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存在于骨髓、肝、脾等组织中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本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人体铁有2种来源:外源性铁主要来自食物,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食物中铁必须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或在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才能稳定在溶解状态而便于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肠粘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铁的吸收量由体内贮存铁量来调节,当体内铁贮存量不足时,铁的吸收就增多,反之则减少,以保证体内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普通饮食每日含铁量约10~15mg,其中约10%被吸收(动物铁较易吸收)。被吸收的铁与血浆转铁蛋白相结合,形成转运铁蛋白复合体,将铁转运到全身组织中。正常人每日排铁量甚微,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育龄妇女主要因月经、妊娠、哺乳而使铁的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缺铁所致的营养障碍而出现的特异性表现,以及缺铁性贫血原发病的表现。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病因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积极预防缺铁的有关病因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补充铁剂包括食物和药物,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常用琥珀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等,每日服元素铁150~200mg。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在严格计算总量后,成人首量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之后每周2~3次,直至完成总的注射剂量。

[护理评估]

(一)致病因素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量过多、钩虫病、痔出血等;其次是铁吸收不良,如胃肠手术、萎缩性胃炎、慢性胃肠炎等;也见于需铁量增加者如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此外,铁补充不足如偏食、挑食等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应询问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饮食习惯、进食情况等,婴幼儿要了解喂养情况。

(二)身心状况

缺铁性贫血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缺铁加重时才出现贫血表现。①贫血的一般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度者可形成贫血性心脏病;②严重缺铁而出现的特殊表现如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或反甲、薄脆易裂;口腔炎,舌炎,甚至吞咽困难或咽下时有梗阻感;易怒、兴奋、烦躁、头痛、多动等;少数病人有嗜异食癖,喜食泥土、石子、煤炭、生米、冰块等。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大多对疾病未给予足够重视,部分病人可因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而有自卑感。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又常引起病人焦虑不安、容易激动。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典型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血片中可见成熟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小,形态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血小板多无改变。

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骨髓铁染色检查示体内贮存铁减少,可见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3.其他血清铁降低(血清铁即血浆转铁蛋白复合体);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总铁结合力即为

血浆转铁蛋白能结合的总铁量);血清铁蛋白降低,此为反映贮存铁的主要指标,是缺铁的重要诊断依据。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摄氧减少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影响代谢,能量减少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内铁不足有关

【预期目标】

1.生活自理活动时感觉舒适,活动能力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2.认识到进食足够蛋白质、维生素及含铁丰富食物的重要性会正确选择食谱,摄入的铁能维持机体需要。

[护理措施]

除按照一般贫血的护理外,尚需特别注意以下护理措施:

1.每日向病人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动物血、蛋黄、豆类、紫菜、海带、木耳、香菇等;养成均衡饮食习惯而不挑食、偏食;建议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品促进铁的吸收,虽然大多数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铁较低,但其维生素含量丰富,应配合食用;茶叶中含鞣酸能与食物中铁蛋白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餐后即刻饮用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饮茶应在餐后2小时较适宜;咖啡、牛乳、植物纤维等不利于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

2.除严格按医嘱正确给药外,还应注意观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督促病人用足疗程。

口服琥珀酸亚铁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在饭后或餐中服用以减轻反应;如反应严重,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调整药量及更换制剂,用富马酸亚铁一般胃肠道反应较轻;加服维生素C有利铁吸收;液体铁剂用吸管吸服,以免将牙染黑;服铁剂期间,粪便会变黑色,应向病人说明是铁剂所致,并非上消化道出血。铁剂治疗有效,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1个月,6个月时再服铁剂1个月,或血红蛋白正常后再连用铁剂3—6个月,目的均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注射铁剂可迅速纠正缺铁性贫血,但少数病人表现为注射局部疼痛、硬结形成,全身反应有面红、头昏、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铁剂注射部位宜深,以促进吸收、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剂量要准确,避免过量导致铁中毒,注射后10分钟至6小时之内均应注意观察。为及时处理过敏性休克,注射铁剂时应备有1支肾上腺素。

[健康教育]

在易患人群中开展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卫生知识教育。改进婴幼儿哺育方法,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动物肝、瘦肉、青菜等含铁丰富的食品;妊娠中期后及哺乳期妇女除多食含铁较多的食品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孕妇和婴儿食品中加入少量铁剂,效果极佳,可以推广应用。向病人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说明病因治疗对治愈本病的重要意义,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含铁较多的食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指导病人使用口服铁剂的方法、剂量,要求按时按量全程正规服药,定期复查。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在我国比较常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按起病急缓及临床表现可分为重型及慢性再障。按病因明确与否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再障,前者病因未明,后者以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较常见。由于骨髓造血组织受损及减少,骨髓各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或生长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