是()a.分子中有σ键也有π键b.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c.cf4与ch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d.0.1molsf5―cf3分子中电子数为8mol解析:a项,分子中都是σ键,无π键,错误;b项,碳原子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c项,正确;d项,一个分子中有94个电子,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目录1.1 原子结构.doc1.1.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1.2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2 元素周期律第1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2.1.1 共价键2.1.2 键参数等电子体2.2 分子的立体构型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2.2 杂化轨道理论2.2.3 配合物理论简介2.3 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2.3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2.3.4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第2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3.1.1 晶体与非晶体3.1.2 晶胞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3.2.1 分子晶体3.2.2 原子晶体3.3 金属晶体3.3.1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doc3.4 离子晶体3.4.1 离子晶体、晶格能第3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解析1.1 原子结构基础落实知识点1 能层、能级、构造原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 ②4p和5s ③5s和4d 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A.B.C.D.5.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的原子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知识点3 原子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复习巩固:1.欲提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A.酒精 B .四氯化碳 C .蒸馏汽油( ) D.苯2.欲用萃取剂⑴A 把溶质 B 从溶剂 C 的溶液里萃取出来,萃取剂⑵A 需符合以下条件:⑶四、溶解性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⑴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⑵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
和。
2.相似相溶规律:⑴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
⑵“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
⑶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其溶解度。
练习:。
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1.比较 NH3和 CH4在水中的溶解度。
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 如乙酸乙酯 ) 溶解油漆而不用水?3.怎样理解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4.怎样理解低碳醇与水互溶,而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却很小?五、手性1.具有完全相同的和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 。
含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2.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异构体,可以看其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符合上述条件的碳原子叫做手性碳原子。
3.手性分子的应用( 1)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2)在催化剂开发中的应用: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OH ∣CH2— OH ∣A. CCl2F2B. CH3— CH— COOH C. CH3CH2OH D .CH— OH∣CH2— OH2.下列化合物中含 2 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OH Cl H OH Cl H CH 3∣ ∣ ∣ ∣ ∣ ∣∣A .OHC —CH — CH 2OHB .OHC — CH — C — Cl C .HOOC — CH — C — C —ClD .CH 3—CH — C -CH 3∣ ∣ ∣ ∣ ∣ Br Br Br CH 33.分子式为 C 4H 10O 的有机物中含“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____个“手性”碳原子,其加氢后“手性”碳原子数为______个。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更多;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答案】 D2.(2014·江西师大附中期中)既存在σ键也存在π键且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的是()A.N2B.CH2===CH2C.HCN D.C3H6(环丙烷)【解析】N2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CH2===CH2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H—C≡N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环丙烷中没有π键。
【答案】 C3.(2014·太原市五中调考)下列变化中释放能量的是()A.1s22s22p63s1―→1s22s22p6B.N≡N(g)―→N(g)+N(g)C.2p2x2p1y2p1z―→2p1x2p1y2p2zD.2H(g)―→H—H(g)【解析】A项失去3s电子,要吸收能量;B项共价键断裂,吸收能量;C项2p x、2p y、2p z的能量相等,无能量变化;D项,形成共价键,释放能量。
【答案】 D4.(2014·福建三明一中检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得多,σ键比π键牢固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C.分子中可能只有σ键,也可能只有π键,也可能既有σ键又有π键,还有可能是既没有σ键也没有π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而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解析】从原子轨道重叠程度看,碳碳原子间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两个原子间成键时,首先形成σ键且只形成1个σ键,如果双方都含有未成对电子,则再形成π键(存在于双键、三键之中),因此B项正确而C项错误(分子中不可能只有π键);在单质分子中存在σ键(如Cl2、H2)、π键(N2中存在1个σ键和2个π键),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而HCN分子(H—C≡N)中存在2个σ键和2个π键。
第II 卷(非选择题)一、综合题:共4题 每题15分 共60分1.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兼具铁的高强度和铝的低密度。
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氮化钛(Ti 3N 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足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
以TiCl 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 3N 4和纳米TiO 2(如图1)。
如图中的M 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 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Ti 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 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积累模型为六方最密积累,配位数为________。
(3)纳米TiO 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 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
化合物甲的分子中实行sp 2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实行sp 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 晶胞相像,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 、Ti 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 ,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g·cm-3(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
该晶体中与N 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 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 -射线探明KCl 、MgO 、CaO 、TiN 的晶体与NaCl 的晶体结构相像。
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KCl 、CaO 、TiN 三种离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 (2)Mg12 (3)7O>N>C (4)12 (5)TiN>CaO>K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Ti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2)金属M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其次电离能,所以M应为短周期第IIA族元素,又因M可把Ti置换出来,所以M应为Mg,其晶体积累模型为六方最密积累,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Mg,12;(3)化合物甲的分子中实行Sp2杂化的碳原子由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羧基中的一个,共7个,依据化合物乙的结构可知Sp3杂化的原子有羟基中的氧,氨基中的氮,碳链上的三个碳,C、N、O都位于其次周期,原子序数递增,电负性渐渐增大,所以它们的电负性关系为:O>N>C,故答案为:7,O>N>C;(4)由晶胞结构可知,N原子位于立方体晶胞的8个顶点,6个面心,而Ti原子位于立方体晶胞的12个棱中点和1个体心,依据均摊法可算出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为8×+6×=4,该晶胞中Ti原子数为:12×+1=4,晶胞质量为m=×4+×4=,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立方体边长的一半,所以立方体边长为2a pm,则晶胞的体积V=(2a×10-10)3 cm3,所以晶体的密度ρ==;以顶点的N原子为例,顶点的N原子离面心上的N原子距离最近,则与顶点N原子同层上的有4个晶胞中的4个面心上的N原子,同样上层4个,下层4个,共12个,故答案为,12;(5)由表中数据可知,离子晶体所带电荷越大,晶格能也越大,KCl中,离子都带1个单位的电荷,CaO中离子都带2个单位的电荷,TiN中离子都带3个单位的电荷,所以晶格能TiN>CaO>KCl,而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熔点越高,所以三种离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依次为:TiN>CaO>KCl,故答案为:TiN>CaO>KCl。
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A .CH 3CH=CH 2 与 HCl 加成B .CH 3CH(OH)CH 3 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C .1mol CH 3CH=CHCH=CHCH 3 与含 1mol Br 2 的溴水反应D .1mol CH 4 与 1mol Cl 2 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答案:B解析:A .CH 3CH=CH 2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CH 2Cl 或CH 3-CHCl –CH 3,A 与题意不符;B .CH 3CH(OH)CH 3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CH 3CH=CH 2,B 符合题意;C .1mol CH 3CH=CHCH=CHCH 3与含1mol Br 2的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Br-CHBrCH=CHCH 3或CH 3CHBr-CH=CHCHBrCH 3,C 与题意不符;D .1mol CH 4与1mol Cl 2 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或二氯甲烷等,D 与题意不符;答案为B 。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熔点:戊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丙烷B .密度:CCl 4>H 2O >苯C .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 2量:丙炔>乙烷>甲烷D .同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 2量:己烷>苯甲酸(C 7H 6O 2)>苯答案:B解析:A .因为戊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2-二甲基戊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前者的分子间作用力比后者小,熔点:戊烷<2,2-二甲基戊烷,A 不正确;B .水中放入CCl 4,CCl 4在下层,水中放入苯,苯浮于水面上,所以密度:CCl 4>H 2O >苯,B 正确;C .丙炔、乙烷、甲烷的碳原子数为1的表达式为43CH 、CH 3、CH 4,氢原子数越多,同质量时耗O 2越多,所以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 2量:丙炔<乙烷<甲烷,C 不正确; D .己烷、苯甲酸(C 7H 6O 2)、苯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 6H 14、C 6H 6∙CO 2、C 6H 6,所以同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 2量:己烷>苯甲酸(C 7H 6O 2)=苯,D 不正确;故选B 。
高中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题目:根据IUPAC命名规则,给下列化合物命名。
1. CH₃CH₂CH₂CH₂OH2. CH₃CH(CH₃)CH₂CH₃答案:1. 1-丁醇(1-butanol)2. 2-甲基-2-丙醇(2-methyl-2-propanol)#### 练习题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应:N₂(g) + 3H₂(g) ⇌2NH₃(g)。
初始时,[N₂] = 0.10 mol/L,[H₂] = 0.30 mol/L。
在平衡状态下,[NH₃] = 0.20 mol/L。
求平衡时[N₂]和[H₂]的浓度。
答案:设反应开始时的浓度变化为x mol/L。
平衡时:- [N₂] = 0.10 - x- [H₂] = 0.30 - 3x- [NH₃] = 0.20根据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 Kc = \frac{[NH₃]^2}{[N₂][H₂]^3} \]将已知数值代入,得:\[ 0.20^2 = \frac{(0.10 - x)(0.30 - 3x)^3}{(0.20)^2} \]解得:x = 0.075 mol/L所以,平衡时:- [N₂] = 0.10 - 0.075 = 0.025 mol/L- [H₂] = 0.30 - 3 * 0.075 = 0.075 mol/L#### 练习题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题目:在下列反应中,计算Zn失去的电子数。
\[ \text{Zn} + \text{Cu}^{2+} \rightarrow \text{Zn}^{2+} + \2 \text{Cu} \]答案:在该反应中,Zn从0价氧化到+2价,每个Zn原子失去2个电子。
假设有1 mol Zn反应,则失去的电子数为2 mol。
#### 练习题四:酸碱中和反应的pH计算题目:0.10 mol/L的HCl溶液与0.10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到达的目标要求;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阔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良。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李俊、徐伟念、王建林、郑忠斌、胡晓萍、陈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李文鼎、王晶责任编辑:李俊责任绘图:李宏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资源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教学资源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教学建议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教学资源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能举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含义及应用。
第二章烃第一节烷烃.................................................................................................................. - 1 - 第二节烯烃炔烃.................................................................................................... - 10 - 第三节芳香烃............................................................................................................ - 19 - 第二章综合测验............................................................................................................ - 29 -第一节烷烃1.下列物质: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沸点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①>⑤>④>③,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即:③④⑤大于①②,对于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即①>②,③>④>⑤,综合排序可得,③>④>⑤>①>②。
2.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烷烃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B.烷烃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增大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烷烃能使溴水、酸性KMnO溶液都褪色4溶液也不能将烷烃氧化,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